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十)
2015/5/23   热度:727
「四边阶道」:「四边」,是东南西北四周围。「阶」,是池边一级一级的阶梯,可以入池或登岸,互通上下。「道」,是从这里到那里的交通道路。这些阶梯和道路,都是用四宝所砌成的。
「上有楼阁」:「上」字、有三种解释:一、宝池的上面;二、四岸的上面;三、虚空的上面。「楼」,房屋有了两层以上的,就叫做楼。「阁」,在屋的四角有飞檐的,叫做阁。
中国古代的建筑,有所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上有楼阁」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建筑物,不是现代化的洋房或高楼大厦,完全是宫殿式、古色古香的。总而言之,不管是楼台亭阁,或是任何玲珑的建筑物,都是用七宝所构成的。是专供念佛往生的诸上善人所居住的地方。如果大家能专心地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在那种理想的环境中,可以优游、休憩和聚会。凡是往生西方去的人,在七宝池中的莲胎里静修,等待莲花一开,就直接登岸,住进楼阁,加入法会,可以自修,也可以共修,最后都能见佛闻法了。
《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讲堂精舍,宫殿楼阁,皆以七宝,胜此界六欲天上,天帝所居百千万倍,乃至宫宇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而至。」这一段经文,是说:其中的楼阁,有随意高下、大小,飘浮在空中;也有不能随意而固定在地面上的,这就因为修持者的工夫,精勤或懈怠,而自然有优劣的分别。
《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经》中讲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楼阁,更有详细的描写,更富丽堂皇,譬如说:想住那一间,都可以随我们的意思,而自动变化,楼阁四周,更是挂满了铃子,清风吹来,会发出讲说佛法的法音。
《观无量寿经》也说:「黄金地上,一一宝中,五百色光,其光如华,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所成」。《观经》又说:「楼阁两边,各有华盖,无量乐器,八种清风,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
我们看过「大本」及「观经」的这些经文,就知道西方有无量诸宝;而《弥陀经》只简单地举出七宝,并没有详细加以说明罢了。
或许有人会怀疑:我们世间的圣贤,一向只着重精神道德的修养;至于生活起居,非常淡泊,从来是不讲究的;为什么西方的圣人,反而贪图华丽的享受而重视外表呢?
如果怀有这种想法的人,那是没有能体会到弥陀慈父的一片悲心!阿弥陀佛为了悲悯苦恼的众生,才大开方便,以无穷的愿力,庄严极乐净土,使得所有苦恼的众生,都能了解这个世间充满恶浊,极乐世界又是何等清净,由此引导我们舍弃痛苦,追求快乐,厌秽欣净,而发心修行念佛,同愿往生西方。归根结蒂说来,我们的「真如自性」,本来就具足无量功德法财,什么宝贝都有,那由愿力所形成的七宝庄严,又算得了什么!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这只是佛陀引度众生的一种方便,一种妙法而已。
净土宗袓师,云栖大师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妙喻:譬如我们正面临饥寒交迫的窘境,没有饭吃,也没有衣服穿,忽然听说有一个能满足温饱的去处;又好象徘徊在暗无天日的歧途,忽然见到一线光明,为了争取生存,也为了追求光明,谁都会摆脱一切苦难,而步上光明的求生之路!
