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中论讲记 二十五、观涅槃品


2014/9/3    热度:418   

索达吉堪布:中论讲记 二十五、观涅槃品

 

  本品主要遮破有实宗所承许的实有涅槃。

  涅槃是梵语,玄奘法师译作圆寂,其他译师也有寂灭、清净、解脱等不同译法。外道和内道都有涅槃的说法,名称虽然一样,但意义却大不相同。外道宗派把转生天界或者获得天尊的果位称为涅槃;内道小乘有部宗认为有自性实有的涅槃,如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而中观宗认为,真正的涅槃就是获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也就是说只有证悟万法的本性、现前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才是涅槃。此外佛陀或上师示现圆寂也叫涅槃。所以在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场合中,涅槃有不同的含义。

  有些学佛的人心里始终怀有一种愿望:我一定要获得涅槃。如果问他们什么叫涅槃,他们会说:相续中没有痛苦和烦恼、恒时快乐的境界就是涅槃。他们希求的就是这种实有的涅槃,但是真正的修行人一定要断除这种执著,因为涅槃并非实有存在。《般若经》亦云:“善现答言:‘诸天子,我不但说我等色等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亦说涅槃如幻如化如梦所见。诸天子,设更有法胜涅槃者,我亦说为如幻如化如梦所见。’”

  戊二、(断除无有涅槃之太过——观涅槃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己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他宗观点;二、破他宗观点。

  庚一、(宣说他宗观点):

  若一切法空,无生无灭者。

  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槃?

  如果一切法是空性,无生无灭,那你们把断除了什么样的业和烦恼、息灭了什么样的痛苦五蕴称为涅槃呢?

  这一颂是他宗的观点。对方认为涅槃是一种实有的果位,《阿含经》云:“所谓涅槃,即毕竟清净,毕竟清凉,毕竟寂静。”涅槃分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获得有余涅槃者还留有色蕴,有漏身体还没有灭尽,这就像佛陀住世期间的很多阿罗汉一样;而把业和烦恼以及色身一并摧毁的阿罗汉则已趋入无余涅槃。

  “若一切法空,无生无灭者。”如果万法是空性,那就没有最初的产生和最终的毁灭,既然如此,那“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槃?”把何种烦恼及业断除、把何种痛苦五蕴息灭而称为涅槃呢?也就是说既然是空性,那有什么烦恼、业可断呢?有什么痛苦可灭呢?既然没有可断可灭的,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涅槃。对方给空性宗发出了这样的太过。

  庚二、(破他宗观点)分三:一、反驳他宗观点;二、宣说自宗无有过失;三、遣除他宗所说之过。

  辛一、(反驳他宗观点):

  若诸法不空,则无生无灭。

  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槃?

  如果诸法不空,则不会有生也不会有灭,那你们把断除了什么业和烦恼、息灭了什么痛苦五蕴称为涅槃呢?

  中观宗以同等理反驳有实宗:如果一切万法不空,也就不会有生灭,本体实有的法怎么能断除和息灭呢?不能断业惑、灭痛苦,那你们的涅槃到底如何安立呢?

  前面已经讲过,只有在空性中,具足了业和烦恼等因缘时,才会产生各种痛苦;也只有在空性中,才能通过修道断除相续中的烦恼,息灭相续中的痛苦,最后现前灭谛获得涅槃。如果万法不空,那不论我们怎样修行也不可能断除烦恼、业和痛苦而获得涅槃,这样就诽谤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辛二、(宣说自宗无有过失)分二:一、宣说离戏之涅槃;二、破除四边之戏论。

  壬一、(宣说离戏之涅槃):

  无弃亦无得,不断亦不常,

  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槃。

  无有弃舍、亦无所得,不是断灭、亦非恒常,没有产生、也没有毁灭,这就是涅槃。

  现在抉择的是真正的大乘涅槃。大乘涅槃的法相为:“无弃亦无得”,即在涅槃的本体上没有可弃舍的贪心等一切烦恼,也没有可获得的沙门四果乃至究竟的佛果;“不断亦不常”,既没有五蕴相续的断灭,也没有永久安住的恒常;“不生亦不灭”,既没有过去无有之法的产生,也没有过去存在之法的毁灭。

