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净土法门的实修法
2015/5/23   热度:9142
“般若为导,净土为归”是夏莲居大士所倡导的净宗修学总纲。学习解脱成佛窍诀之前首先学习一下人身难得、轮回过患。
人身难得:1、盲龟喻: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像一大汪洋,在大海上有个牛轭,上面有个孔,它在大海上漂浮,没有片刻停止;而在大海底下,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浮出水面一次,恰好龟头钻进牛轭里,佛说得人身比这还难。2、在六道轮回的众生中,地狱道众生的数量好比夜晚的星星,恶鬼道众生的数量就是白天的星星;恶鬼道众生的数量好比夜晚的星星,畜生道众生的数量就是白天的星星;畜生道众生的数量好比夜晚的星星,人道众生的数量就是白天的星星;人道众生的数量好比夜晚的星星,天道众生的数量就是白天的星星,所以,我们应该常常观修人身难得。
轮回过患: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六道是轮回的众生,我们要常常观修轮回之过患。
轮回的根本就是贪嗔痴三毒烦恼。下面我们学习对治三毒烦恼的闻思修解脱成佛的四大窍诀:乐观无常、苦观因果、观法如化、无住生心。
禅修是听闻佛法之后的修行,一切实修法都可包括于禅修之中,如果没有禅修,听闻佛法就是没有结果实的花朵,《大涅槃经》说:“不以闻思故得大涅槃,以修集故得大涅槃。”我们末法时代众生学佛,只是听闻,思维佛法的很少,有思维基础进行禅修的就更少,所以证大涅槃的非常希有。
禅修包括思维修(观察修)和安住修两种。观察修属于世俗般若,它是凡夫的分别心所能了达的境界;安住修属于胜义般若,它是直断分别心的境界,远离分别心的境界。
思维修就是正思维,它包括乐观无常、苦观因果、观法如化三个基本窍诀,属于世俗般若,分别以此对治贪、嗔、痴三毒烦恼。
乐观无常:当我们面对令我们生起贪心的对境时,我们必须了达这个对境是无常的,以此对治贪心。
世尊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彼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犹如众迹中,大象迹最胜,如是佛教内,所有修行中,唯一修无常,此乃最殊胜。”
苦观因果:当我们面对令我们生起嗔心的对境时,我们必须了达这个对境是因果报应,前世我们害了别人,今生人家来讨债,安忍就是还债,以此对治嗔心。
观法如化:我们产生烦恼的原因,以及我们六道轮回的原因,就是我们认为一切万法都是实实在在的有,当我们面对令我们生起一切实有执著的对境时,我们必须通过闻思正法了达这个对境是如梦如幻的“假有”,以此对治痴心,其中观法如化窍诀是世俗般若的最高见解,它包含并可替代乐观无常、苦观因果两个窍诀。
慧可大师向达摩祖师求安心窍诀,祖师说:“将心拿来,我给你安!”慧可大师觅心了不可得,祖师说:“我与你安心竟!”慧可大师觅心了不可得,即是观法如化之密意,观法如化就是当我们现量观察、体验自己无明烦恼的心时,才发现无明烦恼都是幻化,无明烦恼的心本来就是清净心,无明烦恼心的本性就是清净心,无明烦恼的心本来不存在,无明烦恼当下消融于法界,这就是破无明壳的窍诀。
我们现量见到了无分别心的本性是清净心,五毒分别心的本性还是清净心,二者是完全相同的一个,这就是现见心的本性,也就是见性,通过闻思修行,对此生起了坚定不移、牢不可破的定解,就是胜解信。
无住生心是一部《金刚经》的核心,《金刚经》开头就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是问我们平时心应该安住在哪儿?有了烦恼怎样降伏?答案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能听五祖弘忍大师讲解《金刚经》至此,而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就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心完全契入佛境界,完全安住在佛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需要住,因为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住的,当我们观察自己的心时,就能现量见到本来安住的心,就能自然安住在心的本性之中,这种现见自性的方法就是观自在。
无住生心就是安住修,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善护念”,就是《心经》的观自在,就是《心经》照见五蕴皆空的“照”。
那么,什么是照呢?照就是观照、觉照、觉知或灵知,也就是自观自在。通俗地讲,照就是不断地提醒你的心,让它时刻保持一种警觉的状态,明白清楚地觉知你自己身、语、意的行为,它是昏沉和掉举的反面,是与妄想、执著截然不同的始终觉醒的状态。
临济祖师的临终偈,具体阐述了禅修中“照”的用法。“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南怀瑾先生解释说:“我们的心念像流水一样永远在流,杂念妄想停不住,怎么办?杂念妄想不要怕,它像空中的灰尘,只要心静下来,你知道杂念妄想很多的那个“知”,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的“照”,这个“知”它本身没有杂念妄想,它犹如虚空无量无边,这个“知”没有形相,没有名称,叫它佛也可以,叫它道也可以,叫它是“圆觉”也可以,可是一般人都认不到。即使你认到了,悟了,不要以为就到了就没事了,吹毛用了急须磨,吹毛是指非常锐利的宝剑,拔下一根毛发放在剑锋上,吹一口气,毛发就断了。还要注意修行,我们的心念用过了就要丢,随时在止中,随时在定中。”
