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归净土(四)
2015/5/23   热度:146
逆境好修
丈夫早逝 妯娌欺凌
子大不肖 媳妇凶悍
顿觉痴梦 出家念佛
焰发青莲 异香四散
印心尼师,是刘仲华居士的胞姊。
十七岁时,她嫁给费观察的次子,过了三年,生了女儿慧修,而丈夫病逝,于是她就嗣养幼侄为子,守节抚孤,公婆以为她克夫克父不吉祥,所以非常厌恶她,加上妯娌小姑,又时常欺侮凌辱她,她含辛茹苦,忍受而没有怨言。
没想到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居然不肖。媳妇更凶悍,只要她稍加教训或责备,媳妇就怒目反辱。
她很感慨地说:‘有这种儿子,不如没有,我本来没有儿子,而一定要以别人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岂不是自寻烦恼?’
在心灰意冷,希望破灭时,她愚痴的梦突然醒了,于是她毅然带著女儿慧修,和婢女福修,一齐到圆觉庵,剃发出家,哀求忏悔,了脱生死,当时她正好三十五岁。
翌年春天,她受具足戒后,即发愿闭关,研究法华、楞严和圆觉经。不久,她又率慧修和福修师,朝四大名山,到杭州礼拜莲池大师塔。回来后,即开始诵读净土经典,昼夜念佛,专心归向净土。
清宣统二年,她的师父圆寂,命令她继任住持。她即劝庵中五位带发修行的在家人全部剃度出家。规定除了早晚课诵以外,每天一定集合大众念佛三次,每次两柱香。每年另打佛七,十四次,每天念佛长达十四柱香。
由于她性情仁慈公正,以恩惠对待人,以道德感化人,所以度化了许多人出家。而她自己修行,每天诵念七部阿弥陀经,两百二十遍往生咒,一万声佛号,数十年来,即使生病,功课也丝毫没有减少。白天有事,她就在深夜把功课补足。
她五十岁以后,每年一定要禁足三次,每次七天,每天只吃一餐饭,整晚不倒单,不放参,每天日夜礼拜作观,精进用功,求生净土,而且把所有功德回向众生,同登极乐世界。
民国二十四年正月初,她忽然写信给皈依弟子薛智修和汪培修,说:‘老纳即将去西方,你们从前的话,如果出于至诚,可以速来庵中剃发出家,以了结这段因缘,再迟就来不及了。’
十六日,她静坐念佛,不说一句话,十七日沐浴完毕,命令弟子为她剃发。乐修师说:‘您前日才剃,好像可以稍晚几天再剃!’
她回答:‘我将要见佛,怎可不剃呢?’再迟几天,我已经在西方了。’
剃完头发,她就披袈裟,登大殿礼佛。回到静室后,她就集合徒众,对她们说:‘你们得到人身,听闻佛法已经非常幸运,能够剃度出家做佛子,更是幸运,这实在是很难遇到的因缘,很稀有的福报和无上的光荣!你们一定要时时警策,严守戒规,力求精进,西方就在目前,希望你们大家勤于修行,不要懈怠!’
说完,她大声念佛,尼众们也随她念,到了翌日早晨,弟子端稀饭请她吃早餐,她摇摇头,仍默念佛号。到了晚上十点半,她含笑而逝,享年七十六岁,僧腊四十一年。
火化时,火焰现出青色的莲花,奇异的香气四处散溢。(佛学半月刊第一○二期)。
从经教入净土
研究教典 归宗净土
方妙修女士是浙江省海盐县人。
她从小就悟到体性本空,所以矢志守贞,吃素念佛,有出尘的想法。
父亲营业亏本,她把所有的首饰、珠宝全部拿出来抵偿负债。母亲生了膈噎病,她很细心的照料,衣不解带几乎有一年多。父母逝世后,她伤心得泣血柴立(骨瘦如柴),所以有些人称她为‘孝女’。
她乐善好施,戒杀放生。三十岁时,到城北徐庵,闭关潜修十年,而后又到白龙庵。清光绪二十五年,皈依永醒老人,受持五戒,修持更精进,行住坐卧都不离念佛。
民国四年返回徐庵,闭华严关,重修佛殿,增建寮房。
民国五年在东门建福慧庵,成为女居士修行的模范,从学的人越来越多。她每天领众做两堂功课,又念佛四个小时,早起晚睡,习以为常。课余研究佛典,凡是法华经、圆觉经和大乘起信论...等无不详细阅览,而归宗于净土。
民国二十三年,她的脚有点毛病,不善于行走,可是念佛的功课毫不松懈。
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她感染伤风而且逐渐剧烈,不思饮食,自己知道往生西方的机缘成熟,所以念佛更勤奋。
次年元旦,她两脚的风痹忽然痊愈,行动自如,怀著欣喜的心感谢佛陀的庇佑。
元月七日是她的八十岁生日,庵中的女居士和莲社的道友为她念佛祝寿。她虽然躺在床上,也随大众念佛不停。从此以后,疾病日益沉重,但她仍然合掌念佛无间。
二月初九,她病重垂危,许多弟子环绕在她身旁诵念佛号,忽然向西吉祥卧,在念佛声中,合笑而逝。
经过两天大殓,她头顶仍然温温的,面貌栩栩如生(佛学半月刊第一五三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这个年头,要度众生,一定要有相当的定力。没有定力,必定是心随境转,堕落在名闻利养里头。没有定力,你的智慧不足,没有能力转境界,你必定是被境界所转,所以最好愈少接触外面境界愈好。古人说得好,“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知道的事情多,烦恼就多;认识的人多,是非就多。烦恼多、是非多,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真正要想成就,不必要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知道,你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最好不要去跟他打交道,避免是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一个修行的人,不必要知道的事情,统统不要知道,心里面少分别执着妄想,这个心才清净。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