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二课
2014/9/3   热度:296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二课 《中观庄严论释》总义当中,前面已经讲了,如果精通了《中观庄严论》,可以同时通达因明和中观的一切精要,任何遮破我们观点的人都将无能为力,在整个世界上可以战胜一切宗派。 如果有人想:安立如是二理是追循龙猛菩萨而承认的吗? 前面已经讲到,胜义谛需要根据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来解释;名言谛,根据法称论师或者唯识宗的观点进行解释。那么,名言中一切都是心的自现,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的观点,佛陀亲自在佛经中授记的中观派创始者——龙猛菩萨是否承认呢? 对此疑问,麦彭仁波切引用《六十正理论》的教证作了说明。 的确如此,《六十正理论》云:“佛说大种等,正属识中摄,了知彼当离,岂非邪分别? 有关万法唯心的道理,在《中观六论》中的《六十正理论》里面,龙猛菩萨说:佛陀宣说的地水火风等大种,以及大种所造的一切万法,全部属于意识所摄。如果谁认为一切万法远离了识的本性,这个人难道不是趣入邪分别道了吗? 对于这个颂词,麦彭仁波切按照静命论师的《中观庄严论自释》作了解释。由于正在建立万法唯心造这一观点,因此,静命论师对《六十正理论》的观点作解释时说到:地水火风为主的一切万法根本不存在,唯有自己的心存在;最究竟来讲,自己的心也根本不存在,如果认为自己的心存在,难道不是一种邪分别吗? 其中前两句讲述了世尊所说的四大种及大种所造[80]除识以外无有其余外境, 现在外面所见到的地水火风、色声香味等一切法,都是心的自现,就像梦中看见的柱子一样,除此以外,根本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外境。 这些现相均是心识本身而安立的,为此可摄于识中。 这些相状全部是心的一种游舞、心的一种幻化、心的一种妙力,除此以外,根本不可能存在真实的外境。 此处对《六十正理论》这一教证的解释方法,完全与静命论师《自释》中的解释相同。在月称论师所作的《六十正理论广释》中,解释方法与这里不尽相同,因为月称论师在讲粗中观时,不承认万法唯心造的观点。他最多承认什么呢?《入中论》中说:“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也就是说,一切万法的因唯一是心,再没有其他作者。月称论师在对《六十正理论》中龙猛菩萨的观点进行解释时说:万法唯心造的含义,是指一切万法的来源与心有密切关系,或者说来源于心。因此,他对万法正在显现时就是心这一观点并不承认。这也是由于宗派不同,导致在解释这一颂词时出现了一点差别。 如果又有人想:所有大种无论是外境还是非外境的心识之本性都真实存在。 有些人也许会想:外境以大种自己的本体存在,如经部宗所承许的那样;或者,外境的一切显现本身并不存在,全部是心的本体,如唯识宗所许的那样。这两种观点,暂时来讲应该是可以的。 暂时我们也可以承认:一切万法在外境上根本不存在,全部是内心的一种游舞。但从最究竟的观点来讲,所谓内心的游舞也不符合真正的智慧,因为在佛陀的智慧前,外面的一切万法不存在,而如唯识宗所承许的依他起心识的本体存在这一观点也同样不能成立。 彼论中的后两句已明确指出心识的自性背离智慧之义,因为于真正的智慧前不现之故。 如果认为心的本体永远也破不了而真实存在,则与真正的智慧相背离。因为在真正的智慧面前,四大的形状不存在,而非四大的形状——自明自知心识的体相也不可能存在。 你们的这种想法难道不是颠倒的分别吗? 因此,万法唯心造也好,或者万法不是唯心造——无情法的本体在外面真实存在,这两种想法暂时来讲虽然未尝不可,但最究竟观点来讲,这难道不是一种邪分别念吗? 这以上引用《六十正理论》的教证讲了万法的显现就是心这一道理。大家清楚,整部《中观庄严论》中,主要建立名言中一切显现都是心的一种游舞,在此处必须建立这样一种观点,因此,为了建立这种观点,专门引用了龙猛菩萨的教证进行说明。 下面麦彭仁波切作了一个暂停偈。 宗派二理之道轨,建立一理之论典, 无著菩萨广大行派和龙猛菩萨甚深见派的整个大乘的真正道轨,依靠静命论师的智慧,将二者合二为一,名言以无著菩萨或法称论师的观点为主,胜义以龙猛菩萨的观点为主,对此进行抉择的就是这部《中观庄严论》。 凡是如理随行者,必获妙理乘王位。 