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般若摄颂浅释 第十五课


2014/9/3    热度:215   

索达吉堪布:般若摄颂浅释 第十五课

 

  《般若摄颂》当中,今天讲第四个问题——相续中生起般若自性之法。前面已经讲了很多般若的功德,可能很多人都会想:既然这么殊胜,那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方法使甚深般若的意义融入自相续呢?对修学者来讲,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希望。下面就具体宣讲般若法门融入相续的方法,大家也务必谛听!

  辛四(相续中生起般若自性之法)分二:一、后得所为;二、入定修法。

  壬一(后得所为)分三:一、增福之因——随喜;二、不损福之因——回向;三、日益增上之因——胜解。

  癸一(增福之因——随喜)分二:一、宣说菩萨随喜之功德;二、宣说随喜与回向共同之基。

  子一(宣说菩萨随喜之功德)分二:一、比喻;二、意义。

  丑一、比喻:

  这里的科判讲,应通过后得与入定的修行使相续中生起般若智慧。关于后得所为,《现观庄严论略义》讲了与之类似的三种修道,即:随喜修道、回向修道、胜解修道,可见菩萨修行不能离开这三种方便方法。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或增上福德应修持随喜,为了使拥有的福德不毁坏应修持回向,为了使福德日益增长应修持胜解,也即稳固对般若的信心。就像一个人首先要赚钱,因为没有钱不能生活,这相当于随喜;害怕钱马上花光或被小偷偷走,就应把它存起来,这相当于回向;若想钱年年月月都有增长,就要认真劳动,这相当于胜解。而《般若经》所讲的意义和比喻,有时意义在前、比喻在后,有时比喻在前、意义在后,在《萨迦格言》和《水木格言》中,也有这样的情况。

  此世能明诸含识,为照亮故放光芒,

  日轮一光最至上,能明群光皆不及。

  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发光的水晶、流星、灯盏等无情法,和萤火虫、持灯者(如拿电筒的人)、控灯者(如控制车灯的司机,以及控制路灯的电工等)等所有含识[33],为了照亮的缘故,使各自身体或物体放射出光芒,但这跟无与伦比的太阳光比较起来还差得远,因为它们所发的光有障蔽性。这一点大家也看得出来,它们放射的光照亮的境域非常渺小,比如:打开路灯只能照亮路边小小的范围,打开房间里的灯也只能照亮有限的空间。而太阳所发的光,无论是光的亮度,还是普照的范围,谁也没办法与之相比;即使把它们发射的光全部聚集起来,也赶不上太阳的光芒。

  在《大般若经》中,这方面的比喻和意义讲得很详细。佛陀当时说:舍利子!就像世间的萤火虫根本没有照亮整个南赡部洲的想法一样,虽然声闻缘觉等二乘行人也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多,但他们根本没有利益一切众生的想法。而大乘菩萨就像照亮整个南赡部洲的光芒万丈的太阳一样,他们之所以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多,就是为了无边无际的众生,暂时获得人天的安乐,最终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圆满正觉的果位。可见,大乘行人和小乘行人,在发心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

  在座的道友中,个别人读的、学的全是大乘经论,自己也声称是发大乘菩提心者。可是实际行动当中,真正观察内心的时候,可能念念都想到自己和亲朋好友的利益与解脱。除此之外,真正发自内心帮助一切众生,无条件地让他们暂时获得人天的利益,究竟安置于断证圆满的果位,可能想都很少想到。这就不太好!

