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佛说无量寿经广释 上册 第十一课
2014/9/3   热度:457
索达吉堪布:佛说无量寿经广释 上册 第十一课 三十二、妙香普熏愿: 若我成佛,国界之内,地及虚空有无量种香,复有百千亿那由他数众宝香炉,香气普熏遍虚空界,其香殊胜超过人天珍,奉如来及菩萨众,若不尔者,不取菩提。 如果我将来成佛,在我的国界之内,大地和虚空中有无量种妙香,还有百千亿那由他的七宝香炉[63],香气普熏周遍虚空界,这种妙香极其殊胜,超过一切人天的珍宝,以此供养如来及菩萨众,如果不能这样,我就不取菩提果位。 从经中的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极乐世界具有娑婆世界无法比拟的种种功德庄严。在娑婆世界,有些地方虽然有扑鼻的香气、富丽堂皇的建筑物、美丽的花园、金银琉璃玛瑙等珍宝,但只是部分地方有这些,不可能到处如此。而依靠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和往生者的福德力,极乐世界到处散发出香气,到处都是无量宫、花园和珍宝。当然,娑婆世界的人很难想象这些道理。这就像在某些特别偏僻的地方,如果给从没出过门的人讲起美国、日本的现代化建筑,他们根本没办法接受一样。 娑婆世界虽然有栴檀等天然香以及藏香等人工合成香,但也许是众生的福报衰减吧,很多香基本上没有什么香气,烧起来好像和牛粪没什么差别,还不如自己采一些柏树叶烧。我在商店买过一些香,虽然外面的介绍非常好,但不知道是原料太差还是其它问题,点燃以后一点香气都没有,甚至闻起来特别刺鼻。 人间有些香即使非常好,但香气也不能维持很久。有些人天天在佛堂或者在家里点香、洒香水,只要经过他的院子就能闻到屋里的香味,但这些香气很快就散发了,过几分钟就闻不到了。 修行人烧香供佛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娑婆世界众生的身体非常臭秽,如果没有烧香,天人和护法神会特别厌恶。道宣律师的《天人感通录》中记载,人间臭气上熏四十万里,诸天人都厌恶来人间。因此,如果我们经常在佛堂里烧香、洒香水,就可以压住身上的臭气,这样白方的护法善神就愿意来了。不过有些人的房间卫生状况太差,一进屋子感觉特别难闻,为了驱散臭气,主人马上点燃一根香。可是臭气和香气混在一起,反而感觉到另一种怪怪的气味。 世间有许多种妙香。《华严经》中说,天界有一种黑栴檀,只要烧一铢[64]这种香,它的香气就能遍满整个小千世界,假使三千大千世界遍满珍宝,其价值也比不上一铢这种黑栴檀。虽然我们不可能得到这种香,但也要尽量用好香供佛。 一支香看似很渺小,可是点燃后发出的香气却能弥漫整个虚空,这象征着一念善心看似很微小,却能感召整个世界的庄严。极乐世界的诸菩萨就是如此,他们在因地时都发过善心,所以才以善心感召了万德庄严的极乐世界。 昙鸾法师[65]在《赞阿弥陀佛偈》中说:“和雅德香常流布,闻者尘劳习不起,此风触身受快乐,如比丘得灭尽定。”意思是,极乐世界恒常随着和风流布各种妙香,闻到这些香的人都不会产生贪嗔痴等尘劳习气,身体接触到这些香风后会感受无法言说的快乐,如同比丘入于灭尽定一样[66]。灭尽定是圣者所证之出世间无漏禅定,如果有人生起出离心,远离了红尘苦海,安住于这种寂灭的禅定,其快乐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而极乐世界香风触身的快乐堪比入于灭尽定,可见净土的功德多么不可思议! 秽土和净土的香有很大的差别:娑婆世界的香只能给鼻根带来乐受;极乐世界的香不仅能给身心带来乐受,而且能息灭相续中的贪嗔痴等烦恼,生起戒定慧等功德。 当年法处比丘发愿,愿自己的国土中到处都是扑鼻的香气,不要像娑婆世界一样到处都是脏乱差,哪里都是臭哄哄的。其实这样的发愿非常有必要。不然在我们这里,有些人连自己家里都不愿意进,甚至要捂着鼻子才敢进家;和自己家里一样,外面的环境也差不多,到哪里都是肮脏不堪、臭气熏天。即使人们通过勤作搞好卫生,也只是暂时有所改善,从长远来讲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自己的身体不断发出臭气、排出恶臭之物,外面的世界也不断出现瘟疫疾病以及各种卫生问题。 虽然跟20世纪以前比起来,现在世界各国在环境卫生方面有所进步,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做得不够。有些城市虽然外面的美化比较不错,可是人们内心的贪嗔痴等垢秽却日益增盛,不断散发出危害身心健康的秽气。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发愿离开这个肮脏不堪、令人生厌的娑婆世界,前往极其清净、极其快乐、极其胜妙的极乐世界,在那里接受阿弥陀佛及其眷属的法雨滋润,令自相续得以成熟。 