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2015/5/23   热度:2227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四面,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
「奈何离此净土,别谭唯心净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末后这一句是蕅益大师感叹的话,对于佛门里面有一些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实在说对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不是真正彻底明白。因为如果明白,他决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正明白的人他会做的。唯有一知半解,好高骛远,所以把念佛求生西方他把它抛弃在一边,不肯认真去修学,而谈唯心净土。大师在此地有个比喻,「甘堕」,甘是甘心情愿,堕是堕落,「鼠即」是老鼠叫的声音,「鸟空」就是说鸟在空中叫唤,这都是比喻不切实际。把老鼠叫比喻不知道妙有,把鸟在空中叫比喻不知道真空的道理;换句话说,都是堕落在一边,把这个殊胜的机缘在这一生当中当面错过,这是很大的损失。诮就是讥笑的意思。「初依报妙竟」,到这个地方是把西方极乐世界环境介绍完了。下面要跟我们介绍的是正报,请看经文: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正报里面,一个是介绍西方世界的导师阿弥陀佛,其次再介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人,这是我们将来在西方世界的人事环境,当然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开端佛就叫着『舍利弗』尊者,告诉他,你的意思以为怎么样?西方世界的佛为什么称作阿弥陀佛?这是说明名号的来源。我们看注解。「此经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征释名号,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这个解释,解释得非常之好,确实是精要。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的确为我们指示出来持名念佛的妙行,这个奇妙的修行方法。所以佛在此地特别把弥陀的名号为我们标示出来。
念佛这个法门究竟妙在什么地方?第一个,只要念这一句佛号,这个实在是非常简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里面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容易、更单纯的,这一句佛号就能叫我们横超三界,我们常讲的了生死,出三界。这个方法简单、快速,这是第一个妙。第二,本经跟《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这么个说法,临终十念、一念就能往生。这就是常讲的带业往生,这是非常殊胜的奇妙,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里面都没有。第三,只要往生了,诸位要记住,我们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是不是很低?在我们一般人观念当中一定很低,所有一切罪业都带去了。这个很难讲,不一定地位很低,不但不低,一往生就圆证三不退。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个圆字,为什么?假如说只讲证三不退,那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就证三不退了,但是不圆,就是不是圆满的。圆满证三不退那是什么人?要不是等觉菩萨,就是法云地的菩萨。这个实在叫真难信,真正难信!通常修行人到这个地位,一般讲从小乘初果算起,小乘证得初果须陀洹那天算起,佛在经上常讲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证到圆证三不退。我们念几声佛号,这么样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立刻就是圆证三不退。人家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我们费多少时间?这个真正是妙,真正是难信之法。这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这个经上有六方诸佛,这是一切诸佛所说的,这总不是假话,决定不是妄语。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要能相信诸佛所说。
