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说法需要注意什么


2015/5/23    热度:268   

  实在讲,现在佛法衰了,自己没有成就也要帮助别人。怎么个帮助法?我们当年在李老师的会下,就遇到这个问题。老师勉励我们,劝我们出来讲经。我说自己没有成就。老师给我们说,说什么?没人讲了,你要不要出来?没人讲了。这个问题严重。那讲错了,讲错了得背因果,怎样个讲法?老师教给我们,讲批注,讲古人的批注,讲错了,批注的人负责任。这个很好,把责任推给别人。所以老师教我们是用这种方法,一定要以古人的批注,他说最好是古大德,为什么?古大德是开悟的人,现在人的批注没开悟。那怎么办?我们的程度又不够,看古人批注有时看不懂,现代人批注好容易看。老师教我们,古注为主,实在遇到不懂的地方参看现在人批注,做参考,一定要以古注为主。一面修一面学,一面要依教奉行,真修。...

  今天我们利他,要遵守李炳南老居士的教诲,讲批注就对了,绝不能够离开批注。批注彻底明白了,可以发挥,你可以引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特别是现代的科学很多发现跟佛经上讲的相应,可以拿它来做证明。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东西,看古人批注看多了你就晓得,它内容丰富,字字句句含无量义。这些古来祖师大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统统都对,没有讲错的,只看你从哪个角度讲。我们从批注里也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的善根、根性,因为批注、讲解都是要面对着大众,大众根机一定要契机,不契机你白说了。从这里能体会到各个朝代众生根机不一样,你看他解释就不相同。他在那个时代,肯定那个时代众生的根机跟他相应,才认为这是好东西,才可以留下来。如果不相应的,批注错误的,早都被陶汰掉了。这个话方老师跟我说过,李老师也给我讲过。古时候,唐朝时候没有印刷,都是手写的,你不是好东西,谁有那么大的功夫把你抄起来传给后世!真的太好,人家佩服到极处,才下功夫给你抄出来,抄写留给后世。宋朝发明了印刷,木刻,木刻也很困难,也相当不容易。一个人一天辛辛苦苦能不能做一本书?大概差不多印一本,一天只能给你印,一张一张的印,没有机器。木刻本用什么?松烟。我在金陵刻经处参观过,老方法松烟刷子,把刷匀之后,这张纸再把它铺平,用压力轻轻的压,再一张,是这么来的。一天能做多少张?顶多做一本、两本。这是线装书。不像现在印刷术这么发达、这么方便。

  在那种环境之下,而且书的成本很高。我们过去,古老的不知道,民国初年的我晓得。抗战之前我们生活在农村,你看商务印书馆出的《辞源》上下两册,那个老本子《辞源》,好像是三十二开的本子,不大,定价大洋五块钱。五块钱多大数字?跟诸位说,大概是五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你就晓得书是多贵!所以那个时候的学生买不起书,怎么办?私塾的老师上课都教古文,古文全是自己手抄,学生自己手抄,没有钱买书。我们最初学佛经的时候,台湾那个时候,全台湾印佛经只有三家,规模很小,数量很少,种类也很少。我们想读的书找不到,只有到寺庙里找《大藏经》抄经。《大藏经》不外借的,可以在那里抄,星期假日一天的时间,大概一天可以能抄一万多字。现在人的福报大了,自己家里头可以拥有一部《大藏经》,自己家里面可以拥有一部《四库全书》,在从前皇上都做不到。乾隆皇帝他也只有一套《四库全书》,一套《四库荟要》,没多的。那时候《荟要》全国只有两套,《四库全书》全国只有七套,真的是宝,无价之宝,哪像现在这么方便!这都是讲方便法,自利方便,利他方便。

