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


2015/5/23    热度:396   

  佛重赞善哉,以普贤权示有疑,当场一问,能益现未众生。文中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下,应加问于如来四字,其义方足。修习菩萨,如幻三昧者:闻说如幻境界,即以观智,观察诸法如幻,本身自体;身心世界,皆无明幻力所幻现。无明幻师,亦本是幻,观力既深,时至顿悟,如睡梦觉,当下一念不动,智与理冥,名入三昧,而得正受,身心寂灭。方便渐次,即修习如幻三昧,下手之方便,以及程序之渐次(如入门升堂入室),此二明了,方能进修,而得离幻。本科是佛牒普贤之问辞,遂即许说,故嘱云: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三如来赞许竟。

  戊四 承教静听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戊五 正答所问

  己一 长行

  庚一 标幻生觉中以示义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此佛标示,诸幻义本。因普贤但问修幻之法,未问幻之所生,故佛先为标示,以为修幻离幻之义本。凭此以显,幻尽觉圆,诸幻灭尽,觉心不动。如‘大乘起信论’云:‘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乃至若无明灭,相续(诸识相续而生,皆因无明之力,若无明一灭,所有相续即灭)则灭,智性不坏故。’立喻云:‘如大海水,因风波动,乃至风若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一切(去声)众生,指六凡三乘。种种幻化,即九法界:圣凡、染净、依正、因果诸法,不一而足,故云种种。悉皆幻化不实,犹如空华,非但六凡染法是幻,究竟三乘净法亦幻,于是当究诸幻之所从生。

  皆生如来圆觉妙心者:此句最关紧要,须加详释。先将字义辨清。皆生者,无有何法,不是生此心中。当知是诸幻生于心中,不是心生诸幻,如空华生于空中,不是虚空生出空华。空华本无生处,病目妄见,故谓之幻。如来二字,不指住世诸佛,乃指妙心,不变随缘二义。如,是不变之体,湛然常住;来,是随缘之用,无为寂灭。体虽不变,用恒随缘,用虽随缘,体元不变,是之谓如来。具此如来二义者,其唯圆觉妙心也。

  妙者,不可思议之谓也。口欲谈而词丧,心欲缘而虑亡。正由此心,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离言绝思,不可思议,故称妙心。妙心本无种种幻化,种种幻化皆生妙心。此即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不可思议。‘楞严经’云:‘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任从诸相发挥,空体不动。

  再明种种幻化,随缘而生之义。如来藏心海为因,无明风动为缘,生三细;业识为因,境界为缘,生六粗。此明从真起妄,生六凡众生,种种幻化之法。如真如内熏为因,如来教法外熏为缘,发起信、解、修、证,此明返妄归真,生三乘众生,种种幻化之法。六凡生死染法,三乘涅槃净法,皆不离心也。一标幻生觉中,以示义本竟。

  庚二 明幻尽觉满以释前疑

  辛一 举喻

  ‘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此以种种幻化,喻如空华。空本无华,病目妄见。华从空有,原非实有,翳生华生,翳灭华灭,空性不坏。都缘眼中有翳,空里华红。

  辛二 法合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

  幻心,指本末无明。还依如幻身心,借假修真,而得除灭。此一解也。又众生随染缘,所起之幻心,还依随净缘,所起之幻智,而得除灭。前疑云: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此中答意:以身心无明,皆幻也,不妨起幻智,以除诸幻。

  ‘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前疑云:若诸幻性,一切灭尽,则无有心,谁为修行,恐落断灭?故此答云:如幻之身、心、无明虽灭,尚有幻智,不致落空。惟是幻智,亦须不立,故曰:诸幻尽灭。虽然诸幻皆灭,能所双亡,毕竟显露,圆觉妙心,常住不动。合前喻中,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辛三 叠拂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觉,即觉幻之智。乃依如幻身心无明,而说此智为觉,是对幻所立之觉,亦名为幻。此拂幻智也。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者:此承上云,对幻之觉,亦名为幻,若说有个离幻独立之觉,仍属对待,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者:此又承上对幻之觉,离幻之觉,二者皆未离幻,以为无觉,乃名为真。岂知说无觉者,此亦是幻。何以故?圆觉不属有无之故。但有起心动念,均未离幻。是故幻灭,名为不动者:是有无俱遣之故,诸幻灭尽,妙性天然,泯绝无寄,名为不动。二明幻尽觉满,以释前疑竟。

  庚三 令离幻显觉正示用心

  辛一 离幻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此下离幻之文,辗转四重,此第一重远离幻境。由前普贤疑问有五:二、云何以幻,还修于幻?三、幻心断灭,谁为修行?四、若不修行,云何解脱?上文幻尽(以幻心离幻境,以幻智离幻心,以幻空离幻智,即是以幻修幻)、觉满(诸幻灭尽,觉心不动,不至断灭),可释前二疑。此段正示用心,乃释第三不修之失。远离二字,即是修法,乃用止观之功,先止息攀缘,亡情息念,次观察诸法,虚幻不实。以此止观之功,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此第二重远离幻心。由前离幻境时,坚固执持,有能离之心故,此心亦是如幻,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

  此第三重,远离幻离。此远离是智,因前幻心已灭,此为幻智。若爱此智,亦即心病,故曰:远离乃为幻智,亦复远离。

  ‘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此第四重,远离离离。谓能离远离幻智之离,此离犹未离幻,亦复远离。以上四重远离,即修行甪心之阶级,步步升高,以后后位,觉前前非。故离之又离,离之又离,中途不住。辛一离幻竟。

  辛二 显觉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此密显真觉,由辗转远离,离到得无可离境界,即灭除诸幻,契合真觉。真觉,则不可离也。此段离幻显觉之文,全是禅宗顿悟渐修工夫。由浅及深,行布分明。即同‘楞严经’、观世音菩萨,修习耳根圆通,解六结、越三空工夫,若合符节。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者:即亡尘也(境界属前尘)。所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也。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者:心,即根也。亡尘尽根,所谓如是渐增,闻所闻尽也。远离为幻,亦复远离者:即空智也。所谓尽闻不住,觉所觉空也。离远离幻,亦复远离者:即灭空也。所谓空觉极圆,空所空灭也。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者:还觉也。所谓生灭既灭(诸幻尽灭),寂灭现前也(真觉显现,觉心不动),以上离幻之功,同观世音,耳根圆通无异,即圆照清净觉相,有以成之。辛二显觉竟。

  辛三 举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譬如钻火钻字,从金旁,似是金属,钻木求火。上古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以自熟食。今云:两木相因者,则能钻所钻,俱是用木。按五行,木能生火,独木不生,亦必两木相因方生。因者,依也,相依磨擦,暖极火出。两木,喻发智之心境;火,比离心境之幻智。由智发,而心境皆离;如火发,而两木俱尽也。灰飞烟灭者:有谓译之倒也,应以烟灭在前,灰飞在后。若木虽尽,而烟未灭,木化为炭,犹有炭在。如心境空幻智在,即是智爱之病,其智亦应远离。此病未离,犹未了当。若烟虽灭,而灰未飞,此亦是病,亦未了当。以其智爱虽离,空爱又起,亦应远离。故修行之法,必如钻火,火出木尽,烟灭灰飞,才是到家消息。

  辛四 法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教给我们,我们可以把阿弥陀佛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怎么转法?佛教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只要把这三句话做到了,你就转阿弥陀佛无量劫当中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把弥陀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这才是世界第一等的聪明人!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