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探微-第七章(三)
2015/5/23   热度:118
第三节九品往生观与十六行观
当一个学佛行者具足了信、愿、行净土三资粮,虔诚念佛,必能从内心深处觉悟出人生的无常,觉悟生老病死的轮回之苦,就不愿在娑婆世界受苦了,得到善知识的开导和佛法的滋润,启开了对极乐世界或者其他净土的信心和向往,彻底看破这世间,放下世间的各种假相,一心念佛,从此便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具体怎样的往生呢?《观无量寿佛经》里提出了“九品往生”的方法,可以说是所有的净土经典中将往生方法,描绘得最为详细的。也是净土行者临终如何证明往生净土最重要的经证。现将“九品往生法”作扼要之阐释。
九品往生,又作三辈生想,一九之生。修习净土法门,上、中、下三根皆得往生,依此三根分为九品。即:①上品上生者,先发三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次修三业,即“慈心不杀、具诸戒律”、“读诵大乘经典”、“修行六念”。若行者精进勇猛,临命终时,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②上品中生者,亦发三心,然于大乘法不能受持读诵修行,唯能了解第一义谛,深信因果。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等无量大众,持紫金台,授手迎接。③上品下生者,亦发三心,然于大乘经典不能诵持读诵解义,唯信因果。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诸眷属持金莲花,化作五百化佛,授手来迎。④中品上生者,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行者所;行者见己,心大欢喜,见已身坐莲花台。⑤中品中生者,一日一夜持八戒斋,或一日一夜持沙弥戒,或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行者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⑥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行者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及法藏比丘四十八愿,至心信乐即得往生。⑦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诽谤方等经典,多造恶法,无有惭愧。但此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题,除却千劫极重恶业,复教令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除却五十亿劫生死重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来迎。⑧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法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临命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为赞阿弥陀佛十力威德,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地狱猛火化为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⑨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此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即见金莲花犹如日轮,往其人前。
以上九品往生,净影寺慧远大师以之为求生净土者之九种观法,而善导大师则以之为求生净土之实践方法,二者皆以九品为凡夫。慧远大师以四地至六地之菩萨为上品上生,初、二、三地之菩萨为上品中生,种性以上之菩萨为上品下生;又以小乘前三果之圣者为中品上生,见道以前之内外二凡为中品中生,见道以前之凡夫为中品下生;而以始学大乘之人未辨阶位,故依过之轻重分为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天台宗则以习种性(十住)以上之菩萨为上品,外凡至十信为中品,凡夫为下品。有关九品往生之阶位,诸经异说颇多。
从九品往生中,可以知道上品往生的众生,都一定要发菩提心。而且是无相菩提心,依《大智度论》卷四十四说,菩提就是无上佛道的意思。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的最终目的,便是希望像阿弥陀佛一样,像诸佛一样完成开发潜藏于每个众生内心中无上光明的智慧“菩提”觉性。不发菩提心而念佛,即不能与阿弥陀佛的无上度生本怀相应,就不能上品往生。而依《大乘义章》卷九说,发菩提心有相发菩提心、息相发菩提心、真发菩提心三个次序。要求往生上品的众生,必须首当每天将愿出生死、愿证涅盘、愿度众生、愿成佛道的心愿,时时刻刻,谨记心间。以此发愿来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当念佛行者发誓与阿弥陀佛共证佛果大涅盘境界的愿心时,应该起愿修行,时时刻刻念佛不断,誓入念佛三昧,誓见阿弥陀佛。当行者进入一心不断的定境之中,甚至亲见阿弥陀佛现前摩顶,预记临终必生净土时,这颗随阿弥陀佛誓证大涅盘相的成佛愿心,才能真正激发出来,永不退失。以此念佛、见佛的三昧念心,来化导众生念佛,信众必定为其德行所感召,坚持净土,随其念佛。净土行者念佛至此程度,才能称为真正到发出有相菩提心来利益众生,真正做到为成菩提佛道之相而发心。
