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二课


2014/9/3    热度:401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二课

 

  下面继续讲《中观庄严论释》的总义部分。

  总的来说,中观论中共称有五大因或四大因,居于榜首的理证之王要算是大缘起因,

  中观派在抉择胜义谛时,有五大推理或四大推理。以前也再三说过:观察一切万法的因即是金刚屑因;观察一切诸法的本体,即是离一多因;观察一切万法的果,是破有无生因;观察因果二者,就是破四边生因;观察所有法的因、体、果则是大缘起因,这就是中观派的共同五大因。如果破四边生因包括在金刚屑因中,就是四大因;或者除缘起因以外,中观有四大因。

  不论中观自续派还是中观应成派,在抉择胜义谛时,必须运用上述这些因。一切万法的因、体、果,通过上述四大因全部可以抉择为空性。

  那么,在这四大因中,最主要、最根本的理证之王,就是所谓的缘起因。不论何种理证——名言理或胜义理,全部可以包括在缘起因中,就像人中的国王一样,缘起因就是所有理证之王。

  其余因虽说可归属其中,然而离一多因之理在这所有理证中恰似剑之锋与矛之尖,

  虽然其余的因全部可以归于缘起因中,但离一多因有它所独具的一些特殊功能。当然,对离一多因这种推理方法,本论颂词中的所有内容基本上都是以这一因来抉择,此处只是简单提及而已。

  这里说,离一多因在所有理证、所有逻辑论式中,就好像宝剑最锋利或者矛的最尖锐之处,任何东西与之接触均会被砍破一样。虽说离一多因是观察万法本体的一种因,但实际上,只要以离一多因来观察,因、体、果等任何法都是无法堪忍的。

  正是由于离一多之理富有简明易懂、便于思量、坚不可摧等多种特色及超胜之处,

  所谓的离一多因,具有几种不共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简明易懂”,不论多么愚笨的人,只要一不成立多就不成立,多不成立的话一也不成立,一和多的概念非常简单,不像自生、他生、共生那样复杂。第二个特点是“便于思量”,离一多因的整个推理和观察方式非常方便,如“一切万法无实有,离一多因之故,犹如影像”,这种推理非常容易。第三个特点是“坚不可摧”,依靠离一多因推测出的结论,是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呢?是。可以说,依靠它所推出来的真理,任何理证也无法推翻。

  在座的道友,即生中能够遇到宣说离一多因的这部论典,的确具有非常大的福报。因为依靠它,可以将自相续中对万法实有的执著、习气从根本上断除。因此,学习这部论典非常有必要。

  因此阿阇黎才唯一凭借此理将一切万法抉择为实空。

  正因为如此,静命论师阿阇黎才未使用其他的各种推理方法,仅仅依靠离一多因这一理证,将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所有万法的本体,全部抉择为无有丝毫实有的实空。

  此种抉择方法,犹如对症下药或刃中要害一般,达到最为关键的深处。

  阿阇黎静命论师所抉择的方法,不像世间上所抉择的知识一样,他的抉择方法非常得力,可以说是对症下药,依此完全能治愈众生无始以来的烦恼疾病。就如同锐利的武器刺中要害一样,静命论师依靠离一多因,已经抉择到了一切万法根本的最深处。

  所以,依靠离一多因无有不能抉择之法,这就是离一多因的特点。通过这次对《中观庄严论》的学习,很多道友应该会增上自相续中的智慧,原来对万事万物的实执,依靠离一多因的对治方法也可以完全打破。

  诚如《中论》中荟萃其余二十六品实修精华的第十八品中宣说了离一多理、

  《中论》其余二十六品的精华修行方法,全部包括在《中论·第十八无我品》中,这里通过离一多因的方法对人我等法作出了详细抉择。这一点,在讲《中论》第十八品的时候,也给大家特意强调过,可以说这一品是《中论》的精要,其中,龙猛菩萨主要运用离一多因,抉择了“人我”不存在的道理。

  中观的摄要《入慧论》等中也唯以离一多因建立诸法无实,

  月称论师所造的,将中观所有的窍诀汇集于一处的《入慧论》,以及智藏论师所造的《中观二谛论》、嘎玛拉希拉的《中观光明论》等很多中观论典中,也是依靠离一多因来建立万法无实的观点。