  有实宗与中观宗所承许的涅槃完全不同。小乘宗的涅槃,如《六十正理论释》中所说:“诸蕴法灭尽,应成无余灭——涅槃;又虽有蕴,但烦恼已尽,应是有余涅槃。”《本生传》中说:“漏尽心解脱,住持最后身,名为有余涅槃;身亦归寂灭,名为无余涅槃。”小乘认为,虽已断掉一切生死之因——烦恼而证得涅槃,但因前世惑业所造成的果报身还在,即所谓生死之因已断、生死之果待尽,就是有余涅槃;若已断尽生死之因、又无生死之果,到达了灰身灭智的究竟涅槃,称为无余涅槃。总的来讲,他们执著涅槃是一个存在的实体。而唯识宗所说的涅槃,是指在相续不灭、自明自知的心识上远离二取垢染的本体。小乘宗与唯识宗所安立的涅槃都不究竟,只有中观宗的涅槃才是真正大无为法的涅槃。《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化身称为有余涅槃,报身称为无余涅槃,法身称为不住之涅槃。”宗喀巴大师对《现观庄严论》的注释《金鬘疏》中对大乘涅槃分析得比较广,如基涅槃、道涅槃、果涅槃等。

  壬二、(破除四边之戏论)分二:一、破能依之涅槃四边;二、破所依之佛陀四边。

  癸一、(破能依之涅槃四边)分三:一、破有实无实各自成立;二、破有实无实二者成立;三、破有实无实非二者成立。

  子一、(破有实无实各自成立)分四:一、破有实涅槃成立;二、破无实涅槃成立;三、断除无涅槃之过;四、摄义。

  丑一、(破有实涅槃成立)分三:一、以具老死相而破;二、以有为法而破;三、以聚合因缘而破。

  寅一、(以具老死相而破):

  涅槃不名有,有则老死相。

  终无有有法,离于老死相。

  涅槃不是有实法,是有实法则有老死相,因为始终没有任何一个有实法能离开老死相。

  涅槃不应该是有实法,如果是有实法就具有老、死之相。“老”就是衰老,比如一个人由少年而中年,由中年而老年。“死”就是灭亡,比如人的生命消失就是死。如果涅槃是有实法,那么也应该存在这样的老相与死相。为什么呢?因为“终无有有法,离于老死相。”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找不到离开老死相的有实法。《大涅槃经》讲了大般涅槃的八种相: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所以,真正的涅槃不可能是有实法。

  寅二、(以有为法而破):

  若涅槃是有,涅槃即有为。

  终无有一法,而是无为者。

  如果涅槃是有实法,涅槃就成了有为法,因为始终不会有既是有实又是无为的法。

  小乘《俱舍论》认为,由各种因缘聚合所产生的法是有为法;不由任何因缘而生的法是无为法,即抉择灭、非抉择灭、虚空,《大乘阿毗达磨论》则认为有八种无为法。

  “若涅槃是有,涅槃即有为。”如果你们承认涅槃是有实法,那么涅槃就成了有为法。为什么呢?因为“终无有一法,而是无为者”。在整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有实法是无为法,也就是说只要是有实法就肯定是有为法。为什么呢?因为有实法都不离老死相,有老死也就是有生住灭,有生住灭就必定是有为法。《观三相品》云:“若生是有为,则应有三相。”《显句论》云:是有实法就一定是有为法,不是有为法的有实法就像兔角或虚空中的鲜花一样根本不存在。因此,千万不可承认涅槃是有实法。

  寅三、(以聚合因缘而破):

  若涅槃是有,云何非缘起?

  非缘起之法,始终皆无有。

  如果涅槃是有实法,为何不是缘起而生呢?因为非缘起生之有实法始终皆不存在。

  既然说涅槃是有实法,那为什么不承认它是缘起法呢?因为一切有实法都是依因缘而生的,在这个世界上非缘起生的有实法根本不存在。因此,千万不可承许涅槃为有实法。

  丑二、(破无实涅槃成立)分二:一、以不成而破;二、以无依而破。

  寅一、(以不成而破):

  若涅槃非有,何况于无耶?

  涅槃若非有,无实亦不成。

  如果涅槃不是有实法,又怎么会是无实法呢?涅槃非为有实法,也就不会是无实法。

  对方认为:因为截断业与烦恼的产生就是涅槃,所以涅槃应为灯灭一般的无实法。

  中观宗破曰:无实法是依靠有实法而安立的,既然涅槃不是有实法(涅槃是有实法前面已经遮破),那更不可能是无实法,因为何时何地也不可能存在不观待有实法的无实法。比如无瓶、无柱等无实法都要建立在瓶、柱等有实法毁灭的基础上,这是《显句论》的分析方法。《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也说:“要承许为无实法,必须建立在有实法往他法转变的基础之上。”

  有人会提出疑问:如果无实法一定要建立在有实法的基础上,那么石女儿、兔角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它们不也是无实法吗?

