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受持篇 天欲观


2015/5/22    热度:200   

第二卷 受持篇 天欲观

天欲观

(此观修成后,便会明了天人福德轻重的原因,这是用天人爱欲清淡而自我警醒的方便法门。)

娑婆世界多么令人惊异,这里的众生几乎没有一个不爱女色。从天上的神仙,下到跳蚤、虱子,凡是有形体有神识的众生,无一不被业海波涛所席卷。但是各自的染着程度,还是有着天渊之别。福报越重,爱欲就越淡然。罪孽越重,爱欲就越强烈。请看聚在一起交合的狗群,贪心何等强烈。一只腥臊的母狗,公狗们爱之入骨。强壮的公狗趴在它的肩上,瘦弱的则围在它的周围。欲望得到满足的公狗扬扬自得,拖着舌头,垂下两只耳朵,全然不知羞耻。这时有狠心人抡起大棍,猛击它的后背,这段恩爱就会顿时魂飞魄散。在天人的眼中,人世间对爱欲的贪着与此并没有什么两样。远超天界之外是威德广大的佛陀,在一切世出世间尊贵无比。

一、四天王天、忉利天

《楼炭正法经》说:四天王天、忉利天的天人行欲之时,男女形体交合,与人间相同,但不泄精。

二、夜摩天

在夜摩天上,男女相悦时,彼此相互拥抱,或者拉着手就满足了。

三、兜率天

在兜率陀天,彼此笑语交谈就已满足,不再需要相互拥抱。

四、化乐天

在化乐天中,彼此对视就已满足,不需要再用语言交流。

五、他化自在天

在他化天中,只需听到对方的声音,或者闻到身上的香气就已满足,不需要再亲眼见到。

因缘观

(此观修成后,即可洞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烦恼的实质,这是探寻爱欲根源的方便法门。)

众生惧怕苦果的到来,菩萨则努力断除恶因。恶因既已断尽,苦果自然不会产生。譬如威猛的狮子,射向它的飞箭掠过胸前,就会迅猛向射箭处扑去,四下搜寻猎手,把他捕获吃掉,同行的猎人个个逃得无影无踪。狗若遭到击打,却只会对着棒子吠叫。狮子的机警与狗的愚蠢,两者大相径庭。比如要使锅中的水不再滚沸,须撤去锅底的柴火。依次构成生死轮回的十二因缘,最根本的即是无明。请各位净心跏趺而坐,听讲《法华经》的妙义。

《法华经》说:

无明,缘行。(无明,指过去世中由于种种烦恼熏染,致使内心愚痴暗钝,失去了正确的观察判断能力。缘,指引发、生起。行,指过去世中所有身、口、意等一切身心活动,统称为业。这句话连起来解释是说:过去世中由于心念受到无明的侵扰,所以造下了种种导致轮回的业行。)

行,缘识。(识,指此世入胎时,由于生起虚妄的欲念,因而托生母胎。)

识,缘名色。(名色,托生母胎后,身心渐渐发育成形。)

名色,缘六入。(胎儿的眼、耳、根、舌、身、意六根渐渐发育成形,出生后必然涉入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故称为六入。)

六入,缘触。(触,指出胎后至三、四岁时,对于六尘境界虽有种种感觉,但还不能清楚地分辨了解,因此仅称为触。)

触,缘受。(受,指五、六岁至十二、三岁阶段,对于内外境界的感受力逐步增强,已能清楚地分辨了解。)

受,缘爱。(爱,指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时,渐渐贪着种种声色境界,开始滋生贪爱之心。)

爱,缘取。(取,指二十岁以后,对自己喜爱的境界与事物的贪求占有欲望变得很强,为此而四处奔波,想方设法得到。)

取,缘有。(有,指导致生死轮回的有漏业因的存在。此世既然贪着种种善恶境界,造下轮回的苦因,未来世中必然产生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苦果。)

有,缘生。(生,指未来世仍将以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之身,根据各自的业缘而分别投生于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六道之中。)

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老死,指在未来世出生后,依旧会逐渐衰老死亡。)

无明灭,则行灭。

行灭,则识灭。

识灭,则名色灭。

名色灭,则六入灭。

六入灭,则触灭。

触灭,则受灭。

受灭,则爱灭。

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导致今世轮回的根源是过去世的无明,在今生则表现为爱、取习性。若能以深邃的智慧悉心观察一切身心现象无常变迁的实质,即可灭除今世的爱、取习性,则过去世以来的无明痴暗也被破除,这样的修持最为简明有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父母跟儿女的缘有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来报恩的,是父母过去对这个儿女有恩。凡是来报恩的,一定是孝子贤孙,家庭和睦。来报怨的,是过去生中的冤家对头,他投胎到你家来干什么?来报仇的。他长大之后是败家子,一定要把你的家搞得家破人亡。佛法不讲因生,讲缘生。因是已经种下去了,不能改变,缘可以改变。佛法重视缘,缘里面重视教,你要懂得怎样去教他。这是佛陀的恩惠,佛陀的慈悲,我们从这里头去学,学了就有用处。他是来报怨的,怨要化解,但是化解冤结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总纲领、总原则,就是忍辱。古人常常教导我们逆来顺受,我们自己要永远保持仁慈的心,宽恕的心,报恩的心。人家是来报怨的,哪有什么恩?冤结化解就是恩。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