《坛经》神秀大师所作偈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时时勤拂拭”与“吹毛用了急须磨”完全是一回事,神秀大师的偈颂与临济祖师的临终偈如出一辙。
神秀大师说你的身体像菩提树一样,是本来清净的,你的心灵像明镜台一样也本来洁净无染,我们要像时时拂拭明镜,不让它落上尘埃一样,时时提醒自己的心,恒常保持觉醒状态,不让它被污染。
有一句古诗:“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是说小姐带着丫环小玉以春游的名义去会檀郎,她们在花丛树林间漫游,小姐不停地喊着小玉的名字,其实她不是真的喊小玉,只是不间断地提醒檀郎顺着声音找到自己,这时檀郎的心灵境界就是佛的心灵境界,就是见到了檀郎自己的本来面目。禅宗借此告诉我们,观照时不断地提醒你的心,让它时刻保持一种警觉的状态。
“频呼小玉”,“吹毛用了急须磨”和“时时勤拂拭”,都是告诉我们不断地提起正念,时刻保持觉醒。
净土法门念佛名号,就是让我们时时提起正念,声声唤醒自己。
无住生心就是安住修,属于实相般若,就是安住于我们所证悟的境界,它远离一切分别取舍,所以,不分世俗谛与胜义谛,《圆觉经》云:“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轮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宁玛派全知荣素班智达说:“实相中没有取与舍”;月称论师将入根本慧定中分开二谛的做法破斥为邪道。
安住修就是安住于佛境界与菩萨入定境界,就是安住于自性境界,安住于此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祖师禅和密宗大圆满的“却且”、“脱嘎” 就是安住于此境界,具有恒常安住于此的能力就是究竟成佛。
宁玛派俱德大堪布索达吉上师说: “‘应无所住’表述最甚深的无缘大空性法,‘而生其心’表述光明无为法;以密宗大圆满角度言,‘应无所住’是指本来清净,‘而生其心’是指任运自成;从共同显宗的角度理解,‘应无所住’是世尊第二转法轮的密意,‘而生其心’是第三转法轮的密意”。
安住修的关键是通过闻思修行,对心的本性,也就是心性生起坚定不移、牢不可破的定解,就是胜解信,然后悟后起修。
《大集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 夏莲居大士《净修捷要》说“无量光寿。是我本觉……托彼依正。显我自心。” 夏莲居大士为我们开示的念佛窍诀,是三字真传“老实念”,就是“专念现前一句,只要字句分明”。老老实实地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无住生心;“专念现前一句”就是无所住,“只要字句分明”就是而生其心,“专念现前一句,只要字句分明”,就是无住生心。
彻悟大师也说:“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能如此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是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
世俗般若和胜义般若是般若修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龙树菩萨说:“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
观察修和安住修是禅修相辅相承的两种方法,观察修是通过乐观无常、苦观因果、观法如化消除邪见,消除烦恼,生起正见,直至生起究竟正见——见性,安住修是安住于正见之中。没有观察修,就不能消除烦恼,生起正见,安住修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观察修是安住修的基础。
现在修净土宗、禅宗、密宗大圆满往往不能得力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过观察修生起胜解信,就直截念佛、参禅、修大圆满;没有安住修,只有观察修就不能远离分别意识,契入实相般若。
开始禅修要观察修与安住修轮番交替进行,并且以观察修为主,安住修为辅;逐渐加大安住修的时间,最后以安住修为主;可以说观察修是前行,安住修是正行。
末法时代,我们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无论净土宗、禅宗、还是密宗大圆满,开始都要以观察修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烦恼,当下解脱,消除对万法实有的执著,才能对究竟圆满的正见,生起坚定不移,永不退转的信心——胜解信。
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举体皆是实相般若,依此法门观察修与安住修无二,世俗般若与胜义般若无别。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人,口不出恶言、身无邪行,念念关怀社会、关怀众生、爱护社会、爱护众生。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一切众生,我们要有这个心。你能够这样存心,能够这样修行,一定得诸佛护念,你的烦恼就会少了。如果作贱自己,把人家的长处、好处忘得干干净净,专门看人家的恶念、恶行,变成自己一身的罪恶,就养成自己的恶心,以轮回心学佛,还是造轮回业。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