阿弥陀佛的每个发愿都有甚深的意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大家不能像在世间的学校听课一样,大概听一听、学一学就可以了。佛法有一个特点:它的每一句教言、每一个道理都可以让人们终生受用。如果你不懂其它很多佛法,最起码也要掌握阿弥陀佛因地的一个发愿,然后每天从早到晚、一辈子从小到老,你都可以这样来发愿。 世间的知识作用非常有限,很多人在数理化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可是除了少数从事这些专业的人以外,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用不上这些知识。可是佛法完全不同,如果掌握了它的意义,以后随时随地都可以运用,对今生来世都能带来无比的利益,所以大家要多下工夫学习佛法。 三十三、触光安乐愿: 若我成佛,周遍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等界众生之辈,蒙佛威光所照触者,身心安乐超过人天,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如果我将来成佛,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世界的众生蒙受我的威光照触后,所获得的身心安乐超过一切人天的快乐,如果不能这样,我就不取正觉果位。 如今法处比丘已经成佛了,也现前了自己的刹土,所以他的发愿已经实现了,十方无量世界的有缘众生都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威光照触,之后都能获得无比的安乐。 一般来讲,世间的光就是肉眼所能看见的亮光,如日光、月光、星光、灯光、珍宝光等,这些光只有驱除黑暗、赐予光明的作用。而佛陀的光则不同:从类型上讲,有些是有形的光,人们的肉眼能看到,有些是无形的光,人们的肉眼看不到,如慈悲光、智慧光、威力光、功德光等;从作用上讲,当佛光入于人们的身心时,当下就能断除贪嗔痴等烦恼,身心自然而然会变得堪能自在,感受到无法言说的轻松、快乐、安宁。所以佛陀的光远远超越世间的光。 在康僧铠译本中,也提到了佛光的种种功德,其中有一段是:“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意思是,如果有众生遇到阿弥陀佛的光,贪嗔痴会全部消灭,身心会变得柔软,内心法喜充满,种种善心油然而生。 在这里要提醒各位佛友一个问题:不管我们行持什么善法,比如观修某个法门、得到密法的灌顶、做种种善事,如果之后相续中的贪嗔痴逐渐灭尽,信心、悲心、智慧逐渐增上,这说明自己得到了上师三宝的加持;相反,不管我们以讲经说法直接利益众生还是自己读诵经典、闭关禅修,如果信心、悲心、智慧一直生不起来,而烦恼却日夜不断增上,行为也逐渐变得不如法,这说明上师三宝的加持没有入于自心。阿底峡尊者也曾说:“修行的验相就看有没有灭掉烦恼,如果相续中的烦恼日趋薄弱,说明修行有了成就相,否则修行就没有成功。” 要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关键在于自己的信心。虽然诸佛菩萨的加持恒时存在,可是如果自己的相续不堪能,对功德田一点向往之心都没有,那也不可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这就像阳光虽然普照大地,可是坐在朝北的山洞却得不到阳光照射一样。 从这条发愿可知,凡是与阿弥陀佛有缘的众生都能获得他的佛光照触,之后身心能变得安乐、堪能、柔软。身心柔软是修行好坏的重要标准。阿底峡尊者说过一个比喻:“如果是修行很好的人,身语意三门就像脚踩在羊毛上一样柔软,不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烦恼大作。”确实如此,有时候从一个修行人外在的威仪就能看出,他的内心有没有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 凡是持诵阿弥陀佛的名号、观修其形象、对其顶礼供养者,也就是说以阿弥陀佛为对境结上善缘、种下善根者,都能蒙受阿弥陀佛的光芒加被,都能逐渐步入解脱的正道,因此,欲求解脱者一定要努力学习净土法。当然,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极其深厚,很多人学了净土法后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可能今天学佛,马上就没有烦恼了,也不可能今天念佛,从此再不被世间八法染污了。但无论如何,缘阿弥陀佛种下的善根是永远不会空耗的,为此付出的努力也是不会白费的。 有些不懂佛法的人遇到挫折时,经常说一些气话:“我学了这么多年佛,一点用都没有,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其实这是不懂因果的愚蠢说法。