  诸如此类,这一因堪称是《俱舍论》等一切论典的理证中最为锐利的锋芒。

  不仅中观的理证全部可以包括在离一多因当中,包括《俱舍论》在内,释迦牟尼佛三藏中对法的有关论典中,最锋利、最尖锐的理论也牵涉到离一多因。

  当然,《俱舍论》中并未直接宣说离一多因,而且它也不是抉择万法空性的一部论典。但在对法论中,对于一切万法的一、多、分类、差别、功能等分析得非常清楚。

  大家在对万法进行分析时,一不是多、多不是一,一与多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分析清楚,否则,世间的很多学问都会互相错乱。所以此处说,包括《俱舍论》在内的所有论典中,最尖锐的理证锋芒均可包括在离一多因当中。

  由于一切万法均为缘起性,故是离一与多。

  在中观的五大因中,虽然缘起因是最根本的,但所谓的缘起因必须要在离一多因的基础上建立,如果离一多因不成立,缘起因也就无法成立。

  下面就会讲到,离一多因与缘起因实际是相辅相成的。

  正因为离一与多,因此不是独立自主成立,依缘而造如幻显现,故是缘起;

  对于一切万法真正去观察时,一不成立多也不成立、多不成立一也不成立,根本无有一种独立自主之法,全部是依靠各种各样的因缘而显现的,就像幻化师的幻化显现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缘起。实际上,离一多因的含义也是一种缘起性。

  对于这一点,大家首先应该在讲说中观观点的相关字面上进行了解,然后,在寂静的地方细细地思维,这时才能真正对缘起因和离一多因互相圆融的观点有所领悟。

  如果非为缘起,而是本性成立,那么不可能存在离一与多;假设一多实有,则缘起也不可能有立足之地,

  假设说:瓶子、柱子等一切万法不是缘起性,其本性独立自主而存在,这样也就不可能有离一多因的本体在万法上存在。

  反过来说,一或者多如果实有,所谓的缘起也根本不可能有立足之地。

  所以其余一切(因)实际上均可摄于此离一多因中。

  在其他很多论典中都再再强调:中观的五大因可以包括在缘起因中。但对于离一多因,麦彭仁波切如果未以其超越的智慧进行详细讲述,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离一多因的殊胜性。在如此详细叙述以后,的确可以深深认识到,所谓的缘起性,唯有在离一多因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如果非为离一多因,缘起性也就根本无法成立。

  由于缘起性与离一多因实际是一种本体,那么,其他四大因可以包括在缘起性中,自然也可以包括在离一多因当中。总的来讲,缘起因和离一多因的含义应该是相同的。

  简言之,如(《回诤论》)云:

  在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释》中不是特别明显,但是下面所讲的这一教证就是《回诤论》中的偈颂。

  “佛说空缘起,中道第一义,最胜无等佛,于彼稽首礼。”

  佛陀为众生宣说了缘起空性,也就是真正的中观道。这就是世间上说法第一的真正中道义。

  大家明天在考试过程中,是否真正对此处所讲的内容有所领悟,应该从你们的文章中可以看得出来。当然只是引用上述教证也不一定给分,最主要是看你自己对缘起空性的道理如何理解,佛陀所说的法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对这一点应该思维。

  真正的中观道,在宣说缘起性空方面,佛陀最为殊胜,任何人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所以,龙猛菩萨在造论之初,首先向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毕恭毕敬地顶礼。

  认清建立空性的所有因中能以一概全的要点归根结底就是缘起,

  抉择空性的所有四大因或五大因,全部可以包括在缘起因中。

  这是诸位中观论师极需明确了知的要点。

  此处所说的“中观论师”,并不是指龙猛菩萨、月称菩萨等,而是说现在对中观闻思的各位大德、法师们,希望你们必须清楚:在抉择空性时一定要运用缘起因,其他的任何一种推理,都可以包括在缘起因中。作为学习中观的论师,认清这一点十分关键。

  对此,本论《自释》中云:

