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无性”最快活
2015/5/22   热度:560
“一生无性”最快活
“不计较”是积极而不是消极。
——禅语
美猴王一见那菩提祖师,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祖师道:“你是哪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哪里修什么道果!”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什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什么?”猴王道: “我也无父母。”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猴王道:“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师闻言暗喜道:“这等说,却是个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哪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这是《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的一段。
我喜欢读《西游记》,因为这本书里不仅仅有活生生的人物和故事,还包含着活生生的佛法智慧。
菩提祖师问美猴王你姓什么,猴王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美猴王的答非所问着实闹了一个大笑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打岔了,牛头不对马嘴。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情节,但绝不是个笑话那么简单。“一生无性”这样的话从猴子嘴里讲出来,我想菩提祖师一定是吓了一大跳的。
“一生无性”,这是美猴王从东胜神洲“逐渐行来”到达南赡部洲,“飘洋过海,登界游方”十数个年头才悟出的一句话,我想也就是章回标题“心性修持大道生”所指的“大道”吧。
“一生无性”用美猴王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你可以说他是宽容,也可以说他是忍让,但我更愿意称之为:不较劲。“不较劲”就是不苛求别人,也不为难自己。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丽,就在于它的多姿多彩,有高山,有深谷,有大海,有溪流,有参天巨木,有小花细草,什么都有;人也是一样的,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有黑人,有白人,有高大的,有矮小的,有聪明的,有愚钝的,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所以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没有谁的生活是独立于别人之外的,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之中,每个人的生活都要和很多陌生和熟悉的人交错,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无法摆脱。今天和知己把酒言欢,明日和敌人刀锋相见,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有融合也有交锋,有很多的莫须有,有很多的无缘由。比如你和一位朋友擦身而过,你跟他打招呼,他没有还礼,你作何感想?有人处之淡然,有的人则耿耿于怀。有的人会说他近视眼,没看见吧,这件事儿也就过去了;有的人会说,他肯定有心事,不知在想什么,心不在焉,所以视而不见,这件事儿也就过去了;有的人会不高兴,我跟你打招呼,你也应该跟我打个招呼,这样才算公平嘛;有的人就很不忿,他怎么那样,傲什么傲,不就是学问比我好、名位比我高、财富比我多……最后自己气得要死。其实人家只是近视眼,没注意到你而已。你气得要死,人家却什么事儿也没有,何苦呢?
所以人活着不可以太计较,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说,付之一笑就好了,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人和人本就不一样,有的人从正面看很美,有的人从侧面看很美,有的人从背面看很美,不要因为人家说你一句不漂亮就耿耿于怀;人们的审美标准千差万别,不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容许人家说一句不好。所以,不奢求别人也非常重要。
这个世界因为多彩多姿才会美丽,我们的生活也因为和别人紧紧纠缠在一起而丰富有趣,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不合心意而不痛快,那样只会徒增烦恼。要我说,人这一生,只要保持一种“不较劲”的心态就足够了,像美猴王一样“一生无性”,你会活得很洒脱,活得很快活。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什么叫忏悔?知过即改,后不再造。所谓“后不再造”,就是儒家讲的“不贰(èr)过”——过失只有一次,下次不再犯同样的过失。所以天天发现自己过失,这叫开悟,人觉悟了;每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是迷惑,这一天空过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