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那七宝池中有无数的莲华,都开得像车轮一样大,互相映对:那青色的莲华,会发出青光;黄色的莲华,会发出黄光;红色的莲华,会发出红光;白色的莲华,会发出白光,显得五彩缤纷,极其幽微、胜妙,既芬芳又洁净。
这一段是描写莲华的殊胜微妙。上文所介绍的宝池,是说明生处;这里是标明托胎的莲华,为七宝池中所生,是圣洁的,也是念佛者托质受生的地方。我们平常所见到的莲华,是出生在污泥当中,所谓亭亭玉立,一尘不染,有超世拔俗的高洁情操,一般总是比喻为君子,所以佛经中常常引用来说法。这里所说的莲华,它的根是生在金沙之中,花是浮在功德水的上面,光色辉煌灿烂,虽然以「微妙香洁」来形容它,尚不能完全表达它完美的德性,与我们这个世界生于浊水污泥中的莲华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大如车轮」:这是以车轮形容莲华的形状,也藉以表达莲华的德性。车轮有运转的意义,比喻莲华能够运载十方念佛的人,出离生死苦海。当世人念佛有了成就,临命终时,七宝莲台,就会从空飞来,迎接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里所说的车轮,并不是我们普通所见到的车轮那么大。《无量寿经》说:「池中莲华,或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观无量寿经》也说:「一一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它那庞大的体积,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因此我们可以了解,莲华的数量不一样,大小也不相同。这完全凭念佛人的功行而分胜劣。
当我们念佛,并具足了无比的信心和坚固的愿力,那七宝池内,随时就生出一支莲蕊,同时那念佛者的名字,就显现在上面。如果能精进念佛,莲华就一天天不断地长大,光色也逐日鲜艳起来。不然的话,念佛人如果退了心,或者另学其他的法门,那莲华就逐渐枯萎;所发出来的光彩,也就渐渐消失了。
还有,念佛而由莲华化生的人,分有许多品级,大致说来,分为九品,就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这就以念佛人的工夫浅深,道行高下,来作决定的。如果我们念佛的工夫深,道行高,那将来一定会「上品上生」;假使工夫不到家,道行又不够高,那品级自然就会渐渐地低下来。
「上品上生」的人,一到西方,莲华就立即会盛开,随时可见佛闻法。「下品下生」的人,虽然托质莲胎,但莲华开的时间,就要等待很长久了!因此,我们要发愿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只要我们精进不退,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净念相继,将来七宝池中的莲华,一定会有我们的份儿!更期望那是「上品上生」,即刻花开见佛悟无生的境界啊!
「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说明莲华的色彩。
我们平常所见到的莲华,只有红白两色,而且是有色而无光的;极乐世界的莲华,此处标明有青、黄、赤、白等四种颜色,同时是有色有光的。其实,光与色错综复杂,交织成无量无边,现在只举出四色,作为代表而已。
根据《无量寿经》所说:「青色青光,乃至玄黄朱紫之色,其光亦然,炜烨焕烂,明耀日月,一一华中,出三千六百千亿光。」可见极乐世界的莲华,是由七宝所成,极其晶莹剔透,所以能发出彩色的光芒。
在《无量寿经》中又说:「从三千六百千亿光,出三千六百千亿佛,一一诸佛,又化百, 千光明,普为十方众生,说微妙法。」
这样的色色无尽,光光相照,所谓一色含众色,一光摄多光,在百千亿光明中,有百千亿佛为十方众生说法,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啊!
「微妙香洁」:这是标明莲华的四种德性。
一、「微」:包括「微细」及「精微」两种意义。「微细」,在莲华的每一片华瓣上,有八万四千条花纹,非常微细。「精微」,每朵莲华,都是七宝组合而成,珍贵精微。
二、「妙」:自在无碍,十方众生念佛,每一朵华随时标立每一位众生的名字;勤惰一分,荣枯各不相同。专精修持,花色日渐鲜艳光彩,稍微懈怠放松,花朵也随着暗淡无光而枯竭。
三、「香」:奇异芬芳,香飘十方,四时常开,不谢不变。
四、「洁」:生于八德池中,洁净无染,没有妖艳的颜色,只有圣洁的芬芳。
以上是描绘极乐世界的栏楯、罗网、行树、楼阁、宝池、德水、莲华等种种庄严幽美的建筑和风景,仿佛是一个天然的大公园,实在值得我们向往!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释迦牟尼佛再呼叫舍利弗,对他说道:「舍利弗,你看吧!极乐世界有如上面所列出的种种庄严妙境,你应当知道,这都是阿弥陀佛的大悲、大行、大愿,无量功德所庄严成就的!」
这一段,是总结的文字。
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对世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愿来庄严极乐国土,广度众生,在他的第三十二愿(国土严饰愿)中说:「愿我作佛时,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
《无量寿经》也讲到:「法藏比丘,世自在王佛所,摄取二百一十亿佛剎清净之行,如彼修持。」因此,阿弥陀佛有这些大愿和大行,所以才能成就如此庄严的极乐世界。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佛又叫舍利弗,说道:「舍利弗!我再告诉你,那极乐世界,空中时常演奏天然的音乐,地面铺满了黄金,昼夜不停地,常从天上落下很芬芳美丽的曼陀罗花来。」
