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还须自己开
2015/5/22   热度:185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宋代有个名叫张九成的居士,原为侍郎,中过状元,也算是一个文人士大夫了。但他放着官儿不好好做,却偏爱谈禅说道。
中国文人士大夫参禅学佛,大多是附庸风雅,闹着玩的,充其量以此排忧解乏而已。因此,十之八九的人,谈禅不知禅,学佛不知佛。
张九成也是这样。他读了不少禅书佛典,也参拜过许多禅师,但仍是“久之无省”,始终不能开悟。
有一天,他去拜访大慧宗杲禅师。
宗杲禅师问他:“你来干什么?”
张九成说:“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
大慧宗杲禅师的法号叫“妙喜”,故张九成说“特来参喜禅”。
宗杲禅师是当时大名鼎鼎的老禅师。《五灯会元》说“学者仰如星斗”,足见他的地位和影响是很大的。老禅师见张九成急急忙忙地一大早就跑来朝庙,刚一见面就口称要“参喜禅”,即知来者根基不深,机缘未至。于是便用一句戏言,同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宗杲禅师听了他的回话后,即对他说:“你为什么起得这么早啊!难道不怕家里的妻子同别人睡觉吗?”
张九成听了,顿时火冒三丈,气咻咻地说:“你这个愚昧无知的老秃驴,怎么敢说出这种话来?亏你还是一个出家人,竟然……”
宗杲禅师忙用手势止住他说,我轻轻这么一扇,你就大为光火。像这样的话,怎么能参禅呢?
接着,老禅师又对他说,大海常被人唾骂;秋月常被人轻视;明镜常被人挫伤。你见它们发过火,生过气吗?没有。它们处之泰然,安然不动,闻而未闻,听时不惑,事过不留。为什么?因为它们的本体之心,一片明净,一片空灵,既深又广,既刚又柔,能容纳一切,又超远一切。故能见人之所未见,忍人之所不忍,岂是区区一句笑话、一点点不顺心的事能动其心的?
又道,禅者之所以为禅者,应在于他心如大海那样的深邃宽广,似秋月那样的皎洁柔情,像明镜那样的明亮清纯。所以禅者方能两袖一甩,一路清风;布履一双,踏破山河;仰天一笑,快慰平生;张口即佛,人人都是菩萨;与人为善,天天都是好日子。这样,他怎么能被外缘所牵动呢?
又说,人生之真谛,本来就很单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眼横鼻直,生老病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何等自然,何等简单明白。大可不必无事找事,惹一堆烦恼。
这就是禅者的境界。
心中无佛者,绝对见不到佛,成不了佛。这叫见佛而不知佛。
心中有火者,绝对参不了禅,悟不到道。这叫参禅而不知禅。
这一切取决于心境的高与低、空与实。而且关键还在于,心境只能由自己去开发,别人是代替不了,也帮不上忙的。
心境还须自己开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 一心求佛,佛菩萨时时刻刻保佑你。佛力加持,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精进不退。求佛加持,我们一般人讲“求佛保佑”,要“精诚”,自然就得感应,你的智慧就开了。佛菩萨加持,保佑那些有信心的人。没有信心,佛菩萨虽然有威德、有智慧神力,也帮不上忙。所谓“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果报是自己修的,自作自受,不能怪佛菩萨不保佑。佛心清净、慈悲,我们的心也清净、慈悲,就能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冥冥当中,佛菩萨自然会保佑你。我们真正是发利益众生的心,佛菩萨没有不保佑的,没有不加持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