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本愿经讲记》-太虚大师(四)


2015/5/23    热度:286   

  释 经

  甲一 叙请分

  乙一 叙述证信

  丙一 闻时主处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

  入文解释,须分段落,方显文义。中国自晋道安法师已来,皆以序、正、流通三科,诠释经文,妙能契合天竺菩萨释经之方式,故千百年来胥依循之。虽三科大旨相同,而名称不妨随宜而异;故今解此经,亦分叙请、正说、流通三分。自如是我闻下,为叙请分;自尔时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下,为正说文;自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下,为流通分。叙请文中,又分通叙与别叙;通叙为证信叙,别叙为缘起叙。今此即证信之叙,此证信叙,古来解释二家不同:一、出龙树大智度论,明六成就:如是、为信成就;我闻、为闻成就;一时、为时成就;薄伽梵、为法主成就;广严城、为住处成就;至下与大苾丘众等为听众成就。佛经有此六种成就,方可崇信。二、出亲光 佛地经论明五种证信,其言如是为指法之词,乃通指此经而言,如言如是之法,为我结集者所亲闻。

  或如是之法,为当时佛在某处所说,而有法会大众之所共听。叙以证信,乃具五重:即一、如是我闻,为亲闻证亲信;二、一时、为说时证信;三、薄伽梵、为说主证信;四、广严城、为说处证信;五、与大比丘众等,为听众证信。此二解,虽稍有出入,然其理亦大致相同。今依五重证信讲之。

  “如是”二字,集古德之解,有十七种,或二十一种之多。于中亦可作如此说:如者,维摩所谓:“一切法皆如也”。诸法缘生无性,当体如如,见此如如真理者为是,不见即不是,故曰如是。又佛说法,契理契机,契理即真为如,契机所宜为是。今解、结集者言:如是之经,为我亲闻,非辗转由他而闻,更非由外道天魔等而闻,乃依佛宣扬,为我亲闻。

  此言我者,似与佛法常言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理相违,其实不然。以佛法言人法无我,乃无凡夫外道迷执之我,非无假名之我。凡夫众生上自天人,下至鬼畜,皆有俱生我执,恒执此五蕴业报之身为自我。而凡夫中之外道者,更于五蕴身上妄起计度分别我执:或计色为我,如言色大我小,我在色中;或色小我大,色在我中;或计受为我,或计想为我,或计行为我,或计识为我。如是等执,过患无量,故佛经说五蕴无我,即破此凡外妄计之我。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此之谓也。但五蕴法虽无实我,亦不妨以我为五蕴和合假相之代名词,随俗称谓藉以辨别宾主,以便彼此呼应。如育王寺之名,本无固定之物,乃是由数百亩之山地,数百余之住众,及千百年来之仪轨等,众缘凑合而成之假相而已。故泛常亦称五蕴和合之假相为我,原无实体。今此言我,乃当时结集此经者,对法会大众之自称。但其与凡夫之称我不同,乃为无我之假名我,以内无凡外妄计之执故。金刚经所谓“如来说我者,即非是我,是名为我”;故此无我之我,纯为对机而称。又有深义者,此无我之我,乃诸法无我理所显之真如实性,此中无自他彼此相,无好恶是非相。结集此经之菩萨,深达此诸法空性而假呼我名耳。

  闻者,依字义解,如平常言眼见耳闻等,则为耳根所闻。其实、耳根不能闻,闻者属耳识,不过以根为增上缘,声为所缘缘,识种为亲因缘,三缘和合,方能发识以闻。但耳识闻声时,无文义相,须待同时意识生起,方有文义相现,以成了别音义之用。故此闻之成就,操诸意识。是则由耳根发耳识,由耳识闻声音,由意识了别音义也。但既由根、尘、识三和合而闻,何不言耳等闻,而言我闻耶?然曰耳闻,则通诸耳,不能表现结集菩萨之亲闻;菩萨为举亲闻证信,故云我闻也。

  一时者,即举佛说法之时以证信。其不指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者,因世界地域不同,年月日时随之而异,故不固定说为某时。如今地球上各国所用之历本,纪载时间,各各相异。即以中国言之,有阴历,有阳历,阴历之初一,非阳历之初一,阳历亦然。又如印度以初一至十五为白月,十六至三十为黑月,而以黑月之十六为初一,亦与中国适得其反。又佛说法,时而天上,时而人间,随众生之知解所见各异,放诸经中,皆不说定其时。今此所指之一时,即佛说此经结集菩萨与法众共听之时也。

  薄伽梵者,为举说法主以正信。薄伽梵亦作婆伽婆,译音之异。其义为吉祥王、大威猛、极尊贵等等;因其含义甚多,故不翻译。中国译经,有五不翻,此为多含不翻。但亦有翻为世尊者,即经中──如来、应供至天人师、佛、世尊──十号中最后一号。亦有自如来至佛为十号,以世尊为总称佛之德号。盖佛于六凡、三乘世间中最极尊胜,所谓天中天、圣中圣是也。故此薄伽梵,即指佛而言。但佛为诸佛十号之通称,三觉圆,万德具,皆号曰佛;然以此土之教主为释迦佛,故只举一佛字时,即显为此土之释迦佛。若他土诸佛言此佛时,则须置释迦之名,方可区别。然佛佛道同,说此佛世尊,即通说十方诸佛世尊,说此佛法时,即通说十方诸佛之法,故佛常言:“住世四十九年,未曾说过一字”。正明此佛所说之法,乃为过现诸佛所同说之法。而吾人推崇本师,言此法为此佛所说,而佛实非以说法者自居;故说此佛所说之法,即过现诸佛所说之法,亦无不可。

