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法王晋美彭措传 37、亲睹文殊菩萨


2014/9/3    热度:370   

索达吉堪布:法王晋美彭措传 37、亲睹文殊菩萨

 

  为了在汉地弘扬佛法,摄受有缘弟子,1987年4月6日(藏历),法王率众眷属启程朝拜五台山。这一天,五明佛学院似乎与以往不同,僧人们很早就起床了,大家都为这次远行作最后的准备。太阳也早早地挂在无云的碧空中,好像比往日更灿烂更耀眼。

  随行眷属有一万多藏人,景从云集,声势浩大。一部分人提前已出发,坐卡车途经塔尔寺前往五台山了。法王与一部分弟子先抵成都,朝礼峨嵋山、乐山等著名圣地,后乘机抵达首都北京。

  次日,法王一行人到达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境内的佛教圣地——五台山。4月的五台山******满园,柳枝泛绿,气候和暖,和风吹拂,处处透露着春天的气息。此时,来自四川、青海、西藏等各省的藏族弟子信徒接踵而至,身着红色僧衣的僧人几乎已遍满了整个五台山,给这座举世闻名的圣地增添了前所未有的风采。藏族同胞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实在令人羡慕不已,而且那种随遇而安、自在洒脱的豪放性格也委实令人感到钦佩,大部分人都是幕天席地。内地各省、市、地区的善男信女慕名而来,观者如云,蔚为大观。各方面的缘起均十分吉祥,瑞相随处可见。法王对汉、蒙为主的信士传授了《菩提道次第摄颂》、《佛子行》等法要,在佛舍利塔前,为度化一切众生,与随行眷众一起念诵《普贤行愿品》,并且发愿:凡是与我结缘的众生都往生极乐世界。声音回荡在连绵起伏的山峦间。尤其为了使宁玛巴教法得以普遍弘扬,在五台山的五十多所寺院中塑造了宁玛派教主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像。此外,还修建了文殊宝殿、宗喀巴大师殿等佛堂。自此开始正式广泛摄受汉族为主的眷属。

  本来,法王到五台山后一直住在菩萨顶上。一天,为成千上万的信众传法,到了下午时分,毫无准备地搬到了善财洞。到后不久,突然不知从何处来了七个孩童。他们在法王前恭敬聆听了佛法,之后忽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大家对此甚感奇妙……

  随后法王严格地闭关二十一天,在4月29日,清净的显现中,清晰了然地现见了三世诸佛智慧的本体文殊菩萨。他身色金黄,头带五佛冠,一面二臂,左手执持书函,右手高举宝剑,双足金刚跏趺坐,圆满报身装束,以寂静姿态而住。法王欢喜不已,信心倍增,随即以金刚歌的形式写道:“我就像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孩渴望见到母亲一样,以猛烈的信心日日夜夜地到处寻找您的踪影,可是在此之前,却根本不知您身在何方。今日我与数以万计的弟众不远万里、不辞劳苦,从遥远的藏地来到此地,这完全是为了寻觅您……”

  并且在文殊菩萨面前立下誓愿:生生世世度化沉溺于痛苦无边轮回中的一切苦难众生,使他们摆脱业惑的枷锁,获得无上的安乐,趋入究竟的法界。在此期间,以自然觉性中流露出的智慧,不吝笔墨撰著了开显殊胜窍诀的《忠言心之明点》等诸多论典。

  之后,前往《华严经》中明确授记文殊菩萨安住的罗岩窟山洞中闭关十四天。法王亲口说:“在此期间,我日日夜夜都处于光明境界之中。”通过文殊菩萨智慧的加持,造了《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持佛》等光前裕后的殊胜论典。与之同时,格萨尔王等护法神纷纷发誓愿,竭尽全力护持协助法王弘法利生。

  随行弟众也随其缘分现量见到了文殊菩萨的手印、文字(心咒)、宝剑等《五台山山志》中所说文殊菩萨色身的各种标志。更为可喜的是,有些利根者全然现见了自心了义的文殊怙主。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父母跟儿女的缘有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来报恩的,是父母过去对这个儿女有恩。凡是来报恩的,一定是孝子贤孙,家庭和睦。来报怨的,是过去生中的冤家对头,他投胎到你家来干什么?来报仇的。他长大之后是败家子,一定要把你的家搞得家破人亡。佛法不讲因生,讲缘生。因是已经种下去了,不能改变,缘可以改变。佛法重视缘,缘里面重视教,你要懂得怎样去教他。这是佛陀的恩惠,佛陀的慈悲,我们从这里头去学,学了就有用处。他是来报怨的,怨要化解,但是化解冤结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总纲领、总原则,就是忍辱。古人常常教导我们逆来顺受,我们自己要永远保持仁慈的心,宽恕的心,报恩的心。人家是来报怨的,哪有什么恩?冤结化解就是恩。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