睒子本生


2015/5/22    热度:171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侍親至孝、篤信佛法、奉行十善的修行人,名叫--睒。他有一副菩薩的心腸,悲愍著癡暗愚迷的芸芸眾生。

  睒因修十善的功德感得人天的福報;他居住的地方宛如人間仙境,山中有清澈見底的流泉,水質甘甜,泉中湧出朵朵莊嚴的蓮花。房屋四周的果樹不但長得豐美茂盛,果子的味道格外地清美甘甜。想要吃果子,還未摘食,口中自然產生甘露味。因為他的仁德普照,飛禽走獸都受到感化,一一地來依附著他生活。仁慈孝順的睒,將父母迎接到這裏一起修行。看著雙眼失明又漸漸年邁的父母受到老、病的煎熬,心中的酸楚不禁油然而生。他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雙親,令他們無憂無慮地安享晚年。睒精進持守十善,用心修道,使其身心俱寂、心垢盡滅,對於行善奉道的志向更是堅固不移。他高尚的品德及孝行,上至護法龍天,下至舉國人民,眾所皆知。

  有一天,迦夷國王到山中打獵,在泉邊發現麋鹿的蹤跡,拿起弓、放上已塗上毒的箭,朝著麋鹿的方向射出去,不一會兒,溪邊傳來的卻是一個人痛苦哀嚎的聲音,原來毒箭誤中了睒的胸膛!
 
  箭毒在睒的體內流竄,令他非常地痛苦難過,他環顧四周,悲泣地大聲說著:「是誰射殺我?這一箭等於殺了三個人。家中還有兩位眼盲又年邁的父母等著我回去照顧。他們不能一天沒有我,否則性命也將不保。」

  睒悲傷地抗議著:「人們因為喜愛象牙、犀牛角及翠鳥美麗的羽毛而射殺他們,我的身上沒有這些珍貴的東西,為什麼會遭遇到這樣的浩劫?」

  迦夷國王尋聲下馬,問道:「你住在這深山嗎?」

  睒回答:「是的。我除去了世俗的種種欲染,帶著雙親到此深山修道。」

  國王聽到睒的陳述,淚流而下,哽咽地說道:「我為滿足個人的欲望,殘害生靈又殺害侍親至孝的修道人,我實在不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君主。」迦夷國王與隨行的大臣都為錯殺睒而感到傷慟不已。然而,哀傷難過都於事無補了。

  此時迦夷國王對睒說:「無論花多少代價,我一定會補償你。請相信我,並告訴我你父母居住的地方,我想過去探望他們,並向他們懺悔我所犯的過失。」

  睒回答說:「沿著這條小路往前走,不遠處就會看到一間茅草屋,我的父母就住在那裏。請國王幫我告訴他們,睒跟他們永別了,要他們好好保重身體,不要憂傷地掛記著我。」睒對無法承歡膝下感到傷心欲絕,就此倒地不起。

  國王及隨行的士兵,聽了睒的這一番話感到無限地傷悲。一行人依著睒指示的路徑找到了他們居住的地方。

  兩位老人家聽到外面草木窸窣、人跡雜踏的聲音。以為有山賊,著急地問:「外面是誰啊?」

  國王回答:「我是迦夷國王。」
  
  老人家說:「聽說國王為人很慈善,今日能到寒舍,我們感到非常地榮幸。請裡面坐,這裡有草席,請先稍作休息,吃點水果。我的兒子外出打水,很快就會回來。」

  迦夷國王看到睒慈祥的雙親,哽咽地對他們說:「看到你們父慈子孝,我的心中有無以言喻的悲傷,因為睒被我射死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雙親甚感震驚:「睒對萬物常懷仁愛之心,行事細心,唯恐傷害到無辜的生靈,常悲愍著眾生。他到底犯了什麼罪?國王要殺害他。」

  國王回答:「睒至孝的行儀,品德確實高尚,是一個賢德之人。我因為獵殺麋鹿,不小心誤殺了他。」

  「兒子已死,往後我們將無依恃,我們的生命也將隨他而去。懇請國王慈悲, 帶我們到他遇難的地方,看看他的屍首,我們將同他一起死去,共化為灰土。」

  迦夷國王聽到老人家說這段悲切的言辭,不禁又悲從中來。國王親自帶著兩老走到睒的屍體前,父親將睒的頭放在自己的膝上,母親撫摸著孩子胸前的傷口,仰天吶喊:

  「天神、地神、樹神、水神啊!我的兒子睒一生篤信佛法、奉行十善、侍親至孝、尊重賢達、對生靈萬物常懷慈愍,他的慈心普被著眾生。」又說:「若他行善至孝至誠的事蹟上達天聽的話,請拔出他身上的箭,身上劇毒亦得消除。如果他所做所為都不是奉行十善、守志奉道,那我們便一同化為塵土。」

  兩老懇切的心意,感動了帝釋天王、四大天王、護法龍天。帝釋天王親自來到人間,告訴兩老:「你的兒子確實是個孝子,我將令其復活。」言畢,以天神的藥送入睒的口中,不久,睒逐漸地甦醒。大眾無不悲欣交集。

  國王看睒修行的功德感動天神的護助,有感而發,便率領群臣、全國百姓共行十善,並學習睒的孝行,從此國泰民安、富足康樂。

  昔時的睒孝子即是佛陀的前生,國王是阿難的前生,睒的父母即為佛陀今生之父母,而帝釋天即是彌勒菩薩的前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 成败故事哲理故事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常念三宝恩、常念众生恩、常念父母恩、常念国家恩,这是我们学佛人天天念的“上报四重恩”。 一个人能常常念恩,德行就会 越积越厚,我们常讲积功累德,这就是累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