  现在我们一起听课的藏汉道友共有一千多人,无疑每个人都在行持善法,而且很多人都学得非常不错。就拿现在所学的般若、净土及密宗法来讲,大家的信心都很好,热情也很高。虽然我没有要求大家天天都来经堂听课,但还是很关心,所以经常观察:哪些道友对佛法很重视,每天都来听课;哪些人一次都不来;哪些人时而来、时而不来,或心情好的时候来、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来。不过总体上看非常好,因为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经堂听课,神情也很专注。

  外面的菩提学会,大多数佛友也从来不间断,工作再忙、生活压力再重,或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一直坚持、不断努力。但少部分人以种种借口或一点点事情就不参加共修,比如:这次头痛、下次咳嗽、再下次家里有事情、再下一次单位有事情……但为了法本,可能主要是为名声,自己的名字始终保留在菩提学会中。虽然我并没有亲自逐个小组地调查,但学院有专门负责对外弘法的道友,他们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在关心、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所以很多情况比较了解。再加上现在是信息时代,所以很多消息在很快的时间中就能得到。

  不过,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这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根机、意乐及业力都不同,所以不可能全部像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长短粗细全都一模一样,一点都不差。就是因为众生在心情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各自的情况也就不一样。不过前世的因缘不太好,今生就比较麻烦。有些人很想变成一个好佛教徒,可是经常受到烦恼的阻挠,自己根本没办法正常闻思修行下去。所以,任何一位上师或高僧大德的眷属,都不可能像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眷属一样——根本没有不听话而需要开除或批评的。因为很多净土经论都讲他们非常清净,只不过有时也不愿听闻佛号或妙法,而此时声音自然而然就隐没了。

  前些日子学院开金刚萨埵法会,学院修经堂的工人给我反映说:你们白天晚上都念经,声音太吵了,晚上都睡不着觉;但不睡又不行,第二天还要修经堂,所以希望你们能把声音关一下。我说:不能关!但你们千万不要伤心,因为这对你们很有帮助。他们说:也许是有帮助,但我还是不愿意听。这也情有可原,因为极乐世界的菩萨有时也不愿意听法,那何况说我们这个世界未皈依三宝的工人呢!

  所以大家对佛法一定要有兴趣,还应勤奋学习,否则不可能实现自他众生皆获得佛果的大愿。若天天都需要法师、堪布、组长等负责人来劝,或需要他们来提醒,那就太愚痴了!因为《萨迦格言》讲了[34]:若天天督促,旁生也能了知;而没有人劝,自己自觉行持善法,这就是智者的行为。在实际行动中,我们还应长期发自内心地帮助众生,自己有多少能力就使出来、有多少光芒就发出来。并不是今天上师讲得很精彩,自己心里也很激动,于是报名发心,但过几天就无踪无影了。以前有人在我面前发愿说:我永远都呆在你身边,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利益众生!不要说永远,过两三个月就销声匿迹了,这就不太好。

  如果佛法真正融入自心,就会觉得为自己的利益而做事或辩护,是很惭愧的事情,因为它根本没有意义;而利益众生,或做众生的事,就会觉得很光荣。一旦拥有这样的心态,说明相续中真的有了利他的菩提心。而依靠如日光般的菩提心,所有笼罩自相续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就能全部遣除,同时也能照见一切万法的真相,而发出利益众生的无量光芒,让无数众生打开慧眼、照见心地。但是,要获得这样的利益,首先要下决心长期闻法,而且誓言一定要坚定,这样之后很多人都能得到利益。当然这种利益很长久,并非世间多发一点工资或奖金的暂时利益所能比拟;而要得到永久的利益,就一定要依靠佛法。

  大家也清楚,上师如意宝十几岁就开始传法,一直到七十二岁圆寂。不仅上师一生最重视传法,而且在培养弟子方面,也着重培养以讲经说法来弘法利生的人才,并没有让大家搞政治、商业等。当然,作为出世修行者,也不会这样。但也很难说,如果有必要、有价值,上师也会强调。这对在座的各位来讲,心里都应该有很深的体会,因为我们都是大人,并不是十几岁的孩童。十几岁的孩子很有可能不明事理,所以判断能力很差,所追求的目标也不正确。而我们已经积累了可贵的人生经验,相信大家通过这么多年反反复复地观察、思维,一定了知佛法融入心相续是最有意义的事,因为它完全超过积累财产、享受欲妙和美名远扬。所以我总觉得闻思修行佛法比什么都重要,当然这也是我劝大家每天都要听课的原因。

