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史上的历程碑——“东山法门”是中国禅宗思想的雏形


2014/9/3    热度:280   

中国禅宗史上的历程碑——“东山法门”是中国禅宗思想的雏形
  中国佛学院 理 净
  内容提要:
  禅宗最初起源于印度,由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大众皆茫然不知,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传授于迦叶,是为禅宗的初始。从此自迦叶尊者开始代代相传,以心印心、师资相承无有间断,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时,来华将禅宗法脉传入中土并发扬光大。中国禅宗思想从初祖达摩祖师传二祖慧可,直到五祖弘忍大师皆以《椤伽经》“如来藏”思想为法旨,以衣钵为信物师资相传。而到六祖慧能大师时,五祖弘忍大师改传以《金刚经》“般若”思想为法要,并告诫衣钵至此不再下传。自此以后禅宗传法皆以“法卷”为传法信物,以“见性成佛”的般若思想为法要,而形成了中国禅宗思想体系。今本论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东山法门”是中国禅宗思想的雏形:一、由如来藏思想转向般若思想;二、从如来禅发展到祖师禅;三、由渐悟法门转向顿悟法门;四、从一脉相承形成五家分争。
  绪 论
  中国的禅宗思想起源于印度佛教,最初的起源可追溯到印度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的说法,依史料记载释迦牟尼有一次在灵山会上为大众说法时手中拈一昙花,与会大众皆默然无知不知佛陀是何用意!此时唯有佛陀上首弟子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佛陀语迦叶尊者:“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于汝!汝当护持,无令断绝!”[i]此是禅宗思想的最初起源。自此由迦叶尊者将此“正法眼藏”传于阿难尊者,直到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祖师,是为印度禅宗二十八祖,将此禅宗法脉以心传心、师资相承不令断绝。达摩祖师来华将禅法传到中土是为中国禅宗之初祖,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传法于慧可是为二祖,慧可传法于三祖僧璨,僧璨传法于四祖道信,道信传于五祖弘忍,弘忍传法于六祖慧能,是为中国禅宗之六祖。自六祖慧能以后禅宗形成五家七宗,史称“一花五叶”,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中国禅宗思想。
  从禅宗历史的发展过程而看,可分为禅宗在印度的传播和在中国的传播两个不同的时期,如果就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过程而言,又可分为初期阶段的师徒一脉单传和后期的五家分争两个发展过程。中国禅宗的初期阶段是以达摩祖师为代表,以四卷《椤伽经》为法旨,以衣钵为信物而代代相传。虽然先后相传六代无有间断,使得禅宗在中土扎根并开花结果,但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上确并没有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只是印度佛教在中土传播过程中众多学派之一派而已,直到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之后,禅宗得到了大力快速的发展,很快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了重要地位,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中国禅宗思想,成为整个中国佛教思想的代言者。今本论文就禅宗思想从印度传入中土后,逐渐转化为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禅宗思想体系,通过史料论述“东山法门”是中国禅宗思想的雏形。
  一、由如来藏思想转向般若思想
  这里所说的“东山法门”是指五祖弘忍大师的黄梅禅系,五祖弘忍门下弟子众多,最为出名的就有十大弟子[ii]。其所传法派有五家之说,即:嵩山禅系,以法如与老安禅法为代表;京师椤伽禅系,以玄赜与净觉禅法为代表;京师神秀禅系,以北宗禅神秀大师为代表;四川禅系,以资州智诜禅法为代表;曹溪禅系,以南宗禅慧能大师为代表。但后来真正代表中国禅宗思想的是六祖慧能大师的南宗禅,所以中国禅宗思想无形中也就成了黄梅禅系“东山法门”的后续。
