惟贤法师:般若与人生 般若与人生佛教 第一部分 《大般若经》之精华 二、佛说般若的缘起


2014/9/3    热度:425   

惟贤法师:般若与人生 般若与人生佛教 第一部分 《大般若经》之精华 二、佛说般若的缘起

 

  关于般若的缘起,佛在《大般若经》中讲了二十三点。我现在只列举二十点。

  (一)为发大乘者说

  在小乘经典中,佛只是说的声闻、缘觉道。现在,由于根基成熟、因缘成熟,在般若法会上,佛为文殊师利、弥勒菩萨说般若之体、般若之相、般若之行,指示菩萨如何发菩提心,修大乘菩萨之行。所以,般若是大乘教,是为大乘根基而说。这是第一点。

  (二)放光现瑞,示现诸佛净土

  在修行过程中,有人采取“念佛三昧”的方法。“三昧”就是“定”,也可以念阿弥陀佛,或念药师佛,或念弥勒佛,也可以念十方诸佛。念佛三昧包括很宽,不单单是念阿弥陀佛才能得入“念佛三昧”。修念佛三昧到一心不乱,就会得到实证。实证是什么呢?就是佛相现前,净土现前,这是殊胜境界。所以,念佛要见佛,念佛就一定生净土。这个意趣甚深微妙,不可思议。佛为了行者修念佛三昧,为了使他们在修行中,得到实际利益,所以在般若法会上放光现瑞,遍照十方恒河沙数世界。所以,佛说般若,是放光说法,就说明宇宙万物不可思议,佛的存在、净土的存在不可思议。我们平常一个人往往以自己的聪明,只看到眼前一点,时间和空间上有错觉,就如井底之蛙,只看到圆圈圈那么一片天,现象上受到迷惑限制,只限于感觉,生起虚妄意识,就如瞎子摸象,摸到耳朵,说是个扇子,摸到尾巴,说是绳子,摸到象腿说是柱子。瞎子摸象,是歪曲主体,是片面的认识现象。我们众生境界往往如此,看问题不全面,看问题不能超越时空,受所谓的时空所限制,因意识的妄想分别,使认识真理的能力受到蒙蔽。我们修行可以见到佛,也可以生佛土,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超越时空的。

  (三)受请说法

  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梵天主、色界诸天、欲界释提桓因及诸天、四天王天,在佛成道以后,云集佛所,请佛转*轮。受三界诸天的恳求,佛因慈悲心,为了利益人天、救拔众生,所以受请说甚深般若经。

  (四)令生决定净信

  有人怀疑,佛是否真的是得了“一切种智”?根据大乘经所讲,圣者智慧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就是声闻所证,“道种智”是菩萨所证的,“一切种智”是诸佛所证的。具有“一切种智”,就善观诸法的自相共相,契证诸法的真如、空性。有人就怀疑,佛是不是这么个境界?!在般若会上,佛就放种种瑞光,现种种大身,并且说甚深般若妙法。甚深般若的教义就是由于佛证得了“一切种智”而阐发和建立的言教。

  (五)令断一切疑惑

  有人被恶师所迷惑、为邪师所利用,内心沉迷于邪法、恶教。佛以大慈悲要救拔这一部分众生,使其能够远离邪见网,建立智慧,生起正见。所以就现光明,宣示诸法实相,断除众生的一切疑惑。

  (六)令伏一切骄慢

  有人毁谤佛的智慧,认为佛智不能超越普通人。佛为什么这么高明呢?佛不是用幻术、假把戏来诓惑世间。对于贡高我慢、对佛不生恭敬心的人,佛就针对这类众生现种种神力、智慧力,显示佛的神力、无量威德、无量智慧,是一切众生的依怙所在。假如有人对佛起一种恶念,就会获罪无量;而对佛的功德、威力、智慧能生一念净信,就可以成人天之乐,且将来必定获得涅槃之微妙果报。