  虽然从因明的角度讲石女儿和兔角是无实法,但从中观的观点来看,则如《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中所说:“又有谁说过(石女的儿子)是无实法呢?因为(石女的儿子)不是依靠他法而成立的,所以根本就不是无实法。”因此,所谓石女的儿子是无实法只不过是分别念的安立而已,它只是在表达不存在或空性的意义时才假立的,其本体并不存在。兔角、虚空花也同样。

  佛法是深邃的,所以我们要穷究到底;而人身也是难得的,所以该精进的时候要精进。萨迦班智达说过:“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身成愚者,因恐后世成愚昧,今生再难亦勤闻。”所以,有智慧的道友还是应该精进闻思。《中论》的颂词一次看不懂看第二次,第二次看不懂就看第三次……现在有些人很懒惰,认为:《释迦牟尼佛广传》太简单了,所以不用学,《中论》太难了,怎么学呢?干脆就只念一个咒语吧……不要这样,这一辈子笨是因为自己前世没有好好闻思,如果这辈子好好精进并好好发愿,那么来世遇到中观法门时一定会很容易。有位道友对我讲:“可能是前世学过中观法门吧,今生一听到这些道理马上就能通达。”确实是这样,只要前世对佛法有串习,这一辈子学法就会轻而易举。学了《释迦牟尼佛广传》后大家都知道,解决生死问题并不是一世两世的简单事情,所以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未来,否则跟牦牛就没什么两样了。总之,再不能迷迷糊糊了,大家一定要精进。

  寅二、(以无依而破):

  若涅槃是无,云何不依有?

  未曾有不依,而名为无法。

  如果涅槃是无实法,它怎么能不依靠有实法呢?因为并不存在不依有实法而名为无实的法。

  “若涅槃是无,云何不依有?”如果涅槃是无实法,那怎么能不依靠有实法呢?“未曾有不依,而名为无法。”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不依靠有实法而存在的无实法。所以,只要承许涅槃是无实法,那它就一定要依靠有实法,根本不可能单独成立。

  《显句论》和《理证海》对于这一颂的分析都不是很广,而全知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中分析得很广,大家可以参考。

  丑三、(断除无涅槃之过):

  来去轮回法,乃假立缘起;

  非假立缘起,是名为涅槃。

  三有轮回的来去之法乃是假立法或者缘起之法;而非假立非缘起之法才名为涅槃。

  对方提出:如果把有实与无实的涅槃都否定了,那中观宗难道不承认涅槃吗?不承认涅槃还是佛教徒吗?中观宗回答:在胜义中涅槃的自性不成立,而在名言中非假立非缘起之法称为涅槃。所以我宗并没有你们所说的过失。

  “来去轮回法,乃假立缘起;”补特伽罗从他方来此处投生叫做来,从此地去往他方受生叫做去。有情依靠五蕴在六道中来来去去、辗转受生就构成了轮回。五蕴的来去等轮回法是假立、缘起的:就像长短、东西、有无等法互相观待而假立一样,五蕴的来去是观待假立的;五蕴以业惑为因,相续不断形成来去的流转,所以是缘起的。

  “非假立缘起,是名为涅槃。”大乘中观宗的涅槃与小乘宗的实有涅槃不同,按果仁巴大师的注释,在中观宗看来小乘宗的涅槃仍然是假立、缘起的,而中观宗的涅槃——实相真如法性,既不是依缘假立之法,也不是以缘而生之法,而是远离边戏之法,所以才是真正的涅槃。在名言中我们没有否认这样的涅槃,所以并不存在无有涅槃的过失,也不会成为非佛教徒。

  丑四、(摄义):

  如佛经中说,断有断非有。

  是故知涅槃,非有亦非无。

  正如佛经中所说:想寻求出离者必须断除有、非有之见。由此可知涅槃既不是有也不是无。

  这一颂讲有实与无实的涅槃都不合理,因为这与佛经所讲的道理直接相违。有部宗认为,业和烦恼断灭后,令烦恼再也不能生起的有实法就是涅槃,它就像挡住洪水的水坝一样。经部宗认为,通过智慧抉择,断除业和烦恼后的无实灭法就是涅槃。但这些说法都不合理,佛经云:“诸比丘,何人欲以有实无实法,于三有中寻得出离,此人实乃愚蠢之至也。”“或有人以有求出有,或有人不以有求出有,是皆不然。”“以生灭相求出离不然(生指有实法,灭指无实法)。”所以,想从轮回中寻求出离获得解脱者却仍执著有实或无实的涅槃则非常愚痴。为什么呢?因为涅槃既不是有实法,也不是无实法。月称论师说:如果涅槃的本体是有实法或者无实法,那么对于以有实或无实寻求出离的人,佛经就不应呵斥为大愚者,而应赞为大智者。

