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皈依三宝(二)


2015/5/23    热度:365   

  传喜法师开示

  一个正确的指导会有什么好处?让我们大家少走弯路,对不对?少走弯路干什么?这个就把人生从这个少走弯路当中高效率的利用起来了。

  否则,你这个人同样有这么多精力,但是一不小心走错路了,费了好大劲最后发现错了再回头,当你回到原起点上再走,一不小心又走错路了再回头。

  我有时候真的想,一个人呢,有多少资本,一辈子能跌倒过几次,有跌倒几次的本钱呀?有的人甚至跌倒一次回头都回不了头,想回头的机会都没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

  因为人生呢,生命时间是有限的,而且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说如果佛教对我们有这样的指引,让我们有效的人生有效率的提升、成长。像现在这个企业管理要出企业的效率,对不对?

  老是扯皮的企业,关系分不清楚,所以现在我们中国企业也在改革,学那些企业管理,它也是要出一个效果,一个高效的运作。

  人生也是这样的,所以你看大家来了以后给师父顶礼呀,给师父供养,你看钱好不容易赚来的省吃俭用,甚至就是说你很有钱吧,是千万富翁这钱总是有用的,我为什么要给你呀对不对?

  知道的哦,供养三宝,是你供养了之后你就会专心听,专心听之后这个知识就会灌输到你的思想里,融入到你生命里,融入到你的生命里之后你开始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开始有高效的人生,所以佛教里叫什么,叫舍一得无量报,舍一得无量报什么意思呀?不是说你给了我一百块钱,然后我过了十天我给你一百万,不是这个意思的。 是你给了我之后,然后我把我所有的教导正确的思想教化给你,你有了佛教正确的思想配备之后,你的生命会变得有效率了。

  因为这个正确的指导而永远得到的利益,受益无穷,对不对?是这么个意思,也就是说你在我这里舍一,无量报要从你那里得。

  如果我过一段时间还没有看到你得无量报那我就说:咦,你学到那里去了?我讲了你有没有听,听了有没有去做,是不是?所以是这样子的,有的人烧一大把香跪在佛面前广种福田,舍一得无量报。 那好,我今天功德箱里面投一块钱,我等着以后发达。

  他是给你人生一个正确的指导,按照这个正确的指导去做,你的人生将受益无穷,这么一个无量光,这样一个意思。所以你看我们做人皈依三宝,首先我就跟大家说皈依三宝的意思是让你不要依靠任何东西,这是皈依三宝的真正的目的,不是迷信。

  你来拜佛,像拜神一样、像拜土地公似的、像拜大仙似的,不是这样哦,佛教徒不是这样的。

  法是什么?法也不是我学了这个法之后我以后回去练气功,我和隔壁的对着干,我有法力了我念几句咒语这边念那边就把他念倒,不是那个法哦。

  皈依僧干什么?僧是福田,是引导向光明的地方去的,所以我们中国人非常适合学习佛法。

  中国人有大乘根器,特别我们中国人近几十年来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有党的领导、党的教育。党的教育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虽然是对党员说的,但是对我们贫下中农也都是这样教导的,老百姓要有胸怀呀,要有广大的志向,对不对?

  所以中国人对佛法特别的对基,又有悠久的渊源的文明。

  老祖先非常的厚道,我们可以回想回想家里老祖先一代比一代厚道的,一代一代这么做人,所以这个就给我们学佛打下了基础。

  甚至一般性很奇怪的,社会上做官的也好,赚大钱的也好,不出三代都有信佛的。为什么?这里老祖先如果有一个信佛的对子孙后代都会形成非常好的影响,就像我们现在如果你们家里面几代人没有信佛的,这里的光明度、阳光度不是很足的,现在你们皈依三宝了,回去首先你们家小孩子、孙子他们会得你们的利益。

  因为什么?因为你们就像插头一样接轨,大上海是接轨世界走在前列,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皈依三宝就是跟三宝接轨,打开经书一看:如是我闻,哦,佛在某某处与某某大比丘阿罗汉的,然后佛怎么入定呀,或者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多少多少远,他方文明的宇宙显前,怎么像看电影的一样看然后 就开始问佛,佛这是什么缘故呢?

