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8)
2015/5/23   热度:12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但有假名假相而已,此显相妄,即不空藏。则舌与味以下,是显性真,舌根味尘与舌识三处,本如来藏;以藏性不变,即有即空,故非因缘;以藏性随缘,即空即有,故非自然。即有即空,即空即有,是名中道,显空不空如来藏。富楼那尊者,悟舌识界即藏性,故能宣说苦空,深达实相。
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
子五明身识界即藏性
此举因缘生法,亦有两重能所,义如前释。
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
此双标能生之根尘,以下随即破之。
阿难,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识?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
因缘生法。乃因根有相,由尘发知;今若识因身生,身根为能生,识为所生;则无须凭借外界离合二尘。然若无外尘发知,身根尚不可得,何能生识。又识心缘尘,粗缘为觉,细缘为观,若必无外界离合之触尘,纵许根能生识,此识又以何为觉观分别之境。反之,若身识因触尘有,触尘为能生,身识为所生,则无须凭借身根;若然必无身根显相,试观世间,谁有非依身根,而能知外界触尘之离合者。此破单根不生独尘不有。
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则汝识生,从谁立界?
物有三类:一是动物,即六道众生;二是植物,谓五谷花果之类;三是矿物,属五金沙石等。物之本身无知,更不能自触而成知,必须由身根与物接触,始知有所触之物,所谓因根有相。故曰:‘物不触知,身知有触。’海公认为此中应有‘身不知身,触知有身。’二句,是由尘发知。虽然,但不应说,由根尘和合而生身识。若谓身识由根尘共生,则此所生之识,能知内之身根时,此识即是从触尘生;触能生识,识是能知,身是所知,云何得兼所知之身为能生?反之,此所生之识,能知外之触尘时,此识即是从身根生,身能生识,识是能知,触为所知;如何可兼所知之触为能生?故曰:‘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如是能知之识,若即从触尘生,则非兼于身;反之,若此识即从身根生,则非兼于触;所谓‘即触非身,即身非触。’云何可说身识,由根尘共生。此破根尘和合而生识。身触二相以下,是约内外对立破。众生迷位,见有内根外尘,二相对立。今显第一义,故身根与触尘,元无内外处所对立。触尘与身根合时,即与身根之自体合而不分。触尘与身根离时,即同于虚空等相。等指色法,触尘离身,即同于外界色空诸法,求触尘了不可得;外既无所触之尘,内亦无能触之身,能触所触,根尘俱泯,何来中间所生之识。既无中间所生之识,内根外尘之性,亦不可得,则汝所生之识,从谁立界。此明因缘生法即空,显空如来藏。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以是身识,非从根生,非从尘生,亦非根尘和合共生之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之说,乃昔日权教所谈,今依第一义谛理,内根、外尘、中识、三处都无,但有假名假相而已;是明缘生即假,显不空如来藏。由于身根、触尘,以及身识界三,相妄性真,本如来藏;藏性不变,故即有即空;藏性随缘,故即空即有;空有不二,即是中道,是显空不空如来藏。优波离尊者,悟身识即藏性,故得身心一切通利。
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
子六明意识界即藏性
意分意根及意识。依第七识,缘过去境,未起分别即意根;已起分别即意识。意根行相微细,意识行相粗显;意根恒审思量,生灭不停,是三界微细烦恼,阿罗汉能断。意识分别计度,是三界粗烦恼,初果能断。今明意识即藏性。意识有五;一同时意识,依前五识而起。二明了意识,即缘境能分别明了者。三定中意识,于定中但缘一境,而起分别。四独头意识,梦中独缘一境。五散位意识,缘境无定,忽东忽西。五种意识,同是分别我执,同是因缘生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故曰:意识即藏性。
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是举因缘生法。意谓意根,法谓法尘。意根知觉无形,假法尘方显;法尘无知,凭意根知觉方知。若由尘发知,则尘为根缘;若因根有相,则根为尘缘;根尘互为因缘,是一重能所。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意法为能生,意识为所生,是第二重能所。
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
是双征起,以定能生之根尘,以下随即破之。
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
此破意识从根生,佛呼阿难而告之曰:若汝阿难以为意识,但从意根而生;根为能生,识为所生。则汝阿难意根之中,必有所思之法尘,方可发明汝能思之意根;若无现前所思之法尘,则能思之意根,即无所从生。然则,离开所缘之法尘,意根即无形可得,云何能生意识?纵然能生意识,然若无法尘为意识所缘,则意识将有何用?又汝阿难之意识心,与诸能思量之意根,二皆心法,同有了别之性能。然则二者,究竟是同,抑或是异?若识心同于意根,则识心即是意根,云何识心,又为意根所生。若谓识心异于意根,二者不同,则识心必然同于顽尘之无知,应一无所识,若一无所识,则非意根同类,云何名为意根所生之识?若言意识是有所知,则意根与意识,同为了别之性,如何可分此是意根之了别性,此是意识之了别性。唯同与异二性无成,是结上文所说。识心若同于意根,识即是根,云何又为根之所生;识心若异于意根,识应无所知,非根同类,云何因根而生,意识意根说同说异,二俱不可,则意识从意根生,名意识界,云何成立?
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汝识决定依于法生,汝今谛观,法法何状。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
此破识从尘生。若谓意识,是从法尘而生。世间诸法虽多,不出色声香味触等五尘。此五尘各有相状,为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所对。五根对五尘时,分别明了,非意根所摄之境。若汝阿难之意识,决定是依于法尘而生,则汝今试观,此法尘之法,作何形状?初一法字指法尘,次一法字是指前五尘,亦即万法,佛命阿难,于万法中,找出法尘之形状?实则,法尘本无自体,离眼所对之色空,耳所对之动静,鼻所对之通塞,舌所对之咸淡,身所对之离合外,此生灭二种法尘,超越前五尘终无所得,故法尘之生,是色空诸法之影子生,法尘灭时,是色空诸法之影子灭,如形生影生,形灭影灭,离前五尘之形相,再无法尘之影子可得。法尘尚不可得,则因法尘而生之意识,作何形相?能生之法尘形相尚且不有,何能生识,而依之立界名法识界?此明缘生性空,显空如来藏,依此而修成妙奢摩他空观。
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以是意识非因意生,非因法有之故,当知昔日所说,意法为缘,生意识界,是权教义。今依第一义谛理说,意根法尘及意识,三者都无实处可得。但有假名假相而已,是即因缘生法即假,显不空如来藏,依此而修成妙三摩钵提假观。即此意法及意识界三,相妄性真,本如来藏。藏性不变,故非因缘;藏性随缘,故非自然;非因缘即空,非自然即有,空有不二即中,显空不空如来藏。依此而修,成妙禅那中观。此即总酬阿难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可惜阿难至此,仍然未悟,似负佛恩,实则大权示现也。目连尊者,悟意识界即藏性,故能心光发宣,圆明清净,自在无畏。前文是第一科正明理性中,初就事显理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争强好胜,从早到晚,贪财、贪色、贪名、贪利,什么都要,实际上临死的时候,一样也带不走。也许你认为“我现在还没死”,那是你一种错误的想法。你每天晚上睡觉,睡着就是小死了一回。你睡着的时候,这世间哪一样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睡熟了,人家把你的身体抬走,你都不晓得,这跟死有什么两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