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三卷-圆瑛大师(九)


2015/5/23    热度:112   

  丑二 约见闻

  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二者、是人约见闻以计有边无边也。以定力能观八万劫,则见众生,生灭灭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前,寂然无有闻见。彼但见无闻见处,冥然莫辨,邈无涯涘;不知惟是自己见闻不及,遂名为无边之性。又但见有众生处,生灭相续;不知惟是业缘,虚妄现起,遂名有边之性。

  丑三 约彼我

  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三者、是人约彼我以计有边无边也。此由行人,观己行阴,执为真我。遂计我能周遍了知,于诸法之中,得无边之性。而彼一切众生,皆现我知之中,我曾不知,彼知之性;名彼不得,无边心性,但名有边心性耳。

  丑四 约生灭

  四者、是人穷行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四者、是人约生灭以计有边无边也。穷行阴空者:谓想阴既尽,行阴迁流,今以定力研穷,欲求其空即灭也。以在定中,觉得行阴灭,出定之时,觉得行阴生,不知是定功未至,若定功至,则行阴自空。如波澜灭,化为澄水。今以其所见,用妄想心路筹度,谬谓一切众生,一身之中,咸皆半生半灭。以一例诸,明世界所有一切皆是一半有边,一半无边,以生时觉得有边,灭时觉得无边故。二详释其相竟。

  子三 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由此妄心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成其伴侣,以其边则非中,故迷惑中道,菩提正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四四种有边竟。

  癸五 四种矫乱 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又三摩中,文同上可知。于知见中,生计度者:谓以彼定中,所知所见,不能决择明了,而妄生周遍计度也。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之见。不死者:外道计无想天,为不死天。一生不乱答人,死后当生彼天。若实不知,而辄答者,恐成矫乱;故有问时,答言秘密言词,不应皆说,或不定答。佛法诃云:此真矫乱。《灌顶》云:邪分别性,故名遍计;都无实义,故云虚论。

  子二 详释其相 分四 丑初 八亦矫乱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一者、是人以生灭行阴分别,而成八种邪见。观变化元者:以想尽行现,进观行阴,为变化之根元,其体即是迁流。既有迁变流转,故即名为变。虽有迁变,而却前后相续,有相续则无断绝,故即名为恒即常也。此变恒一对也。 见所见处,名之为生者:于八万劫内,能见所见之处,似为众生生,故即名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者:于八万劫外,不能见所见之处,似是众生灭,故即名为灭。此生灭一对也。 相续之因,性不断处者:此又于生灭之中,别起有因之计,如前行阴已灭,后行阴未生,中间必有相续之因,然相续即中有身,其体即是识阴,以彼不知,行阴之外,别有识阴,但见其性不断处,似多出一法,名之为增。正相续中,必有缺乏之处,如出入之息,相续而缺中交是也,缺少即名为减。此增减一对也。 又各各生处,名之为有者:因观众生,各各生处,以生为有,故遂名为有。见互互无处,以灭为无,故遂名为无。此有无一对也。如上八种,虽则以行阴之理,统而观之,而行人用心,差别而见,前后不一,无有正知正见。有求法人来问修证之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盖亦者,两可之词,显其不堕偏执。殊不知,中无主宰,于一切时,皆乱其语。正堕矫乱论议,文少亦变亦恒一对。令彼前人,遗失章句者:指前来问话之人;答者既两可莫决,而听者自然遗失章句也。

  丑二 惟无矫乱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者:于生类中,谛观行阴之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者:谓悟得一切法皆无也。有人来问,惟答其无,除无之外,无所言说也。

  丑三 惟是娇乱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惟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因有得证者:念生后必有灭相,灭后必有生相。从此证得,一切皆有;是即有也。余可知。

  丑四 有无矫乱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四者、是人观察行阴,有无俱见。既见其念念生处,又见其念念灭处;其境如木分为两枝,其心亦复不定乱也。有人来问,即答,见亦有即是亦无者:以生者必归于灭。亦无之中不是亦有者:以灭者不定更生。一切矫乱,无容穷诘者:矫者:执拗不顺于理。乱者:心无主正。《宝镜疏》云:此中第一、第四,言皆两可,乱义为多,而终非顺理,亦兼于矫也。第二、第三,言惟一偏,矫义为多,而终非主正,同归于乱也。故总结云:一切矫乱,无容穷究诘问者也。二详释其相竟。

  子三 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虚无者:虚妄邪计,无有实义。堕落外道,迷惑菩提真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迷正知见,立邪知见,故曰四颠倒性。结名遍计虚论者:此人周遍计度,如执绳为蛇,皆至虚至妄之论也。五四种矫乱竟。

  癸六 有十六相 分三 子初 标由示坠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又三摩中,文同上可知。于无尽流者:行阴相续无尽,迁流不息。生计度者:即计此行阴,为诸动之元,将来能生诸动,遂计色、受、想三,即现前已灭,将来必生,故曰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正脉》云:真悟无生,了知初生即有灭,是知生尚空洞无相,何说死后,岂可妄计有相耶?

  子二 详释其相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

  此即外道,六十二见中四计也。一者:或自坚持,固守此身形,云四大之色,皆是我故,此计即色是我也。二者:或见我性圆融,含遍十方国土,云我有色,此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中也。三者:或彼前缘,即谓眼前之色。随我回复者:咸皆随我回旋往复,即运用也。云色属我者:色既属我,显是我所,非即我矣,此计离色是我也。四者:或复我依行阴之中,迁流相续,云我即在色中;以行阴相续之相,即是色阴,此计色大我小,我在色中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放过自己,也是一种放生。 人生中难免遭遇痛苦,生起烦恼,但不必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墙上的几个墨点不放,黑暗就会占据你的视野;如果总是粘著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会让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过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放生。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