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胜出天神赞释3
2014/9/3   热度:1447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胜出天神赞释3 第三节课 若问:还有什么理由证明佛陀不是遍入天的化身呢? 何时以贪嗔,非天家夺宝, 贪慧行奸计,夺取一切地。 遍入未解脱,痴人皆供礼, 佛陀定解脱,凡愚不敬礼。 遍入天在某一个时候,以深重的贪心和嗔心,用狡诈诡计先夺取了非天的如意宝、甘露等家财,后在贪心的驱使下,又骗取了非天所控制的整个大地。遍入天并未解脱相续中的烦恼,愚痴的人却纷纷供养礼拜他,而佛陀决定具足解脱的功德,凡愚者却不知礼敬。 遍入天跟佛陀有非常大的差别,但世人因为愚痴的缘故,不一定懂得这个道理。从前,遍入天为了抢夺非天统治的地盘,变化成一个矮小的天人,到大力非天前祈求赐予一块地。非天问他需要多大的地方,他说:“只要我身体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大力非天满不在乎地答应了。遍入天遂以神变力化现出庞大的身躯,将整个大地都覆盖了。大力非天后悔莫及,只好让出了自己的地盘。 这是《吠陀》的一个故事。《吠陀》里的故事,有些是有依据的,有些只是一种传说。但这个故事在印度古籍中经常引用,在藏地诗学中也随处可见。作者以此作为依据,用来说明遍入天具有贪心,贪执别人的财宝、别人所统治的大地;见到别人使用,他也会生起极大的嫉妒和嗔心,通过各种手段抢到自己手里。 从遍入天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摆脱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烦恼,可成千上万的愚痴者,却盲目地崇拜遍入天。在印度来讲,最大的两个派系,就是遍入天派和大自在天派,有无数人信仰供奉,其殿堂里的朝拜者每天络绎不绝。佛陀与遍入天、大自在天比起来,无论是所证悟的智慧、所断除的障碍,各方面都远远超胜,而且具足一切解脱的功德,自相续脱离一切束缚,能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然而在这样的圣者面前,顶礼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凡夫愚者根本不知道佛陀的功德。 如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除了不丹、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信奉佛教外,大多数都不信仰佛教。2008年的一本书里说,现在全世界有六十六亿多人,五十多亿人有宗教信仰,占总人口的85%。其中基督徒最多,约二十二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3;穆斯林约十三亿人,占总人口的1/5;佛教有三亿多人。从这些数据来看,学佛的人并不是很多。当然,这只不过是统计的人数,若加上没有统计的佛教徒,肯定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比如现在有很多公务员,每天都在学佛、念佛,但不敢公开,连皈依证都不敢办,到寺院去也是东看西看,生怕有电子眼、监控器,所以这些人肯定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不过,就算加上这些人,学佛的人也仍然不多。为什么不多呢?《殊胜赞》中讲过,因为佛教的教义高深莫测,大多数凡夫望而却步。譬如,世间天珠或如意宝的价值,具有智慧的人才了知,一般人根本不懂。同样,非常粗浅的知识,很多人都愿意接受,而甚深微细的佛法,他们却不愿追随。《四百论》也说:“婆罗门离系,如来三所宗,耳眼意能知,故佛法深细。”印度三大宗教分别为婆罗门教、离系外道、佛教,其中婆罗门教讲究歌咏唱诵的音律,主要是耳根的对境;离系外道以外表行为为主,一丝不挂地修行,不进饮食而依于五火,主要是眼根的对境;而佛教的深奥境界,主要是意根的对境,必须以甚深智慧才能了悟。 大家都知道,知识越深细,学的人就越少。就像一个最好的大学,学生考上的可能性很小,一百个人只有两三个被录取,同样,对极为甚深广大的佛教,学的人少也是正常现象。前段时间,我到青海去看一个著名的藏医,他在办公室里长吁短叹:“藏传佛教好似如意宝一样珍贵,但懂得的人实在太少了。