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卷-圆瑛大师(二)


2015/5/23    热度:364   

  戊二 如来详答 分四 己初 赞叹许说 二 备明诸趣 三 结妄劝离 四 判决邪正 今初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告阿难快哉者:合意之问,如上私行YIN欲,恚怒恣杀,愚痴妄语,YIN、怒、痴三、皆属邪见;今以此问,而得发明。普令众生,不入邪见,咸归正道,岂不庆快于心哉!汝今谛实而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地狱同别之义也。初赞叹许说竟。

  己二 备明诸趣 分二 庚初 略示情想为升坠根由 二 详示坠升有因果差别 庚初分三 辛初 约积习分判情想 二 约临终别示升坠 三 结有处以显别同 辛初分二 壬初 依真起妄分内外 二 释成坠升由情想 今初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此明真如,随缘起妄,妄有七趣。阿难!如彼七趣,一切众生,所具藏体,实是本来元具真如佛性,清净妙心,无诸杂染;因彼一念妄动,遂成妄见,即无明现行,故有妄习生焉;即杂染种子,由无明种习为因,致有七趣虚妄。汝疑佛体真实,何因有妄者,此也。下叹广释虚妄,发明情想。因此分开,内分外分:内分,即众生身分之内,深生耽著。外分,即众生身分之外,悬求胜应。此虽情想升坠,胜劣不同,总不出虚妄习气而已。初依真起妄分内外竟。

  壬二 释成坠升由情想 分二 癸初 内分属情故坠 二 外分属想故升 今初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

  初标内分境,即是众生,身分之内。因诸爱染下,显内分心,因于内分境上,生诸爱染;爱染即情也。如世间所说,喜怒哀乐爱恶欲,是谓七情,爱居其一,总之七种皆爱也。喜则投合所爱,怒则侵犯所爱,哀则亡失所爱,爱则顺从所爱,恶则妨碍所爱,欲则纵恣所爱,皆爱情为本,故总属爱也。最初对境起为爱染,贪恋不舍为妄情,以妄情积久不休,则能发生贪爱之水。

  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YIN,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此举事验证,情爱化水而已。是故者:是能生爱水之故。众生六根对境,生诸爱染,如鼻、舌二根,遇著珍羞美味,心忆香味,口中水出。如眼、耳二根,对著前人,即已故之人,或怜其色声可爱,或恨其世寿早亡,不见其形,不闻其声,心中回忆,目中泪盈。如意根贪求财宝,即是法尘,心中发生爱涎,财宝欲至,而爱涎资身,故举体光润。如身根贪著行YIN,即是触尘,男女二根,未经交遘,自然流液,则爱能生水之义,显然可证。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阿难!诸爱虽然六根各别,流结是同者:流是流通,口中水出,目中泪盈,男女二根,自然流液,此皆水之流通于外也。结是蕴结,举体光润,此则水之蕴结于内也。若流若结,总是润湿为性,故曰是同。因润湿,则不能上升;不升,势必从坠,此乃自然之理,故名内分。初内分属情故坠竟。

  癸二 外分属想故升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

  初标分外境,即是众生身分之外,胜妙境界。因诸渴仰,显外分心,不安本类,志求出离;以乍闻胜境,心生渴想仰慕。渴仰即想也,渴仰之极,发明种种清虚想念。想念积习而不休止,想极神飞,能生殊胜之气,脱离形累,必成超举之因。

  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

  此举事验证,想必成飞而已。是故者:是能生胜气之故。下六念法门,依《指掌疏》释,心持禁戒,义该念戒、念施。以心持即念:念律仪戒,能净三业;念善法戒,能成胜因;念饶益戒,能利有情。律仪唯戒,余二皆兼于施故,举身轻清者:念前二戒,不以自修为累;念饶益戒,不以度生为扰故。心持咒印,即是念法;以咒为诸佛秘印,心持乎此,如佩诸佛秘印,纵遇魔外,无所畏惧,故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即是念天;谓厌下苦粗障,欣上净妙离也。梦想飞举者:超胜之气,形于梦寐故。心存佛国,即是念佛;如《十六观经》,观想念佛之类。圣境冥现者:或于禅观之中,或于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但以人所不见,而己独见,故云冥现。事善知识,即是念僧。自轻身命者:如百城烟水,不辞疲劳,皆超胜之气耳。

  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难!诸想虽然有六念各别,轻举是同;如梦飞为举,余四皆轻。若轻若举,成以飞动为性,故曰是同。飞动则不至下沉,不沉势必超越,此乃自然之理,故名外分。初约积习分判情想竟。

  辛二 约临终别示升坠 分二 壬初 临终相现 二 升坠分量 今初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

  此示所感之果。意谓诸趣不同,不出情想二因,由内外情想轻重,故有升沉差别也。阿难!一切有情,正报世间,生来死去,相续不断,如旋火轮,未有休息。生从顺习,死从变流者:一切众生,莫不贪生恶死。生则从其随顺习气,而造善恶等业;死则从其迁变流转,而受异类等身。故临命将终之时,六识皆已不行,而八识尚未离体,故未舍暖触。若八识离体,暖相自尽,寿命已终。今则将死未死,现阴欲谢,中阴未生;当此之时,正在畏死求生之际,谓以死为逆,而欲避之;以生为顺,而欲求之;则顺逆二习,交相并发。则一生所作,一切善恶之业,随其情想轻重,俱时感变而顿现焉。末二句,交光法师云:当在暖触之下为顺,恐是誊译之讹耳。

  《华严经》云:譬如有人,将欲命终,见随其业,所受报相。行恶业者,即现地狱、饿鬼、畜生,所有一切众苦境界。作善业者,即现诸天宫殿,天众彩女,种种衣服,具足庄严,悉皆妙好。身虽未死,而由业力,见如是事。故知地狱天堂,本无定处;身虽未死,唯心妄见。初临终相现竟。

  壬二 升坠分量 分三 癸初 升而不坠 二 不升不坠 三 坠而不升 今初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想,是澄心观想,非乱想也。此与卵生之想有异,彼约受生之时,妄染之想;此约在世之时,惯习胜妙之想。纯想胜妙境界,神游分外,故即便能飞,不致坠落,必生天上,卜居于天也。下纯情,惟局极重阿鼻;此纯想,乃统三界诸天;可见三界诸天,皆想心善业之所感也。设若纯想飞心中,平日或有兼修福慧者,如供佛为福业,闻法为慧业。及与净愿者:仍愿常随佛学,蒙佛授记,及与欲求往生,愿见于佛。凡寿命将终,神识昏暗,观见十方,犹如聚墨,杳杳冥冥,不知何往。今以纯想,及福慧力,与净愿力,自然心地开通,见十方佛,一切净土,如西方之弥陀乐邦,东方之药师琉璃等;十方俱现,胜劣攸分,故得随愿往生。可见此等,亦属纯想,但兼福慧,以及愿力,所以超胜诸天耳。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学跟学佛,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学佛才真得受用。把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境界,都搞清楚、搞透彻,并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那才叫学佛。学了佛,能够把佛菩萨的教诲落实,变成我们的思想,变成我们的见解,变成我们的言语行为,我们才真得受用,真得利益。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