  那是什么地方呢?那个人是谁?所以我们现在接轨三宝有什么意义?我们的人生观是佛教的人生观,是不一样的,乃至我们皈依了三宝之后还有一个什么现实意义呢?皈依三宝还有什么用处呀?

  皈依三宝去极乐世界非常方便,因为皈依三宝之后你那个皈依证就像通行证一样,护照有了,只要你修得好,到时候盖一个章准许你就去了,就这个道理。

  没有皈依的那个护照还没有,签证更谈不上了,护照还没有呢。所以皈依三宝往生西方有什么条件呢?具足三皈依,受持五戒对不对?首先第一句就是这样,现在我们给大家皈依三宝就是这样也不是很有次序,就像是写散文一样的,它有一个意境吧,大家在这里总是有意境,总的形成一个意境这样一个感受啊,对三宝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感受,应该说领会到三宝的智慧了,我们皈依三宝还是很幸运的。

  这样一个软件配备那是不得了的,如果是一台电脑的话,这个软件安装上去马上就派上用场,不得了。所以皈依三宝这一刻就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我也没觉得不一样,我还是我,我回家不是还是那条路回去,我家不是还住在某某路,这不一样了,生命和这个接轨了之后,你的思维有什么变化,心有什么变化?

  皈依三宝以后,你想不通的想通了,以前遇到这个事情会发火的,现在不会发火了,甚至身体不太好的身体有点好。为什么,这个不是迷信,因为佛法的利益很大。

  三宝在我们地球上,从佛教的这个观念上来看,整个宇宙里的文明层次三宝驻地球办事处还不多,大家还不是太了解为什么?因为‘三宝’太高深,地球当前的文明还不太知道,幸亏我们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呀,高科技的时代大家对佛法都能够客观认识到,以前大家都求知不了的。

  佛教讲这个话谁知道是对还是错?现在至少可以用先进科技来衡量发现没有错。没有错那说明它就是对的,过去的人没办法来衡量它是对还是错。

  所以现在确确实实是一个空前的时代,所以我们现在信佛的人,包括遇到一些国家干部,宗教界的这些国家干部,现在的佛教已经不是十几年前恢复宗教政策的问题了,现在的佛教是要大力弘扬的问题。

  还有一位领导他怎么说?他讲这个佛教已经不是信不信的问题了,而是应如何去信,如何去好好做的问题了,已经不是探讨佛教是不是迷信的问题,佛教几千年检验下来的,历史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佛教已经经过历史两千多年的洗礼证明出来的,是不是?

  已经不是再去研究这个问题,佛教是不是迷信?佛教到底是不是唯心的?佛教是不是人独撰的?现在已经不需要考评了,早就考证了,而且为什么检验下来了,到现在佛教发展没有败笔过。

  佛教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前秦的时候皇帝听他们说天上有个圣人星呀,老显圣人星,皇上说这颗星怎么这么亮呀?大臣告诉皇帝是佛教的鸠摩罗什大师,皇帝想把他请来怕别人不给,不给干吗,派部队去抢,这倒有过的。

  佛教一直是和平的、和谐的、文明的状态传播的,所以乃至现在讲我们中国文化都不能把佛教拨在中国文化之外,佛教早已融入我们华夏文化的血液当中了,都已经融进来了。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来皈依佛门,我们要知道它不是平时那个概念里看的电视连续剧或者看电视电影里的那个概念。

  寺庙、佛像、经书,然后出家人那个概念,那个概念不太一样,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出家人是避世的,甚至还有点怪怪的,有的人会这样感觉的。其实是不是,不是的,佛教是积极的,佛教告诉我们佛陀成佛的时候他向这个人世间说有一段话是非常著名的,到现在讲这句话的地方竖了一个纪念柱,现在两千多年还竖了这个。