  当然听课也不容易,因为打不打妄想都很累。尤其是大城市里面的人,听课要坐很长时间的车,还要花钱。当然我们这里不用花钱,走来就可以,而城市里的人并不是这样,走路听课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自己有车也要加油,没有车就要坐公交车,还要打电话,所以很多费用都要付。很多老居士跟我这样算后,说:“您可不可以给我们寄点钱,不然听课还是有点困难。”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也想给有困难的人寄一点。后来有些负责人说:千万不要开口,全国各个地方都要让我们出路费,我们怎能付得了!后来我想了一想,也觉得有道理。于是跟这些老菩萨说:你们先自己垫着,以后再说。可能他们还一直在等。

  丑二、意义:

  所有声闻施持戒,修行所生福德资,

  菩萨一念随喜心,声闻众福不可比。

  所有发小乘心的声闻众,(现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地,有很多行持声闻宗派的修行人。)尽管他们做了三种福德:布施、持戒和修行,当然依此所生的福德资粮肯定很大。《俱舍论》讲:此三是福德业,也可称为业道[35];其意是说,众生依靠这样的三种福事,可以获得悦意的果报或解脱。但与菩萨一念随喜心相比,他们行持的福德也不及一分。这里大家要清楚:菩萨随喜的对境是佛菩萨、声闻缘觉及凡夫所作的善根,随喜的时间只是一念,但这样所生的福德,声闻众行持三福德所生的善根也不可能与之相比。

  若将此处讲的意义与前面的比喻对照起来,则可这样理解:没发菩提心的小乘行人所作的善事,相当于萤火虫等所发出的光一样,它所遍及的范围极其渺小;而菩萨以菩提心摄持所作的随喜相当于太阳光一样,它所照射的范围极其广大。由此可见,大家在作任何善根时,一定要以菩提心摄持;如果不懂这一点,行持善法的功德就非常小。

  大家也知道,小乘行人的发心,所缘的对境只是为了自己获得寂灭的果位,能缘的心只是关心灭除自己的烦恼。除此之外,根本不会想让无量无边的众生灭除痛苦烦恼、获得圆满正等觉佛陀的果位。正因为他们所缘的行相和能缘的心极其狭隘的缘故,其所作的善根就经常被自私自利的分别垢染所染。另外,他们也不具有大乘的善巧方便:开始的时候发菩提心、中间以无缘摄持、最终普皆回向,以让所积的功德不但不失坏反而越来越增上。

  在世间,有些人做生意的头脑特别好,在赚到钱后,他们把钱存在银行,这样还能获得很多利息。我接触过很多商人,他们确实很有智慧,即使与别人拥有同样的钱,他们也能让这个钱在短短的时间中就积累起很多财富。大乘就相当于这样,通过随喜、回向和胜解,在短暂的时间中,就能让善根越来越增上,从而灭尽相续中的烦恼。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些修行人于很短的时间就使自己的境界越来越增上。但有些人修了很长时间,不但没有任何进步,反而一天不如一天。原来有一个人说:不知怎么回事,一天比一天头痛,一天比一天生贪心,一天比一天生嗔恨心,真的生不如死!可能他们就缺少这样的方便。

  通过这次《般若摄颂》的学习,大家一定要了解大乘的善巧方便,因为在证悟空性智慧等方面,大乘与小乘还是有很大差别。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二乘得空,有分有量……又如毛孔之空,欲比十方空,无有是理。”这是说,小乘行者证悟的空性犹如毛孔之空,而大乘行者证悟的空犹如十方之空。的确,在方便、智慧等方面,小乘与大乘根本没办法相比。当然,声闻缘觉与佛菩萨在证悟空性有没有差别方面,宁玛派和格鲁派有很多辩论,但在这里没有必要阐述。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以小乘为究竟,而应以大乘的方便来摄持。