这一段,是说明往生到西方极乐国的人,眼、耳等六根,常常可以享受到殊胜的五尘供养。
「常作天乐」:「天乐」,是声尘,为耳根所受。天乐可分为两种:
一、天人之乐:三界诸天,时常献奏妙乐,供养弥陀教主,以及一切圣众。《无量寿经》说:「欲色诸天,百千香花音乐,转相倍胜以供养佛,及诸菩萨等。」《观无量寿经》也说:「无量诸天,作天伎乐。」
二、天然之乐:不须天人演奏,空中自然发出感人的微妙音乐。《无量寿经》讲到:「亦有自然万种伎乐,无非法音清畅嘹喨微妙,明雅一切音声所不能及。」《观无量寿经》说:「乐器悬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曾无间歇。」杜甫有两句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正是赞扬天乐的美妙。
「黄金为地」:这是为眼根所对的色尘妙境。《佛说阿弥陀经》说黄金为地,《无量寿经》说七宝为地。七宝是以黄金为首,举出首要的一种,就含摄了其余的一切。实际上西方的大地,是七宝混合铺成,有的是七宝,也有的是一宝。《无量寿经》说:「彼弥陀佛剎,有自然七宝,其体性温柔,相间为地,或纯一宝,光色晃耀,超越十方。」《观无量寿经》说:「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色间错界以七宝。」我们看了以上两种经文的说明,就知道《弥陀经》的内容比较省略。总而言之,不管是省略或是详细,都可以看出,西方极乐世界的地面,都是以种种宝贝庄严而成的。
「昼夜六时」:「昼」,是白天;「夜」,是晚上。「六时」,昼夜各有初、中、后三时,合起来共有六时。现代通常分为二十四小时。按照我们中国古老的算法,每天有十二个时辰,配合六时,昼三时就是:初日分:卯、辰、(六点至九点),中日分:巳、午、(十点至一点),后日分:未、申、(二点至五点)。夜三时,就是:初夜:酉、戍、(六点至九点),中夜:亥、子、(十点至一点),后夜:丑、寅、(二点至五点)。这是印度对时间的分法。真正说起来,西方极乐国土并没有白天与夜晚的分别,这只是随顺我们这个世界的说法。有的说:西方是以华开为昼,华合为夜,也未尝不可。
「雨天曼陀罗华」:「曼陀罗」,天花的名称。译为中文是「适意」。这种天花,颜色和香气都非常殊胜,最适悦人意,所以才叫做「曼陀罗」。它的颜色洁白无比,有时又译为「白花」。《法华经》中说:「天雨四花」。下面的经文有「盛众妙华」,应该是指曼陀罗花(白花)、摩诃曼陀罗花(大白花)、曼殊沙花(小赤花)、摩诃曼殊沙花(大赤花)等四花比较相符。这些花,在天花中,是最殊胜的。天人常常散花供养诸佛及菩萨等,表示赞叹、供养、恭敬的意思。所以《无量寿经》上也说:「一切诸天皆赉天上百千华香,来供养佛及诸菩萨等众。」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极乐世界,除了阿弥陀佛以外,所有的人民,每天早晨,各人都用自己的衣襟,盛着许多胜妙的天花,去供养各方世界的十万亿诸佛,他们一清早出去,吃早饭的时候,随即回到本国,大家一起斋食,吃完后,便各自逍遥自在地漫步经行。
「其土众生」:就是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众生。除了阿弥陀佛以外,从菩萨以下,包括了一切的圣众,都是众生。
「常以清旦」:时常在清晨的时候。「旦」,象形字,日在水平上,表示太阳在地平线上,是天刚亮的时光。
「各以衣祴」:「衣祴」(音革),有两种解释:(1)盛华的器具,形状好象函盖,下面有一足,可以高举供养。(2),就是衣服的下襟。《圆中钞》说:「天花飘落的时候,不必用器具,只要用衣襟去盛就好了。」
「盛众妙华」: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用衣襟盛着许多的曼陀罗华(白莲花),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等种种美妙而高贵的花朵。
「供养他方」:「供养」有三种:(1)财供养:以饮食、香花、钱财等物质方面奉敬三宝。(2)敬供养:以虔敬心,赞叹礼拜三宝。(3)行供养:又称为法供养,以虔诚坚实心,读诵佛经、依法修持。推而广之,更有以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等十供养,或是其他种种分门别类的,非常之多。「他方」,简别除了极乐世界为本国以外,其余十方佛土都称为他方。
「十万亿佛」:十、万、亿,是整数,也是大数目,并非仅指十万亿,表示极多的意思。前面曾经讲过十万亿佛土,这里再讲十万亿佛,正是前后相应。「佛」,指十万亿佛土中的佛。极乐国中的众生,为了广植福德,以天花先供养阿弥陀佛,而后再供养他方诸佛。由近而远,次第供养,以至于十万亿佛的诸佛国土,他们的供养心,实在发得太大了。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说明这些圣众在一顿饭的时间,就往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表明他们的行动是非常迅速。根据玄奘大师的译本中说:「于一食顷,飞至他方无量世界。」这样的速度,真是快得不可想象,如果不是神足妙力,根本是不可思议的事!科学家说:太阳光能的速度,是最快的,在一秒钟能行十八万六千哩,如果与极乐圣众盛华去供佛的速度比较,那简直不及其千万分之一呢!这样的神力,不是我们这些凡夫可以想象得到的,固然是极乐圣众的净业所感,同时也是弥陀不可思议的愿力所成就的!根据《无量寿经》所列四十八愿(第九神足通愿):「我作佛时,我剎中人皆得神足,……乃至六通自在。」可见往生西方的众生,不只是具有神足通,而且是具足了六神通!
