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成长故事
2015/5/22   热度:241
1980年9月12日傍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走廊上,一群医生和护士在窃窃私语。当晚7点多,妇产科病房里的一位孕妇艰难地产下一个重得出奇的男婴,负责接生的医生和护士对此早有准备。男婴的父母都是退役篮球运动员,这对全中国个头最高的夫妇在一年前结婚。
孩子的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比普通身材的上海男子高出不少。孩子的父亲姚志源是个身高2.08米的巨人,由于长期低头穿过对他来说太矮小的门框,以及低头聆听别人说话,他的脊背总是微微佝偻着。这对夫妇从小就拥有高人一筹的个头,所以人们都习惯叫他们“大姚”和“大方”,孩子出生前,队友们就已经开始推测起了孩子的身高,不过孩子长大后还是让他们大吃一惊。
第六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肯定没见过这样的新生儿:长长的腿、又宽又平的脑门、手脚大得像三岁小孩。这孩子出生时体重5公斤,比普通新生儿重了几乎一倍。
姚家夫妇给儿子起的名字是姚明,小姚明呱呱堕地的时候,他未来的路就已经注定,谁都看得出来将来他将和父母一样成为篮球运动员。即便姚明的身高具有巨大优势,但大姚和大方那时还不曾想到,他们的儿子会成为中国新一代运动员的领军人物,更想不到他还能震惊遥远的美洲大陆。
已经退休的王重光教练是上海篮球界元老,他上世纪70年代曾是姚志源的队友,20年后他又成为姚明的教练。对于姚明,王重光有许多话要说,这是他等待多时的人才:“为了等待一个像姚明这样的篮球苗子,我们足足等了三代人,所以我觉得姚明的名字应该叫姚盼盼。”
中国的运动员培养体制借鉴了前苏联的做法,有运动天赋的孩子被送入体校,接受专业体育训练,姚明的父母也都是体校培养出来的运动员。父母又继续培养姚明,上海篮球界对于姚明的培养虽然没有一个特别的称谓,但是现在将其叫做“姚明行动”也是无可厚非。
方凤娣:小时候我想当演员
当年轻的方凤娣站在南京西路651号的大理石拱门下时,那道门是如此高大,以至于像她那样高的女孩都会暗自敬畏。那是在1965年,15岁的方凤娣走进上海体工队训练基地,她将在那里度过五年,从一个活泼的女孩变成篮球明星。当时大方并不喜欢打篮球,她回忆道:“我只是个喜欢唱歌跳舞的小女孩,小时候我想当演员,一点也不喜欢打篮球,从来没想过要打篮球。”
大方的身高引起了上海女篮的注意,体育局官员造访大方的家,征询其父母的意见。他们告诉大方的父母,他们的女儿能为这座城市甚至整个国家带来荣誉。此外,能进入专业体育队在当时也是个“铁饭碗”,那意味着大方今后可以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也不必像她的母亲一样在棉纺厂的生产线上忙碌。
在体工队里,五六个运动员住在一间宿舍里,他们有固定的食谱,也有牛奶和肉类供应。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这些都是专业运动员的特权。刚进体工队时,大方遇到了一些麻烦,她当时的一位教练回忆:“大方刚进来时跑得很慢,抓不住球,而且在场上跑几个来回就跑不动了。”
无论冬寒夏暑,专业运动员每天都要训练八到十个小时,有时候训练会艰苦得让人哭出来。林美珍曾是上海女篮的前锋,她说:“我们认为意志是体育运动的最高境界,一个运动员的技术提高是有止境的,但意志的提高却是无止境的。”
大方的意志也在不断提高,接受专业训练一年后,她的技术还是很生涩,但是在抢篮板球时她更加主动,有时为了争一个球,她会毫不犹豫地扑倒在地板上,这样的意志品质也让她在之后艰难的生活中始终没有放弃。
1969年,上海恢复了专业运动员的训练,由于大量老运动员的退役,19岁的方凤娣被推上主力中锋的位置。大方稳定的投篮和在篮下的顽强作风让她得以入选国家女篮,并在1976年亚洲女篮锦标赛上战胜当时的亚洲霸主韩国队。当时的国家女篮控卫罗学莲说:“大方是个非常内向的人,训练结束之后她总是坐在寝室里织毛衣。”
月收入80元 养孩子很吃力
方凤娣的球员生涯在1979年走到尽头,艰苦的训练让她背部的旧伤越来越重,体能也急剧下降。上海男篮中锋姚志源,就是在那个时候走进方凤娣的生活。姚志源本是个锤接电机部件的工人,由于身高出众,被选拔进上海男篮,并于1978年退役。
大方在28岁那年退役后,找对象成了问题,她从来没吻过一个男孩子,甚至很少约会。从青春期到成年这段日子,她的世界只有篮球。帮大方找对象的任务自然落在以前的教练身上,前上海女篮教练王永芳说:“我们不得不为退役运动员说媒,这些女孩子与教练和领队在一起的时间比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都多,我们不关心她们谁去关心?”
