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10)


2014/9/3    热度:612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10)

 

  法性大平等性之六法:如空觉性边解脱之中,

  轮涅无偏离名言取舍;无作法身基解脱见中,

  不思何者远离所缘境;实相自性智慧到彼岸,

  无有傲慢斩断耽著藤,一切佛陀行境任运成。

  我们应当了知法性大平等性之六法:在犹如大虚空之觉性边解脱中,不清净的轮回法与清净的涅槃法是平等无别、毫无偏袒的;在犹如虚空之觉性边解脱中,轮涅诸法本体即是远离名言取舍等边执戏论的;在本来无有能作所作的大法身基解脱中,不用思维何者,何者也不存在;在无作大法身的基解脱中本来就远离一切所缘境,诸法皆是大平等的本性;在通达究竟实相、自性智慧究竟到彼岸的境界中无有任何傲慢,一切皆平然而住;在自性智慧究竟到彼岸的境界之中,自然能斩断内外一切耽著的藤蔓。如是修者,于一切佛陀的行境均能任运自成。

  觉性安住法性六境界:信心之中自身欢喜住;

  实相之中稳重含笑住;禅定之中庄重坦然住;

  觉受之中焕发昭然住;法性之中莹澈清然住;

  自证之中威严凝视住。如是而修处智觉性中。

  觉性安住法性的六种境界:一是在强烈的信心之中,行者自身柔和、面带微笑,如是欢喜而安住。二是在了认实相的境界之中,身体稳重、心不外散而含笑安住。三是在极其稳固的禅定境界之中,我们的身心自会庄重、坦然而安住。四是在获得修证的觉受之中即可焕发喜乐、昭然而安住。五是在通达法性的境界中,我们即可莹澈清然而安住。六是在自明自证的境界中,我们将以威严凝视而安住。如是修习的瑜伽师必定会处于智慧的觉性之中。

  善缘法器所具之六法:敬信究竟做事不退心;

  诚信正法警惕业因果;誓言清净慈爱诸道友;

  与法相应欢喜行善法;对治力大恶缘自解脱;

  获得暖相精进而修持。佛说此乃殊胜宝法器。

  显密共同承认之善缘法器应具的六种条件:一是当我们对上师三宝的恭敬信心达到究竟稳固之时,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始有终,绝不半途而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退失自己对上师三宝的恭敬与信心。二是若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诚敬地信受正法,那么时时刻刻都会警惕业因果而善加取舍,绝不会粗心地忽视微善微恶之事。三是若我们所受持的密宗誓言都非常清净,未曾受丝毫的毁损、染着,则自然会慈悲关爱修行途中的一切道友,彻底寂灭嫉妒恶心。四是若我们自心能与佛法相应,则无须他人劝勉而自然会欢喜行持一切善法。五是若我们对治一切邪行恶念的毅力很强大,则能勇敢地面对一切魔缘,且百战百胜,不受任何损害,如是自己就能从所遭受的一切恶缘中自然解脱出来。六是在修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以及恭敬信心等法时,为了在自心相续中获得修法的暖相(感应),我们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精进不懈地修持。佛说具足此等法相之人乃为殊胜之法器。

  恶劣法器无义之六法:虽久修行若未调自心,

  纵居静处无义如野兽;虽通经论若未灭烦恼,

  纵广闻思无义如鹦鹉;虽依上师若未得教言,

  无义如同海岸干渴亡;虽具窍诀若未调相续,

  携带无义如同诸药方;虽得暖相若未证心性,

  修行无义如同入外道;虽大苦行若未生功德,

  精勤无义如洞中旱獭。是故掌握要诀极关键。

  辨别无义恶劣法器之六法:一是有些人虽然经久修行佛法,但若未调伏自心相续,则纵然是居于寂静处,亦无有多大的意义。譬如野兽,虽然长年累月寸步不离地居住在深山野林,但其心相续少许亦不能调柔,仍具蛮横暴恶之性。二是有些人虽然通经悉论,于三藏十二部经论教典无所不知,但若未能调柔自心相续息灭烦恼,且令贪嗔痴等五毒蔓延滋长,则纵然是广闻博思亦无多大意义。譬如鹦鹉虽能学说多种语言文句,但却从来不懂得调顺内心。这种仅说不修如鹦鹉的行者除了能种下些许善根,别无多大意义。全知麦彭仁波切云:“言不为主修为主,不修仅说如鹦鹉。”三是有的修行人虽然多年依止上师,但却未能获得任何修行之教言,只是晃晃悠悠地虚丧时光,或整日以劈柴、担水、洗衣、做饭等琐事而度尽时日,这样修行也无多大意义。如同渴死在海岸边的愚人,海水纵多也无任何意义。当知我们依止上师的目的是为修行而求得相应心相续的教言窍诀,仅依上师而不求受佛法仍无意义。四是有的修行人虽然具足广博殊胜的窍诀,但若未用来调伏内心相续的无明烦恼,则整日携带很多殊胜的法本也无多大意义。如同身患疾病之人,手里虽然拿着很多药方,但若不依方取药服用,则药方于彼根本无有意义。华智仁波切说:“若不调伏自心,抄写法本、著造讲义等均无意义。”五是有些人虽然获得了修行的一些暖相,但若未进一步证悟深层的心性本体,如是修行亦无多大意义。如同趋入外道之人,虽通过观修风脉明点等法亦能获得在空中飞翔、入火不焚、入水不溺、入地无碍等奇妙之相,但都不是解脱正因,故于己无有多大意义。六是有的修行人虽然经历了极大的苦行,但若依修方法有误,相续中未能生起出离心、信心、大悲心、菩提心等功德,那么这样的精进苦行亦无多大意义。如同在洞中冬眠的旱獭,它们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能“如如不动”地安住,但在出洞时却无少许变异。因此修行最为关键的是要对上师三宝生大恭敬与信心;对三有轮回生起强烈的出离心,弃离世间八法等无义琐事;对一切父母众生生起无伪的大悲心,经常安住于如梦如幻的智慧境界中。掌握此等修行要诀是极其关键的。