底下讲「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可见得这一句佛号如果不是不思议的功德,怎么可能叫人一下有这样殊胜圆满的成就?如果我们要问,为什么念佛有这样殊胜圆满的成就?答案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很少人能够清楚明白的。关键就是叫我们要「一心执持,无复疑贰」,这八个字重要。我们这一生有幸遇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个法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关键就在这八个字我们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到。如果真能做到,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凡是往生的人,个个都是圆证三不退。底下这段很重要,念佛人不可以不知道这个意思。
「阿弥陀」这是梵语,是古印度的语言,「正翻无量」,就是正确的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所以阿弥陀意思是无量。无量就没法子说了,「本不可说」,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经上用了两个意思来代表无量,「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一切无量没法子说,说不尽,在一切无量里面佛说了两种,这两种确实就可以能把一切无量都包括在其中,这个说法也说得非常之好。「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佛用一个「光」,用一个「寿」,要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一个时间、一个空间,时空,这就把一切无量都包括。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时空」两个字不如「光寿」来得妙。时空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换句话讲,它是死的;光寿那里面是活活泼泼,充满了生机,所以这个名称用得好。何况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一切的无量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寿命。譬如说我们讲有无量的财富,没有寿命,那个财富落空了,谁去享受?自己没办法享受。所以一切无量里面,寿命是第一要紧的事情。我有无量寿,所有一切无量就真正得到受用了,自己才能真实的享受得到。所以寿命非常重要。我们翻阿弥陀佛常常翻作「无量寿佛」,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光」代表空间,这是照遍十方的意思;「寿」是竖穷三际,是讲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把所有一切无量都包括了。「横竖交彻,即法界体」,这是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现在人所讲的宇宙。整个宇宙,光跟寿这两个字全都代表了,全都包括了,可见这个无量确实是不可思议!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伟大,真正的净土,真正的阿弥陀佛,原来就是法界。身跟土是一不是二,这是我们初学很不容易体会的,身土不二,色心一如。「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名一定有实,有个实体我们才给它起个名字,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依法界全体而起的。因此,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念法界全体。诸位要明白这个意思,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就会恍然大悟。有些同修来告诉我,我们现在念这句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念《弥陀经》不够,过去学佛念的《大悲咒》、《心经》、《十小咒》、《普门品》、《地藏经》,现在都不念了,地藏菩萨会怪罪。这都是用我们凡夫的心去测量佛菩萨,佛菩萨也像我们一样,得罪了要怪你。这个心态说老实话,对于诸佛菩萨叫大不敬,你把佛菩萨看扁了,看成跟凡夫小心量一样。这个念头就是罪业,就是造业,佛菩萨哪有这么小器!现在我们了解,原来一句佛号无所不包。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统统都在里头了,一个也没有漏掉,这是真正微妙不可思议!所以诸佛菩萨都赞叹阿弥陀佛,诸佛菩萨都念阿弥陀佛,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名号不但是法界全体,「即众生本觉理性」。《华严经》上说得很好,「情与无情共一体」,众生跟佛是一个理性,性就是真如本性,理是理体。理体是什么?就是法界体;就是法界全体是阿弥陀佛,法界全体是诸佛如来,法界全体也是一切众生,法界全体也是我自己本人。这是真正的事实。念这句佛号,是念法界全体,是念一切诸佛菩萨,是念自己的真如本性。那哪有漏掉的?决定没有漏失。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够了,什么样的经、什么样的论、什么样的咒都在这一句佛号之中,这一句佛号圆圆满满的都包括。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多方便,何必要念那么多,念那么杂,念那么乱,没有必要!