神足通,是六通之一,也叫如意通,这种神通有三种妙用:一、能运神力:身体能轻轻的,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行,速度快得真是自在无碍,一念之间就能到十方世界去。二、转变神力:大的能变小,小的能变大;一个能变很多,很多能变成一个,真是变化多端。三、如意神力:不像转变神力那样有大小、多少的限度,这种神力,化现无方,没有固定规则;应变莫测,使人意想不到,不可思议。
除了神足通以外,还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以及漏尽等五通。顺便解释如下:
一、天眼通:父母所生的眼睛是肉眼,是物质的。如果修持到家,就可证得天眼通。我们凡夫,只要是隔了一张纸、一道墙,或是黑暗无光,就看不见了。证得天眼通是无处不见的,不论日夜、远近,都一样可以看见。不管离开几万亿里的地方,几千万亿以外的世界,或是重重的高山阻隔着,没有看不到的。
二、天耳通:无论远到几千万亿里的路程,或是几万亿远的世界,或者是最轻微的蚊虫声音,乃至内心一动念,也都能听到。我们凡夫只能听到近的声音,和大一点的声音;如果稍微远些,或者轻一些的声音,就听不清楚了。
三、他心通:无论什么人,只要一起心动念,只要打任何主意,没有不知道的。不像我们凡夫,至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彼此内心所想的事,如果不说出来,总不会晓得的。
四、宿命通:宿命是指过去世。不管是自己的,也不管是别人的事情;不管是这一世、也不管是前一世,乃至千万亿世的事情,都清清楚楚,了如指掌。不像我们凡夫,连自己小时候的事,都记不起来。尤其是年纪大,更是健忘,不但昨天的事忘得一乾二净,甚至一掉转头,眼前的事也忘光了,那里还晓得前世的事情呢?
五、神足通:前面已经讲过了。
比较有定功的,比如古时所说的仙人,都可能具备这五通。如果善友们看过香港出版的《内明》杂志,就知道有一位居住加拿大的青年作家──冯冯,他具有天眼通,曾经有人从香港写信给他,请他看相,他人虽在遥远的几万里之外,对于居住香港的询问者的事情,都是了如指掌。还有一些修密宗的,会看到一些凡人所看不到的,这也多多少少具有了神通。
六、漏尽通:譬喻用破瓶子装水,水是会漏了。我们凡夫,内心充满了贪、瞋、痴等种种的烦恼。这些不良的心理,使我们造下种种的恶业,把我们的宝藏弄了一个洞,就像是破了、会漏的瓶子一样,无量的法财都漏光了,让我们在生死海中流浪着。假使我们把所有的烦恼都消除,打破了无明,断除了生死,就是把破烂修补,使骯脏都去除了,得到了清净。将贪、瞋、痴种种的烦恼完全断尽了,回复到我们本有的清净面目,而能获得种种的神通,那就叫做「漏尽通」。
佛教流行两句话,所谓「五通仙人,六通罗汉」。一般修成了仙人,就有五种神通,唯有断了烦恼,证得罗汉,才具足六种神通。
证了六种神通以后,各人的神力,因功行深浅不一样,也有大小不等的差别。唯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仰仗弥陀教主的愿力加持,他们的神通,比一般的罗汉还要大得多呢!因此,本经所说极乐圣众,盛了许多殊胜的天华,在一餐饭的工夫,完成了供养十万亿佛的虔诚敬意,就是因为证得了神足通的原因。一念就可以游遍十方,立刻就可以回来,这种境界,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我们凡夫可以想象的。
这里虽然只说了一种神足通,其实西方的圣众,都是圆满具足六种神通的啊!