  殊胜上师所具六法相:依其欢喜内心入正法,

  则彼具有修行之加持;令诸弟子修行自德多,

  则具甚深耳传之窍诀;眷属资具归他不嫉妒,

  则灭耽著世间贪欲心;若知一切所思皆入道,

  则具利众大悲巧方便;倘若广大饶益苦难者,

  则具无量悲心菩提心;倘若心宽安乐离琐事,

  则具证悟实相之确信。寻依如是具相之上师。

  最殊胜的上师所应具足之六种法相:一应具足摄受弟子的能力,有缘弟子依止他能生起大欢喜心,且能令弟子的内心真实趋入正法之道,师徒之间有一种默契的相应与殊胜法缘,如是则说明彼上师具有一定的修行和意传加持。二是若上师能以各种善巧方便令诸弟子依教修行、调伏自心相续,而且他自己本人亦具有坚固的信心、大悲心、菩提心等很多殊胜功德,则说明彼上师具足甚深的耳传窍诀。三是倘若上师心量广如太虚,无所不容,随缘化度众生时,无论遇到什么危难,心胸都很坦荡,而且能理智地面对一切,就算是自己的眷属和资具受用完全归属于他人,也不生起嫉妒之心,且能于内心数数随喜,如是则说明彼上师已经灭除了耽著世间法的贪欲心。四是上师若能了知弟子的一切所思,且自己的所作所为亦能引导弟子们破除迷乱而趋入正法之道,则说明彼上师具有大悲心和引导弟子的善巧方便。五是倘若上师能身体力行地广大饶益一切苦难的众生,使之离苦得乐,则说明彼上师具有无量的大悲心与殊胜的菩提心。六是倘若上师心胸宽广、不杂烦恼、安乐无忧、远离闻思修行以外的一切无义琐事,则说明彼上师具有证悟实相的确信。入佛门者寻觅、依止如是具有殊胜法相的上师是最为关要的。

  诸修行人应断之六相:若贪世法具有贪嗔相;

  认为他恨生起邪见相;多执迷现灭失善法相;

  故乡积财退失正法相;希求今生着魔违缘相;

  无有定解失解脱道相。

  诸修行人应当断除之六相:一是如果修行人特别贪执或重视世间法,则说明彼人具有贪嗔之相,我们应当断除这一恶相。二是如果经常认为他人在恨我、蔑视我,则说明自己已经具足生邪见之恶相,所以应当加以断除。三是如果修行人过多地执著迷乱的境现,则说明彼人已灭失了闻思修等善法之相,我们应当断除对迷乱境现的执著。四是若修行人不安住静处而回到充满愦闹的故乡,精勤于积财等琐事,则说明彼人已经退失了修持正法之相。五是如果修行人的所作所为皆以希求今生的名闻利养和温饱等享受为目的,而不为来世修积丝毫善法功德,则说明彼人已经具足着魔之违缘相。六是倘若修行人闻思佛法仅仅满足于寻文逐墨,心中无有丝毫定解,则说明彼人已失去了能得解脱道之相,我们应当断除此不善之举,而依文解义、熟记领纳于心。

  断除错误自性之六法:不供今生来世依处师,

  取悦保护亲友大错误;不诵悉地根本之咒语,

  永无休止闲谈大错误;不积信等圣者之七财,

  积累苦源财产大错误;不修心性本义之实相,

  成办散乱琐事大错误;不调罪过祸源之我执,

  追求名闻利养大错误;不作遣无明暗之闻思,

  自高盲修瞎炼大错误。断此错误趋近解脱道。

  断除错误自性之六法:一是当我们具有财富受用之时,理应供养今生与来世的依怙处——上师三宝。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云:“财富应供四依处。”如果修行人未能将自己的财富上供三宝,反而相赠、取悦于亲友,则是一大错误之举。二应念念不忘地持诵本尊心咒,若不持诵悉地之根本——殊胜咒语,而整日无休止地与人闲扯,则是一大错误之举。三应了知修行人若不修积信、戒、惭、愧、施、闻、慧这圣者七财,而整日积累痛苦之源——金钱财富,则是一大错误之举。四是修行人应当修习心性本义之究竟实相,若不如实修习而整日奔忙于一些令身心散乱的琐碎事情,则是一大错误之举。五是修行人应当经常善调自续,若不调伏一切罪过的祸患根源——我执,而大肆追求名闻利养等世间八法,则是一大错举。所以我们应当经常以理论和窍诀来推理、观寻我的存在,如观察我的来处、去处、安住处,看自己能否依此方式安住如梦如幻的境界,能否依此渐渐削弱我执。六是修行人应作遣除无明痴暗之闻思,若不如理闻思,就不能懂得佛法的基本教义,如是反而贡高我慢地盲修瞎炼则是修行的一大错误。在五浊恶世中,按比例而言,不学佛者多,学佛者少;在学佛者中不修行之人多而修行之人少;修行人当中不欲闻思而盲修者多,真正能以闻思修并进的人确实少之又少。是故我等修行人应当断除此等错误行径而趋近解脱的正道。