  子二、(破有实无实二者成立)分四:一、以相违解脱而破;二、以互相依靠而破;三、以成有为法而破;四、以明暗之喻而破。

  丑一、(以相违解脱而破):

  若谓于有无,合为涅槃者。

  有无即解脱,是事则不然。

  如果说有实无实二者兼具是涅槃的本体,那么一切有无兼具的法都成了解脱,但这是不合理的。

  对方认为:现前涅槃的时候,涅槃的智慧本体是有实法,而灭除烦恼的灭法是无实法,所以涅槃是有实无实兼具的法。

  《显句论》运用是非相同之类推因对这个观点进行了破斥:如果涅槃是有无二俱的,那么一切有无二俱的法都成了解脱。比如第一刹那的柱子在第二刹那的柱子上没有,这是无实法;第二刹那的柱子存在,这是有实法。如果有无二俱就是涅槃,那么因为在第二刹那的柱子上存在有实无实,所以柱子也应该成为解脱之法。再比如油灯的前一刹那为因,后一刹那为果。前一刹那因存在,是有实法;此时无有果,是无实法。如果有无二俱就是涅槃,那么油灯也应该解脱。不仅是柱子和油灯,一切有为法都可如是具足有实无实,所以也都应该成了解脱。但谁都知道有为法并不是解脱,所以涅槃不应该是有无二俱。如果对方说柱子、油灯的有无二俱与涅槃的有无二俱不同,那我们就可进一步用能立等同所立等应成派的不共三大因来遮破对方。

  慈诚罗珠堪布在他的《中论讲记》中说,他在台湾圆光佛学院讲学的时候有人提出疑问:如果五大因等推理方式是藏传佛教所特有的,那么这种推导方式有没有佛教根据?如果没有,就根本不属于佛教。如果有,就不是藏传佛教的不共特点。堪布回答说:这些推理在佛经以及龙树菩萨的论典中都有,只不过不明显。而藏传佛教的论师将不明显的内涵提炼出来并昭然示众,所以就成了藏传佛教的特点。

  藏传佛教特有的中观推理——共同五大因、不共四大因是前辈高僧大德们为后学开创的一条通往般若智慧的通途。这样的理证什么样的智者也不可能推翻。依靠这些推理非常容易通达中观的道理,也很容易遣除相续中的各种怀疑与实执。如果没有这些窍诀,要从《中论》直接理解中观的内涵就相当困难。

  丑二、(以互相依靠而破):

  若谓于有无,合为涅槃者。

  涅槃非无依,是二从依生。

  如果说有实无实和合为涅槃,那么涅槃也就并非无依而有了,因为有实无实都是依靠他缘而生的。

  涅槃本来是不依靠因缘的,但依对方的观点来看,既然涅槃是有实法与无实法合二为一的本体,那涅槃也成了依靠他缘而生了。因为涅槃上的有实法——涅槃本体的智慧,要观待遣除了业和烦恼的无实灭法才能安立;涅槃上的无实法——遣除了业和烦恼的无遮部分,也要观待涅槃本体的智慧才能安立。既然组成涅槃的有实法与无实法都要互相观待,那涅槃怎么不是缘起法呢?

  《中观庄严论释》说有两种无实法,一种是不观待他缘的无实法,如石女的儿子、兔角、龟毛,这在名言中也不存在;还有一种是观待有实法的无实法,比如遣除了瓶子存在后的无瓶,遣除了柱子存在后的无柱,这在名言中存在。这两种无实法都是分别念的假立。比如,无柱、无瓶实际上就是在分别心前遣除了柱子瓶子的无实;石女的儿子也是这样,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石女和一个孩童,再将二者结合起来——孩童就是石女的儿子,但这只是假想而已,在外境上并不存在真实的本体。

  丑三、(以成有为法而破):

  有无共合成,云何名涅槃?

  涅槃名无为,有无是有为。

  有无共俱和合而成的法怎么能成为涅槃呢?涅槃是无为法,而有无兼具之法是有为法。

  对方认为涅槃是有实法与无实法和合而成之法。但中观宗认为涅槃并不是有无和合之法,如果这就是涅槃,那涅槃就成了有为法。为什么呢?因为涅槃本来是无为法,而有实与无实都属于有为法,既然有实与无实都是有为法,那么二者和合之法也就成了有为法。

  有部宗认为无为法——虚空、抉择灭、非抉择灭都是有实法,其中的抉择灭就是灭谛涅槃;而经部宗则认为无为法涅槃是无实法。不管他们讲的无为法是有实法还是无实法,实际上仍属于有为法。而中观宗所谓的涅槃既不是有实法,也不是无实法,更不是有实无实综合的法,而是远离有无是非的戏论、超越一切言思的大无为法。

