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灵验的感应
2015/5/22   热度:899
慈悲心是最灵验的感应
慈是真心地想给予众生暂时与究竟的安乐,悲是真心地想拔除众生的身心之苦。能这样善待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的勇士。
有时候我们自认为好心好意地对待众生,但是为什么给自己带来了烦恼呢?因为自己执着,没有放下,没有透彻地弄懂因果。当众生不理解的时候,我们还是想逃避。
佛为什么有那样的慈悲心?因为他有智慧。什么是佛的智慧?因为佛知道轮回苦,知道众生迷。众生为什么轮回?因为迷在里面。其实转念消业很容易,但是众生就是转不过念来,于是佛对众生更慈悲,更怜悯。
其实涅槃与轮回,净土与娑婆,佛与凡夫,就好比手背和手心。观音菩萨急迫地想要度众生,所以化成千手千眼。但他那种着急不是执着,千手千眼也不是一种真实的形象,而是大慈大悲的一种象征。实际上没有必要烦恼痛苦,但众生就是烦恼痛苦。所以观世音菩萨想拔除众生的痛苦,想给予众生安乐。拔除痛苦是悲心,给予安乐是慈心,合在一起叫慈悲心。
为什么小乘修行者在山上修行?因为他接受不了世间的外境。他有慈悲心,但是没有大慈大悲心,所以不敢面对。为什么大乘修行者在红尘中修行?他有大慈大悲心。他要救度众生,就要到社会中,面对这些是是非非。为什么叫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有勇士的含义,就是敢面对。不能舍弃这些众生,否则就不是勇士,就不是菩萨摩诃萨了。
愚痴颠倒是凡夫的本性,所以我们更应该悲悯他们,摄受他们。通过各种善巧方便,该软就软,该硬就硬。佛像为什么有寂静的和忿怒的呢?那是善巧方便。需要硬的时候,手段要硬一点;需要软的时候,手段要软一点。善巧方便是很重要的。
由于因缘、福报的差异,有的众生今生今世就能得到救度,有的众生来世能得到救度,有的众生是很多生生世世以后才能得到救度。现在,有的人不了解佛法,甚至还诽谤佛法,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厌烦或者舍弃他们。虽然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机缘,但是我们也要默默地发心发愿:愿他们将来也能遇到佛法,愿我将来成佛的时候,他们能成为我的眷属,使我能够引导他们,救度他们。
处处都要发善心,处处都要结善缘。这样,将来我们的恶缘就少了,善缘就多了,利益众生的范围就大了。
你能善待众生,众生也一定会善待你。你觉得他不好,想伤害他,众生不一定不知道,心的感应谁都有。你有好的感,就会有好的应;你有不好的感,就会有不好的应。自己一定要好好发心,不要受别人影响。修大乘佛法的人更应该怜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 因果故事 | 感应故事 | 宗门故事 | 名人学佛 | 成败故事 | 哲理故事 | 智慧故事 | 身边故事 | 生活故事 | 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代这个社会,大多数的人都是心浮气躁、性情暴躁,这就难怪现代的人容易老化、容易生病,而且什么样的怪病都有。现在人不懂得保养身体,把自己的身体糟蹋掉了,而疾病的根源是什么?就是人的情绪和念头。“忧能使人老”,你就想到这个伤害多么严重!我们的情绪、念头时时在变化,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成天生活在妄想分别执着之中。妄想分别执着是烦恼,烦恼逼迫身心,身心不能安稳,人就容易生病。我们的身体是随心转,随情绪转!你看温和善良、心平气和的人不容易生病,脾气暴躁、心不清净的常常患病,这不是因果报应,这叫感应道交。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