当念佛行者在有相观佛的忆念上有了相当的基础,或者对佛报身、化身、法身实相空义的理论有了相当时间的分辨与体悟,便能理解如何从有相发菩提心念佛的阶段,进入无相发菩提心观佛的境界。《释净土辟疑论》中说:“诸佛法身本无生灭……实无有佛从彼西方而来此娑婆,授手迎接,亦无有佛引彼众生往生净土。但是如来慈悲,本愿功德种子,增上缘力,分诸与佛有缘众生念佛,修福作十六观,诸功德力以为因缘,自心变现阿弥陀佛来迎行者,随化佛往。言彼佛遣来,不是实遣,但是功德种子,与所化生,时机正合,令见化佛来迎,故言彼遣。而实不遣。”又说:“阿弥陀佛悲愿功德,湛然常寂,无去无来。众生识心,记佛本愿功德胜利,自心变现,有来有去,迎接行人,见有往生,是自相分,非关他也。故《金刚经》说佛不来不去,约佛功德说也。《观经》说有来有去,约众生心相说也……。”这种从有相发菩提心念佛,忆佛的功夫纯熟后,进而修无相发菩提心念佛、见佛的道理,不随佛色身相见佛,而以修证法身空寂的深广心来实相念佛,见佛法性,就叫做息相发菩提心。
《观无量寿佛经》上说:“……次当想佛,如何观想?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无上法身修正因缘。”当念佛者观佛三昧成就,解行相应,便见“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而成就上品往生的深广心,深悟“一切诸国佛土与众生自心,皆如梦幻,无所从来,亦无所至。”往生净土,“佛实不来,心亦不去,感应道交,惟心自见。”(见《净土或问》)
念佛者若能成就“无生而生”之心往生极乐世界,生到净土之中,承此理观功德所感,便能随意听闻菩萨大众演说无相发菩提心的修持深义,当下即悟无生法忍,得证一分佛智光明境界。当念佛者在净土中,进入初地菩萨度生愿行法的行列,方可称为真正巩固了无相菩提道行。净土行者发菩提心至此程度,以此功德回向净土,必得上品往生无疑。
中品往生的行者,亦分中上、中中、中下三种。中品上生者,终身以持戒为重,以此持戒功德,回向极乐世界,必得中品上生。依《观经》所说,此品往生者,在临终之际,会看到阿弥陀佛来到面前,为其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出家修行法。这就证明了这个持戒净土行者的发心,与阿弥陀佛所赞叹的出家修行的“发心相应”,才能感得阿弥陀佛来为他开示这些解脱真理。由此可知,中品上生受持八戒、或者十戒的发心如同出世阿罗汉一样,以追求真理解脱的心来守持戒法。当行以念佛来摄心持戒,并随侍将持戒、念佛的清净心念回向极乐世界,随时发出厌离娑婆、愿生净土,见佛闻法,了脱生死的坚固信愿时,便能逐渐进入出世禅修的证境。这就是禅、净相通的初步相应心态,而在临命终时,感召阿弥陀佛现身接引,获得中品上生的莲位。
中品中生者,并不是只要终生有一日一夜的时间来斋戒念佛,就能中品中生。而是行者是否能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确实做到一心不起爱欲,一心不起妄想、一心不昏沉、不睡眠,心能清朗平静地沉浸在念佛的光明之中,这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必须凭借经常锻炼,培养斋戒念佛的平静心态,方能渐次达到,千万不能误解。末法时代的众生,从无始以来积集的业障烦恼太多,太多!若能发“出苦”心来修行念佛,反省审思自己的过失,确实达到了“一日一夜”不昏沉、不散乱、戒德成就,必会于临命终时,亲自见到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诸上善人前来接引。
中品下生者,必须在世时做到行世仁慈,具备利益众生的福德资粮,守五戒、行十善,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也就是说,生前有良好道德而心地善良的人,他在临命终时,逢善知识为其广泛地讲解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法界环境,及天人众生快乐修行的情形,同时听到善知识为其解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修行过程,闻已而心生欢喜,净信不疑,便能感其光明显现,看到阿弥陀佛引领众多比丘、天众来到面前,阿弥陀佛手持一朵莲花,身放金色光明,照在莲花之上,使莲花亦呈无数光芒,当这莲花的光芒射到行者身上,行者顿时感到自己已经坐在了阿弥陀佛执持的莲花台上,一刹那,便已生到极乐世界。
下品往生的众生,大约都是有恶行劣迹的人。下品上生者,虽恶行劣迹严重,但不毁谤大乘方等佛经,在命临终之际,因到善知识为其讲解大乘经典或者三藏十二部经的分类经题要义,皆能信解不疑,而能诚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使其黑暗之心为佛号所净号,内心的罪恶阴影能消除很多,从而启发宿世念佛的光明善根,与阿弥陀佛的大悲按引愿力相应,所以感佛临终来接引,往生净土之中。
下品中生者,因生前犯五戒、八戒;出家行者犯具足戒,沙弥戒,又偷盗僧物及现前僧物,以不清净的心为众宣讲佛法而没有惭愧之心,恶事做绝,反而沾沾自喜。这种人本该入地狱,因此在命临终时感召地狱业业强烈显相,使其痛苦万分。如果逢遇善知识发大慈悲心,为他开说阿弥陀佛所具的十力威德内容,令其痛苦心念转移到思念阿弥陀佛的光明神力接引上,并且在他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后,为他赞颂是经过戒、定、慧的修持,得到解脱,解脱知见成就的大圆满成道者,因此具有广大的神通力量。只要众生一心思念阿弥陀佛光明接引神力,竖立起坚定信念,就能在临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亲近阿弥陀佛。罪恶多端者,若能在听完善知识所说佛法后,当即生起强烈有力的忆佛力量,转地狱猛火为清凉心风,招感净土天华随着清凉心风所吹便会冉冉飘到面前。一朵天华,香气四溢,皆有阿弥陀佛变化的化佛及化菩萨站在上面,双手敞开,迎接往生净土。行者顿时看见自己坐在化佛手持的金色莲花上,一念之间,便已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内的莲花之中。