  法王如意宝引用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教言这样讲过:所谓涅槃如虚空只是一种比喻,因为涅槃远离一切戏论,而虚空只是指无有阻碍的空间,它并未离开戏论。如果涅槃就是虚空,那所有知道虚空的人都证悟涅槃了。

  以前学《俱舍论》的时候我提过,俱舍和因明里的有为法和无为法与中观里的有为法和无为法的概念不完全相同。虽然我们有时候说有实法和有为法相同,无实法和无为法相同,但详细分析时还是有一些差别:从因明的角度讲,有实法就是指能起功用的法,无实法就是指不能起功用的法。而中观宗认为,有实法是实有、有自性的法,无实法是指遮破有实的部分。

  上面这些道理,希望大家能够结合俱舍、因明、中观来分析。

  丑四、(以明暗之喻而破):

  有无二事共,云何是涅槃?

  是二不同处,如明暗不俱。

  有实与无实二者共住,这怎么会是涅槃呢?因为这二者不可能同处,就如明与暗不能同时具足一样。

  对方认为:虽然涅槃不是有实法与无实法,但涅槃却以有实无实二者的自性而存在。比如存在的瓶子是有实法,瓶子上不存在氆氇是无实法,二者都在瓶子上存在。

  中观宗破曰:这只是一种遣余 ,实际上并不成立。这种有无同体不要说在中观的胜义理证前,就是在因明理论前也不成立,因为在外境的瓶子上并没有真实的有无同体,只是以分别心耽著瓶子的有实与无实法同体而已。以中观的理论来分析时,有实法与无实法各有自性,二者完全相违,如果承认瓶子的有实与无实法同体,那么光明与黑暗、火和水也都可以同体存在了,但这一点谁也不敢承认。同样,有无同体的涅槃也无法成立。

  子三、(破有实无实非二者成立)分二:一、破非二者本体;二、破非二者能立。

  丑一、(破非二者本体):

  分别非有无,如是名涅槃。

  若有无成者,非有非无成。

  分别非有实非无实是涅槃也不合理。因为只有有实无实成立,非有非无才能成立。

  对方认为涅槃是既非有实也非无实。对此破斥,如果所破的有实法和无实法成立,那么非有非无也可以成立,但有实法和无实法都如石女儿一样不成立,既然如此,那破除所破之后的本体是不是涅槃呢?谁也不会承认。其实非有实非无实只是分别念前假立的一种总相,虽然我们觉得好像有这种非有非无,但实际上其本体并不成立。《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说:“倘若所破法无实以及有实二者成立,则遮破有实无实二者的非有非无法也可以成立。但是,前面已经反复地论证过,有实法与无实法二者是根本不存在的。既然如此,遮破其二者的特法——非有非无也不应该成立。所以,非有非无的所谓涅槃也就不会存在了。”

  丑二、(破非二者能立):

  若非有非无,名之为涅槃。

  此非有非无,以何而分别?

  如果非有实非无实是涅槃,那此非有非无的涅槃依靠什么而分别呢?

  上一颂遮破非有非无的涅槃本体,这一颂遮破这种涅槃的能立,也就是说现证这种涅槃的补特伽罗或有境智慧不存在。

  针对对方所执著的涅槃是既非有实,也非无实的自性,中观宗问:这种“非有非无”的法性,究竟是由哪位补特伽罗来明了、证知呢?颂词中的“分别”,按藏文版本来看,译为“现前”似乎更好理解。《显句论》说,“现前”就是了知、认识、证悟的意思。如果涅槃是非有实非无实,那么证悟非有非无的涅槃者存在还是不存在?如果存在,那就说明连人我还没有打破。如果不存在,那么谁来证悟这种非有非无的涅槃呢?如果对方仍然认为证悟涅槃者存在,那请问:他是以什么方式来了知涅槃的?是用心识来了知还是用智慧来了知?如果说是用心识来了知,那这种了知不可能成立。为什么呢?因为凡夫的心识是执著相的,而涅槃是无相的,有境和境不统一,所以根本不可能了知。假如以分别心真的能了知涅槃,那也只能说明这种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因为凡夫人的心不可能超越戏论,所以无法了知无戏论的涅槃。如果是用智慧来了知也不合理,因为智慧的对境是无生空性,而非有非无的“涅槃”却是两种成实法的和合,所以智慧不可能了知这样的涅槃。这是根据《显句论》的推理方式作的抉择。

