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
2015/5/22   热度:220
态度
读书时代的一件事我印象很深......
一次老师出了道数学难题,叫我和另一名同学上讲台解答。我很快考虑好解答步骤,而另一名同学还在那里凝神。为了表现一下聪明才智,我很得意地用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刷”,三下五除二,就摆弄好了。这个时候,那名同学还在一笔一画地写着。我很自豪,将粉笔头一扔,大摇大摆地回到座位。结果是,我和那位同学都答对了,但老师给的评语却大不相同。她指着黑板上我写的字说:“看看,急急忙忙,潦潦草草,马马虎虎,这是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吗?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做学问其实就靠一个人的态度了……” 说实话,我心中并不服气。我看重的是结果,而老师要的似乎还有过程。
多年后,我去应聘一个会计职位。由于有相关工作经历和较高的职称,我的竞争对手们纷纷落马,剩下一个其貌不扬的家伙与我去迎接最后的面试。那个单位的会计主管接待了我们,他拿出一堆账本,要我们统计一下某个项目的年度收支情况。虽然只是“小儿科”,但我不敢懈怠,每个数字都牢牢把握,认真在算盘上加加减减。约一个小时左右,我完成任务了。10分钟后,竞争对手也收工了。会计主管叫我们在一旁等待。然后拿着我们的“试卷”去老总办公室。
结果令我吃惊和恼火———我落聘了!为什么?会计主管回答:“你没有做月末统计,而他不但做了,还做了季度统计。”我问:“不是要年度统计吗?”主管笑道:“是啊,但年度统计数据应该从每月合计中得到———这不算什么会计学问,但反映了做会计的严谨态度。也许你们能力相当,所以,我们最后要看的就是各人的态度了。”
那以后,“态度”一词在我心中生了根———同样的能力,在不同的态度下,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未来。态度也许是另一种能力,有时比能力更重要。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要怎样处理恶缘?佛教我们要化解,“解冤释结”,怨要化解。再跟大家说,恩也要化解,为什么?恩爱一不谨慎,就会变成冤家。感情会变,所以不要认为恩爱是好事情,你看哪个冤家最初不都是恩爱,后来都变成了冤家的?感情是迷,变幻无常,所以说所有的情结都要用智慧把它化开。智慧出自于真诚心,真诚是无私,一定没有占有、控制的念头。大家要知道,所有的恶业,都是希望占有,都是希望控制,这不是智慧。你如果有真实智慧,你就一定没有控制别人、没有占有别人的念头,与一切人往来,你就不会跟人结怨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