「饭食经行」:「饭食」,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对我们实在很重要。所谓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一般人整天总是为三餐忙碌不已;极乐世界的众生却可以省掉这些麻烦。饭食都很自然,「思食得食」,心中想要吃什么,就有用金钵、银钵、白玉、紫金钵等器具盛着心想的东西,随意化现到眼前。钵内的食物,不论酸、甜、咸、淡,正适合自己的胃口。既不多,也不少,刚好够我们受用。吃饱后自然消散,一点残渣也没有,连饭钵也随着隐没了,不用我们再费心去清洗。想要再吃时又重新现出来。一切总是称心随意的。这种殊胜的境界,自在无碍的情形,不是我们凡夫可以想象得到的,都是由于阿弥陀佛的愿行所成;也是因净土行者、海会众生,共同修持的净业所感得的。「经行」,即是循环不断地绕行散步。极乐众生既然吃过了饭,便各自随意在七宝莲池与七重行树之间往返徘徊,念佛用功,逍遥自在。经行,可以说是对修持、调节身心所下的一种工夫。有句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你们可能会怀疑,这是个笑话,那有人活到九十九呢?可是事实的确如此。前天台湾出版的报纸刚好有一段新闻报导,政府资政──张群先生,今年已达百龄高寿,精神还很好。他有一句名言:「人生七十才开始」。前故总统经国先生曾经送一个「三十而立」的匾额,以祝福他如今才三十岁。他如何会如此高寿呢?根据他自己向人说,他每天都要步行三千步。所以说,希望身体健康长寿就要经行。经行时不要胡思乱想,要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自己为自己加持,才能见效。这样不但符合佛制,同时也能调养身心。我国另有一种说法:「饭后百步走,睡觉不蒙首。」许多人睡觉时,总爱用被把整个脸盖着,这样也是不合卫生的。各位如果希望身体健康,不但饭后要经行一百步,睡觉时也不要盖着脸。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释迦牟尼佛又招呼当机的舍利弗,说道:「舍利弗,极乐国土,能有上面所讲的这许多天乐、天华等,种种胜妙境界,完全是西方教主阿弥陀佛,无量的悲愿、行持,功德所庄严,所成就的啊!」
这几句是结束上文。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
接着,佛陀又再一次叫舍利弗,对他说:「舍利弗!极乐世界,常常有各式各样的,像白鹤啦、孔雀啦、鹦鹉啦、舍利啦、迦陵频伽啦、还有共命鸟啦等奇妙美丽的鸟儿!」
这一段是说明阿弥陀佛,为了让西方极乐世界的圣众,能常常听闻佛法,所以就以他的神通妙力,以他的大悲愿力,变化了这许多的鸟儿来演说妙法。
「彼国」:是指西方极乐世界。
「常有」:表示并非偶尔一见,而是经常不间断地,随时都可以看得到的。
「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种种」,表示种类很多,不只一种。不是普通的鸟儿,所以称为「奇」。更「妙」的是鸟叫的声音不只悦耳,而且是在宣说佛法。「杂色之鸟」,形容那些鸟儿的颜色,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真是美丽极了!其中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
「白鹤」,鹤的嘴巴和腿子都很长,有玄黑、黄、仓绿和白等四种颜色,以丹顶纯白色的最为贵重。西方极乐世界中就生有这种最贵重的白鹤。「孔雀」,长尾巴,羽毛艳丽,光耀夺目。这种鸟,是产于印度、泰国和爪哇等热带的地方。孔雀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性情更是好胜,看到穿著彩色衣服的妇女时,就会展开美丽的尾巴,叫做「孔雀开屏」,目的就是要与人争艳比美。如果对动物有研究的人,可能会发生一个疑问,娑婆世界的孔雀虽有美丽的尾巴,可是声音却是沙哑难听的,它杂在其他鸟群中岂不是破坏调和吗?大家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鸟儿,都是阿弥陀佛所变化的,与这个世界的鸟儿自然不同,声音必定是悦耳好听的。