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五十三课
2014/9/3   热度:1420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五十三课 “人类之苦”已介绍了变苦、苦苦、行苦三大根本苦,及八个支分苦中的生、老、病、死四苦,今天继续讲第五个——怨憎会苦。 什么是怨憎会苦呢?指所憎恶的人或事,欲其远离,而反共聚。比如,想见的爱人见不到,怨恨的敌人却总是狭路相逢;想听的喜讯听不到,不愿意听的噩耗却时时传来;非常希望身体健健康康的,可往往是病魔缠身,没有自由快乐之时……这些不悦意的外境经常出现,而特别希求的对境日益远离,令心产生强烈忧苦,这就是轮回的本性。《大毗婆沙论》亦云:“不可爱境,与身合时,引生众苦,故名非爱会苦。”意即不可爱的对境常出现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面前,引生各种不同的痛苦,这就叫怨憎会苦。当然,怨憎会苦的定义,还有很多解释方法[74]。 那什么时候能断除这种痛苦呢?只有证悟了空性,完全通达人我、法我不存在,那时候所有的痛苦将销声匿迹,一丝一毫也不可得。而在此之前,不管你转生于轮回何处,都难免要遭受此种痛苦。就算转生为三善趣众生,也常会遇到憎恶的对境,那堕入地狱、旁生、饿鬼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要想远离这种痛苦,证悟空性非常重要。 《宗镜录》中云:“若未了无生,于所生之处,无非是怨,无非是苦。”假如没有彻底通达无生空性之理,不论投生到六趣中的哪一道,在那个环境里所感受到的,无非是怨恨,无非是痛苦。常有人抱怨:“这里的环境太复杂了,我要去个清净的地方。”说这种话的人,根本不了解轮回的真相。倘若你清楚轮回的实际状况,那自然会知道,无论到哪里去,都有不合意的对境出现。如果过于执著这些,自己就会万分痛苦,而唯有对它的本性有所认识,才会明白特别不值得为这些苦恼。 有一本书里说:“十年前我极执著的事情,今天想来觉得可笑;今天我所执著的事情,十年后再回忆时也将如此。所以,我们在每一阶段所贪执的东西,都要先去了解它的本性。”的确,这说得很有道理。然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在执著的当下并不觉悟,只有多年后再回顾时,才会恍然大悟、后悔不已。 据有些老年人讲,他们在“文革”期间当过红卫兵,现在想来,那时的行为特别疯狂,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那样做。我们虽然不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但有些行为的性质其实也一样,比如,自己童年时对玩具执著,年轻时对感情、名利、财色执著,到如今才懂得此举特别愚痴,完全是在作茧自缚、自寻烦恼。此外,现在许多人对身体、外境等特别贪执,并且认为理应如此,其实再过一段时间,随着岁月的流逝,你的心态会不断变化,尤其是若了达无生之义,回想起往昔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就会明白以前的一切有多可笑。 因此,要了解人类的痛苦,观察生活很重要。现在很多人因没有掌握生活的规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内心深处就极其苦恼,甚至将自己推入绝望的深渊。其实这没有必要。就算你不能完全证悟空性,只要对无常法、人类历史稍有涉猎,再加上自己的人生经验,用智慧一分析也会知道:世人特别贪著的事物,实际上无一不是虚妄。当然,尚未了达诸法实相之前,我们对苦乐的执著也不可能抛弃。而只有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才不会如此耽著“我”和“苦”,也不会随业力趋入三恶趣。 这些道理,作为佛教徒一定要了解。但光是了解还不行,还要逐字逐句进行思维,从中得到一种感悟,这即是所谓的“修”。许多人常说自己不想闻思,只想实修。其实脱离了闻思的实修很危险,闻思基础都没有的话,你到底该怎么样修?有人认为,“修”是什么都不执著,每天就闭着眼睛打坐;还有人认为,“修”不需要经过前面的任何次第,直接把密宗或禅宗中最甚深的部分拿出来观想即可。当然,对极个别利根者来讲,这也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就大多数人的根基而言,还是需要次第性的修持。 这一点,从世间的学习就看得出来。我们在学校读书,要先读小学,再读中学,进而读大学,不可能一步登天,直接就跨入大学校门。出世间的修行也是如此,除非你是利根者,有超胜的五根[75],依靠上师简单的窍诀,当下便有顿悟的可能。但如果你通过详细观察,发现自己并非这种根基,那么最适合的修行之路,应该是先从理论下手,对此慢慢了解之后,再去实地修持每一个道理,如此内心才能渐渐改变,烦恼也会日益减少。 