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六十六回 分秒必争
2014/9/3   热度:145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六十六回 分秒必争 雁儿到兜率天一游,人畜间已过了六个月。 此时,从五彩云中飞出来,他只剩下三个月畜寿。他开始感觉到生命的珍贵。 三个月,转眼就会过去的。有太多事要办啊! 他在想,应该先去找小燕还是雁群?但想到小燕凡事总是拖,总是赖与刁蛮,恐怕会耽误他帮雁群,于是便决定先帮了雁群再帮小燕。他必须以更多众生的福利作考量。 但雁群现在会在哪儿呢?雁将接过领导权后,必定会改变领导方式,与雁群的飞行与栖居选择。雁将始终怀疑自己的实力与影响力,一定会尽可能避开雁儿。刚刚又忘了问一问大神通的菩萨。现在怎么办呢? 雁儿只能祈祷。这是他向来最无助时能做的事。 没多久,突然一转身滑翔,身后即出现一道彩虹。他很直觉地向彩虹飞去。 彩虹桥!天助我也! 帝释对雁儿的呼救所作出的回应! 循着彩虹桥飞去,来到尾端,已听到群雁混乱的杂声,再下去,便看到了那混乱的局面。 怎么回事? 雁儿在群雁上空回旋,气势万千地俯视着群雁。 是战斗!流血的战斗! 向来团结的雁群何曾有外敌? 是内战!乱成一团的战斗,好几派一起战,比较鲜明的是雁后那一派,也就是他的忠实老班将领,是较团结的一派。新雁王(雁将)带领一小群雁与其他小派乱啄成一团。 他们乱到没有注意到雁儿!这从未发生过! 雁儿他昂起胸膛长鸣三声,海神又把他的鸣音放大了几十倍,震撼天地! 雁群惊吓的暂停了一切。雁儿此时降低了高度,在雁群上空低飞旋转,一声不发地俯视着大家。 他们的王回来了!他们天生的首领回来了!带来了他们的希望。他放慢速度地飞,雁后随之飞了起来。他的忠实将领也跟随飞起来,迎接他、伴着他,回到雁群中间缓缓地落下。 他无限慈悲英勇地看着他的子民,也望向后方的雁将,他所立的新雁王。除非大众认他为王,不然没有一只雁儿可在雁群中摆出这种王者之势而不受挑战。但这回大家刚从乱中恢复清醒,都感谢他的降临。又听到他那超乎一般雁儿几百倍的鸣声(他原来的自然鸣声已是一般雁儿的几十倍),也不敢与他为敌。 新雁王,即过去的雁将自知不敌,腾起身即飞走。 雁儿飞上前拦截,吓得他绕回来。雁儿陪着他下降,用大翅膀拍了拍他,意思是说:没事,我留你。他也就留了下来。 众雁看旧雁王留新雁王,没有排挤的宽厚表示,也就安下心来。 过去的一切,从此勾消,过往不究。一切又从新开始。 于是雁儿又再飞起,群雁齐跟,绕了天空以「人」字型飞了一圈,落回原地。谁也不必说什么,他还是他们的领袖,他们的雁王。 他不是要回来做王的,他是来教他们如何提升生命的。然而,他们之间的混乱战斗使他必须重新领导。 雁后最能感觉到他的不同,从前的恩爱都没有了。现在雁王对她完全是一种超乎纯情兄妹般的感情。如果生命只剩三个月,谁还有心追求情欲呢?但她不知道。 刚开始她失落,她想要回她曾经拥有的宠爱。但她慢慢感受到雁王心中那股新的超凡气质,她开始被感染。 于是,一个艰苦的群体蜕变开始了。 这是雁族里未曾有过的事,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从来没有一只雁想过,乃至听过轮回、投生这回事,更不用说如何选择临命终一刻的心念。 有一些被这新主意、新思想带动了起来,如雁后及忠心跟班。新雁王,即雁将,也因感恩雁王宽厚地待他,而诚信谦虚地听学。有一些却始终听不懂,他们绐终不明白,为何要思考食物与繁殖以外的事。 (待续)
----------------------------------------------------------------------------------------------------------------- 更多吉祥尊者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大乘佛法的原点在《十善业》。《十善业道经》不长,佛讲得很清楚,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乃至于人天法,统统是依这个为根本。佛比喻十善好比是大地,大地上所有一切的生物都依大地而生长;没有大地,一切万物都没有了。如果我们没有十善业,等于说没有土地,什么种子都不能生长。所以说,佛法建立在十善业的基础上,我们要从这里下功夫。十善业道的精华,是教我们“转恶为善”。这种修行法,在佛家称为“根本法”。我们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离开十善业道,参禅不能离开十善业,念佛也不能离开十善业。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