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六)
2015/5/23   热度:208
长老舍利弗,智慧第一,上根利智;周利槃陀伽,最钝根,扫帚二字都学不来,表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故曰:‘上上智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亲近文殊菩萨,发菩提心已,初参德云比丘,教修念佛法门,当然不是专念阿弥陀佛。约通途论,菩萨道从初发心至等觉,不离念佛,善财五十三参后,侍普贤菩萨,普贤为其广赞佛功德已,说十大愿,劝华严海象,以善财为首,发愿求生西方极乐。经云:‘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善财所证与普贤等,是等觉菩萨,犹劝发愿往生,足见上根上智也不能超出念佛范畴,不论初心、等觉,不可须臾离之,显此法门是由始至终的大法门。从印至中,从古到今,所谓‘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印度马鸣、龙树菩萨,造论皆回向求生净土,中国除莲宗诸祖外,余如天台智者等也倡导念佛法门。下下根者仰凭一句弥陀圣号,亦能趣入圣人之流,故曰‘利钝全收’。
目犍连,神通第一。表只要往生,花开见佛,神通超胜,经文云:‘彼国人民,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若非具大神通,何能顷刻周遍十方,亲近供养?显念佛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一句弥陀,三岁小儿难不倒,‘下手易’;当生成就,往生即得三不退,尽此一生,究竟成佛,是‘成功高’。
摩诃迦叶,头陀第一。三岁小儿虽念得,八十老翁行不到,莫因循懈怠,须如尊者苦行精神,下死功夫,方得实益。
迦叶传佛法灯,是僧团领导者,表念佛法门,续佛命脉,荷佛法叶。无量寿经说,将来法灭,唯留无量寿经乃至一句弥陀圣号,作苦海舟航,为众生依怙,直至最后。佛教千余年来,若非弘宣净土,法焰恐无今日之光辉。
摩诃迦旃延、拘絺罗二位,具大辩才,论议、答问第一。表修净宗,也须博通三藏,观经三福云:‘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不是念佛自利便可,须劝引共修,若不广学多闻,没法彻底弘扬,也不能真正劝进,藉二尊者,勉净土行人,能力允许,当自行化他。
离婆多,无倒乱第一。表念佛须伏妄想,工夫成片,以一心不乱为期,达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境界,成就念佛三昧。
难陀,迷恋俗乐,贪爱所缚,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切不生极乐。’佛借勉行者,当如难陀,渐离世缘,少欲至无欲,念念厌离娑婆,欣生极乐。
难陀,仪容第一,彷如世尊,表往生者,莲花化生,人人平等,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无异,乃弥陀愿力所致。
罗侯罗,密行第一。表念佛人不须标榜外在,拿念珠念佛计数虽好,更须注重心念,否则,虚有其表,亦属枉然。且临命终时,诸根闇钝,拨不了念珠,影响正念,所以,要训练默持。真正行者,也不必东奔西跑打佛七,反浪费光阴,不如以家作道场,息心静修,较有收获。今之佛七,已变质,不过结缘而已,打七者只是护持道场,修福罢了,真要修行,得靠自己,主办单位,总为他忙,住众说不定连念佛机会也没有,纵参加,得益甚寡!念佛讲实实在在,一步一脚印,密行为要,莫要张扬。
憍梵波提,因造口业,感牛司习气,警策行者知因识果,深信因果,谨慎三业,植好因得善果。
宾头卢颇罗堕,福田第一。勉行者广修福田,随分随力修六度,以万善庄严净土。
迦留陀夷,译黑光,佛之使者。表念佛人即是佛使,须代佛宣化,遍洒莲种于十方。尊者黑色黑光,表极乐光明无量,亦示念佛者念佛一声,光照他方。
摩诃劫宾那,知星宿第一。天文属世间法,表行者除修出世法外,须懂世法,知人情世故,坚守自己岗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悖伦常,将人做好,人都做不好,怎能往生,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薄拘罗,译善容,寿命第一。表行者须持净戒,至少坚守五戒。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章,中品生者都是念佛持戒而得往生,不可忽视,有弘扬净土书籍说:‘现在是念佛的时代,不是持戒时候’,是舍本求末的说法,极乐是清净佛土,不是垃圾堆,为非作歹,虽念佛亦不能生。末法之秋,纵不能一一持净戒,须勉力为之,持一条戒有一条戒的功德,也须以持戒功德回向往生。宋·灵芝元照律师云:‘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当以持戒为本。
尊者寿命第一,表念佛往生者,个个无量寿,经云:‘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念佛人起码持不杀戒,若杀业重,多结众生怨,临终恶业现前,障碍往生。
阿冕楼陀,译无贫。表念佛人当行忍辱、布施、克己待人,如尊者往昔忍饥供养辟支佛般,更要面对缺点,勇于改进!念佛专一精进,莫一曝十寒,如吃饭,日日如是,不马虎,不懈怠,以尊者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的精神为榜样。
藉尊者天眼第一,显念佛能开心眼,启大智慧,六字洪名能断惑了生死,况生西方,有何困难!历代祖师大德因念佛开智慧,自利利他者甚多!