以前大多数的高僧大德,其实也是依靠这种次第一步步修持,最终认识了心的本性。所以,现在正在讲“共同加行”时,大家要好好观修六道众生的痛苦。尤其是人类之苦,佛陀在经典中讲述得特别广,大德们在论典中也描述得很细致。可作为后学者,我们有没有如实去思维、去修持?每个人反观自心就知道了。 庚五、怨憎会苦: 再来看看怨憎会苦是怎样的情形:很多人非常执著自己的财产,为了防止它被怨敌打劫,因而白天守护、夜间巡逻。 比如说,近年来阿根廷社会治安恶化,人人自危,为防止强盗入室抢劫,许多人都在房子的围墙上安装了电网,感觉就像监狱一样。虽然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但形势逼人、迫于无奈,只能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汉地很多城市也是如此,为了保护财产、甚至生命,家家不得不装上防盗窗、防盗门,否则根本没有安全感。所以,深入思维便会了知,财产的本质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有了财产,痛苦自然而然就会降临。 华智仁波切讲的“怨憎会苦”,主要是阐述财产的过失。虽说从广义而言,遭遇任何麻烦、苦恼等不悦意对境,都是怨憎会苦,但此处着重讲的是财产。因为作为修行人理应知足少欲,而财产却能给自己带来极大障碍。 许多人为了养家糊口,一辈子忙忙碌碌,没有机会修行,可是到了最后,自己的财产会意想不到地落入仇人手中。譬如,白天土匪会明目张胆地抢夺,晚上盗贼偷偷摸摸地窃取,甚至自己所拥有的牛羊,也会被豺狼等猛兽吃掉,最终一无所有。 大城市里就更可怕了。据一则新闻报道:2009年12月,一女人准备在自助银行存款时,旁边突然出现一个男子,用枪对着她说:“把钱给我,不然就杀了你!”她一下子就懵了,在极度恐怖中,只好将身上的一万多块钱给了他。当时是晚上8点左右,那男子得了钱后,迅速就消失不见了。可见,现在的社会很不安全,许多人的金钱、房屋、车辆等财产,随时都可能被盗贼洗劫一空。 那天我家来了个老乡,他在色达某单位做门卫。他说最近一个月里,小小的色达县,就有十五家被盗。有的是门被撬了,有的是窗被毁了,多则被偷了七八万块钱,少则也丢了一些小东西。这些治安问题,足以说明现在人的贪心越来越大,道德素质日益下滑。即使人们想尽办法,安装各种防盗措施,但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贼以更先进的工具轻而易举就能攻破。 所以,现在的社会真的很可怕。不观察的话不觉得,但只要详细去观察,就会发现人们内在的悲心、利他心、知足少欲等精神财富越来越少,对外在的奢望、希求、恶意越来越厉害。这样一来,即使公安局等部门每年招的人再多,也无法力挽狂澜,甚至有时他们自己也贪污,变成了坏人。 相比之下,我们山里的修行人,除了简单的衣食以外,没有其他俗世的目标。也许在世人眼里,这种生活很痛苦,但实际上我们精神上的快乐,远远超过大城市里的大富翁。所以,道友们修行时要多反观自心:“在这个世间上,我活着的目标是什么?旁人的所作所为又是为了什么?我应当选择和坚持什么?……”用自己的智慧观察之后,相信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其实,无论你拥有多少财产,都免不了遭受最初积累、中间守护、最后增长等无尽痛苦。诚如佛陀亲自授记的怙主龙猛所言:“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现在许多人日日夜夜绞尽脑汁,希望通过白手起家,有朝一日能变成富翁,这种愿望固然美好,可是真正成功的却屈指可数(积财);即使中间有了点财产,也要拼命去守护,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偷了(守财);光是守护还不够,还想在此基础赚更多的钱,并将其作为一生幸福的保证(增财)。因此,为了这些财产,人们始终非常辛苦,根本不了解它无有实义,是一切祸害、痛苦的根源。 曾有一个美国人叫富勒,他就是从零开始,积累了大量财富和资产。30岁时,他已挣了100万美元。但他觉得自己的事业才刚开始,下一步的目标是要成为千万富翁。然而,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他不但没有感到丝毫快乐,反而身体一天天垮下去了,家庭和婚姻也岌岌可危。于是他再再反思后,决定变卖家产,把所得收入捐给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而且他还跟妻子一起,为那些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虽放弃了所有的财产,但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可见,世间人中也有看破今世的。