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担


2015/5/22    热度:145   

负担

察言观色的功夫当然是要有的,但不能过于敏感,敏感过度往往会给自己套上枷锁,对办事和处世是没有半点益处的。

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心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卑感在作怪。有些人总希望自己是生活的强者,是别人心目中的优秀分子,可往往事与愿违,想象与现实之间有距离,这种距离促使他们更加敏感紧张,随时捕捉任何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信号。结果很有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心理循环:你越紧张兮兮的神经质,就越容易成为别人的话柄或笑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你的猜疑与敌意,这样就把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

小莫到多年不见面的同事家去探望。这位同事已是商界的知名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十分疲劳。因此,对来家的客人,只要是一般关系的,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小莫以为自己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到那里后,发现同事对他不冷不热,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针,并非针对哪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心态和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

有一种敏感过度心理就是人们常说的心虚气短,他们都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心里却常发虚,他们过分发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态度的微小变化,其实别人并没有拿他们怎么着,但他总会以为大家在同他过不去。

前不久,单位的杨姐与马姐来朱某家串门,朱某热情款待,俩人走后突然杨姐来电话,说她的金戒指不见了,是不是掉在她家了。朱某四处寻找也没有发现戒指,就回电话说没有。可是杨姐却语气坚定地说:“你再好好地找一找,这个戒指是24k金的,很贵重的。”听了杨姐的话,朱某顿时感觉自己好像做了贼似的,脸上感到火辣辣的,好像姐妹们的眼睛都在盯着她。在单位看到姐妹们小声说话,怀疑是在议论她贪污杨姐的戒指。从此,朱某再也不愿意与同事们打交道了。

朱某的这种行为表现就属于过分敏感的心理,生活中确实常常有类似现象,别人丢钱丢物,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但自己却感觉不自在。这种人的感情比较脆弱,别人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往往会引起他们的过分恐慌与不安。

人都会长大的,然而年龄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童心的完全消失。事情经历得越来越多,才发现在我们这个不相信眼泪的社会里,敏感并不是最好的处世方法,尤其是不分场合、地点的敏感会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在准备求人之前,自以为对方会给以热情接待,可是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比较冷淡。这时,心里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其实,这是自己对彼此关系估计过度,期望太大而形成的。

不要让坏事影响自己的心情。过度敏感的人都有一种自贬自责的倾向。一个小小的挫折都往心里去,随即开始怀疑自己的全部。于是,所有外界的批评都是有道理的,应该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换一句话就是:我自己一无是处,太平庸了,是个傻瓜……其实,搞清楚敏感的根源之后,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稍微进行一个自我反省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对自己进行全面检讨继而全面否定。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指责很过分,那么你也要懂得回敬那个指责你的人,不要让别人自以为有权利无端指责你。”碰到让你伤心的事,要努力寻找一个解脱的办法,比如你可以向朋友倾诉。跟别人交流得越多,就越能从相对化的角度看问题。原本认为很严重的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原本天大的事其实也很渺小。有了一次经历,下次就能够轻松地面对,要让自己从内心里接受正在发生的一切。这样,你的敏感心理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了。朋友,放弃那些敏感的包袱吧,以一颗轻松的心去面对我们的人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 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境随心转,“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我们境界是随心转的,我这个相貌、身体是境界,这个相貌、身体也可以随我们的心转。譬如相貌,俗话常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你们相貌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心不一样,你们对于一切事物想法、看法不一样,所以面貌不一样。而在西方极乐世界,经文上讲,相貌统统一样,为什么?他心一样,因为大家什么都不想。西方极乐世界,所有去往生的人,相貌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即使凡夫去往生的还有想,他想什么?想阿弥陀佛!他不想别的,想阿弥陀佛就变阿弥陀佛,相貌是相同的。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总希望自己相貌能好一点、能美一点,那么你的心也好一点、美一点,相貌自然就美好。心地清净,自然就健康长寿。如果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自己想要健康长寿,想要自己美貌,那是不可能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