  佛陀讲了一句话:人的高贵与否不是因为他是婆罗门阶级就高贵,不一定,人的高贵在于他的心灵和行为决定的。公道不公道?因为印度以前都是婆罗门阶级的,分四个阶级:最高贵的是婆罗门阶级,管理社会的统治社会的是沙帝利阶级,经商的呀这个叫吠舍利阶级,最下面做奴隶的种地的理发的打扫厕所的叫首陀罗阶级,然后只要你是低级阶级的就看不起你。

  就像我们以前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以前看的一个电影,印度电影叫《流浪者》对不对,法官的儿子就是法官,对不对,是不是那意思,那贼他就不服气,他就把法官的老婆抢去,当发现法官的老婆怀孕了他又把她放回来了,明明这个孩子就是法官的,然后这个法官看不起硬把他儿子赶出去,这个孩子是那个贼的,贼的儿子总是贼,不允许他在这里,对不对?叫《流浪者》。

  印度他有这个观念,但是当时佛陀在两千多年前否定了这个观念,你说我们佛陀是不是大革命家,是不是?他的这些话能经得起检验,不但能经得起科学的检验,还成为当今科学家的理论的指导。

  你说佛陀是不是大科学家,佛陀的那些思想是遥古曜今不变的。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心在变,佛所讲的话的真理却不变,佛陀是不是大思想家?所以佛陀当时在讲了这个话确确实实对人类来说是非常的重要,而且他还认识到人的命运、现在的命运是由以前所造做的业所决定的,但是我们以后的命运是今天的行为心灵所决定的,所以佛陀教我们既要忏悔自己过去做错的事,同时要改正今天的行为,能够创造美好的明天。

  佛教是不是积极的?积极的改造命运的?佛教是积极的改造命运,不但是积极的、还指导我们、帮助我们,像我们自己的老母亲一样帮助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啊,你们在座的看过《地藏经》是不是这样,不单单千叮咛万嘱咐我们这些凡夫,还千叮咛万嘱咐那些菩萨们:他是凡夫会犯错的,虽然犯错了,但是你们不要看在他们是凡夫的面子上,要看在无量劫生命之间都相互间帮助过,甚至成为我们母亲的缘分上,我们不要让他堕落,我们要救他们。

  你看那个经书你看到,所以这个佛陀不单单让我们改造命运,甚至还是那样子的殷殷切切,我们叫慈悲、慈悲的心。为什么叫慈悲的心?它已经不是那种普通的心那种情感,这种慈悲叫什么,我们佛教里叫“无缘的大慈”,什么叫“无缘大慈”这也是佛教里的一个用语,什么意思呢?我对你好,不是因为我和你有什么关系,现在社会上你要对他笑一笑,对我笑干吗?又想骗我?大概要向我推销产品啊,对不对?

  就会想你对我笑干吗,这里面有什么关系?佛教里的对我们慈悲不需要什么关系,所有的众生,不单对我们人,对猪呀,对狗呀,对小猫呀,对蚂蚁,对蚊子,对蟑螂都一样的,慈爱它、保护它。

  但是在你家里这只蟑螂为什么要打它,因为你不知道你和她是什么关系,对不对,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但是佛他不需要这个前提,就是说,哦,你和我什么样的关系我才这样。不是这样的,但是佛为了给我们比喻,给我们听,他说:我观一切众生都如我母亲一样,这样的关系。

  我们是不是这样理解,每个人都做过佛的妈妈?都是这样子理解,不是。佛是这样子来比喻,佛说你们放心好啦我是不忘育者,我是施予者,我不会骗你们的。甚至佛说:我吃一粒米就会在世间做无量事,我也不是混口饭吃。甚至佛教弟子,不可以入定、不可以入定,到山下去和大家结一点众生缘、为什么?