不过他们的“看破”,并非完全明白了财产的实义,只不过在某些因缘的触动下,知道财富不会真正带来快乐,从而放弃了对它的追求。既然世间人尚能如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就更不应该耽著财产了。(那天有个人说:“别人跟我讲钱的过失,我就是想不通。钱是真正的如意宝,有了它,吃饭也可以,坐车也可以……现在什么都要靠钱,所以钱是赐予一切悉地的如意宝!”)当然在佛教中,修行人的生活应不堕两边,既不堕于极其穷苦的边,也不堕于极其奢侈的边,这即是所谓的中道。因此,我们平时要经常发愿:“不生过富家,不转贫穷家,唯生中等家,恒常得出家。” 关于财富的过患,米拉日巴尊者还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为着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 意思是,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因财富而快乐,认为它可以满足一切,别人对你也极其羡慕:“啊,这个人有钱了,买房子、买车了!”(现在城市里的人,整天就这样互相攀比。)此时你纵然拥有再多钱财,对它的希求也不知餍足。 到了中间,因为有了一定的财富,就会被吝啬之结所束缚,舍不得用于上供下施,这些财富便成了着魔的根源,结果一旦怨敌等违缘出现,自己所积累的财产,全部会被他人享用。其实,稍微有点钱的人,有功德的善法做得很少,没意义的事情却做得很多。在他身边,总围绕着一大群人享用他的财物,贪心也一天比一天大,而他自己所享用的,反而少得可怜。 最后,因为贪得无厌,甚至希求敌人的财物,钱财反成了断送性命的恶魔。因此,我们应当斩断这一轮回的诱饵,不要去希求魔王的财富。 以前阿底峡尊者刚来藏地时,僧人们为了表示尊重,就身穿华服,佩戴珠宝饰品去迎接。尊者一见这些人,急忙将头蒙起来。在旁的弟子大惑不解,请教尊者其中缘故。尊者回答:“藏地的魔鬼来接我了!”僧人们听后十分惭愧,赶紧将身上的华丽饰品拿掉,换上出家的三衣恭敬迎请,尊者才欢喜地接受。 阿底峡尊者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害怕一颗珊瑚、玛瑙,而是怕出家人太看重金银财宝了。佛陀在诸多经典中,常将财富喻为毒药、猛火、魔障,以警示修行人切莫希求,否则,它就会像怨敌的利刃般刺入你心。因此,我们沉溺在轮回中的众生,千万不要受财富的诱惑,不然,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 其实一个人修行好不好,跟财产也有很大关系。如果你财产不多,至少会有时间去修行,否则,成天忙于打理财富,根本不会希求解脱。我就接触过许多富裕的居士,他们善根倒不错,很想弘扬佛法或认真修行,但由于钱太多了,琐事也多,以致白天一直盘算,晚上睡都睡不着。甚至闭关修“人身难得”时,虽然眼睛闭着,心里却在琢磨:“我这笔钱怎么处理?今年公司会赚多少?下个月轿车怎么保养?……”想的全是财产方面的事情。相比之下,那些住在山洞或山林里的修行人,相续中除了佛法和解脱,几乎没有世间俗事,真的非常随喜。 所以,财富特别多的人,修行相当困难。听说有个富人去清净地方闭关,结果在21天里,根本不是在山洞修行,而是用三个手机一直在指挥。山洞里他都是这样的话,那下来后就更不用说了。这样“行持善法”,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善根,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可见,修行人的财产多了,精力肯定会分散的。 寂天菩萨也说:“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财富的积聚、守护、耗散过程中,充满着无边无际的痛苦,以此应知,财产是一切祸害的根源。那些因贪爱金钱而散乱的人,在他们心里,佛陀也显不出来,殊胜禅定也显不出来,一闭上眼就是人民币“哗啦哗啦”响,从来没有佛法的境界,如此一来,解脱之日势必遥遥无期。(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福报吧,即生中生活不是很困难,也不是很富裕,刚好具足修行的顺缘。我就很随喜这里的个别道友,吃得也不错,也没有过多积累,每个月的钱刚刚好。是吧?) 要知道,一个人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有与之同等的痛苦。诚如《亲友书》所言[76],龙王有多少具宝珠的蛇头,就会遭受多少热沙之苦。少而言之,哪怕你只拥有一匹马,也会担心它被敌抢走、被贼偷走、草料不足,整天顾虑重重,给自己增添许多烦恼。那么同样的道理,拥有一只羊会有一只羊的苦楚,甚至仅仅有一条茶叶,也必定会有一条茶叶的痛苦。 因此,一个人的痛苦程度,往往跟财产多少成正比。假如财产只有一条茶叶,痛苦则不会太大,但如果是一幢房子、一辆轿车,甚至一架飞机,那就完全不同了。