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原来是这样
2015/5/23   热度:221
“般若波罗蜜”原来是这样
释迦牟尼佛祖在《心经》中涉及到菩萨摩诃萨行深多时的修行法门时,用一句梵语“般若波罗蜜”一带而过,并未具体指明究其具体原因我想有三:
首先,从《心经》整体来看,其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类本性各种状况的描述,起点比较高,但传授对象却是初学者,从释迦牟尼佛祖传授佛法是有秩序的,佛祖先给大家做个示范,“即入三昧”意味着能够随时随地“入定解空”,先解决“信任危机”,,佛祖随后给求道者描述那个鲜为人知的境界,如果你想“度一切苦厄”,佛祖才会因人而异的传授你修行方法。《心经》的作用应该是对初学者的“诱惑”,也是对佛法根本的概括讲解,尚未到传授法门阶段。
其次,虽然按照各种法门修行的结果只有一个,“见到本性”,但修行的法门毕竟有“八万六千个”之多,在《心经》当中,不可能一一道来。
再则,修行者由于根器、种性的差异,以及学习时间的不同,导致在佛法传授当中,除基础教育以外,势必采取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法不传六耳”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心经》是对佛法根本的概括讲解,是可以将众多的修行者集中在一起讲述的,在这里传授修行法门是不适宜的,不但不能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反而容易导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适得其反的结果。
由此可知在《心经》当中释迦牟尼佛祖将“八万六个修行法门”用一句“般若波罗蜜”一带而过,处理是正确而恰当的。
成佛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一是通晓佛理,坚定信心,明确方向;二是修行方法----法门选择得当,坚持不断,一步一怔,方可循序渐进,不走弯路,稳步上升。
如果你年轻,身体强壮,初晓佛理,选择投师藏传佛教的密宗修行应该是个正确的选择,在基础阶段,你的身体一定是生起暖、顶两个反应状态,如果向上师汇报了你的反应,他一定会告诉你忍, 如果进一步的反应出现了,上师就会传你“世间第一法”了。
修行过程是一步一反应的逐步上升过程,节点的反应状况是唯一的,修行过程中无论是积累的程度不够,还是修行的方法不当,都会难以到达修行的节点,指导者若是滥竽充数则会直接导致修行者停滞不前,指导者是过来人,对于修行的步骤过程了如指掌、烂熟于胸,指导修行者如探囊取物,修行者怎会停滞不前呢。如果修行者停滞不前,修行者就要警惕了,十有八九你碰到了个水货了,如果指导者仅谈佛法,不指导修行,恐怕你碰上的是假货了,谈佛论道是无法成佛的,光谈论佛祖,自己不去修行如何能成佛呢?评文章的和写文章的是两码事,你可以对张艺谋所拍的任何一部片子谈三论四,说起来头头是道,但让你拍一部片子,你的水平还不一定比业余的拍客高呢,学佛的人一定要打破一个误区,明白说到未必能够做到,会哭的孩子没奶吃,哭声就停了。
取得成就的上师总是从头至尾贯穿于一个修行法门,辅助手段倒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持咒”是定心法门的一种辅助手段,所持的咒语应当能够快速斩断你的思想流,思想流一断,心定了,大光明出现了,定心能够出现大光明,定心就是法门,持咒则是手段,这个定心法门是从心体上下手的“修性”法门,它是有别于从身体下手的“修命”法门,大方向是不会交叉的,辅助的方便手段也不会另类,性命双修则另当别论,虽然会产生交叉,但也是有节奏的互换,有节点的交替上升,各种反应也是遵循着一定规律交替出现的。修行是一个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反应有章可循的有规律的上升过程。
修行法门有八万六千个,大多是修行在阶段过程当中的“对治”法门,而基本性的修行法门不外乎沿着修性、修命两个主脉络,对修行者进行完整而具体的指导。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 净土经论 | 净土圣贤 | 早晚课 | 净土指归 | 净土文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到这个世间来帮我们什么,我们要清楚,就是帮助我们从业力转变成愿力。怎么个转法?转变的理论,一切经论里面都说得很多很多。你能转多少,转到什么样一个程度,那是你自己的功夫。你自己真的依教奉行,认真努力地改习气、去烦恼,依教奉行,你决定转过来。把没有福转变成有福,把没有寿命转变成有寿命,是怎么转的?断恶修善。李炳南老居士讲得更清楚、更透彻。他看到面相很薄的人,我们一般讲是短命相、没有福报的相,他就劝他学讲经,他说,讲经的功德最大,转业力最快。我们以后明白了,为什么?讲经是代佛说法。佛不在这个世间,什么人说法?发心代佛说法的这些人。代佛说法的这些人,得佛的智慧、得佛的寿命。佛无量寿,佛的福报太大了!发心代佛说法,就把自己的业力完全转变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