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呢
2015/5/23   热度:465
第一、阿弥陀佛是本愿成就的佛。
第二、阿弥陀佛是救度众生的佛。
第三、阿弥陀佛是光明摄取的佛。
第四、阿弥陀佛是临终来迎的佛。
慧净上人精彩答疑:
问: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修行需要具足信愿行,法师在宣讲时,强调阿弥陀佛的本愿,但是修行的行,要到何种程度才能往生?如果只有愿而没有强调行的程度,是否会与日本的本愿法门有所混淆?是否需要行到入三摩地,净念相续,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呢?
答:没有你所说的这些条件,只要称念这一句弥陀名号就可以。
为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被称为“万德洪名”呢?因为十方众生往生的功德资粮在这一句弥陀名号当中都已经完全具足了。当然,专念这一句弥陀名号也不是随随便便念的,而是我们有多少时间就念多少佛。因为十方众生根机各不一样,有的人时间比较多,有的人时间比较少,所以时间多的人就多念,时间少的人就少念;有的人修养比较好,脾气比较好,心比较平静,念佛的时候自然心比较没有杂念;但有的人个性比较刚强、习气比较重,所以他念佛的时候妄想杂念还是很多,但是这些都没关系,他只要念佛就好,众生会有这些情况阿弥陀佛都知道。
善导大师说: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所以我们只要念佛就可以了,不论我们是行、是住、是坐、是卧,不管你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念佛,这样就是念佛人。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什么叫“大慈”?没有条件的爱心叫做“大慈”。所以阿弥陀佛在第十八愿里面,只有讲“乃至十念”,没有讲一定要具备某一个标准。如果有标准的话,就会有的人能往生,有的人不能往生了。
所以,我们这个法门不是什么日本净土,我们这个本愿法门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法门。第十八愿讲什么呢?讲“念佛”而已。善导大师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将第十八愿称为“本愿”,所以“本愿称名”是善导大师所传下来的。
“本愿”的目的在哪里呢?阿弥陀佛成佛的目的在哪里呢?在于一切众生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就可以往生了,所以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称念弥陀万德洪名,就是本愿所讲的,也是本愿唯一的行持。
刚才我们说“本愿称名”是善导大师所传下来的,但那不是善导大师个人的创见,而是龙树菩萨所讲的。龙树菩萨《易行品》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龙树菩萨在这一段话就直接点明“本愿”这两个字,也点明“称名念佛”这两个字了。所以“第十八愿”就是“本愿”,“第十八愿”就是“称名念佛”。
“本愿如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是怎么样的呢?“若人”是指十方众生,包含圣人、凡夫,凡夫当中又包含善人、恶人。“念佛”,念是意业,念南无阿弥陀佛;“称名”是口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自归”就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归顺弥陀的救度,把我凡夫罪恶的生命,生死的生命、轮回的生命,完全归入阿弥陀佛清净的生命、永恒的生命、不轮回的生命之中,这个叫“自归”,简而言之,愿生极乐就是“自归”。
所以这“本愿称名”也是龙树菩萨所讲的了,证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本愿”是龙树菩萨创造的吗?也不是!是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所讲的。《无量寿经》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其佛”是指阿弥陀佛;“本愿力”是指第十八愿的力量。第十八愿没有讲其它三学六度,是说“闻名欲往生”——听到了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而愿生极乐,从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话“皆悉到彼国”——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通通都能够到极乐世界,而且从现在开始自自然然就不退转了。
因此,《无量寿经》有讲“本愿”,龙树菩萨传承,善导大师再做结论性的弘传,所以本愿不是日本的,是我们中国的。
本愿的条件就是“称名念佛”, 其它没有。