  所以要常常想着帮助别人,我有多大的能力就帮多大的忙。态度,夫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不会产生错误。我不是圣人,我没有开悟,我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我知道我给你讲,我不知道,这一段我不晓得,意思我不懂,老老实实说,不丢人。最怕的是强不知以为知,要充面子,那就会背因果,那就会做错了。老师告诉我,他说你不相信,你看古人批注,有些地方的经文,看到这有很多意思,为什么他轻描淡写几个字就过去了?他也不懂。我们才恍然大悟,祖师大德他也不懂,所以他就把原文写上去,他不加批注。我们才明白了。你不说没过失,你说错了,你得要背因果。所以有把握,确实不错,我们全根据祖师大德的。

  这一部念老这个批注别开生面,全是引用经论来解释,以经注经。用祖师大德他们的著作,就是《无量寿经》批注,或者其它经里头的批注,来批注我们这些经文。都是用古人的,他自己的很少,这个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今天我们有两部书出来了,这都是古书,没有批注的,一个是《群书治要》,一个《国学治要》。《国学治要》是《四库》里头的原文,这是古大德将一些精华,最好的东西节录出来,等于是小《四库》,八册,分量很大,有好几百万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我们就是这些祖师大德这个方法我们明白了,我们体会到了,我们找古经的注解,找原书的批注,把那一段节录下来。如果它太深了,我们用白话文来解释,这就不会有错误,有根据。我们帮助初学的人,让他有兴趣,让他粗浅的意思他能懂,慢慢的一代一代会深入。将来这些东西那会有大通家,真正开悟的人,到他们那个时候才真的发扬光大,广度众生。不是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是接这个棒,把这个棒交下去,不要让它中断了,我们干的是这个任务。所以决定离不开古注,好的东西古人都有批注,多搜集、多参考,多去琢磨、去体会,推陈出新。...

  前面跟诸位说过,佛法不同于世间法,佛法确实它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体就是自性,从自性。悲智双运,起作用总而言之不出慈悲跟智慧,这两种全是性德,一定要明心见性它才能现前,那没有明心见性的还是占多数。无论是自己修学、是为人演说,都必须以经论为依归,不能违背经典宗旨,否则的话肯定就出错误。以凡夫的知见来解释佛经,这事可以说自古以来就非常之多。所以古时讲经的法师一定要开悟,为什么?没有开悟,全是自己的知见。自己错了情有可原,你还误导别人,这个罪就重了。不是如来真实义,自己以为是如来真实义,错解了。所以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非常非常的严肃,决定不是随便说的。古人有修有证,证是什么?烦恼真断了。小乘,这从前李老师告诉我的,三果以上,在中国传承佛教的出家在家的大德,都有这个水平。所以中国经典的翻译确实是无比的殊胜,参与翻译的都是证果的人,其中有不少是佛菩萨再来的,来主持这个译场。他们只要见性之后,佛是从自性流出来的,你是以自性来接触它,跟你自性没有两样,所谓心心相印。没见性,统统用阿赖耶识,阿赖耶识里的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的执着,哪有不错误的道理?于是经教的流传就难了。

  我在早年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是去听经的,不是去学讲经的,从来没有起这个念头,我这一生去讲经,没起这个念头。这是到台中之后,李老师鼓励我们大家,他开个经学班,同学二十多个人,要我参加,我不敢。他告诉我,你去看看。那可以,我去旁听,去看看。他们在上课,我坐在最后一排。结果一看的时候,出乎我意料之外,这个班素质不整齐,学历有大学肄业的(没有毕业的),朱斐居士念过大学,应该是大学二年级的样子,有高中的,绝大多数是初中跟小学,占三分之二。二十个人占三分之二,程度小学程度、初中程度,而且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六十岁,这班不好教!所以李老师完全用私塾教学法,就是个别,两个人一组,两个人一组。这个教导的方法很笨拙,让我们想起古时候这种教学。我小时候念过一年,大概一年不到,私塾,有这么个印象。那个时候私塾的学生,最小的六、七岁,最大的有十五、六岁,这么一群孩子,一个老师带着,大概也有三十多人,也挺热闹的。一个教室里头上课,每个人念的课本不一样,有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有念《千家诗》,年岁大点有念古文的,念《古文观止》《四书》的,每个人功课不一样,我一看老师这个经学班亦复如是。