  本论的《自释》本来是长行文,但静命论师在《自释》的后面部分,以偈颂的形式,对佛陀作了一个赞颂文。

  “宣说缘起道,解难忍念网,彼等如来前,恒常敬礼拜。”

  佛陀为众生宣说了缘起空性的殊胜正道,以此可以解开世间上各种常见、断见等增益妄念的分别念网。在具有此等无上智慧的本师佛陀面前,我们应恒时恭敬顶礼。

  所谓的缘起,一般分为外缘起和内缘起两种。其中,种子、苗芽、根茎花果等等,可以叫做外缘起;无明、行、识、六处等,则称为内缘起。或者,声闻缘觉所说的缘起,还有空性和显现无二无别也叫做缘起。

  无垢光尊者在有些论典中说:心的本体是空性的,空性的同时即是光明,这叫做本体缘起。《显句论》中对缘起从三个方面作了宣说,也即互相依靠、互相观待、互相接触。这主要是针对世俗缘起而言的,比如世俗缘起法需要互相观待、互相依靠、互相接触。所谓的“接触”,正如《俱舍论》中所说:有真实的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也有以分别念作意来接触的。

  不管是名言中的缘起,还是无垢光尊者所说的本体缘起,释迦牟尼佛在其金刚妙语中,对于缘起法宣说得非常透彻、非常圆满。所以在这里,作者静命论师也说要恒常顶礼佛陀,着重强调了“恒常”这一字眼。

  希望每位道友,一定要在心相续中对佛陀的不共特点生起真实信心,了知缘起道是非常深奥的。对于如此殊胜深奥的缘起道,世界上虽然涌现过无数的智者,却未能宣说,只有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三世诸佛才宣说了此殊胜缘起道。因此,本论中说应该恒常顶礼!

  大家不要只是在考试期间、学中观期间对缘起比较重视,顶礼释迦牟尼佛,随后就将释迦牟尼佛宣说的缘起空性全部抛之脑后,这样绝对不合理!应该像静命论师所说的那样,恒时顶礼!

  此论是切中二量精要的论著,因此已凝聚了点缀赡部洲之六庄严及追随者所有善说的要义,

  这部《中观庄严论》,已经总结了胜义量和世俗量的一切精要,完全集中了整个南赡部洲无著菩萨、龙猛菩萨等六大庄严,以及藏地、汉地、印度等无数高僧大德成千上万善说的精华要义,也即《中观六论》、《因明七论》等论典的全部精要,都可以包括在《中观庄严论》这部论典中。

  对于《中观六论》,我原本很想全部翻译出来,如果没有翻译出来,能不能讲也就很难说。还有《因明七论》,麦彭仁波切花费大量心血已经造了《释量论大疏》。法王如意宝从五台山回来之后,也就是1987年的冬天,用四个月的时间传了这部论著。我本来非常想翻译出来,但是工程量特别大,身体也不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没有翻译。即使翻译了,对这样的论典有没有人能看懂?这是个很大的问题。的确,《释量论》中的很多推理方式,尤其在学习汉文的寺院中,再过几十年、几百年也不一定有人懂。

  因此,对《因明七论》、《中观六论》等千千万万的论典想要学习的话,恐怕我们的人生、时间、精力等各方面都没有这种缘分。但是,上述论典最根本的要义、窍诀,全部包括在《中观庄严论》这部论典中。大家如果没有学习其他论典的机会,完整学习《中观庄严论》也是值得满足的。

  只是通达此论,数十万计的论著之难点便可迎刃而解,

  此处说“数十万计”,也就是指非常多的。如果对《中观庄严论》的推理方式和窍诀全部通达,那么,对于非常多的经典和论典之要义也可以全部迎刃而解。

  在藏传佛教中,尤其宁玛巴为主的高僧大德们一致讲到:要想通达佛陀的真正密意,首先需要学习《大圆满前行》、《入菩萨行论》等简单法门,之后就一定要学习《中观庄严论》,这样一来,对因明和中观方面的要义基本上可以了知。