  他们已经成圣者了,我们还是凡夫,要跟圣者之间要结个缘。佛不忍我们是凡夫,让圣者来结一下缘,那些圣者一入定可以很长时间的不需要吃饭的,不需要的,所以说佛陀比喻一切众生都如我母亲一样的,像这样。其实是不需要任何缘分做前提的,佛对大家的慈悲心。

  然后,下面呢“同体的大悲”,“同体的大悲”是从圣者的眼光来看从佛自己智慧的眼光来看的,所有的众生不单单包括人啊,也包括那些牛、马、猪、狗、小蚂蚁、小蚊子呀都是同一个体的,这个有时候我们就比较难理解。所以中国的文化里其它的文化里说:父母者乃有形之天地,对不对?

  然后,天地者乃无形之父母。大家能不能理解,天地是不是无形的父母,是不是我们大家长在天地间,是不是受天地的恩惠呀、日月精化,我们吃的呀、用的呀是不是都来自天地之间呀,是不是?所以天地之间是不是我们的无形父母呀。

  那么天地既然是我们的无形父母,天地是我的无形父母,是不是你的无形父母,是不是马的无形父母,是不是狗的、蚂蚁的、蚊子的是不是?那我们都来自于、诞生于天地之间,是不是我们都同一命运呢?同一个体的,是不是?其实都是的。

  我们现在讲天地还是一个抽象的比喻,讲的更深的,包括天地宇宙的都是从那个体性里面引伸出来的话,那就更是同体的了。所以在佛的眼里,它救渡我们就成为他生命的一种责任。

  为什么,因为他已经知道所有的生命之间都有这样的一种共同的关系,所以说佛法在世间流布乃至弘扬佛法乃至我们今天有机会坐在这边来皈依佛门,为什么?所有这一切是什么显现的,知道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坐在这里?为什么会有的很早就赶过来坐公交车,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时间紧张了搭地铁都聚拢来了。

  什么力量让你们以不同的方法来到这里、来到这相同的一个地方聚集,是什么力量?是不是佛的慈悲的力量,是不是佛陀的慈悲的力量在召唤你们每位呀,是不是?佛的慈悲的这样一个状态。

  尽管我们有的人在电视里看到、在光盘里看到了,听别人讲了,好奇!看看这个法师到上海来他有几个鼻子,他也有好奇心来的。但是在我们佛教里说这也是缘分,毕竟升起好奇心来,对不对?毕竟经过种种的缘,电视的缘或别人的嘴缘结下了缘,升起这一念,好奇的心来看看,甚至一看看到法师个子也不高吗,你看穿的衣服怪怪的,象兵马佣里出来的,也没什么奇怪的,甚至一听讲话,差不多吗,但是这些表面的,你看着表面的,但内在都有一种力量。所以我们中国这个文字“缘”字,“缘”字为什么交四点,生命与生命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今天坐到这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我盲目的撞进来的,就是盲目的撞进来你看着是偶然的吧,其实里面也有必然在里面,因为我们没这个智慧。我们这台电脑呀,我们不是电脑工程师,我们有时候不太知道,佛都知道。

  我们人世间这个错综复杂的这种网络关系呀,佛都知道前因后果,佛都知道。我们虽然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用推理的方法,因为我们很聪明呀,我们可以用推理的方法来相信这些,所以我们大家在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菩萨慈悲心的感召下坐在这里。

  下面呢,我们就开始做这个三皈依,我们在这里,我作为出家人呢在这里通过这个仪式来证明你由一个普通人而成为一个三宝的弟子,阿弥陀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福一定要把握机缘,“人生苦短,生死无常”,今天你有财富,说不定明天就没有了。你要不知道修福,你的福报享尽了,你阿赖耶识里面还有许多不善的业,你死了之后随业流转,你就到三恶道去了。 你不能说你不造业,哪一个人不造业?不说别的,你吃众生肉,你以为是在享福,你不知道厉害,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你吃它半斤,将来要还它八两。“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说这个事情麻烦不麻烦? 谚语常讲“好景不常”,无论你有多大的福报,你有多大的财富,你保不住,它会离开你。离开你的时候,苦就现前了,所以一定要觉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