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要解(1)
2015/5/23   热度:428
前引
庚戌冬,先师明观老和尚示寂,治丧之余,悲思纷集。因忆师所付遗作中,曾记述在浙东行化时,有治习华严得不可思议神妙境界等语,顿起业尽情空廓然无碍之观。即屏居香港光明讲堂,读诵大经,迥向吾师,随读随记,以资探索,并检同全部华严著述集要为参究。其中有宋温陵戒环比丘所集华严要解,解妙义丰,不厌三复。爰亟付印,冀有助于后之读者。并将贤首国师华严三昧章合刊于后,以同开宝藏焉。
佛历二五一四年十一月,释灵真识于大屿山真庐
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
宋温陵白莲寺比丘戒环集
戒环向以华严海藏汗漫难究。遂三复方山长者疏论。述总要叙。疏条经旨。稍辨端倪。继沿缀缉清果明禅师所集修证仪。略解圣号表法。屡为贤达下询。愿尽九会之奥。因取清凉国师纲要。与论校雠。别为斯解。以方山为正,清凉为助。洞究全藏才万八千言。庶几览者。无异剖大经于一尘。睹法界于弹指也。
建炎戊申上元日
初悬叙
大方广佛华严经者。直示诸佛众生平等。佛性本真德用也。三世诸佛所同证。十方菩萨所同修。大千圣众所同尊。法界众生所同具也。
释迦如来。初成正觉。欲明所修之因。所证之果。欲使人人同修同证。故现千丈卢舍那身演说。文殊菩萨与阿难海于铁围山间结集。对上中下根。分为三部。上部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部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部有十万偈。四十八品。皆自一音所演。随类各解。为上根闻此。称性遍周。刹说尘说。炽然无间。则大千刹尘未足究尽。犹以多数号之尔。中根闻此。惟悟当会之经。未极刹尘之说。故偈品稍寡。下根闻此。意局言诠。见存限量。故惟得十万偈。四十八品。传来未备。今经止四万五千偈。三十九品。在昔结集之后。秘于龙宫。龙树菩萨。运神海藏。观前二部。渺若渊海。非人世所及。乃诵后部归于五天。爰布中夏。虽丰文博义。理穷法界。事极刹尘。皆为发明当人自性故有之德。
盖大方广体。物物圆成。但局于识情。故束之令小。佛华严行。人人本具。但汩于尘劳。故失其华严。此经不离识情。示现智海。即诸尘劳。繁兴妙用。一念圆证。则大方广体。佛华严行。当处现前。不从他得。信谓自性固有矣。则诠指之要。不可不究也。
此经所诠。以毗卢法身为体。以文殊妙智为用。依智断习。则普贤妙行为因。习尽智圆。则补处弥勒为果。一藏体要。不离此四。故以毗卢为教主。所以立体也。以文殊为信首。所以起用也。以普贤发行。所以示因也。自十信而始。五位而终。乃见弥勒。所以示果也。然体用因果。必依毗卢文殊普贤弥勒。何也。
梵语毗卢舍那。此云光明遍照。在佛为清净法身。在人为本觉妙性。华严以此为体者。直欲众生见妙性而证法身也。梵语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在佛为普光大智。在人为观察妙心。华严以此为用者。直欲众生明妙心而证大智也。普贤者。德无不遍曰普。佑上利下曰贤。在佛为真净妙行。在人为尘劳业用。华严以此为因者。直欲众生翻尘劳而成妙行也。梵语弥勒。此云慈氏。在佛为补处之主。在人为数取之身。华严以此为果者。直欲众生离数取而趣补处也。然则华严体用因果。诸佛众生则一。但诸佛合觉。众生合尘。故有间耳。苟于此经。一念反照。灭尘合觉。则革凡入圣信犹反掌。而自己毗卢文殊普贤弥勒。当处圆现。所谓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信不妄也。
二释题
大方广佛。标本智也。华严经者。诠妙行也。本智。即平等佛性。妙行。即本真德用也。大言体极无外。蠢动贤愚。皆所预有。方言相同法界。方正平等。不迁不动。广言用等太虚。周遍含容。无所窒碍。佛即本智之果号也。华者。万行之因。对果言华。严者。以是因华。庄严果佛。忘心遗照。无严不严。然后福智行愿。十德圆满。乃证十身卢遮那也。清凉云。大方广者。所证法也。佛华严者。能证人也。其所证者。不离本智。其能证者。不离妙行。盖一揆也。经则贯摄所诠之法。为一定之体。万世不易也。此经立题。先果后因。而兼举者。何也。先果后因。示斯果佛。先所固有。特藉因华庄严。而后显著。兼举者。欲因果相资也。盖非果则因无以立。非因则果无以成。是以此经初则举果劝修。次复举行趣果。一经之体。一题可见矣。