所有的后学者,如果按照本论的教义,如理如实地探讨、研究或者学习,然后认认真真地思维并修持,那么,此人必定会获得真正通达整个大乘教轨之理证智慧的王位。 因此,在座的诸位道友,只要下一定的功夫,凭自己的智慧精进修持,必定会有非常大的收获。因为麦彭仁波切的语言简明易懂,我在翻译过程中,也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来翻译,除了一些非常符合原文的成语以外,基本上没有用非常善妙的语言作修饰。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使麦彭仁波切原原本本的意趣真正融入每位道友的心相续中。 对于整个大乘的深广二义,在短暂的人生中想要去闻思的话,恐怕根本来不及。但是,现在通过静命论师的智慧,整个大乘法门已经完全融入《中观庄严论》这部论典当中,我们如果如理如实地随行、如理如实地研究探讨,那么,在短暂的时间中,一定会获得即生中非常难得的一种境界。这一点,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处再次对本论的殊胜性作了赞叹,大家也应该对这部《中观庄严论》生起一定的信心。但有些人的信心和决心,就像空中的云雾一样,上课的时候发愿:一定要好好地背、好好地看。下完课以后,就开始随着外境散乱,自己的实际行动往往与发愿不能相应,仅有的一点信心也渐渐失去了,这一点的确是非常遗憾。因此,希望大家应该观察自相续,随着自己的发愿切实地身体力行,这样才会获得一定的利益。 随声附和是或非,迎合偏执者心意, 直抒宗旨之此语,击中何人请宽恕。 此为暂停偈 现在世间上有各种各样是与非的观点,如果别人说“是”,我们也随声附和“是是是……”;如果别人说“不是”,我们也随声附和“不是、不是……”。如此一来,与那些对宗派教义不能精通、偏执一方的偏执者的心意会非常相合。 比如说声闻缘觉没有证悟空性,“对对对,没有证悟空性”,然后说阿赖耶在名言中不存在,“对对对,不存在”。就这样随声附和,跟随这些偏执己见的人如此宣说,这些人的内心会非常高兴。大家不论是辩论还是与别人交谈,有些人根本不懂教义,但是迎合他的心意去说,这些人总是非常高兴。 麦彭仁波切说:现在随声附和的人多之又多,我没有必要像他们那样,而应该将宗派的真正要义窍诀全部说出来。那么,在介绍本论总义的过程中,教证、理证的棍棒也许会打到个别偏执自宗者的要害,希望你不要生气!请你一定要宽恕。 五、有何必要: 前面已经对本论从头到尾的内容作了介绍。那么,学习这部论典有什么必要呢? 如果有人心想:如何才能对整个大乘之义生起定解? 这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通过什么样的方法、途径,才能对整个大乘的经典教义生起坚定不移的定解? 所谓的“轻而易举”又作何解释? 前文在讲到有何必要时说:“为令轻而易举对整个大乘的教义获得定解进而证得殊胜菩提。”那么,其中所谓的“轻而易举”又将如何解释呢?这是第二个问题。 如何依此而获得大菩提呢? 第三个问题,如何依靠上述道理获得真正的菩提? 对于上述三个问题,麦彭仁波切将于下文一一作出解释。首先,对整个大乘的教义如何生起定解?这个问题相当重要。我们当中的有些道友,已经对大乘法生起非常好的定解,这些人只要把自己的境界稳固就可以了。但有些人,对大乘法根本一无所知,真正的定解就更无从谈起了。他们只是在表面上知道,学佛是一件好事,仅仅停留在积累功德、拜拜佛这一层面上。因此,此处所讲的问题相当关键,大家应该专心致志地学习。 (一)通常而言,“乘”是以能作为趋向三解脱菩提的乘骑而得名。 以前在印度经常把“乘”用马车来比喻,梵语称为“雅那”,也是一种乘骑的名称。那么,为什么以乘骑而得名呢?因为此二者之间有共同点才如此得名的。 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呢?我依靠马车或者牦牛等,可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同样,依靠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或者密乘,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比如,依靠声闻乘的法要,最后可以到达声闻果位;依靠密乘,最后也可以获得密宗的究竟果位。《摄集经》中说,乘可以分为因乘和果乘。