美国很多富人都有私家飞机,但事实上,他们内心的痛苦比飞机还大。以前法王去美国弘法时,就坐过一架私人飞机。这飞机是一对老夫妻的,他们的财产很不错,女儿跟一个活佛成家了。对于这飞机,那个老人天天唠叨:“我的飞机如何如何……”他妻子一听就有点烦:“你已经老了,头发都白了,还总说这些!”“不说那怎么办?你看我们的车、我们的飞机……”据说两人整天为此吵架。 可见,世间人的生活压力特别大。如果你有一辆普通轿车,维修和保养的花费不多,平时操心得也不厉害;但如果你的车是一百多万,那被刮伤了一点点,就要花好多钱去修,再加上加油费、过路费等,一个月下来需要不少钱。除了轿车以外,现在人还喜欢买最高级的房子。然而,房子越高级,各方面开销就越多,自己压力也越大。遗憾的是,现在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反而觉得痛苦越大,就越快乐,实在特别颠倒! 与之相比,真正的修行人对生活没有太多要求,他们唯一重视的,是内心的自在、安乐。以前华智仁波切和两位上师——如来芽尊者、晋美·陈雷沃热(菩提金刚)一起在外云游。他们衣着褴褛,沿路化缘,显得像乞丐一样。一次,一户牧民的家人死了,因地处偏僻,请不到其他出家人,见他们穿着僧衣,就请他们到家里做超度。 到了死者家中,三位尊者开始准备超度所需之物。这时他家的年轻姑娘回来了,看见在灶前做食子的华智仁波切,心想:“我家真是可怜,竟然叫这些乞丐来超度。”于是狠狠踢了他一脚,生气地说:“滚出去!”对于姑娘的恶言暴行,尊者只是笑了笑,好像什么也没发生,继续做他的食子。 做完之后,他们以慈悲心念超度仪轨。完毕时,亡人梵净穴开顶,出现了往生的瑞相。家人见此情景特别高兴,供养他们三匹马、一头牦牛。华智仁波切说:“我们不需要任何供养,有三匹马就会有三匹马的烦恼。”主人突然意识到这三位僧人非同寻常,忙追问他们的姓名。尊者向他们介绍了两位上师的尊名,但对自己却只字未提。(这些在《华智仁波切略传》中有,方便时你们看一下。) 从尊者一生的行持来看,他不仅教诫他人要知足少欲,自己也做到了“头陀行”。其实,知足少欲谁都会说,但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因此,我们应追随前辈大德的足迹,让自己的生活简单化,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修行人。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有句话就说得很好,他说:“我强烈向往着俭朴的生活……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作为世间的科学家,他能有这样的认识,并让自己生活尽量简朴,的确很不简单。 最近,奥地利也有位富商,把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201万元)的巨额财产,全部拱手捐给了社会,自己则搬进山里一座小木屋,过起非常清贫的生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逐渐意识到财富不再使他快乐。这些世间人,并没有受过知足少欲的佛法教育,但他们以自己的智慧观察后,认清了财富的真面目,诚如美国总统华盛顿所言:“钱财和名声带给人的只有痛苦,不是快乐。”所以,最终舍弃了所拥有的一切。 然而,现在城市里大多数人,还没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百分之百相信:物质越丰富,生活越奢侈,人就会越幸福。假如跟他讲起钱的过失,他就会认为是在诽谤“如意宝”——“你说钱不好?不要说、不要说。这是钱啊,一百块哦!”他们并不知道,一个人若清贫如洗,就不会有仇敌的骚扰,不论去哪里都无牵无挂,门开着就可以,出去多少天也无所谓。如云:“若无财产远离敌。”有了这样的境界,才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缁门崇行录》中记载,唐朝有位玄朗禅师,他住在一个小屋子里,四十多年只穿一件七条僧衣,一辈子就只有一个坐卧具。若不是为了查阅经典,他绝不随便点蜡烛;若不是要礼佛拜佛,绝不随便走动一步;平时除了念经、诵咒,没有一句多余的闲话。 《窍诀宝藏论》也讲过[77],我们的身口意若能断除一切非法,所作所为都围绕着佛法,不造世间无义之业,那该有多好!可是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不到。他们说话80%无有意义,甚至在造恶业;行为80%没有功德,甚至非常颠倒;分别念80%为胡思乱想,不是外散就是内收。所以,凡夫人该改的毛病太多了,不要认为自己修了几天,就能马上成就了。常有人抱怨:“我已经皈依一百天了,怎么还没开悟?”这种想法非常幼稚,修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我虽不敢说自己修行很好,但长期以来,这方面还是有点经验,就像一个老师,教学二三十年后,对学生的心态会比较熟悉。