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四)
2015/5/23   热度:387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此约出世间诸法。首句彼清净故,彼字,总指世间诸法,既已清净,则由凡而圣,故出世间法,亦为圆觉所显,一一清净也。十力者:如来证一诸法实相智力,有十种用,故名十力。以有能摧怨敌,不可屈伏之力用故。法数云:一、是处非处智力:知一切众生,因缘果报,作善因得善果,名是处;作恶因求善果,名非处(谓无有是处也),则能降伏无因邪因。二、业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所有善、恶,不动诸业,及所受三种果报,知所度有障、无障。三、定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垢净(有爱见慢等为垢,无则名净),及知依此所得诸果。四,根智力:知一切众生,信、进、念、定、慧五根,有上、中、下差别。五、欲智力:知一切众生,乐(去声)欲不同(如迦叶乐头陀,阿难乐多闻等),令舍不净增净。六、界智力:界者,性义,即种子。上欲为现行,此为贪、嗔、痴等性。知即时异时,谁可度、谁不可度。七、至处智力:知一切道至处相,知善道,处在人、天:恶道,处在三途;无漏道,处在涅槃。八、宿命智力:知过去本生、本事等,虽百千世劫,皆明了无碍。九、天眼智力:知众生死此生彼,善恶业缘,受报好丑等,亦以极远无碍。十、漏尽智力:知自他漏尽,永不受后有(即后世受报身)之身。
四无所畏者:具四无畏精神,离诸怖畏,功由智力之故。一、具一切智无畏:于一切法,尽知尽见,得无所畏。二、诸漏已尽无畏:五住已尽,二死已亡故。三、说障道法无畏:于障道惑、业、苦等法,能知能说。四、说尽苦道无畏:于尽苦(即出离诸苦)道,悉皆能说。如四谛、十二因缘,能尽分段生死苦;六度、四摄、一心,能尽变易生死苦。通称无畏者,众中说法,无所畏故。四无碍智者:以智缘境应机,悉皆无有滞碍,即四无碍辩。前二是缘境,后二是应机。一、法无碍智:一切诸法,若名若相,悉皆能知能说。二、义无碍智:如地是坚义,水是湿义,火是暖义,风是动义等。三、词无碍智:有二释——一、随顺各方言词(佛一音具足众音),智辩无碍,随类得解。二、以一义而演多词无尽,以少词而显多义亦明。四、乐(去声)说无碍智:随众生心所好乐而说,乐闻大者,为说大法,乐闻小者,为说小法,随机受益,皆得悟入。
佛十八不共法者:唯佛独具,不与二乘菩萨共也。故冠(去声)以佛字。一、身业无失:历劫勤修,六度万行,福慧庄严,证五分身。二、口业无失:因修善语,具无量德,故得成就八音四辩。三、意业无失:修甚深法,证究竟觉,一切无著,得大安隐。此约佛,修成最胜三业无失(不可约化他三业,因后更有三业,随智慧行故)。四、无异想心:于诸众生,平等普度,冤亲无间,恩有咸资,心无异想,谁度谁不度。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六、无不知舍心:于一切法,慧照觉知,当舍则舍,无不知而舍。七、欲无减:常乐(去声)积集,一切善法,具修众善,心无厌(平声)足。八、进无减:身心精进,无有疲倦,恒度众生,不休不息。九、念无减:常念众生,大悲不舍,恒思度脱,令入涅槃。十、慧无减:具一切智,力无所畏,随宜说法,慧辩无尽。十一、解脱无减:远离执者,一切无碍,有为无为,悉得解脱。十二、解脱知见无减:解脱能生知见,知见能保解脱,更互相资,一切无碍。十三、身业随智慧行:现种种身随智应机,调伏摄受,普令得益。十四、口业随智慧行:以微妙音,随智而转,巧说诸法,令众悟入。十五、意业随智慧行:以清净意,微妙观察,对机施教,入众生心。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慧照过去,所有一切,情无情法,遍知无碍(如过去本生、本事、时劫、国土、名字等)。十七、智慧知现在世无碍:慧照现在,所有一切,情无情法,遍知无碍(如楞严经云: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等)。十八、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慧照未来,所有一切,情无情法,遍知无碍(如法华授记、未来成佛、劫国、庄严、名号、将来必应是也)。唯佛功德智慧,超越九界,故得如是十八不共之法。
