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七卷-圆瑛大师(六)
2015/5/23   热度:150
辰二 判决邪正之说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如我所说,断除YIN、杀、盗之后,复更断除大妄语者,是则为正,即名佛说,急当从之。若不如此说,谓前三已断,大妄语无碍真修者,是即为邪,即波旬说,宜深绝之。此如来欲令阿难,将如来语传示末法,保护初心真修习者,令识天魔,不被所惑也。四断妄竟。并上三科开释四重竟。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文卷第六终
寅三 总结远魔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阿难先问,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佛按定其意,总结云:阿难!汝问我摄心之法,我今先说四重律仪,即是入三摩地,指耳根圆通,初心修学,至妙之门。此妙门即四重律仪,是故求菩萨道者,要先持此四种律仪;身心皎洁,丝毫无犯,如冰如霜,如是则根本已除,以YIN、杀、盗、妄四种是根本戒故,拔本必不滋末,自然不能发生一切枝叶。心三者,指贪、嗔、痴;口四者,指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皆为枝叶。然贪、嗔、痴,属大烦恼。今YIN、杀、盗、妄,从心止绝,乃至一念不生故也。根本既除,则枝末无所从生,故曰生必无因,是则严持四重,称为修学妙门者宜矣!
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此绝尘决定远魔。如是四事,若能持守,不令一念,漏落于四重中。则心常住戒,尚不缘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六尘举四,可以例知。《正脉》云:‘尘依念住,念绝而尘何所依?魔托尘入,尘亡而魔何所托?故曰一切魔事,云何发生。’初正教持戒竟。
丑二 助以咒力 分二 寅初 正以劝持赞胜 二 况显除习无难 今初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哆,般怛啰,无上神咒。
此正劝持咒。宿是宿生,习是惑业,习气种子。温陵曰:现业已制,自行可违,宿习难除,必假神力。今夫行人,好正而固邪,欲洁而偏染,隐然若有驱策,而不能已,宿习之使也。 惟有神咒,不思议力,乃可灭除,故云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神咒。诵咒而曰一心者,有事有理:事一心者,以能持之心,持所持之咒,能所分明,相续不断。理一心者:能持之心,全心是咒;所持之咒,全咒是心,能所双亡,心咒不二,咒则是心,心则是咒。咒是顶光化佛所说,正以表尊中之尊,密中之密。佛本是世间最尊,今是佛顶之化佛,固是尊中之尊。顶是无见,是世间最密,今是化佛,从顶发辉所说,乃是密中密也,亦借此以表除习义故。摩诃萨怛哆,般怛啰,此云大白伞盖,大表如来藏心之体,绝诸对待故;白表如来藏心之相,离诸妄染故;伞盖表如来藏心之用,普覆一切故。既即藏心,故称无上,神妙莫测之咒。
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神咒。
斯指神咒,谓此咒是如来无见顶相,即佛三十二相之第一相,曰肉髻顶相。而称无见者,华严九地菩萨,为佛乳母,捧持谛观,不见其顶,示顶法不可以见见也,无为心佛:乃从世尊肉髻顶相,涌百宝光,故曰从顶发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故曰坐宝莲华。佛称无为者,以系如来入定,从无为心中现故。重放光明,所说心咒,以是诸佛心印,其体即是如来藏故。初正以劝持赞胜竟。
寅二 况显除习无难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
此显咒力,不可思议。姑就近事论之,且汝与摩登伽女,宿世因缘,恩情爱恋,习气种子,非是一生,及与一劫,由来远矣!难以解脱,如前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按《登伽经》云:阿难既返,女啼不止,续念阿难。随至只桓,佛使追呼。而问之曰:汝逐阿难,欲何所索?女言:我闻阿难无妇,我又无夫。佛言阿难无发,汝能剃头否?女归白母,已许剃发。佛问:汝爱阿难何等?答曰:我爱阿难眼、耳、口、鼻,以至身形等。佛言:阿难眼中但有泪,耳中但有垢,口中但有涎,鼻中但有涕,身中但有屎、尿。有夫妻者,便有恶露,有恶露则生子,有子则有死,既有死丧,便有啼哭,是身何益,汝何所爱?女闻是语,便自正心,即得入道。我一宣扬,爱心永脱者:指佛才一宣扬,敕文殊将咒往护,恶咒销灭,一闻神咒,冥熏加被之力,宿习灭除;及见佛闻法,爱河干枯,顿证三果,故曰爱心永脱。成阿罗汉者:指前闻文殊选圆通后,证四果也。良以先蒙咒力,销除宿习,复藉法音,悟证圣果,设非咒力,除此宿习,安得YIN心速灭,契无为法耶?
