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四卷-圆瑛大师(十)


2015/5/23    热度:181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者:此界、指本土娑婆五浊恶世;净土、指西方极乐五清净土。摄者摄受,通于能所,能摄是大势至,所摄是念佛人;生前则以慈力摄受,令行人念佛之心,坚固不退;临终则以愿力摄受,令行人正念昭彰,接引往生。 此界如旅舍,彼土是家乡。犹如有人,舍父逃逝,驰走他乡,飘零孤露畴:菩萨如亲友,劝令念佛,即指示归家道路,并赠以资粮,方能得归家乡,亲见本生父母。念佛即具信、愿、行三资粮,信则念,不信则不念,念具信资;以念佛为因,愿求往生之果,念具愿资;念念念佛,力行不倦,念具行资。以此念佛,所具信、愿、行,即赠以归家三资粮也。能具信、愿、行三资粮者,始名念佛人,始得归于净土也。 又念佛,即具三资粮,闻说念佛法门,心不疑贰,谓之信;信已而解,心起乐欲,谓之愿;愿已而念,心勤精进,谓之行。《弥陀经》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执持名号’是也。 又念佛,即具闻、思、修三慧,闻说佛名,谛信不疑,为闻慧;记忆在怀,恒不忘失,为思慧;持念不辍,无有间断,为修慧。《佛地论》云:菩萨履三妙慧,净土往还,是念佛人,必具三慧,方归净土。

  辰五 结答所证圆通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首句牒所问,第五卷前,佛问言:‘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故此牒所问。次三句叙本因,后二句明所证。我无选择者:佛前备显六根功德,嘱令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我于本因,亦是从根修证,但无选择。都摄六根:外不择眼耳等六根之相,内不择见闻等六根之用;都摄者:唯摄一精明,不令托根缘尘,则一精既摄,六用不行,而六根都摄矣!净念相继者:众念不生曰净,一心系佛曰念,念念相继续也,无有间断;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相应、乃心佛一如,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不落空有二边,全归中道,即是理一心也。

  得三摩地:乃依因感果,由本修因,证圆通果。梵语三摩地,此云等持,又云等至,等持即定慧均等任持,双离昏沉掉举也;至即是到,由定慧平等,能到胜定故。斯为第一者:斯指都摄六根,念佛法门,最为第一。问:‘文殊拣选圆通,乃选观音耳根,偈曰: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今念佛法门,何得称为第一?’答:‘若对此方之机,娑婆众生,耳根利故,所以观音当选。若对十方通论,念佛法门,都摄六根,横超三界,直截生死,速证菩提,无有何门可及,故称第一。卯七势至根大竟,并前二十三位,丑初诸圣略说竟。

  楞严经讲义第十四卷终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文卷第五终 讲义第三册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生灭心可以说是真妄和合,有真有妄。悟了,它是真的;迷了,它是妄的。可不是说它一半是真,一半是妄,那就搞错了!没有半真半妄的。悟了就叫如来藏,迷了就叫阿赖耶。学佛的宗旨,是破迷开悟。所谓凡夫,就是迷了如来藏,生灭心里头迷了如来藏。一迷一切都迷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看不出来,这是迷失了。迷了之后,我们受的是一切苦,不平等、不自由,这个麻烦大了!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这是众苦之因。所造的是缚具,所造的是分别业,迷了才干这些事情,才有六道轮回、生死不断。不觉的心,是一个迷的心,就是无明。凡夫统统用阿赖耶里面的“不觉义”,所以才迷惑颠倒。正如同《地藏经》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因为他起心动念是依那个不觉的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