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虚云大师开示“办道(修行)四个先决条件”的体会
2014/9/3   热度:713
对深信因果的体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贵精不贵多”,你要是真的精通,那你是“一经通一切经通”!问题是:你是不是真的精通?我们看到不少学佛人,天天在求进步,但是效果不明显,原因是他学得太多太杂了,他那个不叫“精进”,叫“杂进”,所以效果就不是稻好。佛教法门很多,经典也很多,到底哪一个法门最好?从理论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从事上来说就不一样了。我们每个人的根性不相同,聪明智慧不相同,有些法门我们修学起来方便,有些法门我们修学起来觉得很困难,所以,难易不在于法门,在于个人的根性!我们要想有成就,是广学多闻,还是一门深入?这两条路都有人走。我们从历史上看,自古以来,走一门深入这个路子,成就的人非常多;从广学多闻,成就的人少,那是属于特殊的天才,中下根性的人不行。我们不是上根利智、大彻大悟之人,我们没有特殊的能力,都是从一门深入。所以,对“精进”这两个字,我们要特别注意,要认真地去体会它。我们学佛的同修,要想有成就,而且快速成就,“精进”两个字很重要!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
对严持戒律的体会
对坚固信心的体会
对决定行门的体会
[站长语]昌臻老法师在此文中的每句话都极有份量,有信心者请切勿轻忽。我等净土行者若能认真学习,必不误此生。
--------------------------------------------------------------------------------
虚云大师(1840—1959),湖南省湘乡县人。俗姓肖,父任福建泉州府知府,求观音而生师。生时有瑞相,及长,富贵不能YIN,美色不能动。19岁逃离家庭,出家于泉州涌泉寺。发愿振兴丛林,重道风,重戒律,重修行。一生建寺80余座,传承禅门五宗法脉,有成就的、弘化一方的、传法弟子有11人,皈依者10余万人,教化遍及东南亚及美、加等国。师晚年114至120岁高龄,仍率众重建江西云居山道场,成为海内外仰幕、农禅并举之禅宗丛林。
师于1959年10月13日(农历9月12日)示寂,世寿120岁,戒腊101岁。前四日作辞世诗,仍念念不忘如来家业,念念不忘救度众生。诗曰:
少小离尘别故乡 开涯云水路茫茫
百年岁月垂垂老 几度沧桑得得忘
但救群迷登觉岸 敢辞微命入炉汤
众生无尽愿无尽 水月光中又一场
圆寂前,安排寺务,谆告诸入室弟子,今后你们弘化一方,首应严持戒律,方能重振道风。并亲书遗嘱如下:
“吾死后,化身毕,请各位将吾骨灰碾成细末,以油、糖、面粉共骨灰和好,做成丸果,送放河中结缘,满吾所愿。感谢无尽!偈曰:
蝦恤蚁命不投水 吾慰水族身掷江
冀请受我身愿供 同证菩提度众生
还债人 虚云顶礼”
“办道(修行)四个先决条件”,载于《参禅要旨》一文中,是虚云大师晚年在云居山的开示,一片婆心为修行人指点迷津,以免走错路。真是航海的指南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依教奉行。
办道(修行)四个先决条件,是:
深信因果
严持戒律
坚固信心
决定行门
下面谈自己学习这一开示的肤浅体会。
(若未读过《虚云大师.办道修行四个先决条件》原文,可先点击这里看原文)
--------------------------------------------------------------------------------
一、深 信 因 果
有五点认识:
1、因果规律,客观存在
儒家、道家都讲因果。(儒家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天道好还”。道家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科学界也讲因果,如遗传基因,遗传工程,改良品种等。
因果的形成:
因——种子
缘——条件
果——果实,结果。因缘结合,产生果报。
举例说明:①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有二千年前的莲子(种子),种子虽完好,但有因无缘,不会变化。后植物研究所加以培植(缘),才开花结果。正如偈语所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因)不亡(消失)。(语译:纵然经历百千劫,种子也不会自己消失。)因缘会遇时(因缘和合)时,果报还自受(自因自果)。”②缘同因异。例如,同胞兄弟姐妹,甚至双胞胎,他们的相貌、声音、性格虽很相似,可是一生寿夭、贫富、遭遇、命运相差很大。这由于缘(得之于父母的)虽相同,因(各人过去生中种的)各不同。这种现象遗传基因无法解释。
2、因果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因果不是佛教制造的,而是佛陀发现并用来解释宇宙人生的各种现象。佛陀最初在鹿野苑说的四谛法。圆寂时,问大众对四谛法如有怀疑迅速提问。大众无语。由阿那楼驮尊者,代众回答:日可冷,月可热,四谛法永不会改变。(见《遗教经》)
四谛法(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世出世间两重因果规律
世间的、污染的因果:
因:集(聚集烦恼惑业)
果:苦(生死苦、轮回苦)
出世间的、清净的因果:
因:道(三十七道品、禅、净、密)
果:灭(涅槃,常、乐、我、净)