不过还可以吧,反正也有少数,佛陀不是说了嘛,‘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不懂也是情有可原……”他自言自语地在那儿叹息。我觉得他言之有理,藏传佛教或整个佛教是那么好的甚深妙法,可现在的芸芸众生根本不信,即使信一点,也是除了迷信以外没有通达佛法的教义。 佛法是相当甚深的,并不是像有些人想得那么简单。有些人看一两本书,就认为精通佛法了,马上开始著书立说,指责佛教这个地方不对、那个地方不对,这是非常可笑的行为。我本人看过大量国外翻译过来的书,也看过国内藏文和汉文方面的书,一听那些人驳斥佛教的论调,就知道他只是在世间学过一点点,但对佛教浩如烟海的道理连边儿都没摸到。这种人很可怜也很可笑,除了感叹以外,我从来没觉得他很厉害、担心他对佛教的驳斥有理,连这样一个怀疑也不会生起来。 要知道,想深入佛教的话,看一两本书是不够的。藏传佛教的《大藏经》中,经典有一百多函,论著有两百多函,学一部论典就要花很长时间。对我个人而言,二十多年来反反复复刻苦钻研,越学越觉得佛法深奥,而有些人以考察的名义只学了短短几天,根本不可能通达佛法内容。 没有精通佛法之前,千万不要肆意毁谤,如果有人信口开河,你也不可人云亦云。古往今来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驳倒佛教。很多非常权威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对佛教五体投地、恭敬有加。而现在个别孤陋寡闻的人,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故作权威地反对佛教,只能显露出他的愚痴无知,对佛教没有丝毫损害。佛教的教义纯洁无垢,完全符合于自然真理,因此,任何人也没办法驳斥它。 若问:供养遍入天与供养佛陀有何不同吗? 大地系四洋,腰带沉甸甸, 似重予遍入,大力成痛苦; 以尘供能仁,获成无忧王, 披满月光衣,地上得统治。 用古印度的诗学修辞来说明,整个大地系着四大洋的沉甸甸的腰带,这样的大地曾被大力非天施予遍入天,按理来讲,大力非天应该得到好报,结果他却被遍入天以神变压在地下,感受无边的痛苦。与之相反,胜者孩童仅仅以沙石供养佛陀,来世就转生为无忧王,统治被月光所覆盖的大地。 这个偈颂说明,我们对遍入天怎么样供养恭敬,就像对恶人承侍一样,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现在有些黑社会老大,自己手下做事得力时,会给予一些财利、地位,而一旦他不高兴,很可能翻脸不认人,马上就把手下杀掉。所以,将具有贪嗔烦恼的对境作为依止处,到了一定的时候,不会对你真正有利,因为这个依止处始终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你,不像佛教大乘菩提心的教义,是无条件地帮助你。包括世间两个人成家,他(她)也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自己,一旦你的行为触怒他(她),就会打你、骂你,甚至杀死你。因此,依止自私自利的对境,全部都是痛苦之因,而依止利他心强烈的对境,才会散发出快乐的光芒。 这里是说,对遍入天作供养,不但没有好报,反而会产生痛苦。相反,在佛陀面前作供养,即使只有一点点,其果报也非常广大。以前佛陀在王舍城时,有一次带阿难去城市里化缘,两个孩童在城中玩泥沙,其中一个孩童叫胜者(又名德胜),他看见佛陀的庄严身相,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和诚挚心,自己很想供养佛陀,但没有别的供品,就抓了一把泥沙前去供养。可是他个子太小,够不着佛陀的钵盂,另一个孩子就跪着,让他站在自己身上,佛陀也慈祥地弯下腰,用钵盂接受了他的供养,并让阿难回去后用水和着泥沙涂在僧众的僧房上[11]。当时佛陀告诉阿难:“在我涅槃一百年之后,这个孩童将转生为统治印度的无忧王(也叫阿育王),另一个孩童会变成他的大臣。”所以,不要说用鲜花、财物等供养佛陀,甚至孩童在玩耍的过程中以泥沙供佛,来世也可以获得殊胜王位。 阿育王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他通过武力统一印度全境,使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大国,显现上残害了很多众生;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他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并修建了84000座舍利塔,将佛陀的舍利广布于南赡部洲。