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的致命伤
2015/5/22   热度:315
“通用汽车”倒下了。
在许多国人眼里,往往会把“通用汽车”视为“通用电气”,还有一位在企业当经理的朋友,大笑当年的CEO杰克·韦尔奇“牛皮”吹大了,又是出书,又是号称是全球企业再造大师,你看看,韦尔奇留下的那些“法则”也救不了通用。
其实,“通用汽车”和“通用电气”完全不是同一个公司,用“通用汽车”的倒掉,来嘲笑韦尔奇,相当于关公战秦琼了。但在“通用汽车”这个巨人倒下后尘埃未定之时,不由得让人产生联想,假如让杰克·韦尔奇这位全球最高水平的管理大师掌舵“通用汽车”,能否扭转乾坤,扶“通用汽车”大厦之将倾?在我看来,仍然无济于事,逃脱不了巨人倒下的命运。
杰克·韦尔奇的确是世界级的管理大师,当年他老人家短暂访华,就像刮起了一道旋风,让众多企业界的追星族们不惜花4800元至3万元不等的价格去聆听这位CEO的教诲。他带给我们的理念,概括起来,也许只有这几个字:做大做强。
中国企业界把“做大做强”作为座右铭进行集体狂欢,与韦尔奇有着莫大的干系。现在韦尔奇退位多年了,从来没有人对他的理念产生过怀疑,但是“通用汽车”的倒掉,突然让人发现,“做大”有时候是个魔鬼,韦尔奇的管理教条现在成了一道咒语。
企业必须做大,是“通用汽车”的信念,也是当下中国企业界的共识。“菲亚特”的总裁认为,汽车企业只有达到年销售五六百万辆的规模才能生存,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当他们遇上市场风险时。做的第一件事却是降低产能,缩减规模,保存实力。这就说明,不求大有时候并不是坏事,也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不思进取”,没有发展前途。
企业做到什么规模才是合理的?我想连杰克·韦尔奇自己也没有想明白。但无论是谁都不能回避一个常识: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内部管理难度就会增加,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就会患下难以医治的“大企业病”。这叫大有大的难处。反观是中国企业的倒掉,哪一家企业不是在“做大”后倒下的,死得悲惨,死得壮烈。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杭州市场有几个响当当的家电品牌:华美冷柜、东宝空调、乘风电扇。1997年,为了实现规模效应,“华美”、“东宝”、“乘风”等家电企业,联合组建杭州家电集团有限公司,继而更名为杭州金松集团。企业规模一夜之间就吹气球一样“做大”了,但是仅仅过了两年,金松集团销售额猛跌近一半。2000年,杭州四大家电企业联合体终告解体。“华美”、“东宝”、“乘风”这些在市场上耳熟能详的家电品牌也风光不再。
这个案例说明,企业做大,有时并不是灵丹妙药。而是一杯苦酒。如果当年这些家电企业不盲目求大,在业界内打专长,搞差异化竞争,说不定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经济学家郎成平当年就告诫:一些中国企业学通用电气,拼命变身成“类金融公司”,以便达到携资本迅速做大的目的。通过介入金融业,获得更多资本,的确可能办成更大的事情,但也可能让企业更快地犯更大的错误。
现在,仍然有许多企业在向“做大”进发。但他们不知道,“做大”的身边,可能布满了陷阱。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苦日子,贫穷的人容易体会,富贵的人不容易体会。他没有受过苦,你跟他讲三界统苦,他没有办法体会。除非一个大灾难出现,他没东西吃了,他才会晓得饥饿苦;他没有衣服穿了,他才知道冻的苦。必须到他失掉的时候,他才知道苦。苦乐的果报是自己修的,自己去受用;全是自作自受,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现前一般贫穷的人家,他不觉悟,怨天尤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真正懂得因果报应。财富是命里头有的,命里怎么有的?是你前世所修的,这是因果通三世。因果报应,现在连外国人也知道,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