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一卷-圆瑛大师(三)
2015/5/23   热度:193
辛三 大众领悟赞善谢益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
此文总结,正答满慈,兼示阿难两大科。以前答满慈之后,无有结文,故此并结。先叙领悟,必由开示,故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开示训诲,未叙满慈之名,摄在大众中,非单结阿难也。疑惑销除者:疑惑有五,满慈四,阿难一,此皆深疑细惑。满慈:一、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三种相续?佛示以万法生续,起于一念无明,故有世间诸相。二、疑五大性不相循,何得互遍无碍?佛示以全相即性,惟一不变妙体,故得随缘自在。三、疑诸佛如来,何时复起其妄?佛示以妄本不生,如翳眼见空华,空华本不生,真终无变,如矿既销成金,不复重为矿。四、疑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佛示以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阿难疑佛,顿弃因缘,恐滥自然。佛示以知真本有,达妄本空,则因缘、自然,俱为戏论。因闻重重妙示,所以疑惑得以销除。
满慈执因疑果,又疑妄有因;阿难执吝昔宗,疑真滥自,二人皆耽著戏论。佛又诲以戏论无功,若不舍戏论,则历劫徒劳,终无实证;能舍戏论,则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语虽独对阿难,意则兼为满慈,可谓一点水墨,两处成龙矣。
故同得心悟实相。此实相,即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菩提胜净明心是也。空如来藏,前三卷已悟,故不指在内。第二卷,十番显见之末,佛责汝等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此第一次说实相。则后文剖妄所出之真,四科所会之性,皆实相也。第三卷,圆彰七大之前,许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此第二次说实相,则以下所谈七大遍周,及阿难大众,所悟遍常之心,皆实相也。第三次此处经家所叙,已悟实相,可以推知。前来佛说后二藏,正答满慈,兼示阿难,全是发挥实相也。身意轻安,得未曾有:意即心也,三卷末,阿难与大众,悟空如来藏,则曰:‘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悟空藏,则妄身妄心,荡然无存,故得无碍;真身真心,荡然宽廓,本无挂碍。今悟后二藏,则身心轻安,了达无明万法本空,无有身心粗重之见,故轻:自知菩提真心本有,不藉劬劳肯綮之功,故安;此皆昔日未曾得,而今得之,故曰得未曾有。
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
前四句叙仪,中三句赞善,后谢益。重复悲泪:此是阿难,第五次悲感垂泪,故曰重复。第一次因被邪术所禁,提奖归来,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第二次,三迷被破之后,重复悲泪,自述恃佛威神,不勤定力,所以虽身出家,心不入道。第三次,显见无还科中,垂泣叉手,而白佛言,虽承佛音,悟妙明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第四次,十番显见之后,剖妄出真之科,因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悲泪顶礼,求佛施大慧目。今乃第五次,信悟既深,愈觉佛恩难报,故悲泪顶礼,对上为谢前,望下为请后。长跪合掌,而白佛言,皆示敬也。无上大悲,清净宝王者:佛具同体大悲,是为无上大悲,观一切众生,与佛同体,今则沉沦苦海,故运至极之悲心,拔出于苦海。佛从因至果,复本心源,究竟清净,证离垢妙极法身,犹如摩尼宝王;不变随缘,随机施教,善能开发,我等惑妄重封,权宗固闭之心,今得豁然通达也。能以如是,种种因缘者:此举善能开发之所以,由佛能用如是种种因缘。如是乃指上文,演若迷头狂走,登伽顿销爱欲,耶输同悟宿因,种种因缘,透机之谈,善巧方便,提撕奖劝。或以向上一著提撕,则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却又不舍婆心奖劝,则云历劫忆持无功,不如一日,修无漏业。
引诸沉冥,出于苦海者:接引凡、小出离憎、爱二苦海。又沉谓凡夫,沉沦分段生死苦海;冥谓二乘,冥滞变易生死苦海。若照本经,一乘了义说,接引凡、外,出离二种生死苦海,而达菩提涅槃彼岸,亦所以启后修门矣。自满慈发问至此,复为一周,名‘无生无碍周’。