  修行核心窍诀之六法:依止功德源泉智者师;

  舍弃迷乱之因颠倒事;他人恶行易染莫交往;

  扰乱禅定根除名言诤;舍弃无有完结之琐事;

  离悉地故莫依他本尊。饮食增贪随得而享用,

  如是而行增上诸善行。

  我们应当了知修行的核心——殊胜窍诀之六法:一应依止一切功德的源泉,即具有智慧的殊胜上师。二应舍弃令身心迷乱之因,即世间的颠倒诸事。三应远离与秉性恶劣者之交往,因为自己的见解尚未稳固,定力极其微弱,很容易染着他人的恶劣行为,故切莫与之交往。《佛子行》中亦云:“交往恶人增三毒,失坏闻思修事业,令成无有慈悲者,远离恶友佛子行。”四应远离扰乱修习禅定之因,即热衷于名言词句咬文嚼字的争论,因为这些争论除增上分别寻思外,别无意义。五应舍弃世间琐事,若自己放不下世间琐事,则其会如海浪般连绵不断、永无止息,只有彻底看破、放下,世事才会有终了的时候。六应依修能成就一切悉地的唯一本尊,如果对本尊也弃旧迎新地改换依止,则有远离悉地的过患,是故除自己已经选定的本尊以外,切莫随意改换依修其他本尊。若能专一依修固定的本尊、吟诵其心咒,并将诸佛菩萨与本尊融为一体而观修则能成就殊胜悉地。此外,修行人若过分贪执美味佳肴,则会愈来愈增上贪欲之心,故应随缘所得而享用,不可过于追求,我们若能如是行持,则相续自然会增上诸多善法功德。

  依恶上师沾染六过患:依恶知识一切诸弟子,

  以邪宗派沾染常断见;以恶行为引入颠倒途;

  以劣道相增长嗔怒心;以盲修习积迷现习气;

  以颠倒修导入世间法;以恶劣果堕入恶趣中。

  故求解脱道之诸信士,当善观察彻底而舍弃,

  违缘邪魔恶劣之上师。

  如果不依经教善加观察、取舍上师,而盲目地依止了一位邪恶的上师,则弟子一定会沾染上诸般过失,如是过患归摄为六种:一是如果不幸依止了一位恶知识,则跟随他的所有弟子都会因邪宗教义而在心相续中沾染常断之邪见。二是以彼邪知识的恶劣行为将会把弟子们引入颠倒的歧途,诸如教令弟子吸咽、饮酒、杀生祭神等非理恶行,由于弟子们不具智慧,不辨是非真伪,故无正确取舍的能力,唯依师教而行,如是将会埋下严重的过患。三应了知以一些鬼神有漏的神通,开天眼、显示种种怪异变化等低劣的道相者,非但对修行不利,且易增上嗔怒之恶心。四是若修行人以邪法盲目修行,则根本不会增上善法功德,唯能累积迷执现法的不良习气,因其不具真实智慧与殊胜窍诀,所修持的完全是丧失大悲心的邪法。如云:“一盲引众盲,相牵入悬崖。”五是恶知识将会以颠倒的修行把弟子们完全引入世间法中,如追求名闻利养、互相勾心斗角、蔓延贪嗔恶心、不择手段地强夺巧取等,必将造成严重的过患。六是以此诸般恶行必定会感召恶劣的果报——直接堕入恶趣中感受无量的痛苦。是故为求解脱正道的诸信士们,首先应依经教善加观察自己将要依止的上师,具法相者终身依止不离,不具法相者就不要结成师徒关系,为免误入修行的歧途,应当舍弃违缘之因——邪魔般恶劣的上师。

  沾染恶友行为之六法:交往愚夫沾染无聊行;

  交往少年沾染嬉戏行;交往俗人沾染农商行;

  交往商人沾染谋利行;交往嗔者沾染粗暴行;

  交护亲者染求温饱行。故舍恶友依止善法友。

  我们应当了知容易沾染恶劣道友不良行为之六法:一应了知若常与无智愚夫交际往来,则自己很容易沾染上他们歌舞娱乐、棋牌赌博等无有任何意义的无聊行为。二应了知若常与少年人交往,则自己容易沾染上他们幼稚的嬉戏行为,如做游戏、捉迷藏等散乱事。三应了知若常与世间俗人交际往来,则自己容易沾染上他们经商务农等行为。四应了知若常与商人们交际往来,则自己容易沾染上他们那一心谋求财利的不良行为。如整日盘算以什么方法去挣钱,怎样以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等,为挣钱而挖空心思。五应了知若常与有嗔恨心的人交往,则自己容易沾染上他们那邪恶、蛮横的粗暴行为。六应了知若常与喜于护亲之人交往,则自己容易沾染贪求温饱等享受的行为。是故我们应当舍弃恶劣的道友,而应依止具有善法与正知正念的道友。

  依止祸殃家人之六过:虽生无常心然懈怠修;

  虽具智慧信心无修时;虽知今生无用不舍世;

  虽具深法然仅羡慕修;广闻博学然未利自他;