「鹦鹉」,有红、绿、黄、白、灰、紫等色。以红嘴红羽毛的最为珍贵。鹦鹉善解人意,能仿效人说话,有首古诗说:「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这首诗是说明古时候,宫中许多的宫女、嫔妃,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心中虽然充满幽怨,可是这一股怨气,却不敢在鹦鹉前面讲出来,深怕被它们听到后,仿效着讲了出来,被皇帝或大官们听到,秘密泄漏了,会招来杀身之祸。可见这种鸟是很聪明,最惹人怜爱。台湾板桥宏法寺中,养了一只鹦鹉,见到人还会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舍利」,是印度文,译为中文是「鹙鹭」。鹙鸟的双目非常锐利,非常传神。(尊者舍利弗的母亲,两眼如鹙,所以名为舍利;舍利弗是她的儿子,所以名为舍利子。)元朝的梵琦禅师,认为印度的舍利就是中国的春莺(黄莺)。〈西斋诗〉中有:「舍利是春莺,修眉漆点睛。」是用眉目长、眼睛雪亮的文句,来形容舍利的美。古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家试闭上眼睛想一想,有两只黄莺在杨柳树上歌唱,一群白鹭从天上飞过去,画面是何等地动人。从前有一位学生交了一篇文章给老师,老夫子一字没改,只在文章后面批了这两句诗,学生不了解老师是用黄莺唱歌,表示「不知所云」,白鹭上青天,代表内容「离题太远」,反而以为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得意极了。「迦陵频伽」,译为中文是「妙音」。这种鸟儿在卵中还没有出壳时,就能鸣叫,而且声音非常微妙好听。它美妙的歌喉,超过一切的鸟儿,所以叫做「妙音鸟」。「共命鸟」,梵语「耆婆耆婆」。有各种不同的译法,《胜天王经》译为「生生」鸟;《法华经》称为「命命」鸟;《杂宝藏经》与《弥陀经》名为「共命」鸟。这种鸟有两个头,有各自不同的心识,但同一报命,二条生命共同一个身体,所以叫做共命鸟。这种鸟儿叫的声音,也是非常悦耳好听的。
佛教有一部专门说明佛陀过去世故事的《本生经》中,记载着这样的一段故事:过去世中,释迦牟尼佛与专跟他作对的堂弟──提婆达多,乃是一只共命鸟。有一天,出外游玩,身为提婆达多的鸟累得陡然睡着了;而身为释尊的鸟却醒着。醒着的在无意中拾到一粒香果,独自吃得津津有味,同时更自言自语道:「啊!好香呀!」沉睡着的闻到香味,惊醒过来,吃不到香果,很生气地说:「哼!你为什么欺负我,竟独自偷偷地把好吃的东西自己享受掉!好,你记住!我不想吃什么香果了;我一定要吃一粒毒果来报复你!」人不能发歹愿,他的愿一发,后来果然找到了一颗毒果,一口吞下去,呜呼哀哉!造成了两命同时死亡的惨剧。从此,生生世世成为缠不清的冤家了。因为前世共命鸟结下冤气的缘故,直到释尊成佛后,还受到提婆达多一再地迫害。可见冤家宜解不宜结呀!
我们不能少见多怪,以为没有这种共命鸟。其实,不只有共命鸟,还有两头蛇和九头鸟呢!我国古时候有一位孙叔敖,小孩时见到两头蛇,想到见到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的传说,心里想:「我既然会死,不如把它打死了,免得别人见到,跟我一样死掉!」就抱着杀一救百的精神,勇敢地把两头蛇打死了。他不但没有死,长大后还成为大官。可能有人会问,他岂不是犯了杀生的行为,为什么反而有善报呢?实际上,这种牺牲自己救度他人的行为,不但不是作恶,更是菩萨救世的伟大精神。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供养就是放下,能把一切放下,心就清净了。我们想修清净平等,为什么得不到?心里头有牵挂,放不下!佛教菩萨要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普贤菩萨修供养,也是教我们统统放下。从哪里放起?从身外之物放起。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没有贪恋之心,没有取舍、没有得失,你就自在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