  禅宗在五祖弘忍大师之前皆是以“如来藏”思想为传法心要,尊《椤伽经》为所依经典。从有关禅宗思想发展的资料记载,达磨祖师初来中土所传禅法以四卷《椤伽经》为依据,如《景德传灯录》所记载,初祖达磨大师为二祖慧可传法时说:“昔如来以正法眼藏付迦叶尊者,展转嘱累而至于吾,今付于汝,汝当护持,匆令断绝。……吾有《椤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iii]自此二祖慧可至五祖弘忍皆以《椤伽经》为传法心要,继承了禅宗以“如来藏”思想为中心的禅宗思想体系。如《续高僧传·慧可传》云:“初达磨祖师以四卷椤伽授可曰: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iv]由此可见,中国禅宗思想初期所传皆是以《椤伽经》的“如来藏”思想为中心,正果法师在《禅宗大意》中也说:“椤伽宗托始初祖菩提达磨,达磨来自南印度,《椤伽经》正是南方经典,所以教人只读《椤伽经》。慧可以下,承袭此风,就成为椤伽宗,又称南天竺一乘宗。”[v]
  禅宗自五祖弘忍大师以后,在整体思想上开始转向“般若”思想,而所依据的经典也由原来的《椤伽经》转移为《金刚经》。我们都知道《椤伽经》所阐述的主要思想是“如来藏”思想,如《椤伽师资记》云:“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躬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椤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vi]这里的“上乘一心之法”与“印众生心地”皆是指“如来藏”,所以早期禅宗所尊的《椤伽经》实质上就是“如来藏”思想。而六祖慧能大师所传为“般若”思想,打破了原有的“如来藏”思想体系。如慧能大师的法语偈颂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里的“菩提本无树”与“明镜亦非台”就是对“如来藏”思想的进一步否定,认为此“如来藏”也是无,只是如来方便之言教,没有一个真实实有的实体存在。这种主张“如来藏”亦是“无”的后期禅宗思想,实质上就是缘起性空的“般若”思想。而五祖弘忍给六祖慧能所传的法要也是“般若”系的《金刚经》,慧能大师由《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见性顿悟,得五祖弘忍之衣钵,成为中国禅宗之第六祖。正如《坛经》所云:“慧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门人法海集记,流行后代,……说此坛经。”[vii]正果法师也说:“禅宗五祖弘忍已开始重视《金刚经》,而六祖慧能则大力弘演《金刚经》。”[viii]由此可见,五祖弘忍的“东山法门”就已经开始,由“如来藏”思想转向“般若”思想,由此奠定了后来中国禅宗思想的雏形。
  --------------------------------------------------------------------------------
  注释:
  [i] 《宗镜录》卷96, T48, p0937c;《景德传灯录》卷1, T51, p0205b。
  [ii] 《楞伽师资记》卷一云:“如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我与神秀,论楞伽经,玄理通快,必多利益。资州智诜,白松山刘主簿,兼有文性。莘州惠藏,随州玄约,忆不见之。嵩山老安,深有道行。潞州法如,韶州惠能,扬州高丽僧智德,此并堪为人师,但一方人物。越州义方,仍便讲说。又语玄赜曰:汝之兼行,善自保爱,吾涅盘后,汝与神秀,当以佛日再晖,心灯重照。” T85, p1289c。
  [iii] 《景德傳燈錄》卷3, T51, p0219c。
  [iv] 《续高僧传》卷16, T50, P552b。
  [v] 《禅宗大意》正果法师著,《法音》文库丛书,中国佛教协会出版。
  [vi] 《椤伽师资记》卷1, T51, P246a。
  [vii] 《六祖法宝坛经》T48,P337a。
  [viii] 《禅宗大意》正果法师著,《法音》文库丛书,中国佛教协会出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莲池大师在世的时候,他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他老人家自己念“阿弥陀佛”,人家觉得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原因?”老法师说:“我这一生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四个字,我依教奉行。别人未必肯发心求往生,所以叫他念六个字,跟阿弥陀佛结个缘。“南无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皈依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由此可知,“南无”两个字是客气话,对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讲,那是废话;然而,对没有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来说,“南无”这两个字非常重要!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