  所以,在平时行持善法时,大家皆应观察自己是否以菩提心摄持。虽然我在课堂上讲了很多次,恐怕一百次也不止,但自己也很惭愧:每次讲课时都说为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但下课后想自己今天发菩提心没有,有时也忘记。作为凡夫人,今天的热情和信心明天也不一定有,这是必然的规律。但我们在行持善法方面,也应强制性地控制自己。凡夫的心特别顽固、难以调伏,如果没有这样,让它随心所欲,就不可能做善事,每天都会懈怠、散乱,甚至产生贪嗔痴、无恶不作。如果短暂的人生以这种方式度过,那就很不值得。

  另外,大家也不要与世间那些没有教养、从来不学空性法门的人同流合污,也不要整天都跟他们混在一起。因为,哪怕处一天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有一位居士,刚开始他的见解、悲心等都很不错,后来言行举止突然就不对了。我问他附近住的另外一位居士:为什么他最近的变化那么大?他想来想去,“哦!那天晚上他跟某某人坐在一起,可能是这个原因。”后来我们从他口中说出的话及很多行为来推,确实也是这样的。的确,凡夫人要增上功德,或者说变好,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三四个月依止上师肯定不够;而要变坏,很快的时间就可以。真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日!

  关于三福德中的布施,大乘论典中讲:比如供养沙门饮食、财物,乃至对乞丐给一抟以上的食物,这都属于布施。还有,我们以身体作布施,或者以自己的身体为众生做事,这些属于身布施。有些发心人员,虽然他们没有把钱包中的钱拿来布施,但却经常发放法本,或帮助众生做很多事情,这也是身体方面的布施。还有语言方面的布施:虽然自己没有传法,但却劝他人学习佛法,比如:你好好看书,学习佛法如何如何好!平时言谈当中,经常给别人讲这方面的道理,这也是语言方面的布施。有些人心很好,平时不管遇到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都劝别人好好学佛,且把佛法的功德讲出来。当然在这个时候,有些人也马上入于佛教。我认识一位老师,他口口声声都讲:上师很好!佛法很好!佛陀很好!虽然他讲的道理并不是很充分,但通过他的语言很多人都入于佛门。但有些人并不是这样,见到人就说:这个人很坏、那个人很坏,甚至佛法也不殊胜。的确,人的业力有很大差别。然后是意布施:比如经常在心里想,我要在财、法等方面帮助众生,这是意识方面的布施。

  以上是布施,至于持戒:作为在家人,要断除杀生、邪YIN、妄语为主的十种不善业,也不能放逸无度、饮酒等,这些都在持戒的范围当中。关于修行,大乘论典中讲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等修法。

  当然作为小乘行人,也有相似的三种福德。但无论他们在多少年中积累这三种福德,大乘行者短时间的随喜功德也远远超过他们。因此,大家平时随喜他人的功德就很有必要。很多道友经常说:随喜!随喜功德!听到别人行持善法时,口中也这样说,心中也产生这样的分别念,这非常有意义!对每一位闻思者来讲,一定要把这样的事情或道理,当作很重要的事情来对待。不要像读小学时,老师讲完故事后就出去玩了,至于故事是否记得、理解都无所谓。应该每一个道理,都要让它对自己的生生世世带来很大的利益。

  为什么我要耽误这么多人的时间,或者说为什么在自己一生中,要把讲经说法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而不去天天造佛像、修经堂、放生等,其原因就是这样做对自他的利益最大。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个人的爱好,其实并非仅仅如此。所以大家对自己所听闻到的大乘佛法的意义,应该尽量地行持,同时还要传递给别人,以让无数众生都得到利益。通过传播《入行论》等佛法后,有些人说通过学习让我得以新生。的确,有些人的生活特别痛苦、无聊,自己也觉得生活没有实在的意义、找不到方向。在这个时候,特别是前世有一定善缘或福德的人,在遇到这样的法门后,就会有重新获得快乐生活的感觉。

