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小男孩往生记


2015/5/22    热度:404   

五岁小男孩往生记

5岁的小男孩李佳锐, 2001年12月12日生于兴宁市叶塘镇吉岭。3岁时经确诊患有神经末梢瘤,几年来靠化疗维持生命。临终前,蒙兴宁念佛堂曾老师的善巧开示和几十位居士的助念,于2006年12月9日,在佛号声中笑着往生西方净土。

佳锐3年患病期间,因肿瘤扩散,导致左眼眼球胀出,同时因受长期化疗的影响,头发掉光。当病痛来临时,他按住肚子喊:“救命呀!救命呀!冤枉呀!”所幸他的右眼完好,从右眼清澈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对世界的不解和对摆脱痛苦的期待。11月初,佳锐的左眼整个眼球胀出很大,已经碰到鼻子了,出现化脓,并且开始拒绝吃饭。

2006年11月,佳锐得到兴宁念佛堂的帮助,每天有2到5名居士陪伴在他身边,为他念诵《地藏经》,教他念佛。他一念佛就不再痛了,从此佳锐开始喜欢念佛。同时众居士连续1个多月为其念诵《地藏经》,总数已经超过120部。之后,他的左眼眼球回缩到玻璃球大小,也不再流脓了,甚至还主动要粥喝。家人通过这些事实,初步认识到佛法的神奇。

12月7日,佳锐眼角突然渗出一点血丝。他主动要求洗澡,并且想出去大小便。妈妈怕他冷,就没有给他擦洗,他哭着说:“妈妈骗我。”妈妈无奈才为他洗净全身。

兴宁念佛堂有十几名居士当天赶到。曾老师拿着阿弥陀佛像告诉佳锐:“阿弥陀佛全身放着金色的光,手里还拿着很多好吃的,来带你走。”佳锐听了以后说:“阿弥陀佛的手里有蒙牛牛奶。”大家都笑着说这个孩子太聪明了,居然马上就想到蒙牛牛奶了。曾老师鼓励大家:“孩子的心比较清净,开示后,会非常容易往生。”大家陪伴佳锐念佛,佳锐告诉大家说:“我念一句,你们念一句。”同时还让哭泣的妈妈离开房间,别干扰他念佛。大家后来都异口同声赞叹“这个孩子不简单”。

8日凌晨零点半,兴宁念佛堂又接到守护佳锐居士的通知:“孩子病危,需要马上赶到。”大家在十几分钟内坐车赶到。一批人为佳锐念诵《地藏经》,另一批人为他念佛。佳锐也一直说:“阿弥陀佛快带我走。”凌晨5点的时候,佳锐面朝佛像,在所有居士跪念佛号声中成功往生。

在跪念佛号过程中,有几位居士不停地擦着泪水。我们相信这是真诚的眼泪,感恩的眼泪。

本月里,兴宁念佛堂刚刚送走了92岁的老菩萨吴祥招。在吴祥招的骨灰中,众居士发现一个光头小孩子合掌念佛的舍利花,还曾拍下照片,这可能就是10天后佳锐往生的预告了。还有一位王居士,一直在为佳锐念诵《地藏经》,在佳锐往生的前一天,她梦到白色佛光,由小变大,遍满虚空,这或许也是佳锐将要往生的预兆吧。

佳锐往生时,有几名居士同时看到佳锐顶上冒出丝丝白烟,其父亲也看到佳锐的头顶连续冒出白雾。往生后12小时,头顶温热,有一只美丽的长尾巴鸟飞到了屋檐上来回跳跃,同时还出现蝇虫不至室、身体柔软如绵、面容微笑远胜生前等极其殊胜的往生瑞相。佳锐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前几天还偷偷抹泪的佳锐母亲说:“我孩子得病3年没有笑过,没想到现在却笑得这么甜。”

确定佳锐往生以后,众居士法喜充满,完全忘记已经一夜不曾睡眠,一口气又连续念了15个小时。越念越振奋,越念越精神,声音也越念越大。

助念接近15个小时以后,佳锐的嘴微微开启,笑容更加灿烂。我们反复地看佳锐的笑容,却总也看不够——这是发自内心的笑容,是见佛的笑容,笑得那么无憾,那么甜美。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在断气之后会有这么圆满的笑容。任何一个正信佛弟子,都能够从这个可爱的笑容里,获得欢欣鼓舞。

印光大师说:“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佳锐能以童贞清净之心,临终念佛,感佛接引,确实让我辈多年念佛,却对佛大慈悲愿力不能察觉、不能深信者汗颜。

中医说:“没有相同的病症。”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相同的河流。”而对于临终关怀来说,也没有相同的亡者心态。兴宁念佛堂曾老师开示佳锐没有用“佛接你走”,而是用了“带你走”,颇合孩子临终时候的心态。曾老师告诉大家,要用真诚心去体会亡者的感受,没有任何两个亡者会有相同的心态。确实,跟随曾老师助念多年的人,听曾老师对亡者的开示从来不会完全相同。从这个角度看,助念确实是“没有秘诀,只有真诚心才是唯一的秘诀。”

兴宁念佛堂众居士在2006年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有149天是昼夜24小时陪伴在病患者身边做临终关怀。从年初至今共助念26人,这26个人,全部是在念佛声中断气的。一次次成功的喜悦让这支队伍乐此不疲。曾老师说过:“只要有人生净土,再苦也快乐。”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有思想境界的人、忘我的人,做事则没有目的,无论这件事对他是否有利,只要他人需要,他就会全然地投入。为自己的需要而做,是一种“境界”;为他人的需要而做,而且用心去做,是另一种境界。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