这样的国王,也是通过对佛陀简单供养而得到的。 记得《华严经·十地菩萨赞佛偈》中云:“若得见于佛,舍离一切障,长养无尽福,成就菩提道。”若能见到佛陀或佛像,可以断除一切障碍,长养无量福德。所以我常在课堂上强调,希望大家多供养佛像,哪怕是一根香、一盏灯,也要不断地供养。 尤其是有些小孩,这方面一定要尽量培养。就像我昨前天所说,菩提学会中的很多居士,如果有孩子在上学,除了让他按部就班学习现有的课程外,还应利用周末或放假期间,让他学一些佛教知识。大人可以把孩子集中在一起,讲《儿童佛教课》[12]里的故事或其他佛教故事,让他从小就学会积累福德、不造恶业。否则,现在的环境只能教会孩子杀生、邪YIN,根本不能教他们如何行善断恶,很多孩子由于没有受到良好教育,长大后恶劣见解始终扭转不过来,这是特别可怕的。 所以,我从今年开始,发出“从小学佛,培育爱心”这一口号,倡导孩子们学习佛法。儿童时期在一生中极为关键,这时候所学的知识记得最牢固,假如每个小孩都心中有佛,懂得在佛前供养,将来就会像阿育王一样有福报。这种理念若能从小在心底里扎根,那他长大以后,绝不会变成贪官或恐怖分子等对自他有害的坏人。 我们学院的文殊小学,这几年来在很多老师的努力下,许多孩子真正变成了修行人,非常感谢!那么在外面的大城市里,希望你们也要创造条件,从今年起,各地应建立这样的“佛教小学”。当然,真正办小学的话,需要很多手续,这有一定的困难,但你们可以效仿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做法,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组织孩子们集体学佛,培养他们对佛的诚挚信心。比如将几个小孩凑在一起,今天磕头,明天听故事,后天看《佛陀故事》的动画片……这对他们一生有非常大的作用。否则,他们从小生长在不好的环境中,有些老师也特别坏,一直讲许多诱发贪心嗔心的故事——以前我就遇到过很多坏老师,现在想起来有点恨,但自己发了菩提心,也不能恨!开玩笑。 承接前面所说,阿育王因前世供佛泥沙的果报,后来成了印度大国王,他所统辖的国土,是月光覆盖的一切大地。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实际上阿育王统治的主要是整个印度,此果报来自于供佛的一点点泥沙。因此,我们现在做一个小小的功德,再过几百年、几千年,也会得到无量快乐。《入行论》云:“依佛无边福,恒常获安乐。”依靠对佛的供养、祈祷,我们会获得无穷无尽的福德,在生死轮回中恒常快乐,最后得到圆满佛果的无上大乐! 若问:作者皈依佛陀,不皈依外道本师,他为什么要这样取舍呢? 我不执佛方,不嗔淡黄等, 谁具正理语,认彼为本师。 我既不偏执佛陀,也不嗔恨淡黄仙人等,谁具有符合事实的真理,我就认定谁为本师。 作者说自己不偏袒佛陀的观点,不会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学了佛,就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功德,毕竟从家族上讲,他出生于婆罗门家,全家皆以大自在天为本师,所以他没必要站在佛教这边。同时,他也不嗔恨外道的淡黄仙人、食米斋仙人、裸体外道本师等,前面已经讲了,因为他们并未抢夺他的财产,从来没有害过他。 我们平时也应该这样,没必要站在佛教的角度,也没必要站在外道的角度,不要随便就自赞毁他,而应以公正的心态来观察,看到底是哪一个宗派好、哪个宗派符合真理。不管是空性方面也好、显现方面也好,谁具有真理,我们就应当依止谁。如果外道中有真理,同样也可以接受,把它当作自己本师。但若它的教义经不起理论推敲、教证理证的观察,那把相似智慧视为真理是不合理的。本论的作者既精通外道又精通佛教,在反复比较和观察之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唯一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圆满完整宣说了万法真理,任何外道本师均无法揭示。于是他选择依止佛陀,而不是以迷信来依止的。 我们依止上师也要这样。哪一位上师符合善知识的条件,就应当依止他,而不是因为他对自己很好,所以要依止。毕竟依止上师关乎生死大事,并非只为了从上师那儿得一点财物,因此,这个问题值得慎重! 