「持名即始觉合本」,这个事实真的很少人知道。我们起一个念头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始觉,你开始觉悟了。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本觉,本觉就是本性,就是真如本性。始觉合本觉,这就是菩萨行。凡夫他没有始觉,虽有本觉,他不觉,本觉虽然存在,但是在事相上他不觉,这叫凡夫。菩萨在事相上他觉悟了,他对于这些道理、对这个事实真相明白、清楚了。能把始本合起来这叫真修,他真正修行。念佛这个法门是真实修行里面最殊胜的、最巧妙的一个方法,是任何方法所不及的,念佛成佛。「始本不二」,始觉跟本觉是一个觉,不是两个觉。「生佛不二」,迷的时候有生佛,悟了的时候是一个。「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什么叫相应?在这个地方我们把相应这两个字意思多少也明白了一些。相应是与这个理相应,是与这个事实相应,什么是事实?法界全体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法界全体的德号就叫阿弥陀佛。当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的时候,理事一如,念这句佛号当中,有圆满的理,有圆满的事,这就相应了。念念唤醒自己,自己跟法界合而为一,跟诸佛如来合而为一,跟一切众生合而为一,这就相应了。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个佛是真佛,是圆满的佛,念念相应就念念佛。
前面曾经讲过,念佛人相应就得佛的气分,有个同修问我,气分这两个字意思不甚明白。什么叫气分?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阿弥陀佛心很清净,我的心现在一天比一天清净,就得了阿弥陀佛清净的气分。阿弥陀佛慈悲,我现在也慢慢学着慈悲,跟阿弥陀佛慈悲的气分就相应了。如果今天这一段你要是听明白了,那就真的相应,真的接近阿弥陀的气分,为什么?始本不二、性相一如、生佛不二、理事不二。我们念佛的时候,逐渐体会这个境界,契入这个境界,这就叫得佛的气分。这个理与事真搞清楚,我们对于这个法门,对于一心念佛、信愿持名就决定不会怀疑。这桩事情真搞清楚了、真搞明白了,疑断掉了,信就生起来。这个信是真信,比正信还要高一等,通常我们讲正信,现在变成真信。正信有两种,一种是依圣言量,佛所讲的,我相信、我不怀疑;另外一个是在经教里面理论明白了,我这个信是有理论依据的,这不是迷信,这叫正信。真信是跟佛气分接触到,接触到他真信,自己真正契入,比正信又要提升了一层,他真信了。请看下面经文。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下面两段经文跟我们说明弥陀光寿,这都是从一切无量里面提出两个纲领。先说『光明无量』,光明是智慧,佛有无量的智慧,也就是说我们的自性,我们的真心本性,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佛,这一切业障都消除干净,所以性德圆满的透露,在相上就是光明遍照,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照。对我们来讲他有摄受加持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消除业障,启发智慧;但是我们要有始觉,才能得到佛对我们的加持。假如我们不具备这个相应,佛光虽然遍照,我们本身有障碍;换句话说,我们拒绝他、排斥他,佛加持的功能我们就享受不到。所以,一定要深信不疑,一心称念,必定业障天天在消除,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这就是相应的现象。或者问相应的样子是什么?一念相应一念佛,一念佛就是一念得到佛的气分,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相应是个什么样子?相应就是业障消除,心地清净,智慧增长,这就是相应的样子。
请看注解。「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这是说明光明的意思,为什么要用「无量光」来解释阿弥陀。心性本来是寂的,寂是静的意思、是定的意思。它里面含的有,要用普通字来讲,它静,这就是寂的意思,安静、清净,安静是不动,也就是定的,清净是决定没有污染。它起作用就是照,这是讲的本性。一切诸佛如来都证到究竟圆满的寂静,这寂静达到究竟圆满。我们讲到等觉菩萨,跟佛只差一个阶级,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换句话说,他在清净这里面来讲还不够圆满,还不是圆满的清净,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存在。一定要把这一品无明也破掉,那就完全清净了,完全清净,我们叫寂静。实在讲,大乘经上讲,寂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它也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才是真的清净,那就是一尘不染;中品的就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下品的,当然他要带两品无明,那就是法云地的菩萨,我们通常讲十地菩萨,十地菩萨是四十二品无明他还剩两品。等觉剩一品,我们叫中品的寂灭,讲五忍菩萨里面中品的。到上品这就是佛,完全清净了,净里头一点污染都没有,所以他的光明是圆满的,是遍照的。