  癸二、(破所依之佛陀四边)分二:一、破佛陀之四边;二、以此所成立之义。

  子一、(破佛陀之四边)分二:一、破佛陀已灭度之四边;二、破佛陀住世之四边。

  丑一、(破佛陀已灭度之四边):

  如来灭度后,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非有及非无。

  如来灭度以后,不能说有实与无实,也不能说有无二俱和非有非无。

  从名言的角度来讲,涅槃和佛陀之间有能依所依的关系:所依是佛陀,能依是佛陀所证悟的涅槃。前面遮破了能依涅槃的四边,这里遮破所依佛陀的四边。首先破佛灭度以后的四边。

  在名言中,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通过修行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成佛后三转*轮,之后在拘尸那城熙连河旁边两棵娑罗树之间示现涅槃。涅槃的情景在《西藏古代佛教史》等很多历史书中都记载得很清楚。1990年法王去印度的时候也朝拜了佛陀涅槃的圣地,那里有锡金的施主造的一尊释迦牟尼佛的涅槃像。当时可能是下午六七点钟,太阳已接近了西山,上师流着眼泪说:“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为众生带来了如是的快乐,最终也显示了涅槃……”

  那佛陀灭度以后到底存不存在呢?佛灭度以后,不是有实也不是无实,不是有实与无实二俱也不是非有非无双非,而是离一切戏论的。

  丑二、(破佛陀住世之四边):

  如来现在时,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非有及非无。

  如来住世时不能说有实与无实,也不能说有无二俱与非有非无。

  有人认为: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鹿野苑、灵鹫山、广严城等地转了显宗*轮,在米积塔等处转了密乘*轮,所以应该说释迦牟尼佛在住世期间存在。

  破曰:涅槃离开一切戏论的缘故,不能说住世者释迦牟尼佛以有实、无实、有无兼具或非有非无的方式存在。当然,如果在名言中也否认佛陀来过这个世界,那就是对历史的践踏,有智慧的人都不会这样说。但是在讲到胜义时,完全可以说住世的佛陀也是离开四边的。

  子二、(以此所成立之义)分二:一、成立轮涅无二;二、成立无记见不合理。

  丑一、(成立轮涅无二)分二:一、宣说轮涅无二;二、宣说轮涅无二之理。

  寅一、(宣说轮涅无二):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

  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

  涅槃与世间没有少许分别,世间与涅槃也没有少许分别。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涅槃和世间无二无别。《观如来品》云:“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如来与世间平等,所以如来所证的涅槃也与世间完全平等,没有少许差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反过来讲,世间也和寂灭涅槃没有少许差别。

  佛经云:“诸比丘,生老死之轮回无始无终。”意思是轮回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虽然在未经观察的时候,一切众生都有生死流转;但在胜义中,轮回没有前际也没有后际,其本体是离一切戏论的,和涅槃没有少许差别。《定解宝灯论》云:“轮回以及涅槃法,其实无有贤与劣,证悟等性无贤劣,即是善妙之定解。”

  曾经有道友问:“心最初是怎么产生的?”我回答说:“就像虚空中忽然显现的云雾一样……”很多大乘经论中都说,非理作意等虚妄分别心是忽然显现的客尘法,就像天空中忽然出现的乌云一样。这些教言的意义很深,大家应该认真思维。按因明的观点,心无始以来就存在,《量理宝藏论》云:“心不观待他因故,依因前际无始成。”意思是,刚刚生起的心(有法),是以近取因的前心作为前提(立宗),除自己前面的同类以外不观待他因之故(因),如同现在的识(比喻)。也就是说,以同类因的推理方式来观察能证实心的前际无始。

  大家在轮回中流转了这么久,值遇佛法时应当珍惜修行的时间。昨天有一位老喇嘛,中午还跟大家一起吃饭,下午一点半的念经他也参加了,念经以后他还超度了一些死人,超度以后他就回家在床上显示圆寂了。当然,以这种方式圆寂还是很快乐的,没有什么痛苦。但他先给别人超度,不久自己又成了超度的对象,这充分说明了无常的道理。华智仁波切说过:超度别人的人过一会就可能会成为被超度者。所以,大家什么时候也不要忘了无常,这非常重要。

  寅二、(宣说轮涅无二之理):