上师如意宝赞叹佛教时,经常用这个颂词。以前上师在加拿大的仲巴仁波切总会为大家讲法时,就引用了此教证说,自己在五十多年中,悉心研究佛教道理,确实了知佛教哪一个道理都没有瑕疵、没有错误,如今到了这个年龄,对佛教的所有理论都深信不疑。 很多赞文中也说:“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天上、天下,唯有佛陀所宣的真理正确无误,这一点并不是夸夸其谈,而是经过了理论和实践的长期检验。我本人不是很有智慧,以前没上过特别有名的高等学校,但在读中专的时候,比较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当时书上许多所谓的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始终说服不了自己,总觉得心里疑惑重重。直到遇到佛教之后,通过学习因明和般若,才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在佛教智慧的汪洋大海面前,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滴水一样渺小。而末法时代有些人,对佛教略有了解,就认为已经精通无碍,开始对佛教指指点点,甚至对释迦牟尼佛大放厥词,有时候看来十分可笑。他连小小的家庭纠纷都处理不了,还敢批判释迦牟尼佛,真的是非常可怜!在家人和不信佛的人因受环境的影响这样说也情有可原,但有些披袈裟的出家人居然也声称要改革佛教,说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过于陈旧古老,一定要发明新的教义……用现代名词来哗众取宠,这完全是愚笨的标志。 大家对佛教的甚深教义,务必要想方设法生起定解,只有这样,对佛陀的信心才不会改变。否则,只是表面上办个皈依证,加入一些佛教团体,听个灌顶、参加个开光仪式,不一定就是佛教徒。所谓的佛教徒,要对佛法的教义深信不疑,哪怕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三宝。你们每个人有没有做到?应该好好观察。 若问:智者所应依止的宗教,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深慧眼寻觅,依谁具遍知, 利生大教义,智者何需余? 智者一定要以深细的智慧眼来寻觅,无论是佛教还是外道,谁具足通达一切万法的智慧,谁具足饶益一切众生的利他慈悲心,就应当诚心依止谁。除了智慧和悲心这二者,再也不需要其他教义了。 我们人类最需要的,就是通达万法真理的智慧,以及饶益一切众生的悲心。在所有的宗教中,唯有佛教的教义才具备。圣天论师说过:“如来所说法,略言唯二种,不害生人天,观空证涅槃。”释迦牟尼佛所宣的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而言只有两种:一是以悲心不伤害众生,果报可转生于人天善趣;二是通达万法在名言中如梦如幻,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依此可证得无上涅槃。其中就宣说了智慧和悲心。任何一个宗派,如果具有智慧和悲心,我们就应当虔心依止,除此之外,其他教义都没什么价值。 如今在汉地,古今中外的文化学说比较多,很多人的思维方式稀奇古怪,哪怕是一个名词解释,或者一件产品的说明书,也是这人讲一个、那人讲一个,结果大家都不知道方向了。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我们能找到指路明灯般的佛教,真的是非常难得。佛教已经把我们的方向锁定了,如果想广泛地了解,《大藏经》和大德论著中有详细阐述,但归纳起来,就是智慧与悲心。所谓的智慧,是通达一切万法的胜义本体和世俗中业因果不混淆的道理;所谓的悲心,就是要做到无我利他。其实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步,就越需要佛教理念,否则,光是外面修几栋楼,不一定就是进步。现在的楼房越高越怕地震,从窗户往下一看也胆战心惊,难道进步是这样恐怖吗? 若问:假如外道天尊也有智慧和悲心,是否应当依止他们呢? 孰若无诸过,普具众功德, 梵遍入自在,彼是我本师。 假如外道天尊没有贪嗔痴等烦恼,也没有烦恼所引发的杀盗YIN妄等过失,而且利益众生的悲心和通达万法的智慧等一切功德圆满具足,那不管他是遍入天、梵天、帝释天、大自在天,还是天龙八部等鬼神,我都可以皈依。 