底下说「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就《仁王经》上五忍位菩萨来讲,这是上品的寂灭忍,寂灭是属于上品的。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它起的大用就是无量的光明,遍照十方。诸佛如来是光明遍照十方,阿弥陀如来是遍照十方,我们当然都在佛光之中。现在的问题,我们既然在佛光注照之中,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触?为什么没有见到?这个问题不在佛那边,在我们自己这边。譬如我们走到室外,阳光普照,太阳的光明普照,我们偏偏盖个房子住在里面,不让它照到,这不是太阳的事情,不是它的过失,是我们自己找的麻烦,障碍在我们自己这边。阳光遍照,我们做的障碍很明显,这一说我们就明了了。佛光上,我们做的障碍是什么?这个障碍就是不信!你看经论上讲的见思烦恼,贪瞋痴慢疑,这是疑在作祟。我们对佛菩萨所说的怀疑,对于事实真相完全迷惑而不认识,这些大圣大贤给我们介绍的,我们又不能接受、又不能相信,障碍发生在这个地方;如果我们深信不疑,障碍就没有了。能够老实念佛,注意「老实」两个字,老实就是一心念。一心很难,一心就是老实,老实就是一心,能老实念就相应。相应,佛光遍照、佛力加持你就感受到了,你就接触到了,前面讲的与佛的气分相接触,真的就接触到了。
再看底下一段。「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一切诸佛事实上这个名字都可以用,所以阿弥陀,本经后面讲是诸佛名号,一切诸佛都是无量光,都是无量寿。「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这是说明一切诸佛都是无量光、无量寿,为什么我们单单称西方世界这尊佛,称他作无量光佛、无量寿佛?这个从缘上讲,理上讲是一桩事,但在缘上讲那就各个不相同。「因中」,因是没有成佛以前,像我们现在初闻佛法、发心学佛,我们每个人愿望不相同,一切诸佛在因地当中愿力不一样。像我们现前,我们学佛,我们为什么学佛?每个人学佛的因缘不相同。我们学佛希望将来得到是什么?我们这个愿望也各个不相同。所以到成佛,到果地上,果地上虽然智慧、德能完全相同,度众生的缘不一样。度众生的缘,那要靠各个人生生世世修行发的心、发的愿,要与那个相应。
一切诸佛在因地上修行,佛在大小乘经上也曾经跟我们说过,我们要给他做个比较,确实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发的愿大,发的愿非常具体。像我们通常佛教给我们「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也依样画葫芦念一念,有口无心。不像阿弥陀佛,他的愿那么真切、那么详细,第一个愿是他世界里头没有三恶道,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只含糊笼统一句。确实他的愿跟别人的愿不一样,尤其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一般人希望成佛就好了,他不但成佛,还要超过一切诸佛,这个愿的确很少见到。成佛还要超过一切诸佛,成佛哪能超过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平等的,怎么可能超过?根本就没这个道理。他那个超过是讲度众生的缘上超过,在本能、智慧、德能上,佛与佛决定是平等的。这在缘上讲,这是一切诸佛因地的愿力不同。
「随因缘立别名」,我们也明白这桩事实,一切诸佛是这个样子的,一切菩萨也是这样的。所以佛菩萨,说实在话没有名号,佛菩萨的名号是随因缘别立的,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如果他的因缘相同,名号就相同,这有点像我们世间学校里这些教员、老师的名号一样。譬如在学校里面教国文的,我们就叫他国文老师,国文老师不是他专有的名号,是他教国文,我们叫他国文老师;教数学,我们叫他数学老师,是这么样建立的。一切诸佛菩萨名号统统是这样因缘建立的,因此同名同号的佛菩萨无量无边,这个要知道。因为有些人不了解这个事实,我们都常常碰到有人问,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是女的?你们说到底是男的是女的?就如同我们要问你,你学校教国文的老师是男的是女的?就是这个意思。男女老少统统有,统统都是。
阿弥陀佛所以称他作阿弥陀,与他因地愿行有关系,这个名号从这里建立的。他因地里面称作法藏比丘,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知道得很清楚。他所发的愿,我们现在也清楚愿是怎么发的,我们在经典里面都曾经读到。他四十八愿里头有「光明遍照」这一愿,他成佛了,这一愿也兑现了。所以,世尊在此地就用「无量光」来解释阿弥陀的意思,他愿当中也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都是弥陀在因地上的本愿。「今果成如愿也」,现在他已经成佛了,果就是证果,证到究竟圆满之果,他的愿都能够如愿以偿,每个愿望统统都兑现了。「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从这个理、这些事实上来讲,一切诸佛平等无二。法身就是真心本性,是一切法的理体,一切法的理性。他的智慧、光明是本来具足的,这不是修的,本来具足的。无量无边,这叫无分际,际是边际,分是分别,没有分别、没有边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报身是自受用身,成了佛之后,自己受用的身,自受用身确实是无量寿、无量光,所以称性的起用,完全跟真如本性一样,这是自受用。这是佛佛道同。佛教我们,修行证果没有别的事情,无非是恢复性德本具的受用而已。所以,诸佛菩萨并没有东西给我们,也不可能有什么给我们,完全是恢复自己的性德而已,这个我们要知道。