  虽懂实相见解平庸死。莫入如是之途当谨慎。

  依止家人所致祸殃之六过:一是我们对万法虽已生起了无常心,但若常与家人共聚畅谈,则会随他们的分别意趣而变得懈怠,以致耽误修法。二是我们虽然具足领悟经论的智慧,对上师三宝亦有一定的恭敬与信心,但若常与家人相聚,则整日忙碌琐事,占用了宝贵的时间却未能脚踏实地的修行,且会殃及自己的慧命。三是我们虽已了知今生的一切均无用处,一切都是烦恼过患之因,但若依随家人与亲情的牵扯,则不能舍弃世间,而且一头扎入世法苦海之中不能自拔。四是我们仰赖上师鸿恩,虽已具足了甚深法要的传承,法本不缺、万事齐备,但因家人的牵扯而未能实修,仅仅处于羡慕修行的心境状态又有何用呢?如当今口中赞叹大圆满殊胜的人虽然很多,但真正实修大圆满者却寥寥无几。五是我们虽已畅游在佛法的海洋里,精勤地闻思三藏教义,然因家人的牵扯而未能履行初心——真实成办自他二利,如是不但荒废了自己的宝贵学识,而且也葬送了自己难得的暇满人生。六是我们依靠上师明示的殊胜窍诀,虽已懂得了诸法实相的见解,但因家人的牵扯而未能依见起修,结果在临终时还是平庸而死,岂不哀哉?是故作为修行人我们千万不要误入与家人牵扯的歧途,而应当机立断地谨慎取舍,割爱辞亲、义无反顾地步入修行之道。

  宣说为魔诱惑之六法:贪财者为财物魔诱惑;

  具智者为功德魔诱惑;高官则为贿赂魔诱惑;

  富者则为福德魔诱惑;恶业者为逆缘魔诱惑;

  求名者为美言魔诱惑。此等之人极多莫跟随。

  宣说为鬼魔所诱惑之六法:一是若修行人贪享财富,则必定会为财物魔所诱惑而致身心随钱财所转不得自在。二是具有智慧而未成熟究竟之人,虽然表面上的能力、事业等都显得很强大,但实际上却是为功德魔诱惑所致的虚伪表相。有些修行人往往被自己的表面能力、功德所蒙蔽而起贡高我慢之心,或恃才傲物,诽谤佛法及高僧大德,以非说是,以伪说真,蒙骗世人、造业无边还认为自己满有能力。三是若人身居高官显位,则易为贿赂魔所诱惑,往往见利就上。俗话说:“拿别人物手软,吃别人物嘴软。”受贿之人自然而然地会昧着良心行诸非法之事。四是若人生活富裕,则易为福德魔所诱惑,所以物资受用过于丰盛亦是修行的一大违缘。五是恶业深重之人在遇到不顺的逆缘时往往会做出毁坏三宝的行为,诸如对上师生邪见、诽谤正法、谩骂金刚道友等,这些都是为逆缘之魔所诱惑的征相。六是希求名利之人总喜闻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且一闻赞言,自心增慢,这即是被美言魔所诱惑的征相。具有上述此等过患之人在当今时代已多得不胜枚举,但我们欲求解脱之人都应培养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切莫与恶劣之人同流合污。

  违背学处过患之六法:思维行为庸俗闲言多;

  迷乱罪行接连不断现;持受种种我执贪嗔见;

  修习恶心邪见不间断;行持不善非法种种行;

  心不入法而随今生转。弃离解脱道之法油子,

  违背戒律罪大当远离。

  违背戒律学处过患之六法:一是违越学处之人,其心境、思维、行为都显得极其庸俗无义,口吐闲言碎语,道友不喜见闻,自身孤立无援,甚为可怜。二是违越学处之人,若不听他人忠言劝告而生惭愧之心,一意孤行,一错再错,则罪行将接连不断地出现。三是违越学处之人喜于持受种种我执与贪嗔恶见,行为蛮横而不讲道理,纵然恶贯满盈,还要强词夺理地为自己巧言辩护。四是违越学处之人,习惯性地串习并坚固恶心,不具丝毫善意,邪知邪见将不间断地生起。五是违越学处之人总是行持不善之法,丧尽天理德性,几乎无恶不作,且以种种恶行为荣。六是违越学处之人,其心难以趋入正法,只能懵懵懂懂地紧随今生的温饱、财富等利养而转。上述之人都是弃离了解脱正道的佛法油子,而且亦是违背戒律学处、罪大恶极的佛教败类,我们应当立即远离这种人。

  断除善恶混淆之六法:莫依无智增长贪嗔师;

  莫摄无信观察过失徒;莫行不善造罪之善法;

  莫作求敬回报之布施;莫作抚养亲友之供养;

  莫为求得利养而说法;听受此言必与正法符。

  断除善恶混淆之迷蒙而明清了认表面上看似善法、实际上不一定是善法之六种法:一是切莫依止无有智慧并增长贪嗔心的上师,因为他会严重污染我们的相续。二是作为上师,切莫滥摄无有信心而喜欢观察上师过失的弟子,因为摄受这样的弟子自他均无意义。三是莫行表面上看似善法而实际绝非善法之事,如以会供为借口而杀生、享用血肉、饮酒,或以贪嗔为因而修双运、降伏法等。四是修行人应以悲心施予乞者所需资具,在布施之时莫作求得别人恭敬与来日的丰厚回报之想,也就是让我们在布施时不要希求未来的异熟果,若能以三轮体空的智慧作摄持则更为殊胜。五是修行人不可将自己的财物用来抚养亲友,因为亲友无修行功德,不能享用十方信众的供养。六是当我们具足讲经说法的能力时,一定要以清净的大悲心将佛法甘露洒遍众生的心田,莫为求得自己的利养而说法,时时应观察自己说法的动机,一旦发心有染便依教加以轨正。凡是听受此等教言并将之融入自心者,必定能与正法相符合。