  涅槃之实际,即为世间际。

  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

  涅槃的真实边际就是世间的真实边际,如是二者的边际没有毫厘差别。

  “涅槃之实际”,即涅槃的实相。涅槃的究竟实相就是世间的实相;反过来说,世间的究竟实相就是涅槃的实际。两者没有毫厘的差别。因此,从实相上讲,现在所见所闻的一切万法实际上就是涅槃。比如,有眼翳者看见的黄色海螺实际上就是白色的海螺。再比如,国王的太子变成了乞丐,后来太子当了国王,国王就是原来的乞丐。同样,凡夫人所见的一切现象的本体就是涅槃——究竟清净之实相。《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记载了一则公案:“舍利子见此佛刹为不清净,而具髻梵天见为清净,彼二辩论时,佛陀示现此刹均现清净,使皆见之,佛即言:‘吾刹恒时如此清净,然汝等未见矣。’”可见,万法本来是清净的,只不过以分别念染污故无法通达,轮回和涅槃也没有丝毫差别,只是被习气障住的缘故不能认识。从显宗的观点来讲,世间本来是离一切戏论的。从密宗的观点来讲,世间与五佛、五佛母无有任何差别,有些窍诀书说:五毒的本体就是五种清净智慧。

  这个颂词的意义进一步深入就和密宗的轮涅无二、等净无二的教言很接近。因此,密宗的见解实际上在显宗中也有说明,只不过是以比较隐含的方式说明的。大家应该明白,其实显宗和密宗在究竟的观点上是互相圆融的,无有任何矛盾。

  在解释完这个颂词之后,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中唱起了证悟缘起空性的金刚道歌:“诶玛啊拉拉!稀有精彩心甚喜!现有悉皆为空无,却生轮涅种种相。因空性故其边际,始终了然不可得。有无现空平等性,文殊金刚阿字形,自龙猛王喉间传,融入我心之当下,颂出无现水月咒:嗡耶达玛黑德抓巴瓦黑顿得堪达塔噶多哈亚挖达,得堪杂哟讷若达诶望巴德玛哈夏玛呢耶索哈。空无法性自性故,诸现悉皆为缘起。以缘起故无欺惑,称为缘起胜三宝。以此胜见谛实语,则可吞没虚空界,且愿龙猛文殊尊,恒常生起欢喜心。”

  我想,在座的道友闻思了《中观根本慧论》以后应该会生起一些前所未有的境界,这正是令传承上师和诸佛菩萨生欢喜的根本因。一般来说,想通过闻思中观在相续中生起一些空性的境界并不容易,一定要辅以信心祈祷才能获得。所以,对中观有信心的道友在闻思的过程中应该再再祈祷传承上师,这样自相续中才能真实生起缘起空性的见解。

  这两个颂词已经宣说了轮涅无二的道理,这在《定解宝灯论》中是以窍诀的方式宣说的。

  缘起空性的确是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佛法的精华。多识活佛也这样说:在佛陀所说的道理当中,精华中的醍醐就是缘起空性法门。我们现在能遇到这么殊胜的法门是极难得的,因为对它生起少许的信心或合理的怀疑都能断除轮回的根本。虽然善恶因果唯有佛陀的佛眼才能照见,但通过教证以及传承上师们的教言可以知道,听一堂课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听课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稀有,各大院校千千万万的人都在听课,但能听闻《中观根本慧论》却需要多生累劫积累资粮,没有资粮根本听不到中观法门,即使听到了能理解也非常困难。末法时代,一般的凡夫人修学佛法很难没有身体的疾病、内心的恶分别念等重重违缘,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大家应当对有机会听闻此法门感到无比幸运。

  丑二、(成立无记见不合理)分二:一、宣说无记见;二、破斥无记见。

  寅一、(宣说无记见):

  灭后有无等,有边等常等,

  诸见依涅槃,未来过去世。

  如来灭度后有无等四边,世间是有无等四边,世间是常无常等四边,以及身体与寿命是一体还是异体,这些见分别依涅槃、未来世和过去世而安立。

  颂词中讲到的十四种无记法,前文已多次提及过。在释迦牟尼佛尚未出世的时候,印度等地有许多外道,这些外道所持的见解不离常断二见,广分则有六十二种或三百六十种之多 。外道论师始终耽著器情世间是有边、无边……如来出世以后,外道即以十四种法问于佛陀。佛陀彻底了达一切众生的根基,知道不论作何种回答外道都会落入戏论,所以默而不答,以佛陀未作回答故称为十四种无记法。

  十四种无记见是:如来灭度以后是有、无、有无二俱还是二者皆非;世间是有边、无边、有无二俱还是二者皆非;世间是常、无常、常无常二俱还是二者皆非;身体和生命是一体还是异体 。如来灭后的四种见是依涅槃生起的;世间是有边无边等四种见是依于未来世生起的;器情世间是常无常等四种见是依于过去世而提出的。

  其实,从诸法的本体而言,十四种见都不成立,因为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如果在空性中可以成立这些边戏,那么石女的儿子也可以说是有边、是无边……但这根本不可能成立。所以下面龙猛菩萨站在空性的角度对这些边执见一一予以遮破。

  寅二、(破斥无记见)分二:一、破前八无记见;二、破后六无记见。

  卯一、(破前八无记见):

  一切法空故,何有边无边,

  亦边亦无边,非有非无边?

