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自己的底线


2015/5/22    热度:163   

  当我在印尼巴厘岛的时候,有一次逛摊子,看上了一个木雕。
    
  “多少钱?”我问。
    
  “两万卢比。”
    
  “八千!”我说。
    
  “天哪!” 小贩用手拍着前额,做出一副要晕倒的样子,然后看着我,“一万五。”
    
  “八千。”我没有表情。
    
  “天哪!”他在原地打了一个转,又转向旁边的摊子,对着那摊子举起手里的木雕喊,“他出八千!天哪!”又对着我,“最低了,我卖你一万三,结个缘,明天你带朋友来,好不好?”
    
  我笑着耸耸肩,转身走了,因为我口袋里只有九千,就算我出到九千,距离一万三,还是差太远。
    
  我才走出去四五步,他在后面大声喊:“一万二、一万二啦!”
    
  我继续走,走到别的摊子上看东西,他还在招手:“你来!你来!我们是朋友,对不对?我算你一万,半卖半送!”
    
  我继续走,走出了那摊贩聚集的地方。突然一个小孩跑来,拉着我,我好奇地跟他走,原来是那摊贩派来的,把我拉回那家店。“好啦!好啦!我要休息了,就八千啦!”
    
  现在,每次我看到桌子上摆的这个木雕,就想起那个小贩。我常想,我为什么能那么便宜地买到?
    
  因为我坚持了自己的底线。
    
  我也想,他为什么会卖?
    
  想到这个,我又不是多么得意了,因为八千卢比,一定也在他的底线之上,搞不好七千他也卖了。
    
  双向的沟通,有时候就像讨价还价。你不可能让他全部得逞,他也不可能对你完全让步。两方面一定先在心里有个最低的底线,再在这个底线上沟通。也只有这样经过反复磋商,双方都有“让步”,也都有“斩获”的情况下,才能叫做“双赢的沟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因果故事感应故事宗门故事名人学佛成败故事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身边故事生活故事短故事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第一条就告诉我们,要亲近明师。所谓明师,就是我们常讲的“善知识”。“明”,不是说这个老师名气很大,现在讲的知名度很高,这个不见得有效果。佛家讲的“明”是明心见性,真正在修学上他有修、有学、有证。当然,最好的老师是证果的;纵然没有证果的,只要他有真修实学,这样的老师,我们亲近他决定得利益。可是善知识很难得到,自古以来,所谓是“可遇不可求”。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