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一卷-圆瑛大师(一)
2015/5/23   热度:180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
癸二 兼示阿难 分二 子初 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 二 如来拂深情而责执吝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YIN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
前四句经家叙仪。世尊下,阿难略牒佛语。现说杀、盗、YIN业,此牒业果相续之文。以三贪为本,生死不了,则摄世界、众生在内。究三种生续之因,因于无明,满慈求索妄因,意拟修断,佛示无因,何劳肯綮?即教以圆顿下手工夫,但不随妄心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能缘之心不起,即是三缘顿断,遍计执性既空,依他起性,亦不可得,现行不熏,种子不发,故三因亦复不生。 心中达多,狂性自歇者:由因缘俱断之故,而心中无明狂性,自然歇息。前从真起妄,则无明忽生,生本不曾生,今返妄归真,无明顿歇,歇亦无所歇,以无明本空故。又无明实性即佛性,故曰歇即菩提。妄空真露,乃现出本有家珍,不从人得也。
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
上二句,因闻佛对阿难,累排因缘,对满慈常说因缘,前云以是因缘,世界相续;以是因缘,众生相续;以是因缘,业果相续。今又言三缘断故,三因不生,阿难重执因缘。故曰:‘斯此也则因缘,皎然即明白也明白。’下二句疑佛自语相违。上言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又言歇即菩提,何劳修证;云何如来,既说因缘,又顿弃因缘耶?此阿难第三次疑因缘也。第一于显见超情科中,疑见性不由因缘;第二于圆彰七大科前,疑万法不由因缘;今第三疑证果成道,有果必定有因,何以亦不属因缘?佛既久排因缘,而语中又带因缘,此是致疑之端也。
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
此叙昔教因缘之益。我阿难实从因缘之法,心得开悟,而入见道位,得成初果。世尊!此因缘之义,乃属正理,能令众生,返邪归正,何独我等年少,有学之人,闻佛因缘声教而得益?今此会中上首,大采菽氏,及鹙子、空生等,诸长老皆从因缘,而得道果。从老梵志:别约舍利、目连,先事沙然梵志学道,为上首弟子。沙然殁世之后,由闻因缘之教,发明心地,反邪归正,从佛出家,开悟四谛法门,依之断见思惑,得成无漏道,即阿罗汉所证之道。无欲漏、有漏、无明漏,三漏俱尽,得出三界,得证无生,则因缘之教,能令返邪归正,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岂不大有益乎?
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唯垂大悲,开发迷闷。
此叙今教顿弃因缘,不唯有背自宗,兼恐反滥邪教。今说,即指现今所说,无明无因,其体本空,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何藉劬劳修证,皆顿弃因缘也。若是则王舍城,拘舍梨外道等,所说八万劫后,自然成道,犹如缕丸,极处停止,不假修证者,翻成为第一义谛矣!即使如来今教,不落因缘一边,亦堕自然一边,如何得成中道了义无戏论法?心实迷闷,惟愿大悲,开示发明,扫荡我迷云闷雾,令得朗耀性天也。初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竟。
子二 如来拂深情而责执吝 分六 丑初 就喻拂情伸意 二 迭拂诸情令尽 三 直斥耽著戏论 四 现证戏论无功 五 正劝勤修无漏 六 更举劣机激责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除灭,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如是。
即如,乃即就前喻,以推阿难所执,因缘、自然之情。达多狂性,喻无明,以为能障菩提之因缘;若得除灭,合狂心若歇。不狂性,喻菩提,以狂性若得除灭,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合歇即菩提。在汝所谓因缘、自然之理,研穷起来,必定如是。汝实未知,我说三缘断故,三因不生,狂性因缘,若得除灭,此本非因缘。又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此亦非自然。以下约头狂双拂,因缘、自然二计皆非。
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
此约头拂自然。头喻菩提之真,前二句标定,头为自然。谓演若达多之头,若本来是自然。三、四二句,本自其然,无然非自者:即是既本来自然,牒上句意,即应常时自然,无时而不自然也。末二句反难,以何因缘之故,忽怖无头,而狂走觅头耶?既然狂怖妄出,则头不得谓为自然矣! 法合,谓众生真性,若本来自然,无有那一时,不是自然,何因缘故,复起无明,迷真逐妄,今欲返妄归真耶?既有无明妄动,则真性不得谓之自然矣!此中破自然,只破自然,不是以因缘,对破自然。若对破则成矫乱,何因缘故句,则何故也。
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
此约头拂因缘。文中虽有自然,及狂字,但惟带言而已。恐闻前喻,自然被破,转计因缘,故独约头辨,以明非因缘也。若自然本有之头,由照镜因缘之故,狂怖无头;下二句反难,何不以自然之头,由照镜因缘之故,遂真失耶? 法合:谓本来真性,由必欲加明因缘,故起无明,何不以本来真性,由无明因缘故,而遂真失耶?