  (修学此论者的)语言智慧蒙受文殊语狮子的加持,大大增上智力,

  凡是修学此论者,静命论师以及文殊菩萨化现的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等诸大传承上师们的加持,全部会融入到我们的语言和智慧当中,自相续中有关中观般若法门的深广智慧也必定会日益增上。

  如同妙药与明咒的功效一样,具有智慧者必会现量起信,

  比如头痛的时候,马上按摩或者吃药,很快就可以起作用;具有能力的瑜伽士或者修行人,通过念诵咒语也可以马上遣除违缘、治疗疾病等。同样,通过修学此论,文殊菩萨的智慧融入自相续,在闻思修行等各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增上,这时,对中观、因明以及静命论师等诸传承上师必定会生起极为强烈、不退转的信心。

  当然,不具足信心也未精进努力的话,不一定会受到文殊菩萨和龙猛菩萨的加持。所以,平时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正如《前行》所讲的那样,虔诚祈祷上师三宝非常重要。我们当中的个别道友,修学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他对佛法很有信心和缘分,然后,通过自己的精进努力,进步得相当快。

  噶当派的高僧大德们说:上等修行人,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中等修行人,一个月比一个月有进步;下等修行人也是一年比一年有进步。但如果一年一年也没什么进步,一个月一个月、一天一天更谈不上的话,他可能根本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些道友,不仅不进步,反而一个月比一个月退步、一天比一天退步,这样实在划不着[108],太可惜了!

  真正的修行人,一定不能离开文殊菩萨、上师三宝的加持。否则,想得也多、做得也多,对真正有意义的闻思修行根本不重视,反而认为很没有意义的事情非常有意义,逐渐散乱在世间琐事当中,也就是三种懒惰中的喜恶懒惰,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何需再多繁述。

  只要把真正的要义简略宣讲,那就不用再多说了。如果真正通达这部论典,文殊菩萨的加持会很快融入自己的相续中,自己的精进、信心、智慧等也会有立竿见影的改变,否则,还是需要精勤祈祷。

  如本论《自释》中也云:“受持此尊者,传授与智者,自他普殊胜,皆令得满足。

  本论《自释》最后的偈颂中说:受持《中观庄严论》这部论典的智慧尊者[109],首先自己应该通达此论的真实教义。如果是愚者,对离一多因的道理不一定会精通。但对于智者来说,对《中观庄严论》应该精进修持,并且将其传授给其他的智者。这样一来,自他全部会获得一种最殊胜的利益。依靠这种殊胜利益,可以使自他全部得以满足。

  因此,大家通过对《中观庄严论》的闻思修行,最后真正通达其中的意义时,不仅你自己会受益匪浅,而且可以传授给其他人,使所有处于迷茫当中的人趋入真正的学佛之路。

  有些道友是这样说的:“到学院以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佛。我原来的学佛完全是一种形象,虽然出家很多年,但一直是为了自私自利而转。在自相续中从来没生起过有关菩提心方面的念头,自己的所思所想完全像孩童一样,根本没有成熟。到学院以后,虽然没有听几天课,但相续中的确有很大的收获。”

  确实如此,具有智慧的人应该精进修学这部论典,而且将此殊胜的论典传授给其他人,这样的话,自他都会获得满足。再过一段时间,将整部《中观庄严论》传讲圆满以后,我个人来讲也会有很大的满足。因为这里有很多智慧非常不错的人,在他们面前传授这样的教言之后,虽然不能说所有的人都会对弘扬佛法起到作用,但有一部分的人肯定会给自他带来非常殊胜的利益。

  一般来说,所谓的修寺院、修佛塔并不是很重要,而在自相续中真正修持成佛之道、培养弘扬佛法的人才是相当重要的,对此,我自己也会得到满足。我想:很多道友通过学习静命论师智慧所流露出来的这部《中观庄严论》,对自己的人生也应该有一种新的感触,这也是一种收益。

  有缘鲁莽者,除自命清高,依辩无碍解,傲然居高处。

  通过学习这部《中观庄严论》,具有常见、断见等所缘执著的邪见者,他们相续中的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见解、邪见全部都会遣除。并且依靠四无碍解[110]中的辩才无碍,对于其他所有骄傲自满的鲁莽者全部可以远离,就像狮子处于群兽中一样,无有任何畏惧,在任何佛教徒和外道徒中都可以傲然居于高处。