  (七)令受法益

  佛是福、慧圆具的圣者。为了使受法众生能够终生领受,佛在讲经说法过程中,处处示现已经证得解脱自在,已经证得一切种智,能够作狮子吼、演微妙音、转妙*轮。因佛在诸世界之中是“最高地位”,已证得广大福德慈悲、圆满智慧与方便神通,无与伦比,能作狮子吼,能广度众生,使众生受到法益。

  (八)令生法喜

  般若是甚深的法藏,广大微妙。我们能够学习般若,就好像在宝山之中随处都可以得到珍宝,得到无价之宝,受用不尽。般若就有这么珍贵,学习般若就有这么殊胜。所以,佛欲令众生对般若生起欢喜,喜乐信受。

  (九)令得解脱

  佛为大医王,能治众生病,以般若之妙药,治众生的无名诸病,使众生能够出离三界,解脱生死,到达彼岸。这说明佛是大医王,般若就是“阿伽陀药”,即无上妙药。真正的大医王,就是我们的佛陀。

  (十)现报身为菩萨说法

  佛在般若会上,现报身,为十方菩萨说法,为初地乃至十地菩萨说法。有人怀疑佛的福德,认为佛和普通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佛在般若会上,是以报身为地上菩萨说法。诸佛所共的法身对凡夫来说是不可见的。我们凡夫、二乘、地前菩萨只能见到化身。佛有法身、报身、化身,叫“三身”,这就进一步显示佛身无量,功德无量,智慧无量,光明无量。一般凡夫、二乘乃至地上菩萨不能与佛相比。

  (十一)开示应化身“八相成道”

  佛出生在蓝毗尼园。出生之时,就能自行七步,并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说了以后就默然不语,长久没有说话。然后,从孩童至成人,在王宫生活,以后出家,进雪山修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成道。这就是所谓“八相成道”。那么,这种现身呢,就是以方便随顺众生,随顺世法。对于般若波罗蜜、对于佛身,应晓得不同于世间,而超过世间,不能以普通的眼光来对待佛身。佛有“八相成道”,而为什么有“八相成道”呢?就是为了度众生方便,机缘成熟了,要教化众生,才示现应化身。

  (十二)破“邪”而显“正”

  在众生种种知见中有“边见”、“邪见”两种不正见。

  “边见”,一种是执“常”,一种是执“断”。“常”呢,是认为世界万象永恒不坏,认为物质永久不消灭,或认为灵魂不灭、精神有不变的主宰,人能长生不死、死了可以成神仙。“断”呢,认为人同物质一样,死如灯灭。“邪见”呢,就是拔无因果。

  所以,佛说般若、说中道实相,为说明一切现象是因缘生法,亦有亦空,非有非空,这样就获得“双照”。说“有”,为破除“断”见,说“空”,为破除“常”见,从而破除毁谤因果的邪见。这就是般若讲的中道实相。所以,佛要断除众生边见、邪见,并令这一部分人悟得中道实相。

  (十三)开示供佛之功德

  《大般若经》里面讲,佛的生身、佛的法身我们都要供养恭敬。这种供养、恭敬,一种是以财供养,一种是以法供养。以财供养,是用香、花、灯、水果等财物供养。以法供养就是能够依教修行、读经、演教、演说文字般若,这个叫做“法供养”。对于佛的生身供养(我们今世没有这种福报),对佛法的修学、弘扬,都是功德无量的。

  (十四)宣说“阿毗跋致”

  佛宣说圆满的“阿毗跋致”之法。什么叫“阿毗跋致”呢?即“不退转”。念佛往生西方,就能得到阿毗跋致,得“不退转”。到这个时候,就证得位不退转、行不退转、念不退转——三不退,这是初地以上修行位上的菩萨境界。所以,学佛者必须要修学大乘般若,要发菩提心,求证阿毗跋致。