讲到应化身,应化身是他受用身,那是一切诸佛都不一样了,就不相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这是讲一切诸佛应化身的差别,差别大小悬殊太多了,没有法子计算。这些光明大小完全是缘,这个诸位要知道,不是诸佛如来他的能力有大小,不是的,不是能力有大小,是缘。譬如一个智慧圆满的人,学问、智慧、修养圆满的人,他要遇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孩,他收他做学生教他,那只好用很初级的东西来教;换句话说,我们看他是一个小学老师,教小朋友。他如果要在大学里面去教这些大学生,他是大学教授,大学教授比小学老师,学问、智慧应该高了很多,他可以教大学,也可以教小学。他所以能够发挥出来的,不是他自己,是看外面对象。外面缘要是劣一点,他现的光就小;缘要是殊胜,他现的光明就大。从他受用身来讲,这就是无量的差别。所以小有照一由旬的,这大概是度一、两个众生,有一、两位众生缘成熟了,他不能不照顾。「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机缘成熟了,佛一定也要度他。
什么叫机缘成熟?第一,把人生看透彻了,真的明白了,人生是苦空无常,决定没有留恋。缘熟了一半,另外一半是决心想求离开六道轮回,这个意念真实,缘就成熟了。一切诸佛菩萨都见到,都看到这个人缘成熟了,哪一尊佛跟他过去生中有缘,这尊佛一定示现在他面前去帮助他,他这一生确实能得到他如愿的果报,佛会来度他。通常在这种情形之下,佛用的是化身,随类化身来度他、来帮助他。如果是人数很多,教化的时间必须很长,不是一次、两次能解决的,长时期的教化,佛一定用应身。应身就是示现,到这个世间来投胎,一样像释迦牟尼佛这种示现的样子。我们晓得印光法师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来示现的,这就是应身来的,他要跟我们同时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来影响我们,来教导我们。这个光明就又大一点,又要大一些。
成佛之后,在一般,佛在经上都这么说法,一尊佛他有一个教化的范围、区域,叫做一个世界,这一个世界就叫做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化土,他的教区。绝大多数都是这个现象,因中发愿都是这样发的。有的愿发得特别,一个大千世界还不够,他还要教两个大千世界、三个大千世界、乃至于十百千大千世界的。只要他发愿,都能做得到,没有做不到的,有发这么大愿的,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有看到的,有一尊佛教化很多个世界的。「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唯独阿弥陀佛在因地里发的愿、结的缘跟一切诸佛如来不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所看到的。佛在《无量寿经》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曾经摄受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这二百一十亿是密宗里面表法的名称,它不是数字,它的意思是圆满的意思。像《弥陀经》上用「七」表法,《华严经》上用「十」表法,都是代表圆满,不是数字,密宗里面表法通常用十六、用二十一。那就是说弥陀在因中跟众生结的缘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处他没有结到,他的缘结得这么广。
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跟他讲经说法,将十方诸佛剎土里面依正庄严、善恶因果都跟他说了;不但跟他说了,而且以佛的神力将一切诸佛剎土变现在他的面前,让他统统见到,所以缘就结得深、结得广。他成佛之后,他的教区就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剎土都是阿弥陀佛的教区。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是因中的愿不同,这是我们要晓得的。不是阿弥陀佛有什么特别之处,比诸佛高明,不是这个意思,那我们又在打妄想,又错了。是因地当中发的愿不一样,每个人的愿望不相同,是这么一回事情。故别名无量光。
「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实在讲是一而三,三而一,三身是一体的。一体为什么要说三身?这个说法才能把事实真相圆满的说出来。法身是本体,报身是自受用,应身是他受用,就是帮助别人的,这样才能讲得圆满,把事实真相叙述出来,是这么回事情,这个意思刚才都跟诸位报告出来了。这个地方有一句,「为令众生得四益」,四益就是前面所讲的四悉檀的利益,欢喜的利益、生善的利益、破恶的利益、入理的利益,入理就是契入,得这个四种利益,故作此分别;说三身,里面有这个意思。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这是说明佛的光明无碍。现代的科技使我们知道,光确实有许多种,我们称它作光波。我们眼的能力所能见到的光是很有限的,比这个波度长的我们见不到,比这个波度短的我们也见不到,所以眼的能力非常有限,在无数光波里面只能接收到这一小段。像无线电电波一样,我们这个机器不太灵光,只能收一个频道,其他的频道都收不到,这个现象确实是如此。佛的光度是圆满的,这是真正不可思议,它是圆满的,在任何一个频道里面都能够收得到,这个光叫圆光,才叫做无障碍。