三十七助道品者:助,是资助,谓资助正道也。正道,即真正发菩提心,以求菩提道。必以此三十七品为助,方能得成。品者,类也,分作七科。
一、四念处:念,是能观之智;处,是所观之境,修行,以此为下手工夫。一、身念处:念身不净。以智观察,此身种种不净。初观根本不净,是父精母血,结合而成。次观住处不净,在母胎之中,与粪秽杂处。再观现前不净,九孔常流不净。更观将来不净,死后降胀、血涂、脓烂等,令生厌离,不起贪著。二、受念处:念受是苦。以智观察,六根领受境界,无非是苦。苦受,是苦苦;乐受,是坏苦;舍受(不苦不乐),是行苦(乃行阴迁流之苦),令知觉悟,不至认苦为乐。三、心念处:念心无常。以智观察,六识之心,攀缘六尘,念念生灭,无常不实。令知虚妄,不认为真。四、法念处:念法无我。以智观察,诸法本无我,亦复无我所,从缘生灭,不能自主。令知一一,皆如梦境。
二、四正勤:精进为体,总名为勤。非同外道无益苦行,故名为正。(一)已生恶令永断:如治疾病。(二)未生恶令不生:如防火灾。(三)已生善令增长:如培果木。(四)未生善令速生:如灌种子。
三、四神足:大疏谓欲勤心观。‘法数’云:欲、念、进、慧,名虽有异,义则无殊。勤,即是进;心,即是念;观,即是慧。由前正勤,只顾生善灭恶,恐忘失本所修之正道,故继之以四神足(如神通而能远到故)。亦名四如意足,谓能如其意,速疾远到,所求菩提之正道也。(一)欲如意足:谓于所求境,乐(去声)欲速疾能到。(二)勤如意足:谓勤勇无间,恒常进修,不懈不退(法数列在第三)。(三)心如意足:谓不杂异缘,一心趣向,所求正道(法数列在第二)。(四)观(去声)如意足:恐定太过,须假观慧以扶之。
四、五根者:信、进、念、定、慧也。根有能持,能生二义。如树有根,对已生之枝叶,能持不枯,对未生之花果,能令得生。(一)信根:谓初发心时,即具信心。今既修念处、正勤、神足,信心坚固,如树生根。(二)进根:谓修正勤时,即具精进。今既修神足中勤,进修无间,故名为根。(三)念根:谓修神足中心,系缘一境,到此念更增进,故名为根。(四)定根:谓修念处时,即有定义(其心专注不散),复经正勤、神足,到此定力愈深,故名为根。(五)慧根:谓修念处时,即具慧照。今更修正勤、神足,到此慧观增明,故名为根。如一株菩提树,已生五条大根,此树必开花结果也。
五、五力者:即前五根深种,而成五力。树大根深,牢不可拔。不为魔梵等之所屈伏,而能破不信等障,故名为力。(一)信力:能破不信、邪信障。(二)进力:能破懈怠、故逸障。(三)念力:能破失念、妄念障。(四)定力:能破掉举、散乱障。(五)慧力:能破昏沉、愚痴障。
六、七觉支,亦名七觉分。觉者,善能觉了,即是正智分明。七法各有支分不杂,谓择、进、喜、安、定、舍、念。前三属慧,次三属定,后一调和定慧,令得均等。(一)择觉支:谓缘诸法时,善能觉了,拣择真实,不谬取虚伪之法。(二)进觉支:谓修道法时,善能觉了,进趣正修,不谬行无益苦行。(三)喜觉支:谓心得法喜,善能觉了,不随法喜,而生住著。(四)轻安觉支:谓身心轻安,善能觉了,不取轻安,而不前进。(五)定觉支:谓发诸三昧,善能觉了,不于定中,心生爱见。(六)舍觉支:谓舍所缘境,善能觉了,当舍则舍,不生追忆。(七)念觉支:谓修道法时,心若沉没,念用择、进、喜三支以起之,心若浮动,念用安、定、舍三支以摄之,务令定慧均等,不致偏重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相能转;如果一切相是真实的,你就没办法转了。用什么转?佛在经上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就知道了,“心想”能转。我们为什么不去想善法?我们一般凡夫看到别人造罪业,看到别人做不善事,都会气愤,这是凡人的常情!我们想想自己,在没有学佛之前,还不是如此吗?你的心平,你看事情就能看得清楚、看得真。别人就是造了滔天的大罪孽,你不会动一念嗔恨心,也不会现出厌恶的相,你会跟佛菩萨一样默然受之,就是一句话不说,一丝毫表情也没有,来接受这事实。为什么?这里面业因果报,尤其是因果通三世,你清楚明白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