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三戒论》中也阐述了宁玛巴的大圆满是不是乘的问题,在这里不作广说。 “乘”可以分因乘和果乘。佛果叫做所到之乘,也即果乘;依靠某一乘而获得佛果,这就叫做因乘。大家首先应该清楚乘的含义,其中,小乘也就是指依靠声闻缘觉乘获得自己远离痛苦寂灭的果位;而大乘则是为了利益无边的众生,最后获得圆满的佛果。大乘实际就是指唯识宗和中观宗。 以所缘大等七大胜过小乘的宗派即是中观与唯识宗。 大乘具有七种特点,也即所缘大、修行大、智慧大、精进大、善巧方便大、正行修行大[81]、事业大,具有七大超越。 阿底峡尊者在其教言中说:大乘、小乘是以发菩提心来区分的,具有菩提心的叫做大乘,不具足菩提心的叫做小乘。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以见修行果四个方面来分,也即大乘具有见修行果四个方面的超越。 此处,根据《经庄严论》的观点[82],大乘以七种大来超胜小乘。 所缘大,大乘行人的所缘是甚深空性和广大地道两个方面的教义;而小乘,既不具足深方面的教义,也无有广方面的教义。 修行大,大乘行人修持的目的是为了利益有情、利益自己,也即自他二利;而小乘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此,大乘从修行方面也已经超越了小乘。 智慧大,大乘已经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圆满空性;而小乘只证悟了部分无我。 精进大,虽然大乘依靠不同的善巧方便,也可以在短暂时间中获得佛果,但是他依靠强大的精进力,在三大阿僧祇劫中不断修持、发愿,也无有丝毫怯懦之心;而小乘只是在三生或者短暂的人生中获得阿罗汉果位,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在三个阿僧祇劫中修持的精进。 善巧方便大,大乘依靠空性和大悲不分离的善巧方便度化众生;小乘根本不具足善巧方便。 正行修行大,也即果德大。大乘依靠不断地精进修持以后,获得如来正等觉佛陀的果位,圆满十八不共法、十力、四无畏等自相方面的功德;小乘根本不具足如此众多的功德。 事业大,大乘最后获得佛果,具有二十七种事业,而且,其事业可以任运自成;小乘根本不具足如此广大的事业。 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中也讲到了大乘的七种大。作为修行人,对于大乘所具有的七种大应该有一种理解,而且,对于小乘和大乘进行选择时,应该想:大乘非常殊胜,我应该修持大乘。 此二宗派并非各执一方、密意浑然一体即是“整个”之义。 所谓的大乘,就是指唯识宗和中观宗。密宗也可以包括在中观当中。那么,对“整个”大乘生起信心,并不是说只对唯识宗生起定解,也并不是只对中观宗生起定解,而是将唯识宗和中观宗——广大和甚深的所有教义融汇一体,对其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也就是对“整个”大乘生起定解。 在这里,有关整个大乘这一问题,麦彭仁波切作了特别详细的解释。 对此等含义生起定解的方法: 大家对于“整个大乘”的内涵真正了解以后,又应该对具有如此内涵的大乘究竟如何生起信心和定解呢?下面讲对整个大乘生起定解的方法。 总的来说,以经久修习、亲身体验的智慧趋至究竟果法, 对大乘法生起信心的最终结果即是如此。也就是说,首先通过各种各样的闻思修行了知大乘法的殊胜性,然后,经过长时间地精进修行,在自相续中不断串习,最后并非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在自己的亲身体会中真正现前了最究竟果位。对大乘法生起定解的最终目标就是如此。 那么,具体的途径是什么呢?这也不能离开闻思。 其中必不可缺之因,即是通过如理观察而获得定解的思所生慧。 获得上述究竟果位必不可少的因是什么呢?应该通过修行获得亲身体会而生起定解,也叫做修所生慧。那么,生起修所生慧不可缺少的因是什么呢?通过如理如实地观察、再三地思维、辩论以后,逐渐在自相续中生起的思所生慧,即是生起修所生慧之因。 思慧之因,就是闻受善说典籍。 想要获得思所生慧,必不可少的因就是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听受真实的善说论典。也就是闻、思不相脱离。 《四百论》中说:“闻者所闻教,说者皆难得。”