姚志源是个始终面带微笑、富有幽默感的人,多年来他和大方在同一个食堂吃饭,在相邻的训练场上训练,但两人却并不太熟。真正促成这段婚姻的人,是上海篮球队领队刘师余,他找大方和大姚分别谈话,建议他们可以“多交往一下”。
一年后,大方和大姚居住的那间小公房里挤满了亲朋好友,他们都是前来祝贺姚明的降生。不过小姚明最开始似乎并没有给自己的父母带来好运,由于年青时没有接受太多系统教育,大方在上海青年女篮担任了半年助理教练后,就再也与教练生涯无缘。
方凤娣最初被分配到体育系统内的工作岗位上,负责照料退役运动员的生活起居。不久后大方又被调到上海体育科研所,在那里做一些行政工作。姚志源退役后同样也没有担任教练,他被分配到上海海事局,并一直干到儿子去美国打球。
最开始,姚家夫妇的月收入加起来不到80元,要靠这笔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要抚养个头长得极快的姚明,让两口子有点力不从心。姚家附近小菜场的摊主们至今还记得,大方几乎每天傍晚都会穿着一身旧工作服出现在他们面前,为猪肉或转卖的配给米轻声讨价还价。
大方和大姚所有的收入几乎都花在食物上,就这样他们偶尔还只能半空着肚子坐在餐桌旁,看年幼的儿子狼吞虎咽。姚明4岁时,身高已经超过1米,体重也达到27公斤。又过了四年,姚明的身高蹿到1.70米,他的篮球天赋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大方的老朋友徐为丽这时恰好是徐汇区少体校的党支部书记,她希望小姚明能进体校接受系统的篮球训练。姚家夫妇的想法有些不同,他们吃过没文化的苦,所以希望儿子在普通学校里多学点东西。不过当徐为丽提及少体校的食堂至少能保证小姚明得到足够的营养时,大方和大姚让步了。大方后来说:“姚明的路不是我们帮他选的,不过我们是篮球运动员,我们原来的队友和教练在姚明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关注着他的成长。”
想当考古学家 父亲利诱打球
姚明有幸生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有机会接触许多当年他的父母无法接触的新事物,这让他从小就充满幻想。姚明说:“我从小就想当个考古学家,到世界各地去猎奇探险。当然,以我这样的身材在狭小的洞穴里前进,会相当困难。”
当父母告诉还未满9岁的姚明,他即将去体校接受篮球训练时,小姚明没有拒绝,他一向就是个乖孩子。每天下午,姚明放学后就站在学校门口,等教练骑自行车来带他去体校,训练的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下午和周六全天。小姚明一点也不喜欢篮球,但他很少请假,因为那是父母要他做的。
刚进体校那会儿,姚明的大块头和笨拙的动作让他遭受了不少嘲笑,但嘲笑与艰苦的训练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基础训练是简单而枯燥的,一个孩子很难因此爱上篮球。每当姚明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姚志源都会把他拉到小区的自行车棚外,对着钉在那里的篮圈练习投篮。
只要姚明投中一定数量的球,父亲就答应给他买一件小礼物,以至于姚明后来开玩笑说,他是“在父亲的利诱下打篮球”。姚明9岁的一天,大方弄到两张哈林篮球队的表演赛门票,小姚明第一次意识到篮球原来是如此充满乐趣。大方后来说:“我相信那次经历给姚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他知道篮球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尽管大方全力培养儿子对篮球的兴趣,可她也时常为小姚明的前途担心,她更希望儿子接受更多教育,过相对正常的生活。为此,大方一度积极地想让姚明远离专业体育。1992年姚明小学毕业,徐为丽向大方建议让姚明去体校读中学,大方断然拒绝,让姚明进入师资力量雄厚的南洋模范中学就读。
“大方只想让姚明好好学习,她不在乎他是否打篮球。”徐为丽后来说。不过大方的计划很快就被破坏,姚明虽然很喜欢地理和历史,但有些学科却跟不上,这时徐为丽再次劝说大方,11岁的姚明终于进入徐汇少体校。多年以后,姚明的一位朋友这样说:“为篮球放弃学业是姚明最后悔的一件事。”
火箭选中儿子 母亲喜笑颜开
两年后,年仅13岁的姚明身高已超过2米,他离开自己的家,住进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宿舍,他的职业球员生涯从此开始。接下来的八年里,姚明与父母很少见面,关心儿子的大方只能在他放假回家时,为他做一顿可口的大餐,或是在主场比赛结束后守候在更衣室门口,为儿子递上食品和衣物。