  (十五)令得究竟

  佛说般若教,是为了使众生能够领受般若教,奉行般若教,对般若教能够尊重、供养、承事,乘般若船,到达彼岸,究竟解脱。

  (十六)开示供养般若的功德

  佛说般若教是先从印度的南方开始,后来到北方、到西方,又到中部,巡行五天竺,宣讲般若教,使广大善信修法供养。佛说,对般若能书写、受持、以法供养,这种因缘福德很大,可以进入三乘,最后证得无住涅槃。

  (十七)开示“第一义悉檀”

  佛为什么说般若教?就是显示“第一义悉檀”。“悉檀”就是“成就”的意思。“悉檀”是印度语,汉译为“成就”,成就众生的法身慧命。

  “悉檀”分为四种:

  1、“世界悉檀”。说明世界万物,因缘生法的道理,诸法因缘生。

  2、“为人悉檀”。是因时、因地、因根机而说法,所谓“因机施教”。佛有五乘教的建立:人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佛乘,都由根基而建立,这叫“为人悉檀”。

  3、“对治悉檀”。因众生的无明烦恼病来施教。好比人害了病,医生根据你害了某种病就用某种药。在佛教里面,也是因病施药,你有什么烦恼,就给你施什么佛法,方便善巧给你对治。

  小乘教法有“五停心”观:贪欲重的修不净观、白骨观;瞋心重的就修慈悲观;痴心重的就修缘起观;慢心重的就修界差别观;散乱心重的修念佛观,使各种无明烦恼得到对治,才不造业受苦。

  4、“第一义悉檀”。佛现在讲般若经,般若所重的是“空性”,般若阐述的是性空缘起,般若的智是一切种智、是大圆镜智、是根本智,这种境界不可思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这是“第一义悉檀”。

  佛在四悉檀之中,为了讲“第一义悉檀”,而讲大乘般若经,所以这是一个很殊胜的法门。

  (十八)令离妄执

  佛在世时,有个“长爪外道”(古印度诸外道之一),名摩诃具稀罗,主张“一切论可破,一切语可坏,亦无有实法可信可恭敬者”。一次他傲慢地对世尊说:“我一切法不受!”佛反驳说:“你说一切法不受,你此种见,你能受否?”长爪思维:“若言受,是现前妄语;若说不受,则否定己见,自相矛盾,而犯自语相违!”因此,被佛折服了贡高我慢。佛陀要使长爪外道去掉妄执,相信般若,使他得到折服。

  (十九)明诸法实相

  一切法是无相而无不相。“无相”就是“空”,“无不相”就是“幻有”。诸法所显的“空相”,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幻有”之相,就是万象森罗,宛然而有。这个意趣很微妙。在《大般若经》中,佛处处指示这个般若实相。

  (二十)息诸争讼

  一切世间言论都是戏论,都有争论,因为世间言论是相对的。只有般若实相,是绝对的,可以熄灭一切争论。

  这次法会非常稀有、殊胜,希望大众不要错过机会。“佛法大海,唯信能入”。首先要有“信”字,这种信是“正信”而不是“迷信”,也不是“邪信”,是具有真知见的信。我们在信仰以后要得到受用,接着要了解意趣,了解以后要结合行持,不能空谈。行持以后,才会得到受用。要信而能解,解而能行,行而能证。信、解、行、证是修学佛法的基本方法和次第。

-----------------------------------------------------------------------------------------------------------------

更多惟贤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 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在顺境、善缘里面,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觉悟到生死无常!我们中国人讲“好景不常”,我们要珍惜这个时节因缘,认真求道;如果把大好光阴去享受世间五欲六尘之乐,把你过去生中修的那点福报享尽了,那你就错了! 人在一生当中要修福,不要享福,不要把你所修的那点福报都享尽,享尽了,到了晚年就没福了。 我过去看过不少富贵人家,少年得志、中年得志,尽情享受,一呼百应的,到晚年就衰了。晚年的时候,我们看他连一个伺候他的人都没有了,洗衣服、烧饭都要自己动手,可怜得不得了!我们记取这个教训,在自己得志的时候,在自己福报现前的时候,千万不要享尽,留一点给后面。所以,晚年有福报,那是真正有福报;年轻有福报,那不是福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