彼尚YIN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且登伽习厚,尚属YIN女,无心修行,但由神咒,不测之力,资熏之功,尚能速证无学果位。云何,深怪之辞,谓云何汝等,惑习微薄,在会声闻者,兼有学及无学也:有学断见惑,无学断思惑,非同登伽,尚为YIN女耶。且其所求,惟是最上一乘,决定自信,成佛之道,亦非同登伽之无心修行耶。 譬如以尘,尘喻习气,顺风喻神咒。以微尘扬于顺风,尘无不尽;喻习气遇于神咒,习无不除,有何艰难险阻之事哉?初历明预先严戒竟。
子二 略示场中定慧 分二 丑初 因戒生定 二 因定发慧 今初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
此明因戒生定,精修律仪,以为其本。设若末世,有修耳根圆通者,发心欲坐修道之场。必先持此比丘根本四重清净禁戒;清谓清其源,净谓净其流,如上所云:先持四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是也。受戒之时,须选授戒之师,盖师是学人之模范,模范不正,鲜能依之成正器故。必宜选择戒根清净,第一沙门,以为其师。第一者法腊俱长,为众所推,如此沙门,能和合成事;用以为师,羯磨乃得成故。若其不遇真实清净大僧,汝虽受戒律,不过虚名,其实无漏戒体,必定不能成就也。若遇真僧,戒律清净,德腊俱长,戒方成就。
戒成已后,著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
戒成已后,道器成就,魔不得便,随力厚薄,或著新衣,或洗令净,而著此衣,表里俱洁。然香以熏其室,闲居以摄其心,心处交熏,如此诵咒,神效易致,宿习易除也。咒诵一百八遍者,表所治烦恼之数。一切众生,烦恼有百八,故以戒违现业,咒除宿习,魔不得其便也。然后可以择日建立修道之场。《指掌》云:结坛必先诵咒者,有二义:一、谓治习净根,坛仪乃现;二、谓仗咒神功,远诸魔事。有志行道者,不可不知也。
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此定中求佛。上二科是用戒意,此方是所生之定。良以众生心水净,诸佛影现中,心水澄清即定也,故知此已在定中。求于十方,现住国土者:即现坐道场,无上如来,谓超九界以独尊,此属所感也。放大悲光者:光从大悲心中放出,来灌其顶,身心受益,此属所应也。感应道交,行道无虑矣!初因戒生定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最高的目的,是求开智慧!一切大乘佛法所求的,方法不一样,目的是一样,都是开智慧。怎样才能开智慧?真诚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我们以真诚之心来修学,心地里面一丝毫的虚伪都没有,这就能开智慧。们学佛,一定要知道,什么叫学佛?学佛无非是把我们的错误、把我们的虚伪修正过来,这叫学佛。学佛,要诚心诚意去学,不能投机取巧,这是恢复我们自己本有的性德、本能。我们学佛,只要有一点虚伪的心,这就是障碍。一定要知道,用虚伪的心来学佛,绝对不会有成就!我们待人接物,一定要用真诚之心,决定不能欺骗,决定不能虚伪,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根本。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