  但是怎么讲法?完全是复讲。老师让学生两个人一组,一个讲普通话,一个是讲闽南话,就好比是翻译,其实他们是用一份讲稿,两个人上台。所说的全是老师说的,把老师,老师讲得很慢,笔记把它记下来。那个时候没有录音,录音这个设备都没有,完全靠笔记。这两个人也记不下来,如果是小学程度的话他怎么记得下来?所有的同学都帮助他记,我们每个人听到每个人都记,记了统统交给他。他回去整理,把它写成一篇讲稿,一篇讲稿两份,两个人一人一份,上台去讲。时间是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等于真正上台去讲是四十五分钟,除了上台的仪式,讲完之后的回向,实际上一个人是四十分钟。就是这样的讲稿,这个讲稿确实,如果讲错了老师负责任,同学没有责任,老师负责任。

  所以我看了后,我说这个学法可以,老师要我参加,我就愿意参加。我说古人的标准高,这方法能行吗?老师说,古人的方法是正确的,现在没有人讲经了,如果你们这些人再不发心讲,佛法就断了。这个话是真话,不是假话。那怎么个讲法?我们没有开悟,怎么个讲法?老师提出来,我们讲批注。这我们松了一口气,讲批注。而批注最好是依古人的批注为标准,为什么?古人确实有修有证。现在人的不敢讲,换句话说,是他自己的见解,不是佛的解释,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也就是佛是从体起用,我们今天是从什么?是从妄想分别执着起用,那这个差得太远了!所以尽量勉励我们采取古注。古注多半是文言文,我们用白话把它翻出来,就这个意思。古注里有看不懂的,看不懂的不说,念过去,没有过失。老师提醒我们,你看批注,古人批注,也有经义里面我们看到好像是有意思,为什么他这个地方没有讲清楚?老师就说,可能他也没有透彻了解,他不敢讲,他念下来,这个没有过失。这是夫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做学问最良好的态度,我们在台中学到。不能了解的念下去就好,不必一定要勉强把它讲出来;人家要问,这一段我不懂,你要懂的话你讲给我听,向别人请教,一定要谦虚、要恭敬。诚心诚意的去学习,会得到佛菩萨的感应,这是每一个真正发心上台讲经的人都有感应。老师教我这个方法,我采取古大德、祖师大德的批注,真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不要去想,想是胡思乱想,不能解决问题,放下,把经本放在佛像面前拜佛,拜上个二、三百拜豁然就通了,这个意思完全是自然往上涌,我们拿笔写都来不及。感应不可思议,像这种感应常常有!

  老师送我四个字「至诚感通」。要弘法利生,对于世间法你要通,出世间法,就是经也要通,经的教义通了你契理,世间人情世故通了你契机,理机双契。老师举个例子,世间法我们不说别的,就说中国这一部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你能读吗?佛法那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这就把人吓倒了。怎么办?我们求感通,感是感应,用这个方法。怎样去感?诚,真诚,要学真诚,真诚到极处叫至诚,至诚决定能感通。老师教我一生守住这四个字,这四个字不但是对经教,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至诚,你这个至诚才是真的。我求佛菩萨用诚心,跟一般人往来就可以欺骗,那就错了,一心无二用,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教我们在这上下真功夫。妙音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在从前那个时代,佛的那些常随弟子多半都在那边打坐修定,他心清静。他三衣一钵,他什么都放下了,他心清静,持过中不食是有道理的。但我们现在的人烦恼太多,妄想太多,你要是修日中一食,非生病不可!这个身体实在讲是一部机器,机器之所以能够运作,它得补充能量;补充不足,这个机器就要损坏。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