  心与所行相违之六法:未离俗心表面行正法;

  无有敬信表面依上师;法未入心表面装大师;

  未断愦闹表面依静处;道相未增表面修禅定;

  无有修证表面利他众。智者当弃此六相似行。

  内在之心与外在所行相违背之法有六种:一是若修行人于内心未离开世间法,且贪著不舍,以致三毒烦恼异常炽盛,虽然他们表面上身披袈裟、手持念珠等行于正法,但这种伪装的表相行为却如狐狸披上虎皮一般滑稽可笑。二是我们若对自己的上师无有少许的恭敬与信心,且心高气傲妄生邪见,则纵于表面上伪装出很恭敬的行为,仍会因心行违逆而失去依止上师的意义,且易滋生令自己更加堕落的罪过。三是有些人身为佛子,然佛法教义和调伏烦恼的窍诀等却丝毫未融入自心相续,这种人往往热衷于表面上伪装德高望重的大师之行为,如是来摄受眷属而以高位自居,此等带欺骗性的狡诈行为必定会导致损人不利己的恶果。四是若修行人未断除愦闹心漂浮不定,随处外散,则纵于表面上依于静处仍将成为无意义的相似修行。五是若修行人自己心相续未增上少许道相,则纵于表面上闭目禅修,亦无任何意义,唯是自欺欺人。六是倘若我们的相续中连基本的出离心和大悲心等的修证都未产生,则于表面上大张旗鼓地宣扬要利益他众、弘扬佛法等也无任何意义。具有智慧之人应当舍弃这六种相似的行为。

  虚伪欺骗自心之六法:未得确信口说离戏论,

  以此虚伪见解欺自心;未得修要盲目伺察修,

  以此虚伪观修欺自心;放逸无度粗暴疯人行,

  以此虚伪行为欺自心;不警堕罪表面守戒律,

  以此虚伪誓言欺自心;不求佛果而图智者名,

  以此虚伪闻思欺自心;未证心性向往得圣果,

  以此虚伪之果欺自心。自心不被欺骗极重要。

  虚伪欺骗自心之法有六种:一是若我们的内心根本未得确信,而在口中却妄谈诸法离一切戏论、什么都不执著等,以此虚伪的见解必定会欺惑自心相续。因为我与我所的执著非常坚固,连字面上的信解也未产生过之人,无我空性的定解又如何能从内心生起呢?二是若我们未能获得上师传授的修行要诀,而仅以自己的分别妄心来盲修瞎炼,那么这种以伺察意而修的虚伪观修一定会欺惑自心相续。比如不具窍诀明示而盲修大威德的人,其结果却是把自己变成了罗刹,故依上师所明示的窍诀而修行很重要。三是若修行人放逸无度,无少许内证功德,却妄持粗暴如疯人般的行为,则此种自不量力的虚伪行为一定会欺骗自心相续。四是若修行人不警惕密乘的堕罪而恣意妄行,仅于表面上守持密乘戒律,以秘密誓言做幌子大肆享用五肉五甘露等,则此虚伪的誓言一定会欺惑他自己。五是若人于佛果毫无希求,又无真实的利他之心,而仅以贪图利养之心求取智者的美名,则此人纵然精进地闻思经论亦是一种虚伪之举,所行必定会欺惑自心相续。六是若修行人未证悟心的本性,而向往在余处获得究竟的圣果,则此根本不符合大乘了义经论和密乘窍诀部的教义,当知只有见性才能成佛,故此虚伪之果一定会欺惑自心相续。作为修行人,令自己的心不被种种虚伪之相欺骗是极其重要的。

  断除非理行为之六法:切莫贩卖祖先之法宝;

  切莫同胞相残道友争;切莫违法乱纪行非法;

  切莫散布毒气欺他人;切莫信口开河谤人法;

  放下追求世法之念头,寻求正法修成正等觉。

  我们应当断除非理妄行的六种法:一是作为佛教徒,我们千万不可贩卖祖先大德们之遗教法宝。有些人为了生计而贩卖经书、佛像、铃杵等法物,却不知此非理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过患,了知此理,我们即应断除这种非理之行。二是在同一上师荫护下的同行道友应当情同手足般互敬互爱,切莫同胞相残,亦莫令道友与道友之间互起争执。三是修行人应当安分守己,既不能违越佛规,也不能违越世规,切忌不可行于违法乱纪的非法。四是修行人应当依教如法行持,切莫染污僧团、散布贪嗔痴等毒气而欺骗他人。五是修行人应当言语谨慎,切莫信口开河妄下结论、诽谤他人和正法。六是作为修行人我们应放下追求世间八法的邪念,当一心寻求能使自己获得解脱的正法,进而如法修持,以期早日成就正等正觉的果位。

  如理趋入正法修行者,前往城区过患之六法:

  因中晦气觉受加持失;因起烦恼失坏三戒律;

  因破誓言逆境违缘多;因染迷现丧失见修行;