因此,刚出家、刚皈依的人,心特别急,很想马上成就,我也能理解。但你们不能太过了——“昨晚我一直念金刚萨埵心咒,但今早起来想了想,好像没什么梦相,也没见到金刚萨埵,这是什么原因?是我业力太深重,还是行为不如法?上师您可不可以给我指点一下?”不能太着急哦! 总而言之,怨憎会苦非常多,说都说不完。诚如《正法念处经》所云:“怨憎不爱会,犹如大火毒,所生诸苦恼,此苦不可说。”怨憎会苦是一种不愿接受的痛苦,比如房子不愿被大火烧毁,身体不愿被药毒害,面前不愿见到关系最不好的人,正常闻思、工作时不愿出现不顺心的事……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即是轮回的本性。 明白这一点后,大家也没必要怨天尤人,甚至诽谤因果:“好倒霉啊,为什么我做善事就碰得头破血流,别人做恶事却没有报应?说什么善恶有报,因果根本就不存在!”这种论调特别可怕。要知道,万法都有一种自然规律,只有因缘成熟时,果报才会呈现出来,而不能只看一时的苦乐感受。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在经常观察自心的同时,也要了解世俗的各种因缘,否则很容易对正法产生邪见。 当然,生邪见的人,往往是不明事理所致。正如《弥勒请问经》所言[78]:不能因憎嫉某人,对法也憎嫉;不能因某人的过失,迁怒于法;不能因怨恨某人,对法也生怨。其实,佛法百分之百是正确的,只不过修行的人有时达不到那种境界而已。同样,即便是我们自己,若不认识佛陀所赐的珍贵教义,也只能算是名相上的出家人或居士。或许你自认为很了不起,但你所希求的道路,已经是另一个方向了。 如今,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永恒的黑暗,一边是光明福祉,今后要去向哪里,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座的道友都发了菩提心,出家人当然是了无牵挂,唯一的任务就是行持正法;而即使是在家人,对世间的执著也要有所减轻。有位居士学了一些法后,说:“我现在已经是个无牵无挂、无著无碍、无有执著的清净居士了。我不是随便赞叹自己,因为我有几大优点:第一、自学佛以来,我从不跟家人吵架,包括父母和儿子;第二、自学佛以来,我从不看电视、电影、连续剧,包括新闻;第三、自学佛以来,我从不做无意义的事,包括逛街。通过这三点,我觉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修行人!” 城市里的人尚能如此,那我们山里的出家人,就更应该这样了。在座的道友看破今世,舍弃家庭等一切来学院修行,的确非常不容易。看到你们一张张面孔,我时常会想:“这些人还是很有善根,很了不起。你们在家时,一个个都是父母的宝贝。多年来父母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可当你长大以后,头发就飞到虚空中去了。这样的话,父母心里也许会有一滴泪水,慢慢融进自己的血液。但这滴泪水是有功德的,随着你的修行增上,他们一定会得到利益。” 所以,希望你们不管出家还是在家,都不要变成业际颠倒者。毕竟学佛的因缘非常难得,有时站在城市的十字路口,看着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流,其中学佛的连万分之一都没有;相续中生起闪电般的善念、放弃一切到清净道场行持大乘佛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你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缘,一定要追随往昔出世的诸佛、圣者前辈的足迹,尽量根除对受用和亲人的贪执,像鸟雀寻找当天食物一样,无牵无挂地唯一修持正法。 当然,完全像鸟雀一样,修行一天就找一天的粮食,恐怕不太现实。但至少也要像前辈修行人那样,夏天准备好冬天的食物,冬天就一直闭关,第二年再出去化缘。对信心具足的修行人而言,《修心门扉》中说了,生活上不会有很大困难。所以,大家应以知足少欲的方式,尽量过一种清净的生活,如《亲友书》云:“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 对于上述道理,每个人要认真思维、反复观修。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是养成习惯,在心上养成习惯。透过佛法的修持,能使心转变,让生活变得更好,自利利他。功德的积聚取决于我们的发心,所以做事前应想:这事是否能利益他人,而非“这事是否有功德”。清净利他的发心本身就是功德。也就是说,教法的内涵一定要依靠证法维持下去,这样佛法才能够久住世间。南无阿弥陀佛,六时吉祥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