下品下生者,乃是犯下五逆十恶,无恶不作之人。在其命终的时候,因其万分痛苦,无法修观忆佛,如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净土法门,教导他如何观想念佛,诚心忏悔,皈依阿弥陀佛,发虔诚心,至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声声不断,坚信念佛往生。就在念念“净心”念佛声中,每一念念佛的当下,都消除了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使其心地阴沉黑暗之相刹时扫除,转现清净光明的正念之心。当即看到一朵像太阳般光亮的金色莲花,出现在他的眼前,刹时看见自己身坐在金色莲花上,一念之间,便已往生极乐世界。
净土行者最重视九品往生的经论,所以在亲友临终之际,莲友们多往床前念助往生。而九品往生与“十六观法”有着密切的连系,十六观法前十三观称为“定善观”,所谓定善,就是息虑凝心,进入禅定观想的意思。后三观即九品往生观,称为“散善观”。散善就是废恶修善,以善乱状态下的心,停止作恶,同时去做善行。
“十六观法”出自《观无量寿佛经》,又被称作十六想观、十六妙观、十六正观或十六观门。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与净土,得以往生西方,总其观行有十六种:
(1)日想观,又作日观,日想。正坐向西,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开目闭目皆令明了。
(2)水想观,又作水观,水想。初见西方一切皆是大水,再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
(3)地想观,又作地观,地想,琉璃地观。观想地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一一宝各有五百色光等。
(4)宝树观,又作树观、树想。观极乐国土有七重行树,七宝花叶无不足具,一一花叶作异宝色,又一一树上有七重网。
(5)宝池观,又作八功德水想、池观。观想极乐世界有八功德水,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花,摩尼水流注其间演妙法。又有百宝色之鸟,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6)宝楼观,因作此观想即刻成就上述五种观法,故又作总观。亦作总观想,总想观。观想其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中无量诸天作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不鼓自鸣。
(7)华座观,又作华座想。观佛(阿弥陀佛)及二菩萨(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所坐之华座。
(8)像观,又作像想观、佛菩萨像观、像想。观想一阎浮檀金色佛像坐彼华上,又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侍于其左右,各放金光。
(9)真身观,又作佛观,佛身观、遍观一切色身想。观想无量寿佛之真身;作此观想即可见一切诸佛。
(10)观音观,又作观世音观,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观想阿弥陀佛胁士中之观世音菩萨。
(11)势至观,又作大势至观、观大势至色身想。观想阿弥陀佛另一胁士大势至菩萨。
(12)普观,又作自往生观、普往生观、普观想。观自生于极乐,于莲花中跏趺坐。莲花开时,有五色光来照身,乃至佛菩萨满虚空。
(13)杂想观,又作杂观、杂明佛菩萨观、杂观想。对丈六佛像在池水上,或现大身满虚空。即杂观真佛、化佛、大身、小身等。
(14)上辈观,又作上品生观、上辈生想。往生净土者依其因,而有上、中、下三辈,三辈复分上、中、下三品,总为九品。上辈观即观上辈徒众自发三心,修慈心不杀行等,临终蒙圣众接迎,及往生后得种种胜益之相。
(15)中辈观,又作中品生观、中辈生想。即观想中辈徒众受持五戒、八戒、修孝养父母之行等,及感得圣众迎接而往生等相。
(16)下辈观,又作下品生观,下辈生想。即观下辈徒众虽造恶业,然临终遇善知识,而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因得之以往生,及蒙种种胜益之相。
慧远大师《观无量寿经疏》卷本将此十六观大别为二类,初之七门为观依报,后九门观彼之正报。又后十观中,前五门明佛菩萨观,次一门明自往生观,再次一门明佛菩萨观,后三门明他生观。智者大师之《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下,则分之为三类,初之六观观依果,次七观观正报,后三观明三辈九品之往生。慧远等净土祖师,皆以此十六观为定善观法。善守大师则称,唯初十三观为定善,后三观为散善;又定善之中,初七观为依报观,次六观为正报观。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学佛的人,说实在话,迷信的多!他到庙里面去烧香拜佛,为什么?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求保平安,都为这个。学佛的人,不懂得什么是佛法,这就是迷信!他求神拜佛,能不能得到好处?得不到,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而已。听说这个地方的佛很灵、很有感应,他去求,真的得到了,那也是命中已经定的,在那个时候有,他得到了,与拜神求佛实际上是没有关系的。不懂得什么叫佛法,神佛不分,认为自己常常到庙里面去烧香、去许愿、去供养,这就叫学佛,这个错了!佛法是师道,这要清楚,你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那就是迷信。一定要知道,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就是经教!我们遵从经典上的教诲,把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统统修正过来,这就是佛菩萨保佑,这就是佛菩萨加持。佛教里头没有迷信,你真正依教奉行,你决定得真实的利益。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