  因染庸俗心与法相违;因恶业牵还俗成在家。

  是故莫游城区依静处,万一必去亦作囹圄想,

  诸根莫散外境当慎重。

  对于已如理趋入正法的修行人来说,前往城区闹市会出现的六种过患:一是修行人到了城市以后,由于中了晦气之毒,前所修行的一切觉受和加持都会散失,若不及时远离城市,则自己必定会在迷迷糊糊中虚丧光阴,以致摧毁自己的修行与功德。二是修行人到了都市以后,由于不具定力、心无自在,故随境所转而妄起种种无明烦恼,如是必定会失坏三乘戒律。三是修行人到城市去必定会违背自己以前所承诺的誓言,因为以前曾发愿不离静处而专一修行,后来以种种因缘而离去,故一定会步入逆境遭受违缘。四是修行人到了城市以后,由于染着迷乱现境的缘故,自然会丧失见修行之功德。五是修行人到了城市以后,因与普通俗人交往,染着他们贪嗔痴等庸俗心境,故身口意三门的所作所为都会与佛法相违背。六是修行人到了城市以后,因受恶业牵引故身心不能自主,如有些出家人被迫还俗成为白衣而忙于养儿育女等繁琐的事情,如是自然失毁了自己清净的戒行与闻思修事业。是故我等修行人切莫游历于城镇等愦闹区域,应依寂静处精勤修行。万一因某种特殊需要而必须去城区亦应当作囹圄想,思维自己即将步入监狱的门槛,当如是摄心正念。了知身处愦闹城市易遭众多违缘之理,是故我们应守护诸根,切莫令之散乱于外境。

  修行要点总纲之六法:究竟见解趋至佛密意;

  实修当依窍诀方便要;觉性智慧以理而印持;

  心识值遇外境而解脱;一切摄于无变心性中;

  诸法归于大圆满总纲。实修此要即生成菩提。

  我们修行的要点在此可摄为总纲之六法:一应了知无论显宗还是密宗,其究竟见解都必定要趋至佛陀的真实密意,依如是见解实地起修才能现前佛果。此外,若依一般暂时的见解则无法趋达究竟的彼岸。二是我们在实修之时,切莫依分别心自作主张,应当谨依上师所明示的窍诀和方便如理行持。三应了知依教修行所认识的觉性本体并非是自己分别念的境界,而是智慧的境界,我们应以此殊胜正理来印持。四是我们的心识在值遇外境之时,若依上师所明示的窍诀来认识其本体,即会获得自然解脱的境界,这就是密法中最殊胜的窍诀。明知此窍诀后,我们无论值遇什么样的外境,都可将此执境的分别念自然解脱于本基觉性之中。五是我们应将形形色色的一切外境尽摄于无有任何变异,亦无任何改造的心性之中。六是最终一切诸法无不融会于大圆满见修行果的总纲之中,如同百川汇入大海般,大圆满本来即涵盖了一切万法如是存在的自性。当知能实修此等要诀的补特伽罗,即生必定成就大菩提果。

  奠定基础教言之六法:奠定智慧基础行闻思;

  奠定大乘基础学发心;奠定加持基础传承妙;

  奠定证悟基础悟心性;奠定功德基础具勤信;

  奠定快乐基础弃轮回。随行一切圣者之足迹。

  能奠定修行成就基础之教言有六法:一为奠定智慧的基础,我们应当依止上师广行闻思三藏教典。二为奠定大乘菩萨的基础,我们应勤学殊胜发心,首先修学大悲心,接着广学六度、四摄、四无量心直至无上菩提心。所谓菩提心者,即以大慈悲心于众生拔苦予乐,乃至令他们获得究竟解脱的佛果。三为奠定求得殊胜加持的基础,我们应恭敬秉持清净善妙的传承。四为奠定证悟的基础,我们应内悟心性本体。寂天菩萨云:“若心的秘密未能了悟,则一切都是漂泊无定的。”是故当知,所谓的证悟不在于外境,而在于内心之根本自性,只有认识心的本性才能奠定证悟的基础。五为奠定一切功德的基础,我们应具足精勤与信心,因为它是诸功德之母。六为奠定快乐的基础,我们应弃离如火宅般的轮回,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我等修行人若能随行一切圣者菩萨们的足迹,则是最为殊胜的。《札嘎山法》中云:“古往今来的一切高僧大德都是安住寂静处、赞叹寂静处,他们从未赞说过城市是好的修行地方。如今很多人住在城市里还认为自己的修行很好,难道这些具实修实证者赞叹寂静处的词句都没有实义吗?难道他们都判断错误了吗?”

  积累财物过患之六法:五毒根源贪嗔烦恼增;

  吝啬之因积累饿鬼业;趋向世法远离菩提道;

  增财守财饱尝人生苦;相违修法人天相谴责;

  着魔违缘为之而丧命。是故修正法者当弃离,

  积蓄增上一切诸财物。

  修行人若不修积圣者七财,反而一门心思积累世间有漏的财物,这样必定会遭受六种过患:一应了知一切财物是五毒的根源,若经常为积累财物而费尽心机,则必定会令贪嗔痴等烦恼相续增上,愈增愈猛。二应了知相对于凡夫来说,由于无明实执心强盛的缘故,财物自然会成为他们吝啬之因,如果既舍不得上供下施,亦舍不得自己受用,那么拼命地积累钱财,想方设法地尽心守护,不仅使自己即生变成了“守财饿鬼”,而且也积累了来世转生饿鬼的罪业。三应了知凡是追求财富的人都出自于自己的贪欲之心,为此他们无疑会愈来愈趋向于世间法而远离菩提胜道。四应了知财物是痛苦之因,它带给人们吃喝玩乐的假象快乐中,其实夹杂着无量的痛苦,就像含剧毒而香甜的果实一般,我们食用它将是以极大痛苦而告终。如首先费尽心思积财,中间拼命增财,最后提心吊胆地守财等等,期间饱尝了人生的种种辛酸与痛苦。五应了知凡是贪求财物之人,其所作所为都会违背正法之规,如是相违修法之举,毕竟会遭受人中大贤士与天人的谴责。六应了知喜欢贪求财物之人,往往会为财物而败坏人格道德,他们不顾一切,甚至会丧失自己的理智来求取所欲的财物。一旦自己的产业宣告倒闭之时,他们就像着魔般精神崩溃;有者也会因为财物而引来杀身之祸;有者面临被强盗抢劫等诸多违缘;也有的已为了金钱财富而丧命于刀枪之下,这样的事例非常之多,且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是故欲修正法之人应舍弃积蓄、增上财物的行为,依教如理行持。