  深法真实性,宣说大能仁,声誉传诸方,广弘一切处。

  对于如此甚深佛法的真实性,能如理如实宣说的就是佛陀。大能仁佛陀的名声与荣誉传遍十方,战胜所有十方。

  也就是说,《中观庄严论》如果学习得很好,可以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传扬到世界各地,无论遇到任何辩论都可以克胜一切他方。

  “广弘一切处”,德格版本中有战胜、克胜的意思,在《中观庄严论自释》中说,将佛陀的教法广泛传播于十方,并没有战胜的意思。从藏文来讲,两方面都可以解释。

  自己对正道获得诚信后以摄受具缘者,以折服反方的辩才力胜诸方,弘扬佛法。

  对于中观道、大圆满道,首先一定要依止善知识,在自相续中生起永远不退转的信心,自己具足一定把握时,可以摄受有缘的弟子。这时,任何外道或者具邪见者来辩驳,都可以折服对方。

  作为佛教徒来讲,自相续中首先必须具足一定的见解,与此同时,应该稍微有一点修证。如果任何见解和修证都没有,那与老太太无有任何差别,又怎么去弘扬佛法呢?根本没有办法。

  所以,大家对五部大论如果有所了解,到哪一个佛教团体中都不会害怕,他们无论用哪一种理论和推论方式来辩论,你都可以战胜对方。而且,自相续中真正的见解可以向有缘者传播,让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在各个地方弘扬开来。每一个人都可以具足这种能力。

  (三)如何获得大菩提:驾驭着大乘道轨圆满的坐骑,便可抵达菩提果位。

  怎样轻而易举获得菩提呢?必须驾驭大乘道轨的妙车,才能真正抵达大乘的圆满菩提果位。

  也就是说,于三宝获得解信,通达无自性,

  首先,就像《前行》所讲的那样,对三宝生起不退转的信心;其次,需要对中观所讲的人无我和法无我之自性无碍通达。

  从而断除畏惧三有、喜乐寂灭之心;

  这时,对三界轮回的畏惧,也即执著有的边也可以断除;阿罗汉追求寂灭果位的心也可以断除。这就是所谓的智慧,既不堕有的边,也不堕寂灭的边。

  以如幻的悲心与等同虚空的珍宝菩提心作为因,

  虚空界中有众生界,众生界有烦恼界,我们的悲心应该遍于虚空界、遍于所有众生,这样的悲心再加上利益众生获得佛果的菩提心,正如《入中论》中所讲:大悲心、菩提心以及无二慧,就是佛子的因、成就的因。

  孜孜不倦修行无垢二资粮道;

  在无二慧、菩提心和大悲心这三种因的前提下,孜孜不倦地修持无垢的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

  最终成为圆满自他二利的法自在如来,

  成就圆满正等觉佛果的途径即是如此。所谓的如来果不可能在无缘无故中获得,必须依靠上述途径才能获得。

  这是无欺的因果规律。

  在修行的过程中,依靠智慧、悲心等菩提之因不断地修持,五道十地逐渐圆满,最后,获得自他二利的法身、色身双运的果位,这就是成佛的自然规律。

  如此究竟果位,也是以修、思、闻慧次第相联为因果的。

  一般我们平时经常说闻、思、修行,个别道友不要认为:是不是说错了,应该“闻”在前面,这里怎么会是“修”在前面呢?是不是麦彭仁波切不懂闻思修行啊?很多人不懂的时候,经常按照自己的分别念随随便便去改一些圣者的语言。

  此处从自相续中生起的次第来讲,修、思、闻三者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所谓的佛果是依靠修行而获得的,修行则需要依靠思维获得,所谓的思维必须依靠听闻来获得。

  反过来说,若从听闻开始又该如何理解呢?

