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法妙计


2015/5/22    热度:225   

  传法妙计

  少康法师是净土宗五祖,少年出家,历学法华、楞严、华严、瑜伽等经论。他本是位学问僧,但到唐德宗贞元初年(七八五年),却突然改换门庭,学起净土,专门念佛了。

  原来,那年少康游学到了洛阳白马寺。有一天,他到佛殿,突见殿上有部经书放出光芒,映照一室。少康深以为奇,上前一看,经书封面上写著「西方化导文」几个字,署名善导,却是净土宗二祖所作。少康法师便说∶「我若於净土有缘,经书当现出更大光芒。」言未毕,果见经书又放出更大的光明。少康法师由此心服,便发誓道∶「海枯石烂,我的净土之心不可改变。」遂至长安光明寺,礼拜善导和尚生前所居的僧舍。突见善导的遗像飞至空中,说∶「汝依吾教广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养(指净土)。」话刚说完便不见。少康於是心有所悟,便至浙江传播净土法门。

  那时,浙江对净土法门并不熟悉。所以,少康来到後很少有人接受他的教化。

  怎样传法呢?少康想到了一条妙计∶从娃娃抓起。他便以自己乞来的钱引诱孩子们说∶「阿弥陀佛是你们的老师。有谁念阿弥陀佛一声,我便给谁一枚铜钱,念十声者,给钱十枚。」孩子们年幼无知,也不知阿弥陀佛何意,听说有钱,便争先恐後地念起佛来。少康也果然履行诺言,把乞来的钱如数付给了孩子们。不久,消息越传越远,来少康面前念佛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少康没那麽多钱支付,便酌情减量。

  一个月後,他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没那麽多的钱了,但我也不想让你们白辛苦,从今而後,每念佛十声,给钱一枚。」孩子们见钱给少了,但仍有钱可挣,便不以为意,反而念佛念得更快了,每个孩子都想多挣些钱呢。

  这样月月下来,到了一年之後,孩子们念佛已成了习惯,少康不给钱了,一张张小嘴却仍是常宣佛号。受孩子们影响,当地的大人无论贵贱,也都念起佛号来。少康在街头巷尾一过,所见之人皆佛号声声,响成一片。少康笑了,妙计终於得售,净土法门终於在百姓心中扎下根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 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是教人自觉、教人自信。佛所说的这些佛法、道理和方法,都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的;真心的自然流露,没有妄心。妄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佛陀教化众生,无非是引导众生突破执着,超越执着,使他成就。但佛菩萨教化众生离不开“方便”,为什么?因为真实是说不出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能说的全是方便。释迦牟尼佛告诉人,他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法。为什么?因为四十九年统统说的是方便法,真实法一句也没说到。释迦牟尼佛所说这些方便法,目的是教人从方便去体会真实。从这个意思,我们也可以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句句都是说真实法,方便即是真实!这叫善巧、叫权变。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