懂因果的人明白:哪怕皈依三宝三天,哪怕念一句佛号,这种功德在百千万劫中也不可能灭尽。这是以佛陀的金刚语和证成理可以成立的。 只要我们精进念佛,相应各人的根机利钝,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成就——或者生前直接得到阿弥陀佛摄受,或者临终时西方三圣来接引,或者梦中得到佛陀的加持。晋朝有个叫竺僧显的出家人[67],竺僧显本来是北方人,他因为躲避战乱而前往江南。后来他在南方染上重病,于是放下万缘,精进修持净土法。一天晚上,竺僧显见到阿弥陀佛降临,佛陀放光赐予加持,当下他的病苦就消失了。于是竺僧显告诉众人自己见到了阿弥陀佛,之后就坐着迁化了。去世后十多天,他的房屋中一直香气不散。 在汉地的《往生集》、《净土圣贤录》中,有许多往生极乐世界的精彩公案,许多高僧大德甚至一般的修行人都得到阿弥陀佛的佛光加持,最后安然往生极乐世界。我相信,在座很多人也应该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只要自己具足清净信、欲乐信或者不退转信,经常以信心祈祷阿弥陀佛,经常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每天所做的善根都回向往生净土,比如听一堂课、念一百遍观音心咒、放一条生命、点一支香、磕一个头等,点点滴滴以上的善根都为了利益众生而回向往生极乐世界,那么,依靠佛陀金刚语的摄持(即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之大愿)以及自心清净意乐力、法性不可改变力、有法永不欺惑力,临终时必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春季,当天气、水分、肥料等因缘具足时,种子自然而然会发芽;同样,当佛陀的大愿、众生自己的善根发愿等因缘具足时,每个众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大家应该对此深信不疑。 我经常这样想:前辈高僧大德曾授记凡与法王结缘者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再加上自己长期以来对极乐世界有强烈的欢喜心,这种欢喜心并不是一天两天的短暂心态(一天两天的欢喜心是很容易产生的,有些人偶尔看了一本小说,之后也对这本小说生起欢喜心,所以凡夫人偶尔生起的分别念没什么可信的),可以说自从知道极乐世界的功德以来,就一直对往生极乐世界有强烈的意乐,因此,通过各方面的因缘来观察,只要自己今后如理如法地修行,临死前不造谤法罪或者五无间罪等严重的恶业,往生极乐世界应该不会有很大问题。 在座诸位和我一样,也应该具足往生净土的因缘,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过问题的关键是死亡什么时候到来,谁都不知道死主何时会到来,佛经中对此也说得很清楚:“明日死谁知”,所以大家应该抓住当下,哪怕做了一点一滴的善根,都要马上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三十四、得陀罗尼愿:[68] 若我成佛,无量不可思议无等界诸佛剎中菩萨之辈闻我名已,若不证得离生获陀罗尼者,不取正觉。[69] 如果我将来成佛,无量不可思议诸佛刹中的菩萨众听到我的名号,都要证得无生法忍、获得陀罗尼,如果不能这样,我就不取正觉果位。 陀罗尼有很多种。按照修道者的境界来分,佛经中说,一地到十地的菩萨都有专门修持的陀罗尼[70]。按照本身的种类来分,经论中也有很多种分类。比如按《瑜伽师地论》的说法,陀罗尼有四种:一、法陀罗尼,能够牢记经论的词句,一点都不会忘失;二、义陀罗尼,能够理解经论的意义,不会忘记或者错解;三、咒陀罗尼,依靠禅定力成就咒术,能够消除众生的灾厄,比如通过念咒可以让病人痊愈;四、忍陀罗尼,能够通达诸法实相,即通达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在其它经论中,也有三种或者五种陀罗尼的说法[71]。 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得到陀罗尼[72]呢?《大乘庄严经论》中说:“业报及闻习,亦以定为因,依止此三行,持类有三种。”意思是,获得陀罗尼有三种方式:一是宿世业报得,即前世修过善法,今生自然而然便能获得陀罗尼;二是听闻串习得,不是依靠前世的善根,而是即生认真听闻思维佛法,这样也能获得陀罗尼;三是修行禅定得,即通过修持禅定而获得陀罗尼。 虽然阿弥陀佛发愿凡是听到他名号的菩萨都能获得陀罗尼,但因为在座很多人还不是菩萨,所以听闻佛号后马上获得陀罗尼有一定困难。但佛陀的加持毕竟不可思议,所以只要自己有信心,也会得到相应的利益。 