三科解
十会。四十品经。大科分三。曰序。正宗。流通。初世主妙严品。为序分。二如来现相品已下。为正宗分。三如来出现品已下。为流通分。(清凉从法界品尔时文殊从善住楼阁出已下为流通分。)三科之中。各具五位法门。号三周因果。二种常道。五位法门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也。三周因果者。初会世主品。至毗卢舍那。六品为一周。乃佛自分五位因果。为举果劝修见道分。二会至八会。从佛名号品。至如来出现。三十二品为一周。乃进修者五位因果。为设法治习修证分。(九会离世间品。明果后利生之常道。而通为设法治习修证分也。)第十会法界品。善财南游。始终为一周。乃圆彰重谕五位因果。为去言依行圆彰法界分。二种常道者。一离世间品。同尘不染。利生常道。二法界品。忘修绝证。佛果常道。此一藏总科也。(清凉以初会六品。为举果劝乐生信分。二会至七会三十一品。为修因契果生解分。离世间一品。为托法进修成行分。法界一品。为依人证入成德分。通以信解行证四字。判尽一藏。)言十会四十品经者。此经既谓表法。有十处十会。演十信十地等修证法。各以十众配十波罗蜜。一一言十者。十为圆数。所以圆彰顿法也。初会菩提场六品。二会普光殿六品。三会忉利天六品。四会夜摩天四品。五会兜率天三品。六会他化天一品。七会三禅天一品。八会普光殿十一品。九会普光殿一品。十会给孤园一品。是为十处十会四十品。或云七处九会者。普光三会。爰折二处。三禅阙文。又减一处一会也。然虽十处十会。不离大智普光之殿。法界华藏之都。一处一会之说。但随进修行相。寄位表法。非如情见有前后往来之相。故经节节言。尔时世尊不离菩提场普光明殿而升某处也。
三周因果。初一周。为佛自分五位因果劝修等者。初会菩提场说六品法。显佛自己旷劫修因。严净刹海利生之事。以劝进后学。使见实迹而发进修也。清凉科为举果劝乐生信分。其意亦同。初世主妙严品。二如来现相品。三普贤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五华藏世界品。六毗卢舍那品。
初世主妙严品者。即十会发起之通序也。华严会上菩萨。此会依菩提场说者。明旷劫修证之事。故于菩提场处而说。惟普贤行方能证入。故依普贤菩萨发起也。神天皆号世主。谓以福德神力主护世间也。华严会上通有四十一众。初集法会。各申偈赞。显如来因地所修五位法门。一一众海。威德炽盛。舍那十身。圆融炳著。同严法会。故名妙严品。此品首言菩提场成正觉地。及师子座。众宝庄严。境像互现。佛处宝座。成最正觉。智入三世。身遍十方。譬如虚空。具含众像。总明果觉。依正殊特。德用无边也。次陈法会云集。有四十一众。表佛自身五位因果。为进修宗本。
初普贤等十菩萨为一众。表十信法。次海月光等十菩萨。执金刚神。身众神。足行神。道场神。主城神。主地神。主山神。主林神。主药神。十众。表十住法。又次主稼神。至主昼神。十众。表十行法。又次阿修罗。至日天子。十众。表十回向法。又次三十三天。至大自在天。十众。表十地法。此众既集。各能说法。赞明如来所修五位法行。自后所设进修之法。皆本于此。故为进修本宗。
初表十信法众。有十佛刹微尘数普贤菩萨为上首。表普贤无尽之行也。十名同号曰普。表普贤圆融之行。其普字下。即彰自行。皆诸佛之同道也。以此表十信者。示诸佛同道。皆依普贤大行发信。为入法之初基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生命不要紧,慧命要紧;肉身不要紧,法身要紧;利益自己的不要紧,利益众生的要紧;常常这样想,我们才真正能够发起护法心。念佛人心地慈悲,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随分随力。没有力量的时候,欢喜赞叹就是结法缘,有能力的时候要随分随力,成人之美。人家做一件好事,这个好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有钱,用财物帮助他;没有钱,我们有时间,我们去做义工,以劳力帮助他。年岁大了,做义工做不动了,欢喜赞叹,用善念帮助他、赞美他、鼓励他。这都是行善,这都是做好事,与大众结法缘。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