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
此结明非因缘,申其正义。以本有之头,虽由照镜因缘狂走,其头依然不失。设有人,见达多之狂走,问云:‘何为狂走?’答曰:‘我要觅头。’彼人以手摩其头曰:‘这是甚么?’达多始觉,头还不失,狂怖无端妄出,既狂之时,头原无失,歇狂之后,头亦无得。而狂起狂歇,不关本头之事,其头非但无失,曾无丝毫变易,则何所藉因缘耶? 法合:真性常住不失,无明忽然妄起,无明虽起,真性不变,妄起之时,虽迷不失;妄灭之后,虽证无得。妄起妄灭,与真性本不相干,则真性亦不属因缘矣!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
此约狂拂自然。狂喻无明之妄,若谓本来狂是自然,即应本来常有狂怖。下二句难云:既是常有,而未发狂之际时也,其狂潜藏何处?难道身心之中,有潜狂所在耶?既无潜狂之所,则狂非自然矣!首句作狂本自然亦可。 法合:无明若是自然,则本有无明,当一念未动之时,清净本然心中,无明何所潜藏?以真元无妄故,何得谓无明为自然?
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
此约狂拂因缘。首句反言,不是狂出于自然,即是翻成因缘。头本无妄者:谓狂怖之时,头本不失,即当常无狂怖,有何因缘,而狂走耶?头本无妄,则狂非因缘矣!首句作狂不自然亦可。 法合:谓无明不是自然,是因缘者,毕竟以何为因?然真性宛在,不曾遗失,为何因缘,而背觉合尘耶?若真性有失,可说因缘,真性不失,则非因缘矣!以上喻明真性与无明,俱不属因缘、自然矣。阿难一向溺于权宗,不知衣里神珠宛在,辗转他方求食,因缘之见,固不能忘也。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
满慈执无明有因,阿难疑真性同自,皆由不悟本头不失,狂走无端,所以堕入因缘、自然之二计。若悟本头,虽狂不失,则头非自然;依然宛在,则头非因缘;若知狂走,未狂元无,则狂非自然;头本无妄,则狂非因缘。首二句约头约狂,皆双拂二计,上句知真本有,下句达妄本空。若明斯义,则因缘、自然,俱为戏论,全无实义。此正销阿难之现疑,兼防满慈之又执。 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是因缘、自然,俱属戏论之故,我先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三种分别之缘断故,则菩提非自然;妄离真显,当下即是,则菩提非因缘矣!此佛重伸自己所说,歇即菩提之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里面讲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觉悟的人有好处,他懂得用佛法来与人相处,即使是讨债的、报怨的,也能够和睦相处。受了人家的冤枉,受了人家的侮辱,受了人家的毁谤,觉悟的人,会以心平气和来处之,不会去计较,知道这是消业障,消完就没有了,他很开心、很自在、很快乐。一个觉悟的人,绝不怨天尤人!把冤家对头当作佛菩萨一样看待,你的心就平了。你心平气和,身体就健康了,修学功夫就上道了,这非常非常的要紧!学道的人,先要把心量拓开,能容人、能够包涵人,能做到心平气和,这种人有福。我们在圣贤典籍里面看到,世出世间的圣贤,越是有学问,越是有德行,越是谦虚,越是忍让,处事待人接物,心平气和。心平气和,烦恼不会发作,不会怨天尤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没有一样不好,统统好,这个多快乐!觉悟的人,心平气和,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视同仁,他很自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