  善加寻找家人之六法:寻找无变法界好父亲;

  寻找自然本智好母亲;寻找自然童子好儿子;

  寻找无二双运好朋友;寻找心性宝珠好财产;

  寻找三身刹土好住处。具足此等得觉性永地。

  修行人应当善加寻找自己内在本具的家人,如是之法有六种:一应通过依修上师的窍诀来寻找自己内在本具的好父亲,即本来无有变异的法界本性。因为我们都是流浪异地、久已离开父母的孤儿,现在依殊胜上师的指点,应该沿着以前出来的路线回头寻找我们本来的父亲。二应通过依修上师的窍诀来寻找自己内在本具的好母亲,即本有的自然本智,换句话说,就是要我们尽快认识心的本性。三应通过依修上师的窍诀来寻找自己内在本具的好儿子,即本来的自然童子,我们了认了自然本智后,就自然会现前自己本来的觉性童子。四是我们应当依修上师的窍诀来寻找明空无二或智悲双运这一好朋友,因为这样的好友能伴随我们顺利地趋达究竟的本地。五是我们应当依修上师的窍诀来寻找自己内在本具的好财产,即心性如意宝珠,因为这样的财产能令我们彻底远离一切痛苦,获得究竟的安乐。六是我们应当依修上师的窍诀来寻找自己内在本具的好住处,即法报化三身无别的本净刹土。若我们能具足此等修行要诀,则一定能获得本来觉性之永地。

  步入正轨实修之六法:实修轮回护伴之皈依;

  实修永久大业之正法;实修飞驰骏马方便道;

  实修财中之宝二资粮;实修增上利润之德行;

  实修营养饮食之窍诀。如是行者获得师传承。

  我们应了知步入正轨实修之六法:一应实修能护持伴随我们脱离轮回痛苦的皈依法,其最简便的修法,即经常以恭敬信心吟诵皈依偈或四皈依。二应实修永久获利的大业,即能令自己获得解脱的正法。三应实修犹如飞驰的骏马一般,能令自己迅速获得成就的生圆次第等方便道。四应实修一切财宝中最殊胜的财宝——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五是我们应当实修能增上一切修行利润的利他法,也就是以广修六度万行等能无间增上一切功德之善行。六应实修法身智慧的营养饮食——直指心要的无上窍诀。如是行持之人必将获得上师的清净传承和意传加持。

  觉性入道教言之六法:有时观察自现之顺缘,

  了知自现觉受现助伴;有时观察有害之逆缘,

  即是断除迷执大要点;有时观察道友他上师,

  了知贤劣促进自实修;有时观察四大之幻变,

  了知心性之中无勤作;有时观察自境建筑才,

  了知如幻遣除迷现执;有时观察他人眷属财,

  生起悲心断除轮回贪。总之于诸种种显现法,

  观察自性摧毁迷实执。

  令觉性入道的教言有六法:有时候我们应观察自己的生活资具和住处,其实这些都是修行中自然显现之顺缘,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因缘都应观一观,了知一切自现的觉受都会显现为我们修行的助伴;有时候我们应观察对自己有害的一切逆缘,诸如别人对自己的恶语詈骂、无端伤害与诽谤等,这些即是能让我们断除一切迷乱执著的大要点;有时候我们应观察与自己共同修行的道友以及其他的上师,通过这些观察而明确辨析,以便了知贤劣差别,若自己遇到的是具相上师,则应为此而庆幸,以如是观察贤劣的方式亦能促进我们自己的实修;有时我们也可观察地水火风四大的变化,诸如天气的变化,时而晴天,时而下雨,时而乌云密布,时而晴空万里,通过此等观察则能了知心性之中是无有任何勤作的,因为从虚空的本性而言什么都没有,但就在这什么也没有之中暂时亦有四大的变现,同样如虚空般无别的本性中什么造作都没有,但暂时亦有各种分别念的显现;我们有时候亦可观察自境的一些建筑物和自己曾拥有过的财物成住坏空的变迁,通过此等观察则能了知诸法如幻如梦、毫无实质本体之自性,这样就能遣除一切迷乱显现的实执心;我们有时可观察他人的眷属与财物,见其都是变幻不定之性,当下即能生起悲心而断除对轮回的贪执心。总而言之,我们对一切种种显现法都应以理观察其自性而摧毁自己对迷乱显现的实有执著。