云公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包括无余了”(见《虚云和尚方便开示录》)又说:“佛说一大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见《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1953年6月16日开示。第224页)
印公说:“诸佛成正觉(修因证果),众生堕三途(造杀盗YIN等恶因,堕三恶道受苦报),皆不出因果之外。(见《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理事不二,故清初彻悟禅师、净宗十二祖说:“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明心见性的人,必定不昧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能认真持戒修行,由事修也可到理悟。)
3、因果是否真实?从自己身上可找到答案。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果报)”。我们这个身体叫报身、果报身。是来受善恶果报的。每个人的相貌、寿夭、贫富不同,决定于正报。亲属、生活环境、生活享用不同,决定于依报。
理论上依据:
《八识规矩颂》说:“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八识,阿赖耶识,又叫藏识,又叫“仓库意识。”如像“精神磁带,”储藏种子(信息),受前六识熏习形成种子,都归它保持。所以说“受熏”、“持种”。这些种子包括根(六根)、身(五蕴之身),即正报的种子;器(界)指我们生活的环境,即依报的种子。所以,八识是受善恶果报的主体。人死亡时,它最后离开,“去后”。投胎时它最先来,“来先”。人们起心动念,种种妄想,都由它支配,所以说“作主公”。
星云大师说,阿赖耶识好像埋藏在人们身上的窃听器,(儒家的《四书》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道家的《太上感应篇》说:“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比窃听器更厉害,只要你起心动念,它就作为信息(种子)收存起来。
云公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他引证(1)琉璃王灭释迦族事件,佛说定业难转,佛也受三天头痛之报。目犍尊者用神通也不能救五百释迦族人的命。(2)百丈禅师度野狐公案,仅一字之差受五百世野狐身的恶报。“不落因果”,便是超出因果之外。“不昧因果”,即明因识果。
印公说:“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则不敢作恶。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则无所忌惮。经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正是如此’。”
4、今天佛教内,有部分人,不明因果,不信因果,甚至认为:因果是小乘法,因果是佛法中低层次、带迷信色彩、对愚夫愚妇的说教,而不屑一提。对年青一代影响很坏,导致行为随便,戒律松弛。如吃肉、喝酒、赌赙;白日着僧服,晚间穿西装;白天到寺庙赶经忏赚钱,晚上回去过家庭生活等。一句话,不信因果的人,什么坏事都敢干。正如云公所说:“因果不惧,野兽同群”。又说:“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道业不成功,三途少他不了!”
5、修行人应怎样看待因果问题?
首先,必须深信因果,才能树立正知正见。
云公说:“佛说一大藏,就是讲的因果。”你不明因果,不可能懂得佛法。不信因果,不可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当代高僧定因法师说:“要深信因果规律,知见才算正确;若不信因果,就是邪知邪见。”
其次,必须按因果办事,不能错因果。云公说:“生死可以置之度外,而因果不敢昧于毫厘。”(见《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不信因果的人,纵贪嗔痴,造杀盗YIN,胆大妄为,什么坏事都敢做。直到恶果现前 ,才恐惧后悔,已经迟了。
学佛人,信因果,处处止恶防非,不再种恶因;同时处处利人,广结善缘。这样,既能消除夙业,又培植现在、未来的福德。要想了生死、出轮回,也必须从这里做起。
--------------------------------------------------------------------------------
二、 严 持 戒 律
1、戒律和它的重要性
戒律,是修行人思想言行的准则,是佛教的法律。戒、定、慧三字,把修行的全部内容包括完了。《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修行,即修正三业。三业以意业为主,“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所以,首重摄心。三无漏学,以戒为基础。不持戒,纵得定、慧,也属魔外。《涅槃经》说:“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若毁净戒,是魔眷属,非我弟子。”可见佛弟子与魔眷属的分界线,就是持戒。《四十二章经》佛说:“你们离我几千里,只要能持戒,便能修行证果。反之,在我身边,虽常见我,但不守戒,不能成就。”
“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说明无上般若智慧,各种善根福德,都是由持戒修行获得的。
戒律关系佛教的存亡。《遗教经》:“佛说,戒律住世,如我住世。”云公圆寂时最后弟子们问怎样才能保住寺庙的道风和修行?公回答:“戒!”
