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从哪里来


2015/5/23    热度:435   

  人的五大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会带来许多情绪的困扰,如何以佛法消解情绪烦恼,开创幸福人生?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然就会有情绪。我们也大都体会过控制不住情绪,反被情绪所控制的苦,甚至常常因为一时情绪冲动而犯了错,事后却又懊悔不已。

  情有很多种,第一种是情操,例如哲学家的情操、艺术家的情操、宗教家的情操,以及政治家的情操。这些情操是理性的,对人、对世界、对自己都是有益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情操的话,那就跟低等动物没什么两样了。

  第二种是情感,情感是指与亲人,或是与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物之间,因为喜欢或是不喜欢而产生的感情现象。情感虽不如情操那么高尚,但是人如果没有情感,那就形同植物或矿物。只是情感是自私的,以自我的喜怒哀乐为依据,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不是十分稳定;而情操却是非常清净,且非常和平、稳定的。

  第三种是情绪,情绪是从情感而来,当情感不能宣泄、满足时,心里就会发生冲击和困扰,因此产生情绪。情绪就像是暴风雨中的海浪,没有理性、规律,而且波动非常厉害,只不过有的人波动很高,有的人较低一点而已。

  情绪来的时候,就像无名火,会大哭也可能会大笑,甚至还会揍人,出现暴力倾向。所以,一个老是情绪用事的人比情感用事的人更糟糕,也非常可怕,不但造成自己的困扰,别人看到情绪冲动的人,也会敬鬼神而远之。因此面对问题时,最好不要随便动情绪。

  但是有人会说:“如果人生活得毫无波动变化,好像未免太平淡而无味了。人生要有大悲大喜才活得过瘾,所以有情绪也没什么不好啊!”

  这种将人生的情绪起伏视为一种调剂的看法,实在是似是而非!试想每一次情绪的波动,身体的细胞不知道就要死多少,不但身体不健康,心理也不会健康。如果老是在大喜大怒、大悲大乐的情形下生活,是活不久的,一点也不划算。要让自己经常生活在愉快平静的情况下,情绪才会稳定,心理也才会健康。

  要避免情绪过分的波动,首先就要明白情绪会带给自己与别人灾难的严重性,这样才会懂得约束自己的情绪。情绪会带来一波接着一波的坏事,就好像是高血压会带来生命的危险一样,首先可能是中风,再来就是瘫痪,说不定接着就是死亡。所以预防自己情绪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的方法,就是在情绪还没有发生以前,能够先察觉到自己已经快要动情绪了,在这个关键时刻,用观念来化解,告诉自己动情绪是划不来的,因为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甚至连他人也会遭殃。

  除了运用观念之外,一些修养的工夫,例如静坐,或是经常默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也会很有帮助的。在情绪还没有生起之前,念佛可以产生移转作用,让情绪转换为一种念佛的清净念头,一种信仰的念头。

  然而,我们在运用观念或方法的时候,也要明白目的不是在压抑自己,而是要化解自己的情绪问题。其实只要我们不管它,不要老是在想这个问题,或是老想要冲过它、对付它、抗争它,情绪反而都能很简单地化解。

  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要总是将焦点放在情绪的爆发点上,可以利用散散步、喝一杯水、听一首柔和的音乐,或是找朋友谈谈,让情绪慢慢缓和。

  更进一步的方法,是观察自己的念头从哪里来?也就是看念头是怎么产生的?不过,念头从何而起,常常连自己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情绪,那么根本就不需要管它,因为不必为了没有发生过的事生气。即使是发生过的事,也都已经过去了,那又何必生气呢?动情绪不但没用,反而会使自己乱了方寸;如果再加上出言不逊,或动作粗暴,那我们身上的细胞不知道会死掉多少,真是既伤身又伤心。

  知道引起情绪起伏的原因,观察情绪的生灭,以及了解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这才是一种非常有智慧的处理方式。这种智慧,就是明白情绪生灭的来龙去脉;知道了以后,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问题统统交代清楚以后,自己反而没有事,既然没有事,情绪就会安定下来。

  另外,更深一层的方法,是根本不管它的来龙去脉,不管它的源头是什么?起因是什么?爆发点是什么?而是往下去看,看自己的念头是好念头吗?是智慧的念头,还是烦恼的念头?如果是烦恼的念头,老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那就太没智慧了。人之所以为人所爱、所敬,就是因为有智慧,会有人想做愚者吗?只要是情绪都是不好的,所以我们面对情绪,只看念头而不管它的好坏,或是怎么生起的,当下就停止念头。

  所以,佛教称起烦恼时为热恼,恼就是烦恼,热就是火热。虽然在现实中,我们不在地狱,但其实痛苦的程度和身在火热地狱没有两样。把自己放在地狱里,是多么愚蠢的事啊!在这个时候,就要马上当机立断,让烦恼的念头一起时,就马上止息。

  但是要做到这个层次相当不容易,所以还是要从第二个层次,也就是从看着念头起、看着念头灭的工夫做起。等到工夫纯熟之后,才能再进一步到达一发现念头起,马上就不见的地步。能到达这个层次的人,我们称他为贤者,但贤者并不是没有烦恼,只是已经不会再被烦恼伤害,也不会再伤害其他的人,这是自我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凡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略有两种因缘:第一种是平时依照经论方法修行,积功累德;另外一种是悔过往生,这就是我们讲的忏悔。我们怎样忏罪?怎样改过?我们要为道,我们要作善。为道是求慧,作善是修福;换句话说,我从今之后,念念之中,时时刻刻,我要求慧求福,修慧修福。福慧怎么个修法?佛告诉我们,“便持经戒”,要受持经典,严持戒律。受持经典是修慧,严持戒律是修福,福慧双修。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