现在世间上,一方面听闻的人极其稀少,而且,听闻的法非常难得,然后,宣说佛法的人也是极其难得。因此,此论又云:“以是说生死,非有非无边。”以这样的原因,很多众生在轮回中一直不断地流转。 的确如此,现在真正听闻法要的人非常少。不管是哪一个城市或者哪一个寺院,有些人是盲修瞎炼,有些人随着自己的分别念而转,真正对于诸佛菩萨的经论进行思维和听闻的人,可以说是寥若晨星。因此,希望大家首先应该清楚趋入大乘法的真正途径,如果不想解脱或者不想真正获得利益的话,也就没必要白费唇舌。但是真正想获得法利,对此处所讲的途径一定要铭记于心。 当然,只是听闻经论、了解它的内容还不足以经行地道,而必须对真义如理生起定解方能彻断自相续的颠倒恶念。 仅仅听一两部经论,或者大概了解一下其中所讲的内容,想要经行五道十地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如理如法地听闻,然后再详详细细地思维,并且身体力行、亲身体验,这样一来,可以彻底断除自相续中根深蒂固的各种常乐我净的颠倒分别念。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故而,应当随入三察清净圣言与依量成立的理证之道,自己生起殊胜的解信,以不随他转、不被他夺的广大慧眼亲睹过去未来诸佛出有坏所由经的通衢大道,义无反顾而踏入。 对于上述一段文字,大家应该再三领会。作为修行人,必须通过如理如法地闻思修行,才能斩断自相续中的各种恶分别念。因此,我们一定要趣入以三观察[83]得以清净的真实的佛陀教义。 比如,有些人说的语言,从现量角度有现量的妨害;从比量角度,有比量的妨害。但是,佛陀的教义并非如此,既不会有现量的妨害,也不会有比量的妨害,而且,任何教证也无法遮破他的观点。因此,在这个世界上,通过三观察得以清净的唯有佛陀的教言,我们应该趋入此清净的理证之道,并且生起殊胜的定解。 这段话的内容非常深,希望你们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好好领会。此处说,通过三观察清净的佛经教义和以量成立的理证智慧,我们应该对此生起解信。比如《释迦牟尼佛广传》,它虽然类似于一种故事形态的长篇小说,但是这种论典,依靠三观察已经完全得以清净了,因为它在现量、比量、教量方面无有任何妨害;而且,对于这一论典,自己在闻思修行过程中,依靠自己的理证也已经得以清净,最后在自相续中可以生起真实定解。 大家对中观也好、《释迦牟尼佛广传》也好,自己已经生起了殊胜的定解,获得了不随他转、不被他夺的广大慧眼,以此能亲自见到未来过去出有坏所由经的通衢大道——这就是获得佛果的真正大道。对此,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趣入。 那么,他们通过何种方式来趣入呢?依靠不随他转和不被他夺这两种途径趣入此大道。 其中,并非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而是凭着自己理证智慧的力量而坚信不移,无需依赖他人或仰仗他力,独立自主,即是所谓的“不随他转”; 讲其他论典时,我说《中观庄严论释》当中讲到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定解,一个是不随他转,一个是不被他夺。此处,首先解释了什么叫不随他转。 所谓的不随他转,即并非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而是凭着自己理证智慧的力量,对佛法的教义、对中观的教义深信不疑。而且,不需要观待任何他力,自己已经对中观真正获得了定解,完全可以独立自主。比如对因果这一道理,首先自己闻思,最后完全相信一切万法都是有其因必有其果,或者人的确有前世后世。这时,不需要依靠其他论典也不需要任何人,自己完全具有一种独立自主的定解。 在座的很多道友,学习《中观庄严论》以后,尤其对佛教的真理、中观的见解、名言中万法唯心或者前世后世存在以及《大圆满前行》所讲的三宝加持等各种各样的内容,能不能获得一种不随他转的定解?如果真正获得了不随他转的定解,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都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人。 由于获得了解信,一切邪魔外道也无法使之背其道而行称为“不被他夺”。 无论对正法、对因果或者对三宝的加持等,对佛教方面的一切教义,自己真正获得了不可退转的信心,一切邪魔外道也不可能改变你的想法。