我们这里有些道友就是如此,他们俱生的智慧并不是特别超胜,以前学世间知识时并没有很高的智慧,甚至连大学都考不上(其实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世间的大学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因为经常以清净心祈祷佛陀,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也打开了智慧,远远超过很多人,能够受持很多法义,不管自己闻思修行还是为他人讲经说法,都显发出深广的智慧。这从有些道友的亲身经历也可以看出,这就是佛陀的加持。 佛陀的名号有一种特殊的加持力,如果我们经常听闻佛号,自己的心就会逐渐变得清净。将净水如意宝投入浑水,浑水自然而然会澄清;同样,听闻佛陀的名号后,众生污浊的心也自然而然会变得清净。当内心清净如水时,就能显现出戒定慧等功德的月影,这就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依靠阿弥陀佛的发愿,无量菩萨听闻他的名号后都能获得陀罗尼,这对菩萨们增上功德具有极大意义。我们知道,极乐世界恒时传出妙法的声音,不仅阿弥陀佛不断地讲经说法,甚至宫殿、水声、风声、树声都不断地发出佛法的妙音,依靠陀罗尼的威力,菩萨们能将所有听到的佛法牢记于心。而我们这里却不是这样:有些道友上课时拿着一个破笔记本辛辛苦苦地记,记完以后回去再翻看时,自己都不认识写的什么字、什么内容,不知道是在梦中云游时还是在其它世界记录的,最后特别失望地放弃了闻思,开始像猪八戒一样睡懒觉。 三十五、闻名转男愿: 若我成佛,周遍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量诸佛国中所有女人,闻我名已,得清净信,发菩提心[73],厌患女身,若于来世不舍女人身者,不取菩提。 如果我将来成佛,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佛国中的所有女人,听到我的名号后生起清净的信心,发起菩提心,对女身生起厌恶心,如果她们来世不能舍弃女身,我就不取菩提果位。 现在世间比较提倡男女平等。佛教也提倡众生平等:在世俗中,不管大乘显宗的发菩提心还是密宗的即生成佛[74],都认为男身和女身是平等的;在胜义中,《金刚经》和《入行论·智慧品》都说无男相无女相,所以男女也是平等的。(有一个女众道友说:“我没有什么纪律的约束,佛经中说无男相无女相,我把自己当作男人一样。”但这是在胜义中讲的,在世俗中还是有男相女相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佛陀又在许多经典中呵斥女身呢?这是因为在世俗中女身确实有许多不共的过失。 据说有些西方的女士不愿意听对女身的批评,但不管她们愿不愿意听,这就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我有这样的体会:在同样一个道场中,在同样摄受众生的过程中,女众的烦恼确实比男众多。有一位上师的侍者告诉我(她也是女众):“我的上师身边有很多男众和女众,总的来看,男众性格比较稳重,而女众性格则不太稳重,而且女众往往大事情不考虑,整天在小事上勾心斗角。虽然上师很慈悲,对大家都平等对待,可是下面的人确实有很大差别。” 不过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女身的过患。有一位法师讲过一件事情:有个男青年性格非常自卑,他读大学时见到有些女生长得不错,经常受到很多人的欢喜,他觉得这些女生活得很阳光,于是发愿下辈子要转为女人,不愿意再当男人。这就是不知道真理的想法。实际上,他所羡慕的女生有许多不共的烦恼和痛苦。 并不是佛陀没有平等心,他特别重男轻女,所以故意说女身不好,事实上女身的确有许多过失。在《大爱道比丘尼经》中,佛陀淋漓尽致地宣说了女众的八十四种恶态,这些恶态在很多女人身上都能发现。在《大宝积经》中,佛陀也宣说了女众的很多过失,并且说欲求远离女身需要修八种法:一者不嫉妒,二者不悭吝,三者不谄诳,四者不瞋恨,五者说实语,六者不恶口,七者舍离贪欲,八者离诸邪见。而且佛陀总结说:“若厌女人身,应修如是(八种)法,便当速得转,受善丈夫身。” 因此,女众应该认识到自身的过失,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后要生起信心,发愿将来一定要转为男身,这样以后生生世世就会转为男身了[75]。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女众都有过失,也有一些佛菩萨以女身的形象度化众生,如妙音天女、度母等。不管在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中,都有很多女性的佛菩萨应世。尤其在汉传佛教的历史上,有很多观音菩萨以女身利益众生的公案。这当然不是我们的分别念所能思议的。