「约人民言」,这是对我们来讲,「由众生与佛缘深」,众生接触到佛光,佛光是遍照。佛门也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佛法对这个「缘」字看得很重,一定要有缘,缘深的人这一生就得度了,缘浅的人这一生都不能得度。但是佛的本愿是要度一切众生的,缘深的,这一生帮他成就;缘浅的,帮他再加深;没有缘的,要跟他结缘。佛用这种方法,叫普度众生。没有缘的人,这一生当中偶尔听到一句「阿弥陀佛」,这就结上缘了,生生世世希望把这个缘给他加深,一直到他成熟,缘成熟了,那一生就得度了。我们跟阿弥陀佛可以说无始劫以来所结的缘,到今天也有了相当的深度,这个深度是不是到成熟的深度那就很难讲了。如果要在这一生成熟,我们必须在缘上特别加强,用什么方式加强?「信愿持名」,用这个方法努力加强,这一生当中很可能就圆满,就成功了。所以要懂得。
一般人之所以不能见到佛光,不能体会到佛对于一切众生的真实功德,都是因为业障深重,所以见不到,体会不到。消除业障的方法很多,大乘经里面所说的种种法门、种种的修持,无非都是帮助我们消除业障的。消除业障最有效的方法无过于念佛,但是很少人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业障太重。清朝初年乾隆年间的慈云灌顶法师,这在清朝一代也是很有名气的一位法师。他的著作很多,有几十种,在日本《卍字续藏》里面收集了不少,著作等身的一位法师。他在《观经直指》里明白的告诉我们,《观经直指》就是《观无量寿经》的注解,他作的。他说世间人业障、罪障很重,所有一切经法、忏法都消除不掉的,业障重到这个程度,都没有办法消除的,最后还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得掉。这句话是很不容易说出来的,他对于这些法门要是认识不清楚,不能够透彻了解,他怎么晓得这句佛号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我们今天想求消业障、断烦恼、灭罪业,不必求其他的经咒,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一切经咒力量达不到的,没有办法的,最后还得求阿弥陀佛,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一句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去相信这句阿弥陀佛?
所以,只要一心称念,念念无间。阿弥陀佛这执持名号修学的方法,实在讲大势至菩萨讲绝了,也就是教给我们这个佛号要怎么样念才有效果,才能收到效果。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只要照他这个方法,就收到效果。「都摄六根」这句不要去研究它,你只要真正做到「净念相继」,给诸位说,六根自然就收摄了。所以,最重要的就四个字「净念相继」。净要注重,净是清净心。我们对它有怀疑,疑在里面,心不清净,真的没有疑惑。假如里面还有夹杂,心不清净了。譬如说有个念佛的人,老修行,现在听到这个法门好,念佛了,过去是又念《金刚经》,又念《地藏经》,又念《药师经》,现在统统不念了,心里头恐惧!不念《药师经》,生病的时候药师如来不保佑;不念《普门品》,就没办法消灾。好像把这些诸佛菩萨都分配了,哪个菩萨管什么,哪个菩萨管什么,样样都要念到,不念到不行,不能得罪一个,这就夹杂了。怀疑、夹杂这个心态去念阿弥陀佛,不灵,为什么?他不净。
净念是完全没有怀疑,完全没有夹杂,一心念。一心不是二心,念佛还想到别的,那就是三心二意,那个不行。「相继」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不断,这就行了,念念无间,那个效果,大势至菩萨讲得很好,「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佛的光明遍照,你怎么接触不到?一定接触得到的。所以,要紧的是净念相继,就是我们常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净念相继。要这样去念佛才有感应,经上讲的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莲池大师说,“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觉悟的人他去什么?去识心。觉悟的人,他去能变的那个识心,他不去外头境界。于是,他得到的是什么?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得自在了。愚人一定要找一个好环境、理想的环境,他是心外求法。他不改变他心理,找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苦恼,为什么?还不尽理想。理想的环境到哪里去找?心地里面去找。外面境界找不到!在外面境界上找一个理想环境,那可找惨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