  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者,此说佛说法之处所以为证信。佛自证菩提先至施鹿林中,为五比丘转四谛法轮,然后游化经摩竭陀国而至此广严城。诸国,于仁王护国经说十六国;或说佛灭度时,国王共争舍利;故知佛说,实有诸国。此指人间而言,若其游化天上及龙宫华藏等,广施法雨,化无量众,则诸国之所包广矣。广严城、即毗离耶城之译义。此城广大,人民丰富,楼阁修饰,极其庄严,故以为名。乐音树、为树名,其林木中,迦陵频伽出和雅音,微风吹动,天然歌乐,故以为名。此广严城,喻如宁波;乐音树则如宁波之阿育王寺。佛游化经此,即憩息树下说法,此为住处证信,亦犹今之开会讲经,必有其住处也。

  丙二 听众法会

  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由前闻时主处,已可证信。但为流传千古,不使稍有怀疑,故此复引法会大众证信。如《弥陀经》等引众证信,并列其名,如长老舍利弗等,而今唯言比丘等众。苾刍与比丘音同,有言苾刍指香草,从喻立名。其实、同音译比丘。比丘译义甚多,而其本义,厥惟乞士。乞士者,乞食以活身命,乞法以资慧命。乞食以活身命者,依出家法,舍弃家产游化人间,乞食活命,随处宣教,度诸有缘,威仪端严,导俗敬信,令施食者广种福田,故乞食资身,属利他德。乞法资慧命者,乞求佛法,慧命相续,功德成就,乃属自利。具此二德,方号比丘。比丘众中,其无学者,为大比丘;未具戒者,有沙弥众。又依戒律,在家出家,各有男女二众。而此专指比丘众者,众、为僧伽和合之义。此大比丘众,已证四沙门中果,为众中上首故。此比丘众,数有八千。

  复有菩萨摩诃萨其数三万六千者:菩萨、具云菩提萨埵。菩提、为无上觉,萨埵、为有情。正显菩萨初发心时,即上求正觉,下化有情。约四弘誓愿说: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为上求;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为下化。但约广义言,从初善心至等觉地,皆为菩萨。则此为初心耶?抑等觉耶?故以摩诃简别;摩诃为大,即大菩萨。自十信初心菩萨至初住位,复经十住、十行、十回向、至登初地即称大地菩萨,乃证诸佛菩萨所证之真如实际理地,方称为大;具无量义利故为多;居三乘之首故为胜;具此大、多、胜、三义,方是菩萨中之摩诃萨。今此会中,摩诃萨众,三万六千。比丘为佛近眷属,常随侍佛;菩萨众乃佛之大眷属,能助诸佛转法轮者。

  国王为一国之主,犹今共和民国之元首、总统、或主席。大臣为国王之辅弼,左宰右丞,以及文武大官,皆辅助国事者;如今之院长,部长等。婆罗门、此译净裔。释迦佛未应世时,印度有外道言:天地万物未生之前,有大梵大,超然独上,人类万物由之而生。其生时,有自脚底而生,有自两膝而生,有自两肩而生,有自其口而生,此为形成印度四姓阶级之因素也。而此婆罗门种,即由梵天口生;梵为净义,故曰净裔。此婆罗世掌全国文化事业,教导人民,如中国古之文人大儒,教育民生,而居执军政之刹帝利上;故知印度实为教重于政之国。居士、乃素封之家,可端居乐道,为农工商界之领袖,社会之优秀份子也。如是等众,皆为人间听法之众。

  复有天龙八部,无量大众。奘师译本,天龙之下,加有药叉二字,今本则无,乃将药叉摄八部中。天在人上,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界共有二十八天。龙、通常专指兴云施雨者;在佛教中,具大神变,有大威力,护天护人,皆为龙众。药叉、即夜叉,译勇健,言其威猛神武,是大力士。又译捷疾,言其陆空飞行,往来迅速。平常水陆道场中,发符使者,即此药叉神将。八部者,即天、龙、药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此中略去药叉以下。国王、大臣等,皆是人众;天龙、药叉等,为非人众:故曰人非人等。如是比丘等无量大众,随佛住乐音树下,恭敬尊重,围绕于佛,求佛说法,故启下文曼殊之问佛。既有如是等盛会胜事,故结集者,叙述流通以证信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要把念佛功夫用在生活上,一天到晚待人接物、起心动念,功夫不断。要能够将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像《楞严经》上所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什么?心里面常常想佛,口里面常常念佛。特别是在烦恼起来的时候,念头起来的时候,不管是善念或是恶念,马上就换成“阿弥陀佛”,这就叫功夫得力,这就是你把念佛功夫用在生活上了。换句话说,你不会有其他的念头,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起来了,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不叫妄念相续,叫佛念相续,时间久了,你这个心渐渐就定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