但一般来说,凡夫女人确实存在不共的烦恼和痛苦,所以有智慧的女众还是应该发愿转为男身,要经常念诵《极乐愿文》来发愿:“闻佛阿弥陀名号,乃至未获菩提间,不转女身转贵族,生生世世具净戒,顶礼善逝无量光。” 三十六、修梵净行愿: 若我成佛,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等佛剎菩萨之众闻我名已得离生法[76],若不修行殊胜梵行,乃至到于大菩提者,不取正觉。 如果我将来成佛,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佛刹的菩萨听到我的名号都获得无生法忍,乃至菩提果之间受持清净的梵净行,如果他们不能这样,我就不取正觉果位。 受持清净的梵净行对于修行人非常重要,《普贤行愿品》中说:“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我们应该经常这样发愿。 凡夫人经常产生贪欲,有了贪欲则身心不可能趋入正道。《毗奈耶经》中说:“诸有耽欲人,不见于义利,亦不观善法,常行黑暗中。”这个教证讲得非常好:一个人如果有了贪欲心,那他既不可能见到大义利,也做不到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内心始终不会观修善法,这种贪欲强烈的人没有其它的念头,白天想的是这些东西,晚上想的也是这些,从平时各方面的行为也看得出来,他们贪恋的一直是这些肮脏的事情,这种人的修行不会有进步,经常处于黑暗和痛苦中。 世间人常说欲火焚身,贪欲之火确实非常可怕。《大智度论》中有一则公案:以前印度有一个叫述婆伽的渔夫,一次他看见公主在高楼上,产生了极大的贪心。从此他患上相思病,日日夜夜想着公主,以致于瘦骨嶙峋。母亲看到他这样,经询问才知是贪恋公主所致。虽然一个渔夫贪恋国王的公主,这本来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母亲毕竟疼爱儿子,便想了一个办法。从那以后,她每天到王宫里供养公主鲜鱼。日子久了公主觉得有点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天天给自己送鱼。她据实告诉公主,并祈求公主能与儿子相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公主居然答应了她的请求,并约定在某个神庙的神像背后相会。述婆伽得知后特别高兴,约会那天他早早到神像后面等着。但是神庙的天神非常不高兴,他觉得渔夫跟公主种姓不般配,再加上在神庙中做这种事不如法,于是加持述婆伽睡着了。公主来到神庙后,怎么也摇不醒述婆伽,最后实在没办法,就卸下身上的璎珞放在述婆伽身上,之后便离开了。公主离开以后,述婆伽醒了过来,他见到身边摆着璎珞,一打听才知道公主来过了。他非常懊恼,当下欲火焚身而死。 欲望确实非常可怕,人一旦燃起欲望之火,任何善行都没办法行持。正因为如此,阿弥陀佛悲悯欲望强烈的众生,发愿凡是听到他名号的人就像在烈焰上浇凉水一样当下熄灭相续中的欲火。现在有些人经常说:“我烦恼深重,实在没办法对治。”其实没必要这么说,只要一心一意祈祷阿弥陀佛、持诵其名号,依靠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加持力,相续中的烦恼一定可以息灭。 在我们学院有成千上万的修行人,他们都过着守持梵净行的清净生活,根本没有任何烦恼和痛苦(当然也有极少数人烦恼深重,但这是个别业力现前者)。如果是一般的世间人,这么多人过着遮止贪欲的生活恐怕是不现实的。虽然佛教徒不是禁欲主义者,但是一方面依靠自己的对治力,另一方面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力,确实做到了许多世间人做不到的事情,这也是佛教殊胜性的一个真实体现吧。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给我们讲世间的战争,叫刀兵劫。刀兵劫从哪里来的?就是从杀生来的。如果这世间人统统不杀生,就可以避免这一切战争的灾难。所以说战争的灾难是杀业的果报。我们决定不能够杀害一切众生。但是无意当中杀害的,这是过;你有意去杀它,那是罪。所以杀生这一条戒,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世间凡夫,对待佛菩萨是供养;对待一般人,他只是布施。普贤菩萨对佛供养,对一般众生也供养,他的心是平等的,他的心是清净的。 普贤菩萨看一切众生跟看佛没两样,他对佛怎么礼敬,对蚊虫蚂蚁也那样礼敬。没有减一分,没有增一分,那是普贤大士之德。礼敬是我们自性当中性德的开显,我们能够修礼敬,那是性德的流露。所以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也可以这么说法;“一分诚敬得诸佛如来一分加持,十分诚敬就得诸佛如来十分的加持。”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