戒律是修行人的铠甲。(护身符、防弹衣)《四十二章经》把修行比喻为一人与万人作战,是一场你死我活(妄心不死,真心不显)的搏斗。铠甲是战胜强敌的重要保证。它也是保证我们渡过生死苦海,达到涅槃彼岸的救生圈。试想如果救生圈有漏洞,航海者终将被淹死。
2、守戒律与信因果
只有深信因果的人,才能严守戒律。因深信因果的人,时时注意反省自己,止恶防非,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欺暗室,处处自觉地持戒。反之,不信因果的人,对持戒搞两面派,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只要没人看见,什么犯戒的事都敢做。要等到恶报现前,才后悔。目前教内出现痛心的事:如捲款离寺,还俗结婚。他们逃得过法律关,逃不过因果关,决不会有好下场!这是“众生畏果”的必然结局。
我们是末法的僧人,在戒律松弛、财色迷人的风气中,要想了生死,成道业,离开“深信因果,严持戒律”这两条,断难实现。
--------------------------------------------------------------------------------
三、坚 固 信 心
信心,对学佛说是头等大事。经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信为道元(源)功德母。”如无信心,纵广览佛经,对佛法也难入门,更不可能得受用。
这是学佛与研究世间学问不同处。学佛(修行)的次第,即:信—解—行—证。现在有些人,把佛法当作一门哲学研究,当然不可能得到真实受用,不能消除烦恼惑业,更不能了生死。
近代著名学者胡适,曾下功夫读《华严》,结果赞叹为想像力丰富的神话小说。研究《坛经》,用了一番考据功夫,断定是神会法师的著作,因为他认为文盲决不可能有此著作。
信的反面是疑。疑是业障。才从恶道得人身的,因善根缺乏,难生信心。
我们大家能信佛,能出家,当然过去生中种有善根,才对佛法产生信心。但是不够。末法时代,邪师说法,淆乱是非。所以,必须坚定信心,巩固信心。
怎样坚固信心?个人体会,最根本的有两点:坚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超越时空的真理。佛法是心法、心地法门,不用向外驰求。二千多年来,不少人依照它修行,获得人生的解脱自在。我们通过实践也有不同程度的验证。(这个信决非迷信,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其次,我们是凡夫,要悟入佛的知见很不容易。《四十二章经云》:“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但要相信“佛无妄语”。不妄语,世间有道德修养的人均能做到;佛弃国捐王,何所求于人?怎会妄语欺人?大妄语,为佛所制根本戒;一般修行人都不敢犯,佛怎么会犯?《金刚经》反复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因凡夫与佛相差太远,易疑难信。所以反复的讲,以期断疑生信。古德指出:“佛言不信,何言可信?!”值得我们深思。
--------------------------------------------------------------------------------
四、决 定 行 门
虚云大师指出,具备了信心,要择定法门,不论念佛、持咒、参禅,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会成功。切忌东一下、西一下,那样一生到死,都弄不出半点“名堂”,真是冤哉枉也!他老人家是大善知识、过来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业力凡夫修行的通病!自己反省,在学佛上虚混六、七十年的时光,收获很少,病根正在这里。
自己很早遇到一位印公的弟子,谢慧霖老居士,是父辈的朋友。他告诉我,末法众生,修净土最契机、最稳当,并赠送有关书籍。我当时好高骛远,认为念佛是不识字的老太婆的事,不屑于学。所送的书,放置起来,根本没看。
便皈依圣钦老和尚学参禅。他老青年时在扬州高旻寺就已证悟,又和自己俗家外祖、姑父是朋友。对我非常爱护,教我参话头,参了几年,同参中有的已破初参,自己还始终不能契入。这时不得不承认自己并不是什么上根。
但仍然不醒悟,又想学密法,求神通。皈依普钦上师,传授密法。学了几年,也没入门。后来上师圆寂,自己学密的信心动摇。
这时才回头读《印光大师文钞》,有亲切的感受,才决定专修净土法门,不敢再动摇了。这已经走了大弯路,是无法弥补的沉痛教训。希望各位吸取我的教训,接受云公的教导,择定一个法门,毕生坚持,才会有成就。
自己选定修净土法门,有如下的考虑和体会:
1、 承认自己属于中下根器,对修行比较老实些。
2、 深信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
3、 末法明师难遇,净土可以古人为师,没有口传心授,完全可以自修。
4、 净土是二力法门,是易行法门;依仗佛力可以带业往生。
5、 极乐世界是最易往生的净土。黄念祖老居士用学生参加“高考”的比喻,它是录取线最低的大学;一经录取,便不会被开除,学业终能完成。这样说是有依据的,令人信服。
6、 净土是一生成就的法门。参禅证初果,还要来投生。入胎之迷,十分可怕。学习莲池大师有关开示,发人警省。
自己通过实践,更加深信:只要我们依佛教导,真信切愿,持戒念佛,今生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是完全能实现的。
最后,引证李炳南老居士学佛的经历和最后的开示,对我们选择法门会有帮助。
李老居士是当代净宗有大成就的行者,可以说是一位“戴发高僧”。他晚年自述:青年时在家乡山东济南,随几位禅师参究,后在北平(现北京市)又继续参禅,花了八年功夫,未能契入。抗战中逃难来川,在重庆皈依贡噶、诺那活佛学密,以后又赴青海、西康学密,又修习八年多,也未契入。后经人介绍皈依印光大师修净土。赴台湾以后,过着清苦生活,独身、素食,严持戒律,认真念佛,并大力弘扬净土,接引不少青年知识分子,有的出家。他一直到97岁都在讲经。最后对弟子们开示说:如果你修念佛法门都不能成就,可以断言修其他法门不能成就。我如打妄语,愿堕地狱!大德的苦口悲心,值得我们深思。
总的说,虚云大师这篇开示,提出因果、戒律、信心、行门,都是修行的关键问题。开示精简扼要、切实可行,对我们有大受用,果能依教奉行,今生定有成就。愿共勉之!
释昌臻 2004.6.18于乐至报国寺安居中
[注]本文是昌臻老法师2004年6月18日在四川乐至报国寺安居期间对本寺出家僧众开示的整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