这是一个假设句,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三界中,唯一佛陀是断除二障、通达二智的大圣者,其他天尊不可能具有这样的功德。所以大家不要误解了,觉得:“作者说可以皈依遍入天和大自在天,那他们就是我的本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我们讲经说法,理应让别人懂得取舍。现在有些弟子问某些法师:“对天龙八部、妖魔鬼怪可不可以顶礼呢?”法师就说:“可以顶礼。因为《华严经》中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众生的佛性都是一个。《三字经》中也说:‘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天龙八部、妖魔鬼怪的本性也是纯善,你怎么能不尊重呢?” 这种说法不太合理。倘若你知道这些鬼神是诸佛菩萨的化身,或者他们在高僧大德面前发誓承诺护持佛教,就像藏地有些护法神一样,那顶礼他们是可以的。除此之外,把胜义谛和世俗谛混为一谈,以“佛性是一个”为理由而顶礼、皈依鬼神,皈依戒就无法安立了。如果说有情和无情的法性都是一个,那你也可以顶礼石头、龙泉水,或皈依老猪、饿狗、牦牛,因为它们本性都是纯善,都具有与佛陀一样的佛性。但以这个原因而皈依或顶礼,肯定是不合理的。 我们皈依三宝以后,有非常明确的皈依戒,如《优婆塞戒经》云:“若归佛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自在天等;若归法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典籍;若归僧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邪众。”皈依佛之后,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能皈依大自在天、帝释天、遍入天等外道天尊;皈依法之后,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能皈依《吠陀》等外道典籍;皈依僧之后,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能皈依外道的天神鬼怪、邪知邪见者。假如你皈依三宝以后,又去皈依外道天神,那皈依戒又如何守持呢?所以,外道和内道之间的界限一定要分清。但要想分清的话,没有闻思修行恐怕是不行的。 这个赞叹文一方面是赞颂佛陀的功德,另一方面,也是让很多人搞清楚到底该皈依谁。现在民间的说法各种各样,很多人看到天神也要摆上供品,拜一拜、礼一礼,这种行为的确不如法。虽然有些天神可以给你暂时带来帮助,比如东北的大仙儿或南方的神,暂时让你发财或者平安,对自己的事业有些许利益,但他无法令你获得最究竟的解脱。 在这个世界上,最究竟的解脱唯有佛陀才能赐予。这一点,并非因为我们是佛教徒才这样说,不是像现在有些上师一样,你必须要当他的徒弟,不能到别的上师那里去,否则就背叛他了,他以后再也不理你了。我们不是这样,而是看三界众生非常可怜,他们寻找的解脱之路唯一佛陀才有;而佛陀的解脱真理,在佛法中可以出现;佛法的内容,唯一僧众可以接受,有闻思修行的机会。所以,如果皈依三宝,今生会快乐,来世也会快乐,最终可以获得解脱。就像是一个好老师,父母会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不愿孩子被坏老师带坏了,因此,以真理为标准的话,皈依三宝后不能皈依外道的原因就在于此。并不是我们佛教太缺人了,你皈依以后,一定要把你关在里面不让出去。其实你想出去完全可以,不过你的前途令人堪忧。一旦皈依了三宝,就有了生生世世快乐的开端,但若今天皈依,明天又开始背叛,这对佛教来讲没什么损失,可对你而言还是非常可惜。所以佛经中制定了皈依戒的要求,如果你今天皈依佛陀,明天又到外道殿堂里杀鱼宰鸡供养天神,这没有多大意义。 在座很多出家人,以后出去弘法的时候,一定要有稳固的见解,不然的话,很容易随错综复杂的环境改变——原本你是个名副其实的佛教徒,后来因恶友和环境的影响,变成了一个外教徒,我们听后也会很伤心的。对你个人来讲,也许觉得很有成功感,但实际上这得不偿失。因此,大家应在上师三宝等殊胜对境前经常发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不离三宝!”朝拜圣地或高僧大德时,也要默默地想:“愿我生生世世不离佛法的光明,一定要利益众生!”