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七)
2015/5/23   热度:357
戊二 别陈诸愿
己一 正报庄严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尽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此别陈诸愿,即有十二大愿。概而言之,此中自第一至第五愿,乃依四谛中灭道二谛境而发;自第六至第十二愿,乃依苦集二谛境而发。前五愿中更可分别,第一、第二依所证灭谛果而发;后三依菩萨所修道谛而发。后七愿中,前三后三皆由苦谛而发;然苦因于集,故中间一愿乃依集谛而发。今此第一愿,明药师之正报庄严。
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即药师在因地行中说:愿我当来成佛之时也。成佛一名,每多滥称,其实须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方称成佛。梵语阿,此云无;耨多罗,此云上;即是无上最高之义。三藐三菩提,译正等觉,亦遍正觉,或作正等正觉。此菩提觉之上,复加阿耨多罗与三藐三之言,正简此觉与泛常之觉有异。泛常觉冷热是非等曰感觉,曰知觉,自以为觉,实则迷而不觉,乃颠倒妄想之错觉;虽云觉悟今是而昨非等,亦非正觉。以正等觉者,觉悟宇宙万有之真理,平等平等,无有高下,如理如实而觉,方为三藐三之正等觉。
故单言觉时,即通凡外。但凡外为错觉非正觉,故以三菩提简之。又单言三菩提时,即通二乘菩提,但二乘不能普遍正觉,虽破我执,觉生空真如,而法执未破,法空真如觉而不显,虽觉生空而非普遍,乃以三藐三菩提简之。又登地菩萨,虽可称为分证三藐三菩提,而不能冠以阿耨多罗,以初地至二地乃至十地至等觉,后后胜于前前,皆有上故;是故惟佛与佛,方为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今药师因中愿其当来成佛时,自身光明照耀一切世界。身、有三身:一、法性身,亦曰法身;二、受用身,亦曰报身;三、变化身,亦曰应身。法性身为诸法之真实性,为诸佛究竟觉之所彻证,故遍一切处,具无量智德光明。
然此所谓炽然照耀无量无边世界,乃指受用身而言。受用有自受用与他受用:自受用身,佛果无漏不思议界,唯佛与佛之所能知,即等觉大士亦如隔云望月,蒙胧非真,何况地下圣凡!但此不思议自受用身土,一佛一切佛,非异非不异,无量无漏福智功德,自佛他佛无有分齐,等同一味。然亦不妨各从自受用身而现起他受用身土。他受用身,乃为教化地上菩萨而现,所谓“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如华严之毗卢遮那,梵网之卢舍那,皆为地上菩萨所现之他受用身,光明灼耀,微尘刹海;故此身光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即他受用身也。佛光既照无边世界众生,故今吾人皆在药师佛光照耀之中,不亦甚亲切乎!炽然、状况光力盛而且大,尽虚空法界之边际,无所不照,无有限量;故弥陀号无量光,而此药师亦具无量光明。
三十二相,八十随形,随其一形相等遍法界而言,亦是他受用身;而依通常教理说,则属变化身。此有大变化身、小变化身、随变化身三种。大变化身,为三贤入四加行位菩萨所现,在定中所见色究竟最高大身,亦为此身;所言佛身千丈,或十六万由旬,皆属此身。小变化身,如今娑婆教主释迦如来,现丈六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者属之。其实释迦佛身,通法性身、自他受用、及大变化;而依标准教义,唯局小变化身。今药师愿将来成佛,亦现此身,应化众生。大丈夫相者:如人间之转轮王相,天上之梵王相,佛法中则为大士相,佛相。具此大丈夫相者,即能荷负教化众生之伟业,如转轮圣王,即能负担一四天下众生之事业──详见大般若经及诸大论。三十二相者:一、足下安平如奁底。二、足千辐轮相,乃至三十二顶成肉髻相──详见法数。此等宝相,皆自修得,非偶然成,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可以知矣。八十随形,即三十二相上所现之种种形好,如眉间白毫相光,其体通明透彻,其色极白洁净,即此体明色白为相上形好。既有宝相,复具形好,故其身极庄严,无与伦匹。
药师如来,愿其佛果正报庄严如是,亦愿令其世界一切有情正报如是庄严,故能生琉璃世界者,皆具三十二相,八十形好;亦如往生极乐世界,即无男女相,无六根残缺等相,皆具大丈夫相、大士相焉。
前年戴季陶等朝野名人,迎班禅大师于宝华山建立药师法会,亦本药师之十二大愿,而发十二种愿,其云:“第一遵行世尊本愿:政本优生,教重安养,使一切人民身心美善,相好端严”。今科学有优生学,本此优生学施优生政策,能使人民生活善良,身心健美,此正与药师之第一本愿,遥相呼应。故前讲此经缘起时,亦言依药师佛法门可实际应用于现实人生之改善也。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读《安世高传》,安世高的同学,出家人,明经好施,死了以后堕畜生道,作龙王去了。为什么一个修行人会堕到畜生道?人家供养的饭菜不合他胃口,他心里有点不高兴,就这么一点点不高兴,他堕落在畜生道。 我们想想,我们今天的德行比不上人家,我们的嗔恚心、分别心、嫉妒心、执着心,不知道比他重多少倍!他修的福报大,还能作龙王,想想我们将来会堕落到哪一道,这是值得我们深深警惕的。 要知道,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有没有爱好?还有没有嫌弃?顺自己意思的生欢喜心,不顺自己意思生嗔恚心,这就造业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