善导大师说:“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没有说要功夫成片、梦寐一如。如果需要这些条件的的话,请问阿弥陀佛要救谁?如果是这样的话,阿弥陀佛的慈悲是大还是小?有条件还是没有条件?所以我们就“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就好。
《阿弥陀经》所讲的“一心不乱”,自古以来都被解释错误,因为他们都没有看到善导大师的解释,都是以天台的思想解释,或以禅宗的思想解释,不是以净土的思想解释,所以都被误解了。
《阿弥陀经》中有三段文自古以来长期被误解:
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三、“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因为解释净土法门的多是在宋朝之后,尤以北宋时代较多,所以一般人都以天台的思想来解释这几段文。传承下来的如莲池大师、藕益大师,但对“一心不乱”的解释都不是很正确,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善导大师的著作。善导大师的著作有流传到韩国跟日本,反而是唐朝末年之后在中国就失传了。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又回到我们中国,所以印光大师才能够看到。由于莲池大师、藕益大师他们没有因缘可以看到善导大师的著作,所以他们都用一般圣道门的教理来解释“一心不乱”,把“一心不乱”解成是禅定上的一心,功夫上的一心。所以就失去了“易行道”的原则,解释出来的当然就不是“易行道”乘船的安乐法门了。
我们来看净土法门善导大师怎么解释的。善导大师说:“极乐无为涅盘界”,他说极乐世界是报土的境界,是涅盘的境界,只要进入这个境界,就跟阿弥陀佛一样得到涅盘,所以说“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所有的法门都是“随缘杂善”,今天所遇到的是显教的就学显教的法门,是密教的就学密教的法门,遇到天台就学天台的法门回向往生,遇到禅宗就学禅的法门回向往生,遇到什么就以什么的法门、什么的功德来回向往生,这个叫“随缘杂善”。这样子的“随缘”而行,就是“杂善”,就是“少善根少福德”,因此说“随缘杂善恐难生”。
“随缘杂善”都是少善根少福德,那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呢?善导大师接下来解释说:“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也就是只要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管你有功夫、没功夫,心清净、不清净,出家、在家,都通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你已符合“专又专”,已符合“一心不乱”的条件了,所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就是“称念弥陀专复专”。
所谓“一心不乱”。一则不二,不二就是专;不乱者,不杂乱,不杂,也是专。所以只要我们专念弥陀名号,不杂修杂行,就是一心不乱,而不是说降伏或断除见思二惑那种功夫上的一心不乱,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都不能往生,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就不是十方众生,而是只救度圣者了。因为功夫上的“一心不乱”不是“理一心”就是“事一心”,那都已经是破无明或断惑的圣人了。
所以,我们学净土法门,若要能够安心决定、往生决定,必须先要了解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内涵,如果不了解第十八愿而学净土,往往会偏差,让我们无法安心。因此对于“一心不乱”的行,我们要这样的了解。
我是出家的身份,我就以出家的身份专一念这一句弥陀名号;大家都是在家的身份,就以在家的身份专一念这一句弥陀名号。我虽然出家,但还是贪瞋痴烦恼强盛,业障深重、妄想杂念纷飞的凡夫,那我就以这样的身心去专念这一句弥陀名号;在家的居士,如果烦恼很淡的,业障也不深,一念起佛号就很清净,大家也以这样的身心根机专一念这一句弥陀名号。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根机专一的来念这一句弥陀名号,这样大家都平等往生。为什么?你是善人,你也一样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上;你是恶人,也是坐在愿船上;不管你是圣人还是凡夫,是出家还是在家,同样都是坐在愿船上。我们往生是靠这一句万德洪名,不是靠我们的身份。我们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就通通舍掉身份,通通依靠这句阿弥陀佛来登彼岸,来进入无为涅盘的境界,同样成佛。
尽管在这娑婆世界有男众、女众的差别,有智慧学问高低的差别,有善恶业障多寡的差别,可是到极乐世界不靠这一些来往生的,完全是靠这一句弥陀名号。有这一句弥陀名号,即使是在家众也好,是不会修行也好,心不清净也好,有思惑也好,有见惑也好,或者连一品无明一点都没有破除,都一样平等的往生极乐世界,到那里通通平等成佛。所以善导大师说:“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同样都是不退转的阶位,而且同样都是进入一生补处的身份。这一个法门最可贵就在这里。这个也由于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如果不是本愿成就的佛就没有这些可贵之处了。