十六尊者,各有所表,读经须知言外之旨,方得受用,切莫囫囵吞枣,马虎念过。大家熟悉的须菩提,没列在中,因佛法顺众生根机谈空说有,须菩提从空入门,本经属有门,虽然一心不乱仍归空中,但从有下手,空理暂搁一旁,所以未列。没列入并不表示不在会中,相信须菩提也在座,且欢喜信受。这是凭我个人领悟而言,提供大家参考。
菩萨众,文殊表实智,亦表‘信’,弥勒表‘愿’,常精进、不休息,表‘行’,精进不息。念佛法门不出信、愿、行,整部阿弥陀经讲的都是净土三资种。
无文殊智慧,不能深信,故谓难信之法,无弥勒悲愿,常精进、不休息之力行,不能往生。
人天众,表行者须皈依三宝、亲近三宝、护持三宝。有人认为念佛便可,不必念法、念僧,离去三宝,欲得实益,如缘木求鱼,经中不是标明要念佛、念法、念僧吗?故莫忘本。
通序六成就,表示一个法会须具备各种条件,才能成就。‘如是’是信成就,‘我闻’闻成就,‘一时’时成就,‘佛’主成就,‘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处成就,‘与大比丘僧’下,直到‘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是听众成就。
所谓‘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不信则不发心学佛,信之后须欢喜闻法,有信心又乐闻佛法,得有时间配合,因此,各地方办法会,都选择星期假日,不必上班、上学,方能参加,说者听者若无时间,法会不能成立。六种成就中,主成就最重要,若无佛说法,没有说法主,则无法会,说法要有处所,否则,受寒暑风雨障碍,听经也有困难。具备五种,缺少听众也不行,所以,须六成就具足,法会才会圆满成立。
佛世如此,现在也一样,对三宝生信心,又好闻佛法,有的只喜修行,不愿听经,不明经义,如何起修?信、闻欣喜,也须双方有时间,虽然佛不住世,请法师说法,法师分身乏术,也无可奈何!除此之外,还得有讲堂,提供处所,并且要有听众,总要有几个人听,否则,讲的人提不起精神。以前,某寺院办学,有居士发心,邀十几人,请在佛学院上课的居士,利用晚上讲经,因为在家人事业心重,有些听了几次,变成电视的信徒,听众像闽南人卖‘金柑糖’(金柑与客家话‘直减’同音),减到最后,剩下五人,老师生气了,说法者本不该冒火,看到这种情形,不觉起嗔心说:‘没六个人不讲!’结果,虎头鼠尾,有始无终。因此,众成就很要紧,因为一个人、一百个人,说法者一样讲,人多,得法益者多,又听众多,说者听者相互影响,义理较能发挥,较有灵感。现在一般电台布教,我不敢答应,因看不到听众,对着冷冰冰的机器,我说不出话。二十多年前,一位老菩萨,行动不便,渴望听阿弥陀经,要求我录音,结果,一部经只录了三卷六十分钟的带子,就讲完了,道理发挥不出来,她听了也觉得奇怪,为何差那么多?没办法,没人的缘放,我有这方面的缺点,所以,听众多寡无所谓,但,总得有几个人。还有,我说法很怕杂音,有些地方请讲经,听众静不下来,进进出出,有的带小孩来,吵吵闹闹的,把讲者的道理都吵光了。三十几年前,我也参加过打拳头卖膏药似的弘法,车子一到,先放映电影,大人小孩闻声而至,影片播完,小孩跑光了,剩下几个老人,车子又来来往往的,很不习惯。所以,讲者很需要安静的环境,听众也须固定,发心愿闻者,多少并不重要,现值末法,尤其是工业社会,大家忙,要求听众多不可能,只要真正肯发心听便可。
乙二、别序
