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要义(四)
2015/5/23   热度:179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译解】
舍利弗啊!你知道那个国土为什么叫做极乐吗?因为那里的众生,没有生、老、病、死四苦,也没有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以及其它种种的苦,而纯净享受无量法喜法乐,所以国名叫「极乐」。
【要义】
依报次第 首先解释极乐名义,名能摄德,总括无余故;然后例举庄严功德,以德显名,名实相符故。
解释极乐名义,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是极乐世界本质性的定义,一切功德庄严不出其外,都在其中。
接下来举例说明「但受诸乐」是怎样的乐,分三段:
先总体赞叹极乐世界大环境的清净庄严;
再具体说明往生人莲花化生小环境的清净庄严;
再说明往生人莲花化生之后,受用、供佛、闻法的快乐生活。
次序正同我们随佛往生之后所亲身经历的状况,其中含藏着释尊欲劝我们「愿生彼国」的深深慈悲。
问:为什么「无有众苦」一句不作详细说明?
答:略有四点:
一、无故不说。极乐本来没有这些苦,所以不说。
二、知故不说。娑婆众苦,众生亲身经历,不说也知,所以不说。
三、已说故不说。一切诸经是本经的前行基础、发起方便,本经是诸经的结归。娑婆众苦已在其余诸经里都说过了,所以本经不再说。
四、无益故不说。诸经详说种种烦恼业苦以及对治方法,是想让众生依法修行,离苦得乐,而这些浊恶众生靠自力根本做不到,所以释尊在这一部出世本怀经中也就只字不提了。
离苦得乐 愿求离苦,愿得安乐,是一切众生的本能愿望,佛法对于众生的利益,正是在于能令众生离虚妄轮回之苦,得真实究竟之乐。
佛法离苦得乐的方法有两种:一、即苦而离苦。也就是正当处在苦的环境中,却不会受到苦,反而安乐。好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金刚不坏,在太上老君高温猛火的炼丹炉里,一点也不觉得热,还觉得很清凉,居然在里面睡着了。又像一个人,自身具有解毒清新的特异功能,处在充满毒气的房间,不仅不会中毒,而且所有的毒气一经呼入他的鼻孔,立即转化为清新甜润的香风。二、离苦而离苦。也就是离开苦的环境,来到一个没有苦只有乐的环境当中,自然离苦得乐。
两种方法比较,即苦而离苦太困难,只有极少数特殊的人才可以做到;离苦而离苦才是能救一切人离苦得乐的究竟办法。好像一所房子着了火,要离火烧之苦,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冲出来,来到露地,就是再大的火也烧不着了。要避开城市的空气污染,只是靠关好门窗,在房间里洒上空气清新剂,是不能根本解决的,但如果来到林泉树下的大自然环境当中,自然就没有了空气污染。
即苦而离苦,是圣道门的修行方法,所谓「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这只有无生法忍的菩萨才可以做到。离苦而离苦,是净土法门的方法,一旦往生极乐,自然「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圣道门修行,为达到离苦得乐,首先要详细分析众生的身心状况,五阴四大、六根六尘六识、心王心所等等;继而说明烦恼业苦的品类,百二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三苦五苦八苦无量苦等等;再说明种种对治方法,四谛、十二因缘、三学六度等等;再说明修行时节,多生累劫,难行苦行等等;再说明随所修治达到的果位,罗汉四向四果、菩萨五十一阶位等等。而初果断见惑,如断四十 里流,如此困难,一般凡夫只能是随业流转,种种烦恼业苦剪不断、理还乱,越来越多,无穷无尽。
来到本经,这一些统统不讲,只一句话:「无有众苦」,一切烦恼业苦就一扫而尽,好像大风吹散云雾一样轻松干净;再一句「但受诸乐」,无量法喜,一切安乐,顿时拥有,如同太阳初升,大地一时照明,普同金色。净土法门之高超、顿速,于此可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个人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微笑处事;言施:说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眼施:善意的眼光给予别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即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