《正脉》云:前周中,谈空如来藏,以直指自心,本具妙定之体,极显其常住周遍;此一周中,谈后二如来藏,乃至圆融三藏,以详发自心,本具妙定体用,极显其无碍圆融。此即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圆真心,不假修习,如如本定,三名中,即妙奢摩他;而悟彻此者,即微密观照也。又此心此定,一切众生,乃至权小,悉不测知,所以错乱修习,终无实果,故于经题四实法中,正属如来密因也。而旧注谓见道分者,亦齐于此。正宗至此,已二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竟。
己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分二 庚初 选根直入 二 道场加行 庚初分三 辛初 阿难说喻求门得入 二 如来教令一门深入 三 大众承示开悟证入 辛初又分二 壬初 述领佛旨 二 喻屋求门 今初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
此为正宗第二大科。佛答阿难所请,三名中妙三摩,经题中修证了义,文中所说,名义皆相合也。于建立义门文中,佛亲命名,妙三摩提,通科之中,或称三摩提,或称三摩地,或称三摩,但是梵音小异耳。首二句承领法音,通指后二藏所说之法音。观虽承二字,乃是虽然领悟,已开圆解,须请圆修,方克证入,故下喻屋求门,即是求示修门也。 知如来藏:知字即大开圆解,已悟三如来藏之圆理。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即一真法界之心,乃领悟空不空藏中,惟妙觉明,圆照法界之义。既悟心遍十方,故能含育,四圣六凡之十界。文中独约佛界说,九界虽不明列文言,可以推知,皆是妙觉明心,随缘显现耳。
含育如来,十方国土者:含育二字,双贯下两句,含是含容,育是生育,如来指化身佛,国土即变化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者:妙觉王指报身佛,刹即实报土,佛身具足宝相庄严,刹土广聚七宾庄严,身土悉皆清净,故曰清净宝严,妙觉王刹。此中但说报、化二身,不说法身者,以法身即妙觉明心,为能含育,由法身垂现报、化二身也。
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
上叙心开之相,此领劝修之旨。前如来云: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是责多闻无功也。又云:‘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是责不逮及也修习也。
壬二 喻屋求门
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
陆宿曰旅,水宿曰泊。阿难尚在有学,未返家乡,犹如旅泊之人。前佛告以菩提、涅槃,尚在遥远者,即因此也。天王者,左传称周天子为天王,佛乃法中之王,故以喻焉。华屋喻如来藏心,华屋文质相称,喻如来藏体用圆融。前蒙如来开示藏心,得开圆解,犹如忽蒙天王,赐与华屋,实出望外! 虽获大宅,要因门入者:虽得蒙赐大宅,未得其门而入,犹如宫墙外望之人,安能受用?喻虽悟藏心,广大圆满,未得修门,不能证入,何由安住?故请修为当务之急也。华屋之门,即在六根门头,阿难未知,无由得入。
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
此普求入大之法。若不蒙示,则涅槃无路可修,故惟愿如来,不舍无上大悲,指示在会诸蒙暗者。锢蔽权宗曰蒙,昏迷实理曰暗;此等即未入华屋,门外汉也。 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者:令在会各各回小向大,不住化城,前趋宝所,捐弃也舍昔日修证小乘,有余涅槃,毕竟求得如来极果,无余涅槃。本发心路者:根本发心,下手起修之门路,此即求示因地心。若最初发心,能依二根本中真本,为因地心,则直趣菩提,自然不遭纡曲,即是正修行路。下文佛令从根解结,即本发心路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自己虽然发心修净土,我们对净土有没有真的相信?有没有真正地接受?我们是杂心、乱心、染污心念佛,所以心不清净,不具足信解的标准。如果你学佛,你贪佛法,佛法是善法,你在饿鬼里头是多财鬼,你还是个鬼。佛是叫你断贪心,不是叫你换贪的对象,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饿鬼道里有大福德鬼,是贪佛法而得的。鬼里头有福报大的,也有福报小的,就看他贪什么?他贪一切恶法,得的是鬼道里的恶报;贪佛法,鬼道里得善报。他在鬼道里虽得善报,但总离不开鬼身,他还是鬼。初一、十五有人给鬼道众生烧往生钱、纸钱、纸衣,他们用得着吗?用得着。只有鬼道才用得着,其他的道用不着。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