  观而真实体会之六法:观外显现四季之迁变,

  生起无常厌离迫切心;观饶益他反受彼加害,

  深深生起不共之厌烦;观他无故贪恋与嗔恨,

  强烈厌离深感皆无义;观育儿孙不孝父母亲,

  深感指望他人无意义;观诸富翁死时裸体去,

  深感当断资具亲友执;观解脱道商主上师恩,

  深心生起敬信泪涟涟。如是于诸苦乐迷乱缘,

  善加思维生厌出离心。

  我们通过观察而于内心能获得真实之六种体会:一应观察外界显现春、夏、秋、冬四季的迁变交替,心里自然会生起无常心与厌弃世间而急于出离的迫切心。法王如意宝在《无常道歌》中云:“由观器情世间变迁即可知,彼皆引生无常心之善知识。”二应观察经常以钱财、胜法等精进饶益他众之人,自己非但得不到报酬,反而还会遭受他人的残害,这样我们从内心就会深深生起不共的厌烦之心。《札嘎山法》中说:“无论怎样与世间亲友接近都无毫许意义,且会增长烦恼;与善知识愈接近,愈会增上心相续中的善法功德。”了知此理,我们自当远离世间亲友而亲近善知识。三应观察他人无缘无故会对亲友产生贪恋、对怨敌生起嗔恨心,由此会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并深感此等诸事皆无意义。四应观察他人虽然成年累月、辛辛苦苦地养育了儿孙,但儿孙长大成人以后却忘恩负义,成为不孝养父老之孽子,由此深感指望他人是根本无有意义的。若无希望的热情也就不会有失望的痛苦。五应观察世间上的富翁,这些所谓的大富翁虽然拥有万贯家产,但在死亡来临之时却不能携带分毫,他们也只能赤身裸体地独自离开人间而往诣中阴的狭道,观此我们会深深感到做富翁无意义,如是当即就能断除对一切财富资具与亲友的执著。六应观察解脱道中如大商主般引导我们前进的大恩上师,当我们在波涛汹涌的苦海中挣扎时,是他慈悲地伸出了援救的双手,将我们从苦难中拽出来,搭上了趋向解脱宝洲的大船。上师对于我们的确称得上是鸿恩浩荡,观此我们自然会深生恭敬与信心,以致泪珠涟涟,挂满腮边。我们如是对苦乐的迷乱诸缘善加思维后,自然会对世间诸法深生厌烦之心,于生死轮回生大出离心。

  时而详细观察之六法:时而观察自他身行为,

  见似舞者显现无实义;时而观察口中所言语,

  闻似谷声显现无说义;时而观察心现之苦乐,

  知觉性幻显现实相义;时而观察动念之本面,

  了知自逝显现法身义;时而观察无动之心性,

  见无散收显现究竟义;时而观察无寻之直定,

  见无所作显现心安乐。谁知此理精通甚深义。

  时而详细观察之六法:有时候我们可观察自己和他人身体穿衣、吃饭、行走、坐卧等行为,当知彼等实际上均无任何实义,见时好似实有,但却如观看舞台上演员所装扮的天女、魔鬼等显现一样,根本找不到天女或魔鬼的真实存在,只是装束的不同演变而已,其舞蹈者直接显示了无有实义的本体;有时候我们可观察自己与他人口中所言谈的话语,闻时好像是有,但实际上却如空谷回声般显现了无有真实所说义之自性,我们若能将一切言语观修为空谷回声,则别人对自己的赞叹与诽谤均显得无利无害;有时候我们可观察自心所感受的痛苦与快乐,寻其来源、住处、去处,觅不可得,正在感受苦乐之时,当即了知为大圆满觉性力的幻化显现,这就体现了究竟实相的本义;有时候我们可观察自己相续中正生起的善心、分别心、恶心等动念之本面,了知一切动念皆为因缘和合而生起,彼又自然散逝,如是即显现了法身的本义;有时候我们可观察无有动摇之心性,如果现见无有外散与内收,则能显现究竟本义;有时候我们可观察无有寻觅之直定,若见到无有所作的本体,则能显现心性大乐智慧。谁能了知此等甚深义理,谁就能精通无上大圆满的真实本义。

  慎重思维自性之六法:谨慎生老病死之军队;

  昔积业债今日当还清;二取险隘今日当逃离;

  异熟罪业包袱当抛弃;修持解脱生死菩提道;

  慎重思维将越死亡山。如是而行趋至解脱地。

  我们应当慎重思维自性之六法:一应谨慎思维生老病死这四大军队对我们的威胁,如果掉以轻心、放逸无度,则此诸军队随时都有可能侵袭我们那四大假合之躯。是故我们应当小心谨慎,精勤闻思修行,以根除一切魔军的危害。二应思维我们往昔所累积的无量业债,今日当依自他相换等菩提心,以舍施法、烟供等方便法来将所有业债一并偿还清。三应思维我等修行人今日当从能所二取的险隘中逃离出来,意即以智慧的宝剑来斩断二取执著,令自己不再被痛苦的牢笼所囚禁。四应思维我们当依大悲菩提心的修法来将一切异熟罪业的包袱抛弃,不再执著与受报。五应思维我们当精勤修持能令自己解脱生死苦海的菩提道。六应慎重思维我们将要越过死亡的大山,途中会遇的种种困境需要自己以坚强的毅力来面对。我们只有做好一切所需的充分准备,才能成功地越过死亡大山。如是而行持之人必定能趋至解脱的本地。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华严经》上,天跟人不同,人跟神众不同,下面龙众是畜生,又不同。《华严》海会大众是来自十方诸佛刹土,不同的族类,不同的色相、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见解、不同的信仰,全部都能融合成一个,这是什么力量?性德流露。性德里面,没有四相(我、人、众生、寿者),没有四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常亦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这是性德,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是性德。我们今天所以没有办法,就是永远放不下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包袱,我们不但学佛不能契入佛的境界,佛所讲的义理我们都参不透。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