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六)


2015/5/23    热度:284   

  甲二 正说分

  乙一 示体相

  丙一 总标依正体

  佛告曼殊师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从此文起,为正说分。于中先示体相,后明机益。此经之体相,即以药师佛果依正功德,及其依正功德所由成之本因愿行,为此经特有之体相。通常判经之体,曰实相,曰真如,曰中道第一义,往往儱侗含糊,不能彰显各经之特殊体。如以真如为体,则诸法缘生无性,即空之所显,通于一切;然于其中,不妨地以坚为体,水以湿为体,是则如是诸法,各有别体。故今明此经,即以药师之因果、依正示其体相;由此体所起之功能,即全体大用也。后明机益,即显众机闻此法所获之益利,乃此经之功用也。示体相中分三科,今第一总标依正体。

  总标依正体者,有世界名净琉璃,即总标药师依报之体;佛号药师琉璃光等,即总标药师正报之体。佛告曼殊室利,即佛向曼殊室利说。从此娑婆世界东去,经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一世界,名净琉璃,其土有佛,号药师琉璃光。殑伽沙、即恒河沙;奘师以前,多译恒河沙,奘师以后,多译殑伽沙。恒字音短,殑伽音长,稍有区别,实为一河。恒河在印度,亦犹中国之黄河。有言其发源于天上,实则出之阿耨达池;如中国古探黄河之源于星宿海,而今日考察所得,实与长江同出自青海。恒河多沙,佛说法处多在恒河流域,故为顺便通晓起见,经中遇说数目极多时,即以恒河沙为喻。如七佛药师本,则从四殑伽沙说起;今本但明药师佛土,故直从十殑伽沙说。佛土、即世界,一佛土,即一大千世界。净琉璃、即清净青色宝,言其国土居七佛之后,最极清净,无漏庄严;故前言青色宝时,以万里无云之白日清空为喻也。

  此药师佛,具足十号:

  一、如来,义如前。

  二、应,亦译应供,梵音阿罗诃。依法华论,有十九义,通常或三或五,言应受人天供养,应已断惑证真,应更不受生死;而应供之义,通声闻、独觉。

  三、正等觉,亦作正遍知,梵音三藐三菩提。

  四、明行圆满,亦称明行足。明、为智,行、即万行;明以智慧为先导而修万行,故能成福慧两足尊也。

  五、善逝,善能顺法性而寂逝,盖佛用而常寂,住于无住涅槃。不同二乘子缚已断,果缚犹在,住于有余涅槃;佛则五住究尽,二死永亡,为度生故,非生现生非灭示灭。虽现生灭而常寂静,故云善逝。

  六、世间解,佛具十力等智,事理、相性,明解照了,如脱桶底。

  七、无上士调御丈夫,亦作无上丈夫调御士。士为人中才智之多能者,如普通社会农、工、商中,以智足多谋文武双全有力用者,名之为士;故亦以无上之士称佛也。调御丈夫者,丈夫为有大志荷大事者,平常仆妾之于男子,亦称丈夫,正显丈夫勇敢无畏。善能调御一切,如善骑马,调伏猖獗,喻佛善能摧伏魔军,惊驭三界之众生也。

  八、天人师,佛为三界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故名。

  九、佛,梵语佛陀,此云觉者,三觉圆满,故号为佛。无明漏尽为自觉,调化众生为觉他,自觉之果圆,亦即觉他之行满也。

  十、薄伽梵,即世尊。涅槃等言,自如来至佛为十号,薄伽梵乃十号之总称。而佛地、唯识等,则将无上丈夫调御士合为一号,故自如来至薄伽梵,方成十号。此二说者,各有其根据也。

  丙二 别陈行果相

  丁一 行愿

  戊一 总标大愿

  “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此下为示体相中第二别陈行果相。行为因中所发誓愿,果乃佛位所成之果德。此中复二:一、行愿,二、果德。行愿文中复三:今第一总标大愿也。

  彼世尊,即指药师如来;以释迦为此土之佛,故以药师为彼。由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之二句,则本愿二字亦显矣。此十二大愿,在药师未成佛之因地中,同为凡夫,行菩萨道时所发。道、为菩提行之总相;但道虽广,可摄为三十七道品,即三十七菩提分法。其修道所获之果为菩提,亦名为道;其修因之差别行为分法,亦名为道品。欲证菩提涅槃之果,须由所趋之道路,如行者欲达其目的,须由路途。此举道之总相。

  若别明真菩萨道之自体,由初发心三慧所起:由闻教故,生起闻慧;闻而极善思惟,如理作意,即成思慧;然后如实修习,即成修慧。成闻慧时,与信相应;成思慧时,与戒相应;成修慧时,与定相应。由修集资粮至加行位,引发根本智无漏无分别般若之大慧;复由根本智而起后得无分别慧;所谓加行无分别慧,根本无分别慧,后得无分别慧,皆由加行慧而引发;各以慧为自体,与诸善心所及善遍行,善别境等相应而起者,即由善等心所相应。根本亲证诸法真如自性,起后得智,通明法界事理,与此无漏智相应而等起施戒等万行,皆为修习道行。故有道自体,道引发,道相应,道所缘,道等起,综合之皆为道也。

  十二大愿者,为药师如来因地所发之本愿,盖其所发四弘誓愿为通愿,此为别愿。发愿即是立志,由内心策发,确立而定;以此志愿督促之、鞭策之而行其道,方遂其愿。如地发芽,生根不动,而得成婆娑之大树。但普通人虽亦立志,督策自己,然因意志薄弱,见色闻声,往往情不自禁,不堪外境之诱惑,而为其所转!诸佛发愿,与之迥异,既发愿已,三业依之修习,坚固无有动摇,由此必证菩提,故能令诸有情所求皆得。盖既证菩提,则一切行愿之所求自然满足矣。由本行二句,行道发愿,智断成就;由令诸二句,广被有情,恩德成就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几乎所有学佛的人几乎都知道自己业障习气很重,也很愿意消除业障,为什么老是消不掉,原因何在?因为他念念都在念自己的业障、念自己的习气,所以他的业障习气只有天天增长而不会消除。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