有段时间,大方很难在上海买到适合姚明那双大脚的篮球鞋,于是托在美国的远房亲戚代买一双。那个亲戚的男朋友名叫章明基,他花92美元买到一双18号的Nike Air篮球鞋并带回上海,这件小事在现在看来充满许多妙不可言的巧合:与姚明签约的第一家球鞋赞助商正是Nike,多年以后章明基成了“姚之队”的负责人。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大方萌生了让姚明去美国打球的念头,而让姚明首次踏出国门的则是Nike公司。1996年,一群Nike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第一次看到这个身高2.18米的少年,在惊奇之余他们不但决定为姚明提供运动装备,还邀请他前往巴黎参加1997年Nike青年篮球训练营,大方承认那次巴黎之行“让姚明增加了不少信心”。
第二年夏天,姚明又前往美国参加了Nike篮球训练营,当他回到上海时,已经相信自己有在NBA打球的实力。那年9月,大方在自己家中设宴庆祝姚明的18岁生日,来宾中包括NBA教练和球探各一名,以及Nike公司中国市场部的所有高管。
到了2002年,21岁的姚明已经身高2.26米,他帮助上海男篮夺得联赛冠军,前往NBA打球的时机已经成熟。大方身边也有了自己的顾问团,那就是以章明基为首的“姚之队”。在“姚之队”的帮助下,姚明完成了选秀前的一系列手续,成为当仁不让的头号新秀。
姚明一家三口飞往北京观看选秀大会直播,当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宣布火箭选中姚明时,大方的脸上微笑绽放。
开车吃罚单半夜熬鸡汤 全职父母驻守美国
母亲在大多数NBA球员的心目中总是占据最特殊的位置,即使是脾气最暴躁的球员,在谈起自己的母亲时也会变得温柔。不过在姚明之前,很少有NBA球员跟自己的母亲住在一起。
大方决定陪儿子去美国,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中国球迷和美国的华裔球迷不难理解大方的爱子之情,但许多美国球迷一开始确实无法理解这种截然不同的家庭文化。姚明自己最初也不大习惯,毕竟他已经独自生活了八年,他说:“过去我是山高皇帝远,父母想管我也是有心无力,我已经习惯了那样的生活。”
在这个意义上说,去美国打球反而让姚明身边多了些家的温暖。大方是个精明干练的母亲,她不会对合同细则、劳资协议或休斯敦的房产市场不懂装懂,但她却可以依靠“姚之队”的帮助,将姚明的生活和财富管理得井井有条。
姚明还没动身赴美,大方就提前抵达休斯敦打前站,第一次赴美的她在市区以西的温莎湖买下了一幢四居室的房子,价值50万美元。姚明到达休斯敦的前夜,大方还在忙着打扫房子。现在照料儿子成了大方的全职工作,她为姚明整理卧室、洗衣做饭,有时还会轻言细语地提供一些篮球方面的建议。
姚明的家中本来有宽敞的开放式厨房,但大方并不习惯那样的布局,她把一间小洗衣房改造成了厨房,那样能防止做菜时油烟四起。遇上火箭打客场比赛,姚明到家时通常是凌晨两三点,大方会熬好一锅浓浓的鸡汤等着他,她说:“我儿子打球很辛苦,如果吃得不好,他哪有精力打好球?”
适应全新的生活对大方来说并不容易,她和丈夫都不会说英语,也没有驾照,只能请姚明的翻译潘克伦开着辆租来的车带他们出门购物。不过当潘克伦随姚明外出时,老两口就只好守在家里。几个月后,姚明一家都学会了开车,但大方和大姚依然不习惯有车的生活,大姚还曾因在高速公路上开得太慢而吃罚单。
姚明在NBA打的第一场主场比赛,他的父母没能看到,当火箭在季前赛中对阵76人时,姚家夫妇正坐在家中等人上门装有线电视。有人建议大方通知工人改天再来时,大方断然拒绝:“不行,我们和装有线电视的人早就约好了。”
姚明刚进NBA打球时,大方多少有些不放心,她甚至会在姚明训练时为他送去午餐。不过在过去几年中,大方渐渐明白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她开始允许姚明在市中心租来的公寓里过夜,也允许他随心所欲地花自己挣来的钱——在姚明25年的成长历程中,大方也完成了一个母亲的成长。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上说,祇树给孤独园建精舍的时候,佛在地面上看到一窝蚂蚁,佛看了之后就笑了。弟子们问佛为什么笑?佛说:“这一窝蚂蚁经历七尊佛过世了,它还没有离开蚂蚁身。”不是说它寿命那么长,而是它死了以后,又到这窝里作小蚂蚁,生生世世作小蚂蚁。我们想想,一尊佛从修行到成佛,是三个阿僧祇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个阿僧祇劫。这么长久的时间,它还没有脱离蚂蚁身。这个因就是执着,它总认为那是它的家,认为那个形象就是它的身体,坚固地执着,所以没有办法转别的身形,真是愚痴到了极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