  听闻时也必须要依靠这样无垢正理的途径获得定解,准确无误加以抉择。因此,闻受如是论典,思维所闻之义,再进一步串修通过深思熟虑所得定解的意义,逐渐对深道生起法忍,

  在善知识面前听闻的时候,必须对可靠的论典依无误的正理进行抉择。随后,对所听闻的意义进行思维,并不断在自相续中如理修行,使相续中获得的定解的意义得以成熟。这时,原本无法忍耐之处可以安忍,也就是获得了法忍。

  正像《月灯经》中论述三安忍时所讲的那样。

  大乘论典说:获得忍位不堕恶趣,即是加行忍位;对此不断修持,最后获得见道时生起法忍、法智,对三界轮回真实了知、证悟,就叫做见道的忍位;再继续修持时,八地菩萨会获得不退转的法忍。《月灯经》中已经明显讲到了三大忍,这三种安忍是在自相续中逐渐生起来的。

  或者,对三种安忍也可以解释为:对空性安忍、对怨敌安忍、对苦行安忍。此处最根本的就是对空性安忍,这一点必须依靠闻思修行才能在自相续中获得。

  对于以上所有的必要,本论直接、间接加以明示的情节在解释正文时将会了知。

  上面所讲的必要,在本论正文中,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会详细宣说。

  关于如此著论五本,有的论著中直接完整说明,有的论典中并未全面宣说,各不相同。但此论中,关于作者在跋文中已指明,“为谁而著” 通过受持深广教义的法器已间接说明了,因为本颂中有“乘二理妙车……”。其余三本是正论的直接意义。

  本论是依照那烂陀寺班智达传法的方式,以造论五本进行宣说的。对于造论五本,有些论典中是直接宣说的,也有些论典中并未直接宣说。

  在本论当中,造论五本中的第一个,有关作者静命论师,在论文中已经作了清晰介绍。第二个为谁而作的相关道理,在颂词中虽然并不明显,但是应该了知,本论正是为那些对深广教义具有真实定解的人而作的,如本论颂词中说:“乘二理妙车,紧握理辔索,彼等名符实,大乘之行者。”其余三本——属何范畴、有何必要以及全论内容,从本论颂词中随处均可找到。

  如是通过五本之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总义、辩论、必要等诸多内容。依靠以上文字也可对本论的绝妙之处略知一二。

  依靠上述言简意赅的道理,应该清楚:麦彭仁波切在总义中已经讲到了本论的绝妙之处。

  对于本论,以上通过造论五本的方式已经介绍完毕。

  时恶境劣然我等,于大祖师无垢轨,

  未染倾向自宗过,明说微妙最深要。

  在麦彭仁波切出世的时代,五浊烦恼十分猖狂。从环境来讲,娑婆世界原本十分恶劣,而麦彭仁波切当时所住的石渠县,气候、生活条件等更是非常艰苦。然而,麦彭仁波切说:对于大祖师静命论师的无垢教轨,我未将其染上偏于自宗等任何过患,而是非常明确、如理如实地解释了《中观庄严论》极其细微的甚深要点。

  此处首先讲到这部《中观庄严论释》如何造的问题。

  今士寡闻智慧浅,偏堕嫉妒慢心高,

  是故实难成利他,为自心修善说著。

  现在的时代中,孤陋寡闻的人非常多,这些人,即生中依止善知识广闻博学的智慧根本不具足,而且前世俱生的智慧也极其浅薄,相续中的嫉妒心和傲慢心相当高。就像前面所讲的那样,有些可怜的人经常说:“你们是学密宗的,不能到我们寺院里来。”他们的俱生智慧非常浅薄,嫉妒心、傲慢心却相当高,这些众生是非常可怜的。

  因此,麦彭仁波切非常谦虚地说:正因为如此,想要成办利益他众的事情也非常困难。有些人可能会想:现在让我去讲《中观庄严论》的话,我也可以讲得非常好。但是这样殊胜的论典,到底有没有人听呢?这是一个大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很多人嫉妒心和傲慢心非常高,我又是学藏密的。不要说让我讲经说法,可能让我歇一晚上都有点儿困难……。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担心,麦彭仁波切也非常担心,所以说:“是故实难成利他。”这也是他老人家非常谦虚的一种语言。

  此处讲到了造论目的。现在的众生偏堕心特别高,因此不一定能够真正利益众生,就像寂天论师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是故未敢言利他,为修自心撰此论。”即使不能利益众生,但是为了自己在生生世世中不离开高僧大德们的善说,自己的心能够串习此深妙的金刚语,麦彭仁波切说: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才撰著了这部《中观庄严论释》。

  在座的道友也可以两方面想:如果有利益众生的机会,我一定要把此善说的意义传给无量众生;如果实在不具足这种因缘,我也应该为了自心串习此善说而听闻。因此,听者可以用这种想法来听,讲者也可以用这种想法来讲,译者也可以用这种目的来译。

  金粪等同圣者前,供四洲富有何用?