  一切法都是空性的缘故,哪里存在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呢?

  表面上看这一颂只遮破了四边,但实际上已遮破了十四无记中的八种见,一是依靠涅槃而提出的四种见,即如来涅槃以后是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一是依靠未来而提出的四种见,即世间是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

  一切法都是空性的缘故,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都无法成立。既然释迦牟尼佛的本体不成立,那么佛灭度以后是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怎么会成立呢?既然世间的本体不成立,那么世间是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怎么会成立呢?这八种边都不成立。

  卯二、(破后六无记见):

  何者为一异,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一切法都是空性的缘故,哪里有一体异体?哪里有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这里破十四种无记中的后六种见。和前面的推理方式一样,一切法空性的缘故,怎么会有身体和生命的一体异体呢?又怎么会有器情世界的常、无常、二者兼具、二者皆非呢?这六种见根本不可能成立,就像石女的儿子不存在,则不会有他的相貌端严、身材魁梧一样,因为差别事不成立,差别法也根本不可能成立。

  辛三、(遣除他宗所说之过):

  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

  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

  在真实的胜义中,一切万法了不可得,寂灭一切戏论,没有人,也没有处所,佛陀也从未宣说一句法。

  对方提出,既然涅槃等法都是空性,那么佛陀为众生获得涅槃而宣说这么多法门难道都成了毫无意义?

  对此破曰:在名言中,我们也承认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在印度各大圣地转了三大*轮,宣说了无量法门,摄受度化了无量众生。这是事实,在佛教历史上也有记载。但这只是众生面前的显现而已,既然胜义中一切万法丝毫不可得、完全寂灭了有无是非等一切戏论,所以也就没有人,没有处所,也没有佛陀所说的法。

  就像梦中,首先遇到危险,之后有人来帮助你,最后自己从恐怖中获得解脱,这些在梦中都存在。但醒后会知道,梦里的危险与解脱都不存在。同样,众生首先在轮回中感受怖畏,后来依靠佛陀的教言获得了解脱,这一切也都是幻象,实际并不存在。所以,在胜义中没有人,没有法,释迦牟尼佛也没说过法。《圣者如来秘密经》云:“寂慧,自如来成道现前无上圆满正等觉之夜,及至无诸取受而获得涅槃之夜,如来未曾说一句法,未来亦不说。”这个教证在《显句论》、《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中都引用过。

  虽然名言中有佛陀的教言、说法的善知识以及听法者,如颂云:“真法及说者,听者难得故。”但从胜义的角度而言,一切万法了不可得,《入菩萨行论》云:“是故诸众生,毕竟不生灭。众生如梦幻,究时同芭蕉,涅槃不涅槃,其性悉无别……”

  己二、(以教证总结):

  《金刚经》云:“‘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云:“本无涅槃法,佛说诸涅槃,如虚空作结,虚空自解开。”

  《梵天王所问经》云:“实无有涅槃,如来说涅槃,如虚空自结,如虚空自解。”“梵王白佛言:‘若有分别众生欲得一切法有起有灭者,佛于其人亦不出世。若于涅槃起分别相言是有体者,然彼众生决定不能出于生死。世尊,涅槃者,其义云何?一切相皆寂灭,是为涅槃。一切所作皆已谢,是为涅槃。世尊,愚痴众生于佛法中虽得出家,而堕外道见中求涅槃体,如于麻中求油,指手言得,何异乳中求觅生酥?若于一切法毕竟寂灭中求涅槃者,乃至是邪慢外道中声闻,非佛法中声闻。若是正见成就行者,不作一法有起有灭,亦不欲得证获一法,亦不见圣谛理。’”

  《摩诃般若经》云:“佛告须菩提:‘涅槃者,如幻如梦,如影如焰,如镜中像,如水中月,如乾闼婆城。’”

  《中观根本慧论·观涅槃品》传讲圆满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每一个人都想好相貌,一个很美丽的相貌,怎么修法?要美丽的心,心好相就好了,相随心转;心不好,要想相好,怎么想也想不到。有一些愚人去美容,相貌是修好了,是蛮好看了,但是不到一个礼拜毛病发作了,苦不堪言,得不偿失。我们要想自己的相好,一定要修好因,要存好心,要做好人。好心好人的相貌一定好,这是一定道理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