比如学习宁玛巴的大圆满,自己相续中已经获得了坚信不移、不被他转的定解,这时,任何邪魔外道都不会使你背道而行。 这里的“邪魔外道”,不一定是我们经常说的魔鬼。《现观庄严论》中讲到了四十六种魔业,凡是对自己的修行造成障碍的,都称之为魔业、魔的幻变。这些邪魔根本不可能间断自己的见解和修行,最后获得这种境界时,就已经生起了不被他夺的定解。 文革期间的有些人,别人说:“三宝无有功德、佛法都是假的。”他就人云亦云:“对对对,三宝没有功德。”在他的相续中,如果具有不被他转的定解,别人无论怎么说都不会随他而转;如果有不被他夺的定解,魔力也好、外道也好,或者外面的势力无论多么强大,自己的定解也不会随随便便被别人转变。 有些道友本来是学密法的,到了其他道场的时候,别人说:“密法不好……”因为他不具足定解,于是也跟着说:“对对对,密法的确不好。”最后把密法完全舍弃。这种人,既没有不随他转的定解,也没有不被他夺的定解。 所以,不论学任何一个宗派,于自相续中生起这两种定解是相当重要的。否则,我们天天闻思、天天念经,也是随风飘荡,没有很大的意义。尤其学习密宗的个别道友,对于自宗的见解根本不在乎,认为宁玛巴也可以、格鲁派也可以、禅宗也可以……什么都可以。这种人,见解也不稳固、性格也不稳固,只要有好吃的东西就跟着去吃,完全没有自己的主张,这种人非常可怜! 宁玛巴当中,以法王如意宝为主的高僧大德们并不是这样,他们自相续中的见解,哪怕遇到生命危险也不会舍弃。比如我学宁玛巴 、学大中观,这种见解有真实的可靠性,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任何人拿着兵器刺着我的心,我也绝对不会舍弃,必须生起这样的定解。 否则,今天遇到一位格鲁派的上师,就说:“你是不是要传最殊胜的密集金刚,那我要去修一修。”然后,遇到一位外道的导师修丹田,就说:“这个不用吃饭、不用穿衣服,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法。”这种人,自相续中根本没有定解,因此,很容易被诱惑。 我非常希望,在座的道友们,在闻思过程中应该详详细细地观察,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定解。在一生中,对于佛法,真正通过自己的智慧研究,就好像糖的味道是甜的,自己已经真正品尝到它的味道以后,不需要听任何人介绍糖的味道。所谓的佛法,通过自己的苦行,真正融入自己心间的时候,别人无论如何制造违缘,自己也绝对不会舍弃的。 如果不具足定解,暂时一两年在喇荣山沟里闻思,下去以后,到马尔康就开始换上一套西装,到了成都就已经开始飘飘悠悠的,随着自己的各种恶劣习气而转。因为很多人无始以来的习气特别强烈,暂时一两个月或者三四年的闻思修行,不一定会斩断相续中的很多烦恼云雾,因此一定要在自相续中生起不随他转和不被他夺的定解。 具有如此慧眼的修行人,于正法得到更超胜的定解,摈弃假法非法, 现在世间上的各种书籍、各种观点多如牛毛,但是,具有此二慧眼的修行人,就像《定解宝灯论》所讲的一样,已经对正法获得了更加超胜的定解,因此,对一切邪知邪见、邪分别念全部都可以摒除。 获得辨别法与非法的智力, 辨别法与非法的智力,很多人刚来时可能根本不具足,但是在学院呆过几十年的人,应该获得了不被他转的定解,这也是上师三宝和传承上师们的加持才能获得的。 如同明目者现见色法一般。 对于整个佛法的优越性,自己已经完全获得了一种领悟,就好像明目者见到自己面前的瓶子、柱子一样,无论别人如何说佛法不好,对你也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损害。 关于此理,正如怙主弥勒菩萨所说:“以理观察妙法者,恒时不被魔所障,证得殊胜摈除他,不被他夺成熟相。” 不被他夺定解已经成熟的相是什么呢?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第九品中作了如此讲解。 这部《经庄严论》的确是非常殊胜。法王如意宝也曾经说:“如果能传一遍《经庄严论》,我一辈子中的愿望已经圆满了。”当时,法王如意宝传讲《经庄严论》的时候,担心会出现违缘,也让我们念了很多经。 《经庄严论》这部论典为什么如此殊胜呢?无著菩萨、麦彭仁波切他们所写的《经庄严论》讲义中都说:这部论典完全具足整个大乘所有深广法门之功德。谁如果传讲《经庄严论》,这个人已经具足了传授整个大乘法的功德;谁如果听闻《经庄严论》,也有听闻整个大乘法的功德。 现在众生的寿命非常短暂,所以,传讲和听闻具足非常大功德的法要,对我们来讲很重要。