  受持彼心铭刻法,必定满足其意愿。

  就像《百业经》中说:获得阿罗汉果位时,黄金与牛粪都是一模一样的。在圣者的境界中,钱财、珍宝等与牛粪无有任何差别,四大部洲的金银财宝全部供养在他们面前,又有什么用处呢?

  一般来说,获得第一地菩萨以上时,自心已经完全获得了自在,这时,他需要什么都可以自然幻化,即使将整个大地全部变成金子也没有任何问题。

  有些人说:“我拿了这么大一块黄金供养,上师和诸佛菩萨们一定非常高兴吧!”这也不一定,因为他们心里最执著的并不是这些金银财宝。诸佛菩萨和上师们心里最执著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众生相续中真正的“铭刻法”。

  以前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这个教证说:自己的上师住世也好、圆寂也好,用世间的财富对他做任何事情,上师和诸佛菩萨不一定欢喜。但如果以闻思修行来受持高僧大德们的教言,上师和诸佛菩萨们必定会非常欢喜,以此必定会圆满他的所有意愿。

  所以,我们的上师如意宝圆寂以后,即使天天化缘给他修金塔,上师不一定特别欢喜。但是在座的人,如果安住在学院中好好地闻思修行,上师无论住在哪个刹土中都会非常欢喜。因为上师如意宝对学院的四众弟子特别地关心、特别地惦记,我们只要住在学院当中,认真地讲经说法、闻思修行,法王直接、间接肯定会加持我们的。

  从明天开始,大家也应该发心法供养。法王如意宝在每次考试前都会引用这个教证,并且说:以麦彭仁波切为主的所有高僧大德和诸佛菩萨,在法界中一直以慈悲的眼观照我们,在他们面前作法供养的功德不可计量。我想:我们明天开始考试,现在讲到这里的话,从分别念的角度来说,的确是非常好的缘起。因此,大家一定要真正受持佛法,以此来供养上师如意宝和所有的诸佛菩萨。

  雪域一目彼怙主,暂时虽示圆寂相,

  大悲明眸永关注,苦难重重之苍生。

  在藏地雪域,如同唯一的眼目般的静命论师,为了使具常见者通达无常之本义,暂时示现了圆寂。但是,他的大悲观照一刹那也不会离开我们。

  在座的道友也应该观想: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在执著常有的人面前示现了圆寂,但他老人家的智慧慈悲之眼,一刹那也未离开我们,始终慈悲观照着我们。

  胜妙刹土寂静眼,如莲瓣饰笑盈盈,

  现量照见何者前,供此善说音令喜。

  静命论师不论住在哪一个刹土中,都会以如庄严莲花般的寂静之眼时刻观照这些五浊众生。因此,我们应该在他的化身面前供养殊胜的善说妙音,令他获得欢喜。

  其实,背考、讲考等全部都是一种善说的妙音,从明天以后,大家应该尽心尽力地以此善说的供品,供养在法王如意宝为主的十方诸佛菩萨面前,使他们获得欢喜。通过他们的加持,让自己生生世世的修法获得成功,对众生具有无边无际的利益。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什么是真学佛,什么是假学佛,我们要清楚、要了解!你们没有真正的智慧,你怎么能看得出来?学佛是要求智慧,要求真实智慧,是为这个来学佛;不是为名,不是为利,不是求福报,不是求长寿,不是求儿女。世出世间法什么都不求,我就是求开智慧,这就对了。学佛没有别的,只是求“正觉”而已。你真正觉悟了,你绝对不会做坏事,绝对不会存坏心。不存丝毫的坏心,这个人才是真学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