本愿有“因本之愿”,有“根本之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只有第十八愿是根本之愿,其它的都是“因本之愿”。阿弥陀佛的第十一愿说:凡是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不退转,而且必至灭度。所以我们只要到极乐世界就不会退转,而且必至灭度。第二十一愿说: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完全具足。第二十二愿说:让你一生补处,而且到其它世界广度众生。
所以,我们的往生跟我们的成佛都在阿弥陀佛的本愿中,四十八愿也好,第十八愿也好,通通具足。因此我们才强调,阿弥陀佛成佛是因为有本愿才能成佛的,也由于是本愿的佛,才是可贵的。
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三藏十二部通通具足,没有缺少,到了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就通通掀开、通通具足了。好像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夜睹明星的时候还是凡夫,一旦夜睹明星的时候,三明六通、百千陀罗尼当下具足,当下成为天上天下最尊第一的佛。所以不怕我们什么都不懂,只怕我们不能往生;不怕我们不能广度众生。只怕我们不能成佛。往生决定成佛,成佛决定广度众生。总之一切先往生再讲,不然无常时时刻刻在我们的旁边等着我们,出去有可能就被车子撞死了,坐飞机也有遭遇空难的可能,坐车也有可能发生车祸。因此我们唯有学这一个法门才会真正心安。
一个无常观很深刻的人,才是老实学佛的人,因为无常观深刻就会推动他精进用功,推动他去寻找今生今世能够解脱的法门。如果无常观不深刻的话,他就会悠悠泛泛,东寻西探,一天过一天,等到真正无常来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问:如果专念弥陀其它法门都不学不问,恐怕佛法从此就剩净土宗了,再下去恐怕未法的时期就很快来到,所以不可偏执,应该走中庸之道,何况其它菩萨都有修行许多法门。
答:这个问题应该刚刚都有回答了。
文殊菩萨他有一首愿偈流露文殊菩萨的心情,他说:“愿我临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即生安乐刹。”这是文殊菩萨的愿。文殊菩萨也劝导法照大师,要专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那普贤菩萨的愿是什么呢?他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并引导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菩萨往生极乐。所以,在阿弥陀佛的面前,文殊、普贤都把自己看成下品下生的凡夫,希望临终的时候,尽除所有障碍,能够顺利安然的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要消灾免难的功德也在这一句弥陀名号里面,所以消灾延寿的药师佛佛号的功能,也都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里面,因为六字洪名就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进一步说,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就等同念十方诸佛,我们念阿弥陀佛,十方诸佛都不约而同的来赞叹我们、护念我们、称赞我们,所以选择这个法门其实是大智慧的。
我们学这个法门之后,也不用再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因为只要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好高兴来当你的朋友,来当你的兄弟,如影随形来保护你,原因是你所念的正是他们头上顶戴的。我们应知,观世音菩萨的目的就是引导苦难的众生来念南无阿弥陀佛,然后救到极乐世界去,不然观世音菩萨会说我好累哦,你还有轮回,还有苦难,我生生世世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来为你救苦救难,可是如果你今生今世念南无阿弥陀佛,那我就轻松啦。这是观世音菩萨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法门的目的,这一尊佛的目的,这一尊菩萨的目的,不可以依文解义,才不会走向岔路。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诚心能感动诸佛菩萨,我们谚语里常讲:“诚则灵”,什么是灵呢?智慧开了,而真诚心就能开智慧。《金刚经》上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不识字,老老实实晒蜡烛的香灯师,拜了三年舍释迦牟尼佛舍利,一天拜三千拜,拜到心清净了,烦恼消了,业障消了,智慧现前,世出世间法他一接触就通达,他真正开悟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