每部经的发起因缘不同,名别序。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段经文,一般注解都列入正宗分,认为阿弥陀经乃佛无问自说,故无别序。唯明朝蕅益大师判作别序。但我阅藏,发现唐朝慧净法师已判,并非蕅祖首创。这部注解也早已失传,宋以后没人看过,直到日本大正藏才收录。慧净法师,德学兼备,可与道安法师媲美,因出于佛教黄金时代,光芒略掩,亦有金刚经注,惜失传。
慧净法师判发起,约六段说明:一、‘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谓‘扣机’,扣发当机众,对舍利弗说。二、指处。指出所说地方‘从是西方’。三、数量。距离娑婆‘十万亿佛土’。四、明依报,‘有世界名曰极乐’。五、正报果德‘彼土有佛,号阿弥陀’。六、‘今现在说法’为弘化因缘。
发起序判此六段,无详细说明,因时人利根,明深理,标重点即可发挥,免细说。
蕅祖弥陀要解,自判发起,有其独到见解,彼认为净土法门,妙不可测,无人能问,故佛自唱依正名字为发起,十二部经中,属‘无问自说’部。又佛观众生机缘成熟,堪闻净土法门,获四悉檀益,故不待问,自先发起,如梵网经下卷‘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智者大师判为发起为例,证己所判无谬。今依蕅祖所判。
‘尔时’,六成就具足,机感相应之时。
‘佛告长老舍利弗’,佛告诉舍利弗,以舍利弗为当机。班首故称‘长老’。为何对舍利弗说呢?因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所谓‘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非大智不能领略,故以舍利弗为当机。
‘告’上对下讲话,凡师长对弟子皆曰‘告’。下对上曰‘白’,禀白也。古人写信给父母,首句‘父母亲大人膝下:跪禀者或敬禀者’,不敢疏怠。今人高唱平等,礼节全无,儿子对母亲说:‘我告诉你|’佛经遵古风,如金刚经,佛‘告’须菩提,须菩提‘白’佛言。译师极其善巧谨慎,毫不马虎。
‘从是西方’至‘佛说是经已’,皆世尊无问自说,亲口所宣,没人打岔。
‘从是西方’的‘是’,指娑婆世界,我们所住的地方,向西直去,经‘十万亿佛土’后,‘有世界名曰极乐’,有个世界,名叫极乐世界。
或问:现在科学发达,知地球是圆的,运转不停,东西不定,‘西方’以何为准?
答:观无量寿经首观落日,不论地球如何运转,以太阳下山为准。
‘十万亿佛土’怎么算呢?古印度人认为这个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四王天在须弥山腰,忉利天居山顶,四方有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并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以铁围山为外廓。如是一日月、一四大洲、一须弥山、一六欲天及梵天为一小世界,是初禅所覆范围。一千个小世界,名小千世界是二禅所覆,合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为三禅所覆。一千个中千世界名大千世界,是四禅天所覆范围。因三次称千,故名‘三千大千’,为一佛教化国土。‘亿’国人以万万为忆,但古印度亿有大小,十万、百万、千万、万万都称亿,所以,佛经说亿,有时也难下定论。此约‘千万’而言,经十万个一千万佛国土外,有世界,名曰极乐世界。
或问:极乐何故在西呢?弥陀要解答:‘此非善问’,不是个好问题,假使极乐在东,又问何故在东?不管怎么定位,都有人找碴,戏论而已,毫无意义。况从十一万亿佛土视之,极乐又在东矣!所以说不是个好问题,总之,极乐实有,无庸置疑!