包括自己在家里坐禅、修法,也应常常这样回向,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孰若无过失,且有无量德, 具悲一切智,我即皈依彼。 作者进一步阐述:谁要是没有任何过失,拥有无量功德,且具足圆满的大悲与智慧,我就会皈依谁。 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没有危害众生等一切过失,一切障碍全部断除,且精通三藏十二部等所有教理,圆满具足身口意一切功德,并具有利益众生的慈悲心、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广大无边的智慧,作者就会发自内心地皈依他。因为这样的本师可引导自己趋往解脱之路,最终步入无有痛苦的快乐宫殿。 大家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佛陀以外,谁也不可能圆具这些功德,即便是人类中了不起的智者、学者,或被成千上万人崇拜的国王大臣、明星歌星,也不可能如此断证圆满。现在无数人追逐明星歌星,其实真的很笨,我并不是对这些明星歌星不满,他们也有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我没有什么好嫉妒的。可是因为他们会打拳,或有非常吸引人的神态,或者嗓子特别好,无数人就崇拜得不得了,这对自己有什么利益呢?这个明星一旦死了或者老了,他的青春不再、妙音失去,大家还会不会喜欢他呢?不一定。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来到世间,人们不见得非常喜欢,因为他们功德深藏不露,大家无法现量照见,而凡夫人稍微有一点特长,人们就特别特别崇拜,其实这是一种颠倒。 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唯有佛陀。《宝性论》中说,最究竟的皈依处就是佛陀[13],因为佛法和僧众的来源是佛陀。所以,对佛陀恭敬、皈依,世间上再没有比这更超胜了。汉传佛教中对皈依非常重视,这是很好的传统,许多人皈依以后,一般是不会改变的。而在藏传佛教中,几乎没有举行皈依的传统,人人好像从小就已经皈依了。但是,专门有个仪式让人明白自己是佛弟子了,我觉得还是很重要。 在座的道友已经皈依佛陀了,所以无论在哪里见到佛像,都要知道佛陀是唯一的真理者,对其他宗教的圣尊,也没必要排斥或者说过失,但不应跟佛陀一样恭敬礼拜。如果你想对外道本师同样崇拜,那他能不能给你带来暂时、究竟的快乐?这是需要好好分析的。假如遍入天、大自在天跟佛陀具有相同的功德,皈依他们当然可以,但若没有这种能力,你付出所有的财产和精力,恐怕也只是一种浪费。 在这么多的宗教中,我们今生遇到了佛法,的确值得欢喜。作者也说他唯一皈依具有一切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智悲双全的佛陀。所以,从现在开始,大家要明白自己唯一皈依佛陀,生生世世不要改变,而天尊并非究竟皈依处,虽然依止他可暂时得到财富、地位维持生活,但这不是究竟的皈依,最究竟的皈依处只有佛陀。 三、末义: 若问:作者在著论最后是如何回向的呢? 具如莲目之佛尊,赞美千江源大海, 我语所生少分善,愿诸众生具安乐! 具莲花般明目的佛陀之殊胜功德,是我等后学者撰著赞颂文之来源,犹如千江百川皆源于大海一样。我今造此赞文所得的少分功德,愿回向一切众生,令他们得到暂时与究竟的安乐! 我们也要这样想:自己听闻和学习所得到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他们暂时对释迦牟尼佛和三宝生起不共的信心,究竟在相续中种下解脱的菩提种子,成熟以后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进而利益无量无边的有情。 《胜出天神赞》,德雪达波论师造圆满。印度堪布萨瓦匝得瓦、主校译师万德仁钦由梵译藏,后由万德拜则绕杰达(赤松德赞时代三大译师之一)校正而抉择。 好,这部论典至此传讲圆满了!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的重要在断烦恼、了生死、离苦得乐。如果能明心见性,则烦恼不断而自断,生死不了而自了,众苦不灭而自灭,诸乐不求而自得。照此看来明心见性是修行人的一桩极重大的事件。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