  子二、宣说随喜与回向共同之基:

  先佛俱胝那由他,住千俱胝无边刹,

  离忧世间诸怙主,为灭痛苦示宝法。

  初发殊胜菩提心,至诸导师妙法尽,

  期间如来诸福德,具波罗蜜佛陀法,

  佛子声闻学无学,有漏无漏之善法,

  菩萨集已作随喜,利生回向大菩提。

  这三个颂词是讲把随喜的功德作回向,也就是说随喜和回向两者一起行持。

  先前的迦叶佛、拘留孙佛等俱胝[36]那由他[37]数的佛陀,安住于千俱胝的无边刹土中,当然他们所作的善根不可思议;现在住世或佛法还未隐没的释迦牟尼佛等佛陀——离开一切痛苦的诸多世间怙主,为了无量众生的痛苦得以息灭,开示了犹如珍宝般的八万四千法门之类的种种法门。这无量佛陀,从最初在不同如来前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发下殊胜的菩提心,直至他们的妙法隐没、穷尽,这期间所作的所有福德,也即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等六波罗蜜,圆满五道十地,获得佛陀的十力等功德法。另外,从一地到十地之间的所有菩萨,即包括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在内的无量无边佛子,他们所作的不可思议的善根。还有目犍连、舍利子等无学道的声闻,及获得一来果、不来果等有学道的声闻,他们在行持小乘法时所积累的一切有漏和无漏的善根。虽然颂词并没有明显讲到传承上师和一切凡夫所造的善根,但实际上它们都可以包括在上面所讲的善根中,或者说也是随喜的对境。总而言之,一切凡圣所作的无量无边的善根,皆是随喜的对境。

  作为发菩提心的大乘行者,应以观想将上述善根总集起来,随后发自内心作随喜;随喜以后还应以菩提心摄持,也即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回向——愿他们获得大菩提。乔美仁波切也说:对别人所作的善根,没有嫉妒的恶心而发自内心地欢喜,就是所谓的随喜;如此也能获得同等的功德。但光自己得到并不够,还应让无量无边的众生分享,也即为了让一切众生获得大菩提而作回向。当然,这样回向所获得的善根也不可思议。

  其实,这里所讲随喜的对境与我们天天念的《普贤行愿品》所讲随喜的对境完全是一样的。《普贤行愿品》云:“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也就是说,十方世间一切六道众生的善根,二乘有学和无学的善根,以及如来和菩萨的善根,这些都是我们随喜的对境。若我们能至诚随喜,并将之回向给一切众生,就能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其实这一点我们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否了知或是否行持就不知道了。

  那天出去的路上,在我身边发心的一位道友对我说:“堪布!您为什么不早一点跟我说,我什么法本都没有带,今天一天都呆在那儿,多没意思。”其实,如果自己能观修大乘的随喜和回向,也不一定非要带法本。因为你坐在那里可以心里面想:所有佛陀、菩萨及一切众生所作的善根,比如放生、建塔、传法等,我全部发自内心地随喜;而它所带来的无边功德,我也不能一人享受,还应将它回向给一切众生!若能如此行持,短短五分钟就能积累巨大的福德,而没有发过菩提心的人,一辈子也不能积累起那么多的善根。即使被关在监狱中,经书、佛像全都没有,作为大乘行者也可天天观修随喜,并以之回向。但很多凡夫众生并不是这样,因为自己修行不太好的原因,经常以嫉妒心恨这个人,看那个也不顺眼,很想打架、吵架。那即使天天都背着《入菩萨行论》和《般若摄颂》等,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在行持善法时,大家一定要以心长期这样观想,这非常重要。