‘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名也,彼土众生所依之环境。蕅益大师说:‘竖约三际,以辨时劫;横约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世,迁流之义,约竖论,用过去、现在、未来三际,辨别时间之长短。界,方位之义,即空间,约横说,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以定疆界范围,故称世界。
‘极乐’梵语须摩提,此云安养、安乐、清泰等,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云:‘稽首西方安乐国’,即指极乐言。天台谓佛土有四: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现只约凡圣同居土说,凡是凡夫,圣是圣人,圣人应迹世间,与凡夫共居,故名凡圣同居土。娑婆和极乐相较,娑婆具五浊属秽土,极乐属凡圣同居之净土,见下文可知,而观经与无量寿经说之更详。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极乐世界有佛,号曰阿弥陀。‘阿弥陀’译无量光、无量寿。若念ㄚ,失法义,且不敬,尤其客家话,更不可ㄚ。我们是念佛非持咒,只要知道所念的是西方弥陀教主名号便可,不必理会音正不正,每一省县皆有其乡音,音正否没有绝对关系。站在客家立场,定得念ㄛ,一方面表对佛之尊重,一方面顺中国佛教一、二千年的传统,ㄛ方具‘无’量光、‘无’量寿义。
弥陀要解以法、报、化论佛身,各有单复。法身单,指生佛同具之理体。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相,如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阿弥陀佛,依观经言,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唯佛体证,等觉亦不全明。他受用报身,破无明证法身者皆见之,依天台四教言,则别初地圆初住以上方见他受用身,非凡夫境界。化身复者,示生化身,随类化身。如世尊示现人间,八相成道,有生有灭谓示生。无而忽有曰‘化’,随众生类别而示现其身谓随类化身。凡夫所见,唯应化身而已。
约三身单复论佛身,详说理广,懂名相便可。‘阿弥陀’正指同居净土中,所示现之应化身,但化身不离法、报身,一即三,三即一,并无分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
别序开头‘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出现了两个‘有’字,读经要注意这类道理,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一、的标实境,令欣求故。的确标出西方依正的真实境界,使众生欣求极乐,厌离娑婆。观经缘起于韦提希夫人叹子不孝,厌离此土,求生佛国,世尊慈悲,光中显诸刹土,韦提希言:诸佛国土,虽皆严净,但以西方弥陀净土最为殊胜有缘,欣愿往生。极乐世界是韦提希夫人所选择的,可见实有其土、其佛。蕅祖自号‘西有’沙门,显彼土依正真实不虚。二、诚语指示,令专一故。虽十方净土,皆可求生,若不坚定一方,如船行大海,茫然漂荡,终无归宿。故佛以诚实恳切语,明示念佛求生西方,令众生心专一无二,净念相继,趣向极乐。生极乐即生华藏,生西方即生十方,一即一切,十方不出自心,并无差别。但今是凡夫,须专趣一处,始能成就,因此,特标西方。
这些都是念佛法门的重要道理,须认真体会,若不明了,念佛不会恳切,总觉枯燥无味,所以,明理对念佛助益很大。三、简非乾闼婆城,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不是阳焰、乌托邦,不是六尘缘影分别影事,西方实有,修法最圆顿,往生最容易,非黄叶止啼,空拳诳小儿。报恩论云:‘极乐世界,实有其地,阿弥陀佛,实有其人。’要深信不疑,莫生障碍。四、圆彰性具,令深信故。深解佛法,彻证理体者,知生西方即生十方,彼土依正,乃自性本具,而本性所具诸法,就在极乐国中圆摄无缺,故莫只念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执理废事,不知极乐、弥陀不出唯心,自他不隔毫端。明是理,从此下手,一门深入,便能彻证本性。
‘有’之四义,由浅入深,也就是四悉檀义。
‘今现在说法’世尊今在娑婆演说阿弥陀经,弥陀也正在彼土广宣,二佛同时说法,简别极乐依正二有,非过去已灭,非未来未成,是现在正在说法,当发愿往生,亲近弥陀,听闻妙法,速成正觉。所以,慧净法师标‘弘化之机缘’,明其正在弘法利生。
还有,依正二有之现在,劝信序也,劝人生信。‘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当愿求生。‘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仅依持名念佛,究竟成就,乃八万四千法门中,至极微妙简易之行门,应努力进修!
这段发起序,标出信愿行,正宗分所说,也不出信愿行,就此短短数句中,劝信、劝愿、劝行,净土三资粮,于别序里具足无遗矣!另尚有要义,从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弟子问释迦牟尼佛:您既神通又慈悲,为何还有人受苦? 释迦答曰: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赐;真法不可说;无缘不能度。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