这也是我们今年传讲《金刚经》和《经庄严论》的原因,因为整个大乘般若可以包括在《金刚经》和《摄集经》中。传讲《金刚经》的功德也是相当大的,我传讲《金刚经》的那段时间,也许你们也记得,别人问“念什么经”,我说“念《金刚经》”;“对死人念什么经”,“念《金刚经》”;“对活人念什么经”,“《金刚经》”;“我供养什么”,“你供养《金刚经》就可以”……一直都是这样讲的。 今年半年的教学计划当中,如果没有出现违缘,非常希望《金刚经》和《经庄严论》能够讲闻圆满。这样一来,你们获得真正的人身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但是,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听闻此种大乘法的机会很难遇到,大家应该祈祷护法神和上师三宝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加持。不然,在末法时代,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猖狂,很多善法非常难以成办,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想要圆满如此殊胜的大乘法要是非常困难的。 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说:“以理观察妙法者。”这是讲不被他夺的因。也就是说,如理如实观察一切深广法门的教义,即是不被他夺之因。“恒时不被魔所障”,就是不被他夺定解的本体。生起这种定解以后,外面的各种邪魔外道和违缘都不会对这个人有损害。生起不被他夺定解的作用是什么呢?“证得殊胜摈除他”。 通过在善知识面前如理如实地听闻,并善加观察,即是所谓的因;任何邪魔外道或者各种各样的人和非人,都不会夺走自己的定解,即获得了不被他夺定解的本体;最后,在自相续中真正出现了殊胜的境界,就像日光出现时,一切黑暗都会自然而然摈除一样,所有智慧的违品也会马上摒除。具足了上面所讲的三种条件,说明不被他夺的定解已经成熟了。 唐译《经庄严论》中说:“深观妙法理,诸魔不可夺,能与异部过,说坚成熟相。”这里面的翻译方式稍有不同,但要义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要明确,所有正道务必要先了知、现见,再实地修行。反之,自己尚未获得定解的同时盲修瞎炼获证果位的正道是绝不可能有的。由于此理是二量论证的核心, 正如《定解宝灯论》中所说,见解还没抉择就一味盲修瞎炼的话,想要证得佛果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而只要把握住这一要领,依此不假勤作自然而然便会对佛陀深广经教的整个大乘生起解信, 学院中的很多堪布、活佛,不论到哪里去,在佛教的教义上,这些人可以说战胜一切。即使学院不是特别出名的堪布,到了其他佛学院、寺院的时候,与他们的智慧相比较,也的确具有很多不共的特点。 我想:这一方面是法王如意宝的加持,另一方面,依靠《定解宝灯论》、《中观庄严论》这些非常好的窍诀书,在自相续中已经获得了完全独立自主的定解和智慧。这样一来,不论你在哪个环境、哪个人群当中,都可以散射出智慧的火光。 智慧将从方方面面得以增长,好似星星之火燎焚森林一般。 所谓不被他夺的定解,表面看来似乎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焚烧森林一样,我们相续中哪怕对因果、对佛法生起如星星之火一般的定解,对整个万法的邪见密林也会被全部焚烧无余。所以,在自相续中生起如此殊胜的定解极为重要。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要忏除业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业障?乱心是业障,妄想是业障,烦恼是业障,忧虑是业障,牵挂是业障。业障现前,要至心忏悔,忏除业障!我们要怎么忏悔?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忏悔。我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恶念,这是真忏悔!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