  癸二(不损福之因——回向)分二:一、真实回向;二、如是回向之功德。

  子一(真实回向)分二:一、以胜义无缘方式回向;二、世俗中随学佛陀之回向。

  丑一(以胜义无缘方式回向)分二:一、分说所遮、所行之回向;二、宣说彼二之摄义及比喻。

  寅一(分说所遮、所行之回向)分二:一、所遮有缘之回向;二、所行无缘之回向。

  卯一、所遮有缘之回向:

  这些回向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懂得,否则不懂教理就容易走向极端。至于“所遮有缘之回向”,这是从胜义来讲的,并不是讲世俗当中,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楚。在世俗中作回向时,一定要缘善根、缘众生、缘菩提,应这样回向。但有些不懂空性的人却说:不要执著、不要执著!什么众生、佛陀?《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其实他们根本不知,若没有以如法回向摄持,所有善根都将毁坏;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楚场合。

  回向设若心起想,觉想回向众生想,

  想故住见心著三,有缘非入普回向。

  从胜义的角度来讲,假设能回向的心生起实执之想,这是从有缘的心来讲的,是第一个执著;对所回向之处的菩提,也有耽著之想,这是第二个执著;对所回向的对境——众生也有想,这是第三个执著。当然在世俗中,回向者的我将善根回向给众生,愿他们获得佛果,这三者必不可少。所以,大家千万不能因为胜义如此,就排除世俗中如梦如幻的回向。如果一点胜义境界也没有,世俗中合理的回向又排除,那就不合理。但是,胜义中一切想都要舍弃的缘故,有三轮执著相的回向就应断除。所以,对能回向、所回向(指众生)及回向的目标有缘取的回向,并不是最究竟的回向。

  《现观庄严论》云:“殊胜遍回向,其作用最胜;无所得行相,不颠倒体性。”可见,从世俗来讲回向非常殊胜,因为通过回向能将一般的善根变成殊胜的善根;但从胜义来讲,如果有耽著,或者说有执著之想,就被颠倒的分别束缚住了,这就不合理。

  所以,如果是证得胜义的菩萨,或者拥有最高的境界,就不可能有能缘、所缘的执著。包括布施也是一样,以前永嘉禅师说:“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意思是说,住相布施就像向虚空射箭一样,一旦势力穷尽,箭自然而然就会坠落下来,这样就会招致来生不如意。同样的道理,有缘的回向也会招来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因此,想以有缘的修法来断除轮回的根本,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禅师还说:“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意思是说,怎能比得上三轮体空的无相法门,直接以顿超的方式入于如来的境界呢?

  麦彭仁波切在《般若摄颂释》中,也引用了射箭的比喻,意思是说回向相当于射箭,具体则为:就像射箭的人把箭射得远还是近,完全看他自己一样;同样,回向的善根所得到的果报是长远还是短暂,也完全取决于自己。比如,我今天念了一百遍观音心咒,若回向时愿自己身体健康,那就像箭射得很近一样,也即通过善法的缘起力只能得到健康;如果我愿一切众生获得无上佛果,那就像箭射得很远一样,在未获得佛果之前,其善根永远也不会穷尽。

  可见,我们所作的善根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关键在于回向。就像商人,他的钱是随随便便浪费了呢,还是存在银行获取利息,或者通过经营获得高额利润,这完全看他的智慧和福报。等一会我们回向时,虽然一千多人每人都会念《普贤行愿品》,但有些人可能什么都不想,只是摇头晃脑地念一念而已;有些人可能会为自己获得快乐而回向;有些可能会“快一点下课,我好回去睡觉”;有些人则会想:“一切功德都回向给所有众生,特别是那些可怜的众生。哪怕让一个众生相续中的烦恼刹那消除,这也值得。因为佛陀在因地为了一个众生得到一点点的快乐,也付出极大的精力。”可见每个人回向的力度并不相同,但这完全取决于自己。所以在每次回向时,大家皆应反观自己能不能好好回向,这非常重要!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无所谓失去,你本来就一无所有; 无所谓得到,你原本就一无所求。 得失心放不下的人,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